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家譜」 溫州出版浙江首部地市級植物志書

2021-01-10 浙江在線

2018-06-10 14:13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錢禕

路邊的小花星星點點、俏皮可愛,但你可能叫不出它的名字,也不知道身邊到底有多少植物種類。現在,這類遺憾在不停的減少。 

日前,繼《杭州植物志》出版後,溫州也推出了野生植物首部「家譜」《溫州植物志》。該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於2017年出版,是浙江省內第一部地市級植物志書,是近百年來溫州植物資源調查和分類研究的系統總結。

此前,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的全國性自然科學期刊《植物多樣性》,刊發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亞洲委員會副主任馬克平《<溫州植物志>,展示了市級植物志的價值》一文,肯定了地方植物志無法取代的功能。文中指出,《溫州植物志》為地方植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提供了豐富可靠的信息,其經驗與做法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勵。

溫州地處浙江東南,獨特的地理環境與亞熱帶季風氣候使區域內生物、生境、生態系統十分多樣。

這裡的很多植物起源古老,殘遺植物、特有和珍稀植物多,比如溫州種子植物中就包含22個我國特有屬,在中國植物區系劃分中佔重要地位。然而,溫州雖然是省內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但區域內植物資源的調查研究一直較為薄弱。

編寫植物志是植物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一個地區植物分類學研究水平和研究隊伍實力的展示。2009年,曾於1982年至1993年參與《浙江植物志》編研工作的丁炳揚教授,在一次會議上與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林霞、市林業局教授陳餘釗、溫州科技學院高級農藝師王法格就編著《溫州植物志》的想法引發共鳴。2010年,「溫州野生植物植物資源調查與植物志編撰」項目,得到溫州市委市政府重視支持,獲得市農業財政專項資助,組織了30餘位植物和林業方面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編著工作。

在長達7年的編撰調研過程中,數10位植物科技工作者開展數百次野生植物資源普查,採集數萬份標本,基本摸清了溫州植物資源家底。

在此基礎上,溫州大學牽頭申請「溫州野生資源植物研究與信息系統開發」,計劃將《溫州植物志》網絡化,擴大研究成果利用率和效益。該項目獲得溫州市科技計劃重大項目的資助,兩個項目同一套人馬,同步開啟。

溫州建設「溫州野生植物網」信息服務系統,成為全國首個將地市級植物志書網絡化的創新,平臺於2014年上線至今,日均訪問量達三四千人次。

《溫州植物志》共5卷,首次全面收錄本地野生植物210科1035屬2544種36亞種178變種,80%以上植物種類附有實地拍攝的彩色照片。這是一套能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信息量大、適用面廣,能突顯溫州植物特色的地方植物志書,也是一部收錄全、規模大、闡述權威的地市級植物志書。

調研期間,項目組共開展12次大型普查活動,歷時65天,參加人數達236人次,對泰順烏巖嶺、垟溪,蒼南莒溪、馬站等近30個重點區域進行了詳細考察;各單位組織236次小型考察,參加人數550人次,足跡遍布溫州11個縣市區人跡罕至的廣袤山林;還組織了13次海島調查,涉及域內47個海島,共採集植物標本37850號,拍攝照片57630幅,為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這些標本現分別存放於溫州大學、亞作所和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的標本館內,以供隨時調取查閱。

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資源和植物化學家孫漢董研究員給予高度評價:「《溫州植物志》的出版,不僅為本地區植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城市建設提供了基礎資料,也為浙江省乃至全國研究植物區系提供了科學資料,對溫州乃至浙江發展綠色生態經濟、保護生物和環境、普及知識等具有重要意義。」

這趟長達數年的溫州野生植物調查之旅,有許多寶貴的新發現,其中5個世界性新種分別已命名為「坤俊景天」「浙南茜草」「細喙薹草」「雁蕩山薹草」「木本牛尾草」,此外,還有浙江分布新紀錄屬10個、浙江新紀錄種37個,溫州分布新紀錄屬29個、溫州新紀錄種200個等,這些歷史性發現都被《溫州植物志》記錄在案,為工農業生產、科研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提供了科學的知識和依據。

