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滄海桑田,頁巖是怎麼形成的呢?河流攜萬物衝積,堆積海底,板塊運動擠壓,高溫,壓成了沉積巖,有一部分被壓的很工整,,層次分明,可以被剝開,這就是頁巖。
頁巖層是上古沉積物壓疊而成,是不是必然會有很多的古生物化石,古微生物,他們一樣能成為了石油或者天然氣,這個量非常非常大,只不過沒有聚集而已,以游離和吸附的方式存在於頁巖層中,這要是能擠出來,還用來著跨過山河大海,去中東買嗎?還用得著受那減產調價的氣嗎?能源格局就完全變了。
看一下這個頁巖氣可採資源量排名,只要你能開出來,世界能源格局是真的徹徹底底的改變了,去石頭裡面扒金幣,這不是開玩笑嗎?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提出頁巖氣理論,還想著去幹的,等於傻子,只有這位倔老頭,喬治米切爾,水力壓裂法之父,很傳奇,真的是孤獨的勇士,源他而起的頁巖氣工業,改變了世界能源格局。
喬治米切爾當時都70歲了,說我不,70怎麼了,我70正當年,打井開採頁巖氣對於先驅這種角色,兩個東西特別快,時間很快,錢花的很快,到八十歲了,花了3500萬美金,出氣了嗎?出了,都不夠水費的,繼續熬。
終於在1999年熬到頭了,水力壓裂技術被突破了,產量猛增,當年就實現了日產量一億立方英尺,一年以後,產量又翻了三倍,頁巖開採大爆發,同樣的技術應用到到頁巖油上,美國從最大的石油消費國變成石油出口國,高傲的油價從頂峰的140美金,很服氣的就下來了。
2009年,美國更是以6240億立方米的天然產量,首次超過俄羅斯成為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要知道過去幾十年,中東油田發現開採,那可是實現了9萬億美金的世界財富轉移,技術真的能顛覆一切。
水力壓裂技術就是利用地面高壓泵,通過井筒香油層壓注高粘度的壓裂液,這種壓裂液混合了幾十種化學物質,這是技術核心之一,也是最大的爭議點,高壓液哪裡有縫就往哪裡鑽,就在巖層中形成一道道裂縫,繼續加壓擴大裂縫,再衝入「撐縫劑」,這樣油井就跟一顆大樹一樣,無數的根須滲透進每個角落,把一個分散的油氣「囊」吸出來,就這樣一井下去,收集一大片,產量大幅上升。
有一項規則給頁巖技術爆發添了把火,捕獲規則,誰開出來歸誰,你鑽進去,你可以拐彎啊,只要是你搞出來的就是你的,重金之下必有人才,各種人才都出來了,滿地開花的實驗實踐,於是水力壓裂+水平鑽井技術就結合了,一井下去,到處鑽,恨不得鑽遍全國,全是自己的,這是一項改變世界油氣格局的技術,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技術,這是一場堅信技術的苦旅。
水力壓裂技術,一種油氣井增產技術,過去100多年我們開採石油,提鍊石油,依賴石油,整個人類對石油上癮了,欲罷不能,同時也深陷石油枯竭的焦慮,哪裡有石油,哪裡就有紛爭。睡在石油海洋上的中東,出生的那塊地給他們帶來了財富,也帶來了動蕩和炮火,石油地理,福兮禍兮,說的都是油田,氣田,那些滲透聚集在巖層中,等待人類打井直接去抽取的「田」。
世界上已探明油田41000多個,總石油儲量1368.7億噸,最大的油田就是沙特的加瓦爾油田,長280公裡,寬30公裡,總面積5300平方公裡,探明儲量107.4億噸,現在地球上就這麼多,確實,缸就這麼多,這麼猛喝,遲早見底,大家都這麼想,資源不足是人盡皆知的常識共識,我們必須要走進科學技術。
現在是科學技術的時代,科學技術打這些是降維打擊,我們一切困境,最終只能通過新技術的運用才能解決,否則只會永遠在困境中耗盡精力資源,有人會說,不管怎樣,資源永遠都是不夠的,你新技術確實是改變了當前的能源格局,解決了當前的能源危機,那頁巖也有耗盡的時候,不還是沒有嗎,只要是資源永遠都有不夠的時候,所以說要永遠相信科學技術,不顧一切的往前跑,我相信那時候的人類一定有新的傳奇,新的偉大出現,擁有利用太空資源的未來科技,永遠用下一波技術解決上一波問題,相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