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根鑄魂盡心盡智盡力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為培根鑄魂盡心盡智盡力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總書記強調,新時代呼喚著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2014年10月,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2016年5月,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同樣都是「重要事業」,同樣都是「重要戰線」,文藝界和社科界確實存在一些共通之處。其中最大的共通點,便是都肩負著「培根鑄魂」的重要使命。正如總書記在聯組會上強調:「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忽視思想的力量、忽視意識形態的作用。文藝界、社科界做的就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總書記參加文藝界和社科界聯組會,充分說明黨中央高度重視「培根鑄魂」工作。幾年來,文藝界、社科界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價值觀念多元多樣,更加需要文藝戰線和哲學社會科學戰線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明方向、正導向,轉作風、樹新風,出精品、育人才。

怎樣才能做好「培根鑄魂」工作?總書記在聯組會上提出了「四個堅持」的要求——「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四個堅持」明確了方向、目標和關鍵,「培根鑄魂」這件大事有了根本遵循。

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就是要承擔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於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文學藝術創作、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求文化文藝工作者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多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裡。

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於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要求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文藝創作要以紮根本土、深植時代為基礎,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

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要求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堅守高尚職業道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尊自重、自珍自愛,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

「一了千明,一迷萬惑。」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行動起來,擔起責任,為培根鑄魂盡心盡智盡力,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正能量。