1528611220000

相關焦點

  • 安徽省首部縣級植物志《旌德植物圖鑑》出版
    由安徽大學和旌德縣農業農村水利局工作人員歷時三年普查,由安徽大學出版社發行的安徽省首部縣級地方植物志《旌德植物圖鑑》近日出版。 旌德縣地處黃山東北麓,位於安徽省東南部皖南山區,東鄰寧國市,南連績溪縣,西毗黃山,北接涇縣;地貌屬皖南北部山地丘陵、山間盆谷,分為中山、地山、丘陵和山間盆地四種類型。海拔高度為120-1300米。
  • 《新疆北部野生維管植物圖鑑》獲國家科技出版基金資助
    新疆日報訊  日前,由新疆民間植物學分類學研究者楊宗宗、遲建才、馬明編著的《新疆北部野生維管植物圖鑑》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並將在明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是首部以彩色圖鑑的形式較為全面、系統地記載新疆北部野生維管植物的學術專著。
  • 一草一木 以書明志 五卷本《樂清植物志》出版發行
    2019-01-04 11:09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王常權《樂清植物志》封面。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王常權 攝1月2日,由陶德生先生編著的五卷本煌煌大著《樂清植物志》舉行了首發儀式。樂清植物志是在對樂清全市野生植物資源普查的基礎上,參考了大量資料後編寫而成的。共收錄野生和栽培植物2437種,基本上做到一種一圖,達到圖文並茂的目的。
  • 溫州發現5個世界性植物新種 此前從未被發現
    昨天,該書主編、溫州大學退休教授丁炳揚透露,《溫州植物志》的出版證實了溫州是浙江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並發現了5個世界性植物新種:浙南茜草、細喙薹草、雁蕩山薹草、坤俊景天、木本牛尾菜;明確了16種溫州特有種子植物。溫州第一次植物系統調查,歷時7年完成《溫州植物志》丁炳揚畢業於杭州大學生物學系,從事植物學研究和教學30多年。
  • 鄭州黃河溼地首發野生植物圖譜 收錄300餘種野生植物
    人民網鄭州6月3日專電 記者從河南省鄭州市林業局獲悉,《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圖譜》已正式出版面世,該書共收錄了300餘種野生植物,是首部詳細記載黃河溼地區域野生植物的圖譜。 這部「野生植物圖譜」由鄭州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編,書中選取了多年來在黃河溼地資源監測中拍攝的1000餘幅圖片,並配以植物形態辨識要點、野生植物的莖、葉、花、果等外觀形狀,以及生長期、生長地的簡要文字描述。該書的出版對研究和利用當地野生植物資源提供了基礎性權威資料。  鄭州黃河溼地兼具山地丘陵河段和遊蕩性地上懸河,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物種繁多。
  • 中國植物分類學著作——《中國高等植物》出版
    《中國高等植物》植物分類學知識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為滿足林業、農業、畜牧業、中醫藥、環境保護、植物學科研和教育等部門廣大科技人員,特別是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者的迫切需要,一部14卷冊的《中國高等植物》於2012年10月全部出版。該著作的編研於1997年1月作為中科院重點項目而立項。
  •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近年來,多位植物學家相繼編著出版《海南及廣東沿海島嶼植物名錄》、《南沙群島及其鄰近島嶼植物志》、《海南植物物種多樣性編目》、《海南植物名錄》等書,對《海南植物志》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但都囿於無圖或少圖。《走進神秘的海南呀諾達———熱帶雨林植物本草圖鑑》和《海南吊羅山野生植物彩色圖鑑》,填補了海南野生植物彩色圖鑑的空白,但這兩本書區域性很強,收載的種類不多。
  • 雅安市第一部市級綜合志書——《雅安市志》(—2006)出版發行
    11月,《雅安市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雅安市志》(—2006)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全志上限追溯事物發端,下限截至2006年,分上、中、下三卷,共34篇177章,卷首前置概述、大事記、專題記述,卷末設文件、文選、紅軍石刻標語、碑銘、詩詞曲賦聯、音樂作品等。全志520餘萬字。
  • 文化簡訊: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問世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專電 文化簡訊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問世我國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東北珍稀瀕危植物彩色圖志》近日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東北各類珍稀瀕危植物636種,共有100萬字,配彩色照片3374張。
  • 【新華網】多國科學家編著《泛喜馬拉雅植物志》3卷冊正式出版
