原標題:為培根鑄魂盡心盡智盡力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總書記強調,新時代呼喚著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2014年10月,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2016年5月,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同樣都是「重要事業」,同樣都是「重要戰線」,文藝界和社科界確實存在一些共通之處。其中最大的共通點,便是都肩負著「培根鑄魂」的重要使命。正如總書記在聯組會上強調:「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忽視思想的力量、忽視意識形態的作用。文藝界、社科界做的就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總書記參加文藝界和社科界聯組會,充分說明黨中央高度重視「培根鑄魂」工作。幾年來,文藝界、社科界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價值觀念多元多樣,更加需要文藝戰線和哲學社會科學戰線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明方向、正導向,轉作風、樹新風,出精品、育人才。
怎樣才能做好「培根鑄魂」工作?總書記在聯組會上提出了「四個堅持」的要求——「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四個堅持」明確了方向、目標和關鍵,「培根鑄魂」這件大事有了根本遵循。
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就是要承擔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於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文學藝術創作、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求文化文藝工作者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多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裡。
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要求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文藝創作要以紮根本土、深植時代為基礎,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
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要求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堅守高尚職業道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尊自重、自珍自愛,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
「一了千明,一迷萬惑。」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行動起來,擔起責任,為培根鑄魂盡心盡智盡力,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