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段時間小編向大家介紹過一朵「雲」與新能源的碰撞?如今,這朵「雲」繼續前行,即將與「全能源」牽手。那麼,它發生了哪些變化,又為什麼要變呢?
一字不同,多了哪些變化?
同國網新能源雲一樣,國網能源雲本質上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能源業務深度融合形成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它們的目標服務對象相同,都是為政府、智庫、能源企業以及個人客戶等提供線上「一站式」服務。
之所以少了一個字,是因為它們之間有兩點最大的區別。
首先,能源雲在新能源雲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接入了火電、水電等常規電源數據,同時擴大了能源領域的業務範圍,納入了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全領域能源數據。此外,它還新增了社會經濟、交通、人口等關聯信息數據,進一步打破了能源數據壁壘。
另一項重要突破在於平臺功能,圍繞全國能源資源、能源環境、能源生產、能源運輸、能源消費、能源效率、能源價格、能源投資等環節,能源雲平臺將打造「碳中和」支撐服務體系,提供能源監測、用能監測、碳排放預警、碳交易和綠證交易、能流圖展示、大數據用能分析及項目核准在線輔助辦理等功能服務,支撐能源主管部門開展能源發展規劃,為各級政府、企業、行業智庫提供數據支撐。
總而言之,能源雲就是「進化升級版」的新能源雲。
這朵「雲」為什麼要進化?
簡單來說,新能源雲的進化是為了助力節能低碳發展。
加快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中國政府承諾,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生態文明建設要實現新進步,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能源革命,使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要低碳發展,就必須對傳統能源的信息進行有效收集和監測——他們是碳排放的「大戶」。這個領域,新能源雲就無能為力了,而能源雲恰恰能發揮作用。
另外,新能源雲的進化也順應了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深度融合的大趨勢。為加速推進能源革命,利用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破除信息壁壘,增強能源產業各方數據的匯總分析與公布逐漸成為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的破題之法。在新一輪產業革命與技術革命的推動下,我國已邁入網際網路數字經濟時代。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加快5G、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能源革命和數字革命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能源系統的發展日益呈現數位化、智能化、平臺化屬性。
在此背景下,迭代升級後的國網能源雲將實現能源領域數據的全環節覆蓋和全方位多層次監測分析。這意味著它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能源資訊及相關監測數據,幫助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實時了解全能源領域的發展狀況,例如碳排放情況。
這樣一來,它不但可以更好地輔助工業領域開展能效監管,輔助各生產企業開展經營決策、智能製造,助力能源企業轉型升級,更重要的是可以輔助政府部門做好能源規劃布局、監測預警,提高規劃的準確性和合理性。而科學高效的能源規劃方針以及整個行業的綠色轉型升級對我國按時實現「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是至關重要的。
「全能源」與「雲」的全新碰撞,會擦出哪些不同的火花?
前面提到,國網能源雲是在新能源雲的基礎上拓展接入了常規電源數據、擴大了能源領域業務範圍、新增了社會經濟、交通、人口等關聯信息數據。
據國網新能源雲公司設計中心主任劉亞龍透露,目前國網能源雲的常規電源接網申請功能已經開發上線,下一步會陸續與國網各省公司及地方能源局就數據接入的問題進行溝通協調與功能完善,推動構建以電為中心的智慧能源系統,著力打造高效智能的能源數字經濟服務平臺。
未來,國網能源雲將會實現全電源類型的接網線上辦理,過程公開透明,辦理效率更高。同時,它也可以實現多種能源之間的協調供給、信息交互、互補共濟等功能,更好地滿足客戶對能源多樣化、環保化、安全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