    【新華網】多國科學家編著《泛喜馬拉雅植物志》3卷冊正式出版 2015-12-18 新華網 吳晶晶 【字體:大 中 小】
  • 《阿爾山觀賞植物》填補阿爾山市植物志書空白-新華網
    本報興安11月5日電 (記者 胡日查高敏娜)近日,《阿爾山觀賞植物》一書出版發行。該書共收錄了阿爾山近300多種常見觀賞植物,填補了阿爾山市植物志書的空白,該書由內蒙古農業大學林學院院長鐵牛在阿爾山市掛職期間編寫的,收錄的植物資源對象為阿爾山市野生和露天栽培的觀賞植物,分為木本類、草本類、藤本類和水生類觀賞植物,對它們的基本特徵、習性及經濟價值進行了詳細介紹,並配有精美的圖片。
  •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史(1)
    《中國植物志》是一部總結我國維管束植物(蕨類和種子植物)系統分類的巨著,全書共80卷,計126分冊,包括了3萬多種植物和9000餘幅圖版。《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歷史實際上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至1958年才正式啟動。全書126卷冊的編研工作共經歷了45年的漫長歲月,於2004年全部完成。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2020-08-31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一書由國際學術出版機構Springer出版。
  • 浙江大學主編的國內第一本《植物基因組學》教材出版
    近日,由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樊龍江教授主編的《植物基因組學》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教材由樊龍江團隊歷時3年精心編寫,為國內第一本植物基因組學領域教材,為浙江大學和國內其他高校開設的「植物基因學」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提供了急需的教材。
  • 烏巖嶺發現日本金腰,為溫州植物新成員
    ▲日本金腰(全株)日前,烏巖嶺工作人員又發現了一陌生植物,經過專家鑑定為日本金腰,又為溫州植物增添一新成員。▲日本金腰(花:雄蕊4枚)據《浙江植物志》記載日本金腰在浙江僅分布在杭州、建德等地,此次發現在溫州尚屬首次。
  • 《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圖譜》出版
    日前,鄭州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編的《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圖譜》出版發行。該書收錄了300餘種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基本涵蓋了我國北方常見野外植物種類。
  • 為《中國植物志》寫史,向老先生致敬
    《中國植物志編纂史》是一部完整記述《中國植物志》研究、編寫、出版工程全景式的力作,具有填補科學史、出版史研究空白的價值。全書以翔實、客觀的文字呈現出《中國植物志》研究、編纂過程中曲折和執著的實現路徑,探尋各個時期重要歷史事件與編纂過程的始末,記述主要科、屬編寫經過和學術成就,藉以評述中國植物分類學的發展歷史。
  • 《陝西維管植物名錄》出版
    )植物分類學課題組系列專著項目資助的《陝西維管植物名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書中系統地記載了陝西維管植物屬的種類和分布,我國和世界及陝西省的具體種數,並註明中國特有、世界單種屬以及主要經濟價值,詳細列舉了每一種植物的中文名、學名、生長環境、海拔範圍、省內分布(縣級)、國內外地理分布等,還標記出陝西省特有植物、陝西省地方重點保護植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批次和等級、紅色名錄受威脅植物的等級、中國入侵植物的入侵等級等信息。
  • 《中國木本植物分布圖集》出版發行
    Springer聯合出版。過去的一個世紀,我國植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對植物資源進行了廣泛的調查,開展過多次大型科學考察,完成了大量的植物標本採集和鑑定工作。近二十年來,「中國植物志」、「中國樹木志」、「Flora of China」以及各省區植物志和樹木志、地方植物資源考察報告等紛紛出版,使得中國植物分布圖的編研成為可能。
  • 中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東北溼地植物資源專著出版
    ——《東北溼地植物彩色圖志》,最近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該書由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分類學家王文採和著名溼地學家劉興土分別主審和作序。該書分上、下兩冊,128萬字,配有彩色圖片近5000張,共收錄溼地植物100科、374屬、749種、29變種,完成了對東北溼地植物90%以上的覆蓋。書中系統介紹了每一種植物的中文名、學名、科名、俗名、形態特徵、生境、分布及經濟價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