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數字植物志網站上線

2021-01-10 上海政務

原標題:上海數字植物志網站上線

  東方網3月16日消息:記者昨天獲悉,國內首家省市級的數字植物志上海數字植物志網站(shflora.ibiodiversity.net)近日正式上線。該網站由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目前已收集了大量的圖片以及各類數據,完成了資料積累與整體構建,將成為上海地區植物認知重要的現代化信息網絡平臺。

  目前該植物志共收錄維管植物2979種,包含原生植物844種,外來及入侵植物359種,栽培植物1776種及大量名優、新優栽培植物品種,成為收錄上海市植物種類最為豐富的權威性數位化網站。

  上海數字植物志網站以植物形態特徵、彩色圖片為主要內容,包括中文名、學名、描述、分布、科屬種檢索表、以及大量精美圖片等,網站還構建了強大的物種搜索功能習。

 

相關焦點

  • 《中國植物志》手機版正式上線蘋果應用商店
    11月14日,「《中國植物志》Lite網絡版」正式上線蘋果應用商店,並提供免費下載。   「《中國植物志》Lite網絡版」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數字植物項目組開發,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推廣。
  • 中國最大數字報刊網站蜘蛛網上線
    中新社上海1月12日電 (記者 鄒瑞玥)中國最大的報刊訂閱網站蜘蛛網12日宣布其數字報刊營銷平臺上線,這也意味著此間傳統媒體開始突破地域限制,向手機用戶全面拓展。
  • 野生植物「家譜」 溫州出版浙江首部地市級植物志書
    日前,繼《杭州植物志》出版後,溫州也推出了野生植物首部「家譜」《溫州植物志》。該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於2017年出版,是浙江省內第一部地市級植物志書,是近百年來溫州植物資源調查和分類研究的系統總結。這裡的很多植物起源古老,殘遺植物、特有和珍稀植物多,比如溫州種子植物中就包含22個我國特有屬,在中國植物區系劃分中佔重要地位。然而,溫州雖然是省內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但區域內植物資源的調查研究一直較為薄弱。編寫植物志是植物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一個地區植物分類學研究水平和研究隊伍實力的展示。
  • 國家植物標本資源庫信息網上線
    5月21日,國家植物標本資源庫(NPSRC)門戶網站——國家植物標本資源庫信息網上線運行。  國家植物標本資源庫信息網是在原國家標本資源共享平臺(NSII)的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CVH)共享網站基礎上升級改造而成的,除原有的植物子平臺外,還新增了教學子平臺、自然保護區子平臺和極地子平臺內容。
  • 【中國科學報】80卷《中國植物志》「志在掌握」
    3月29日,「志在掌握」——《中國植物志》數字產品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舉行,會議發布了《中國植物志》手機應用程式,電子版、手機版網站以及桌面應用程式等產品。該研究所工程師李敏介紹,最新推出的《中國植物志》手機應用支持蘋果、安卓兩種系統,桌面應用則可適應於普通電腦桌面和平板電腦,它們都能夠實現《中國植物志》全文離線檢索瀏覽。
  •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史(1)
    《中國植物志》是一部總結我國維管束植物(蕨類和種子植物)系統分類的巨著,全書共80卷,計126分冊,包括了3萬多種植物和9000餘幅圖版。《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歷史實際上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至1958年才正式啟動。全書126卷冊的編研工作共經歷了45年的漫長歲月,於2004年全部完成。
  • 四代科學家50年冷板凳坐出《中國植物志》,附電子版網址
    Hu)首先提出編寫《中國植物志》,他是第一位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的中國植物學家。但當時由於資金、標本、文獻等方面的許多困難,這一願望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得以實現。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植物志》的編研受到很大重視。1956年,中國科學院將《中國植物志》正式列入科學發展遠景規劃。
  • 科學網—《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發布階段成果