相關焦點

  • 培根是什麼肉 培根名字的由來
    培根有著很高的營養價值,但長期食用培根肉會增加患癌的風險,因此不宜長期食用。那麼培根肉到底是什麼肉呢?而培根的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培根是什麼肉  培根主要是將豬肉經醃燻等加工的豬胸肉,也可能是其他部位的肉,如肋條肉、背脊肉等
  • 堅持不懈以偉大思想凝心鑄魂
    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凝心鑄魂的精神,沒有為共同理想而不懈奮鬥的思想基礎,這樣的國家和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開創新時代、引領新時代的精神旗幟,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 培根到底是什麼肉,為啥要叫「培根」?真相來了,趕緊看看!
    大家喜歡吃培根嗎?說到培根,不知大家看到它會不會聯想到咱自己國家的臘肉,反正小編覺得得這玩意和臘肉挺像的,只不過培根的肉片更薄一點而已,所以,培根它到底是什麼肉製成的呢?實際上,培根的原材料就是豬肉,據了解培根的製作方式最開始也是從咱中國的臘肉演變過來的,看來小編我沒想錯,難怪這培根會有種熟悉的煙燻風味呢,也難怪我國人一點都不排斥培根。
  • 感受立根鑄魂的思想力量
    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重要會議,並發表系列重要講話,把新時代黨的宣傳思想工作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了新境界,為我們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根本遵循。
  • 培根是什麼肉?為啥叫「培根」?很多人都了解錯了,來長知識吧!
    我們在吃燒烤或者是涮鍋的時候,經常會吃到一種肉,叫「培根」,濃濃的煙燻味,卻仍然讓我們吃得樂此不彼。尤其是在涮鍋時,培根肯定是必點食材,薄薄的一片肉,一涮味道立馬就上來了,特別香、濃,對於愛吃肉肉的人來說,涮一次鍋沒個兩三盤的根本過不了癮。
  • 培根是什麼肉,為什麼要叫「培根」這個名字?許多人不知道,還經常吃
    培根肉是大家都非常喜歡吃的一種食物,不管是燒烤炸串還是火鍋,都深深受到大家的喜愛。可是你們了解培根肉到底是什麼肉嗎?大家都喜歡吃,卻不知道是什麼動物身上來的。培根是什麼肉,為什麼要叫「培根」這個名字?
  • 畫家培根小傳以及展覽作品欣賞
    弗朗西斯·培根是19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的後裔。他16歲離家,浪跡英、德、法等國,到處打工,20年代後期定居倫敦,1929年始自學繪畫,幾乎未受過專業訓練。有必要提及的是,他一度還曾從事過室內裝飾與家具設計。培根的作品受到畢卡索的影響,1949年之前,他很少舉行作品展覽,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他的繪畫才為眾人所知。
  • 火腿培根為致癌物真相揭秘 10大致癌食物排行榜
    網絡圖火腿培根為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預計26日將宣布火腿、培根等加工肉製品為「致癌物」,即致癌程度最高的物質。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物質的致癌程度分為五級,依次為:致癌、較可能致癌、可能致癌、致癌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英國《每日郵報》從「消息靈通人士」處獲悉,來自10個國家的科學家評估各種已有證據後同意將加工肉製品歸入「致癌物」,使其與石棉、香菸、砒霜「為伍」。加工肉製品指使用煙燻、醃漬、添加化學物等方式處理過的食物,除火腿和培根,還包括一些燻肉和香腸。
  • 系列評論之五丨文明鑄魂 德潤人心
    因此文明鑄魂、德潤人心,是很多已經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的兄弟城市一直在倡導的工作。蘭州,也一直在培育著這樣的氛圍,並且有所成就。文明鑄魂,是因為我們在多年的創建工作中已經形成了蘭州特有的精神和氣質。近年來,蘭州市堅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創建工作的根本,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營造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深入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契機,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在參與創建中培養文明意識、形成文明習慣、提高文明素質,不斷匯聚全社會向上向善、幹事創業的正能量。
  • 紀 錄 片丨弗朗西斯·培根的生活
    紀錄片丨弗朗西斯·培根的生活騰訊視頻、培根的父親愛德華 與 母親克裡斯蒂娜弗朗西斯·培根▲喬治·戴爾一直是培根痴迷的模特▲上圖為《喬治·戴爾三聯畫 》, 1964下圖三張肖像為喬治·戴爾,by John Deakin
  • 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弗朗西斯·培根,天才間的友誼
    也不難理解,藝術家就是為五感裝上放大器的普通人,無論何種情感都來勢洶洶,反應自然也是普通人的好多倍。我們需要友情的陪伴,藝術家也需要一個懂他的人,但擇友的標準讓常人難以捉摸,若二人同為藝術家,那就是兩座看對眼的火山,能讓彼此認可藝術理念已實屬難得,還要一起同頻共振,喘著粗氣,不爆發脾氣,真是需要天造地設的運氣。
  • 畫壇兩大聖手弗洛伊德與培根,用藝術「撕咬」對方
    弗洛伊德與培根:知己與對手盧西安·弗洛伊德(左二)與弗朗西斯·培根(左三)在聚會上,1962年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與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英國戰後繪畫的兩大巨頭,相識於1945年,當時培根36歲,弗洛伊德不到23歲。
  • 在黑暗中吶喊,一起墜入進弗朗西斯·培根的扭曲世界
    作為二十世紀最受尊崇也是最受爭議的藝術家之一,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1909年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英國家庭。年輕時遊歷德國和法國後,他定居倫敦,開始了自學成才的藝術家生涯。他在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的大部分畫作中,都以人類形象為主題,描繪了異化、暴力和苦難的場景。培根富有煽動性和表現力的作品被認為是戰後最重要的藝術品之一。
  • 首發|弗朗西斯·培根「前 生 今 世」
    培根的父親安東尼·愛德華·「艾迪」·莫蒂默·培根(Anthony Edward「Eddy」Mortimer Bacon)是一名退休的陸軍少校,現在決定以飼養和馴馬為職業。他決定在愛爾蘭這麼做主要是出於成本的考慮,儘管他從狩獵時代就對這片土地有所了解。
  • 培根是用什麼製作出來的?了解真相後,才知道原來是「被套路」了
    了解真相後,才知道原來是「被套路」了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好,很多人也都發現了,現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總是會有很多不同的美食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尤其是現在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很多其他國家的美食也是開始在我們面前出現,尤其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就會經常的見到一種叫做培根的肉類,那麼對於這個培根來說,其實它是從西方國家傳入過來的雖然長肉的時間比較短,但是影響力卻非常的大因為很多人都會發現這個培根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能夠見到可是對於這個培根到底是用什麼製作出來
  • 最該讀培根的是青年人,人生也許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將這部散文集稱為Essays是培根的自謙。因為這個詞在法語裡的原義是「嘗試」,也許可以譯為「試筆」。他的意思是,我的這些文章裡的想法並不成熟,只是些嘗試性的探索與思考。但其實培根不斷地在對他的《隨筆集》進行修改和擴寫。1612年,在他51歲的時候,他出版了經改、擴寫的《隨筆集》的第二個版本,共38篇。
  • 知識觀的「培根設計」理念新探
    弗蘭西斯・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理念提出以來,一代代人都強化了對知識的責任,也都感受到了什麼叫知識改變歷史、知識改變命運,感受到了這一知識觀的「培根設計」語境所散發的理論魅力。「培根設計」的根本之點是主張通過理性認識的方式克服感覺經驗的局限,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進而達到真理性認識;它對主觀精神的自覺和弘揚,宣告了大膽運用理性時代的到來。時代精神在變換,然而,知識觀問題依然是哲學以及人們思維的重要問題。
  • 生菜比培根產生更多溫室氣體—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全世界的培根愛好者們快樂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