    本報訊(記者丁佳)12月18日,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牽頭開展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泛喜馬拉雅植物綜合考察和植物志編研項目在北京發布階段性成果
  • 科技日報:《中國植物志》全部出齊
    3月31日上午,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聯合向新聞界通報了《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情況。   這部曠世巨著記載了中國3萬多種植物(301科3408屬31142種),包括9000多幅圖版,共計5000多萬字,126卷冊,是關於中國維管束植物(包括蕨類植物與種子植物)的全面、系統、科學的總結。
  • 「《中國植物志》的數位化和DNA條形碼」項目啟動
    11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張憲春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紅研究員共同主持的國家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植物志》的數位化和DNA條形碼」項目啟動會在北京香山召開。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主任科員祝學衍對項目定位、工作實施、經費使用等相關問題提出重要建議和要求。
  • 夸克區塊鏈上線開發者網站有什麼意義?
    他的主瓦是在2018年12月5日正式上線的,而今年的3月26日,夸克區塊鏈生態開發者網站也正式上線,它的意義顯而易見,這對於有開發能力的個人和團隊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福音。現在通過這個網站,開發者可以很方便的開發第三方應用。自從上線以來,夸克區塊鏈已經在全球範圍受到歡迎和肯定,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主網鏈上交易次數已經突破320萬。
  • 為《中國植物志》寫史,向老先生致敬
    《中國植物志編纂史》是一部完整記述《中國植物志》研究、編寫、出版工程全景式的力作,具有填補科學史、出版史研究空白的價值。全書以翔實、客觀的文字呈現出《中國植物志》研究、編纂過程中曲折和執著的實現路徑,探尋各個時期重要歷史事件與編纂過程的始末,記述主要科、屬編寫經過和學術成就,藉以評述中國植物分類學的發展歷史。
  • 蝌蚪五線譜網站上線試運行
    蝌蚪五線譜網站上線試運行更新時間:2011-07-07 08:57:07  核心提要:蝌蚪五線譜網站上線試運行    由北京市政府投資,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承建的大型公益性科普網站——蝌蚪五線譜,昨天正式上線試運行。
  • 【麗園植物志】小葉欖仁
    第一期,我們來認識一下麗園校道上最常見的植物——小葉欖仁。小葉欖仁,優良景觀樹種。
  • 植物相關資源匯總
    本文基於「張振的小站」《植物分類學網站推薦》的內容進行增加。
  • 中國釣魚島數字博物館正式上線,日本新任官房長官坐不住了……
    中國釣魚島數字博物館於3日在釣魚島專題網站( www.diaoyudao.org.cn)正式開通上線。該數字博物館通過多個線上展廳,生動地展示了釣魚島主權屬於中國的法律和歷史依據。然而,日方一些官員卻因此坐不住了。
  • 【中國科學報】李敏:打造手中的植物世界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師李敏主持的「數字植物」項目給出了解決方案。只要關注名為「中國植物志」或「中國植物圖像庫」的微信公眾號,隨手將遇到的花卉拍攝下來,並上傳到微信公眾號中去,你就能立刻得到該花卉的名稱及物種信息,識別準確率在80%以上。  「拍花識植物」只是李敏眾多數字植物同類項目中的一個。
  • 中國網際網路地圖服務網站「天地圖」正式開通上線
    2011年1月18日下午3時,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測繪局副局長閔宜仁宣布中國網際網路地圖服務網站「天地圖」(www.tianditu.cn)正式上線。國家測繪局副局長宋超智、閔宜仁向中外媒體介紹了「天地圖」網站正式上線的相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天地圖」由國家測繪局監製、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管理、天地圖有限公司運營。
  • 上海日報全新融媒體產品SHINE正式上線,講述中國故事
    上海日報全新融媒體產品SHINE正式上線,講述中國故事 澎湃新聞記者 何穎晗 2017-10-12 18:46 來源:
  • 夸克生態開發者網站正式上線
    2020年3月26日,夸克區塊鏈生態開發者網站(網址:https://qki.dev/)正式上線,對於有開發能力的個人或者團隊來說無疑是福音。通過此網站,開發者可以很方便地開發基於夸克生態的第三方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