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沙波浪能發電項目預計年底投運
為有效解決三沙分散式深海島嶼供電問題,海南電網公司於2018年開始開展「含波浪能發電系統的海島智能微網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應用」項目研究。為確保項目順利開展,三沙供電局通過與三沙市政府、有關軍事單位充分溝通,已順利完成用海的申請、項目環評報告等前期工作,現已進入技術研究與示範應用實施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可投運發電。
-
邊遠海島建立固(危)廢物收集處置體系
提升美麗舟山建設 邊遠海島建立固(危)廢物收集處置體系 全市首個危險廢物收運暫存平臺在岱山縣岱西鎮的浙江宏鷹拆船有限公司設立,縣內11家中小企業產生的固廢垃圾被統一收集貯存,並運送至資質單位進行處置。
-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廣州能源研究所
近日,我國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近日正式交付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該裝置是我國目前單臺裝機功率最大的波浪能發電裝置,擁有中、美、英、澳四國發明專利,設計圖紙獲法國船級社認證。為解決海洋開發供電難題,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珠海市大萬山島開展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場的建設。
-
海大教授制出波浪發電裝置 海浪起伏就發電(圖)
波浪起伏就能發電 記者看到,這個全稱為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的大傢伙是一個鋼鐵平臺,投放在海洋上後會漂浮在海面,隨著波浪的起伏上下浮動。 史宏達說,我國近海的波浪具有短周期、小波高、低能流密度等特徵,因此這一裝置設計了組合型的波浪能攝取機構,解決了多數傳統裝置"小浪不發電、大浪易損壞"的固有問題。另外,這套裝置解決了漲落潮導致的工作時間短的難題,可以在大潮差海域實現24小時全天候自主控制運行發電。
-
逆向思維 絕處逢生——波浪能發電的應用研究
將波能裝置發出的電上網意味著波浪能發電的成本要降到電網收購價之下,波浪能發電技術才有可能具有商業價值。這無疑對波能裝置的效率和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於是人們更加注重追求波能裝置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提出了一項又一項設計,卻總是陷入解決這個問題就帶來另一個問題的怪圈: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成本,降低成本時又降低了效率。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如何將海洋波浪對網箱的破壞力,轉化為深水養殖生產急需的電力,這一技術難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被攻破。    目前,由浙江海洋學院研發的自升式平臺「海院1號」是波浪發電裝置利用海浪發電,攻克了多項重大關鍵技術,被專家認為是目前最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
國家海洋局公布實施《全國海島保護規劃》(全文)
(五)海島淡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目標:保護海島淡水資源,保障有居民海島居民生活用水,逐步解決生產用水需求。(六)海島可再生能源建設工作目標:充分利用海島可再生能源,保障邊遠海島用電需求,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對其它邊遠海島可再生能源建設工程的扶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近岸海島建設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海島能源消費中所佔比例。
-
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青島下水 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
我國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在青島成功下水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2月8日訊(山東臺 田進 王德全 青島臺 王黎帆)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導,由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日前在青島市黃島海域成功投放
-
中國科學家研製世界上首座波浪能獨立發電站
新華網北京1月24日電(俞錚常璐)中國科學家正在開發世界上首座集發電、充電和海水淡化功能於一體的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該系統足以提供200戶人家左右的沿海小鎮的居民用電。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遊亞戈研究員24日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他們研製的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最近進行的一次實海況試驗取得成功,這表明,中國科學家在波浪能穩定發電這一全球至今沒有解決的難題上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研發的儲能穩壓系統為專利技術,領先於國際同行。本次試驗後,他們將在現有系統上安裝蓄電、發電、波浪能製備淡水以及各種自動保護和控制系統。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研究與...
2013年5月23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課題「20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在山東青島通過技術驗收。 該項目針對我國邊遠海島電力短缺的現狀,研究攻克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多種海洋能形式發電關鍵技術,並進行現場示範試驗,以提高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海洋能技術進步及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
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
2014年1月2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史宏達教授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這是繼去年潮流能發電裝置投放後,又一種利用海洋能源發電的裝置投入使用
-
中國海洋能發展概述
中國海洋能資源可開發量豐富,因地制宜開發海洋能,可切實解決海島發展、海上設備運行、深遠海開發等用電用水需求問題,對於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拓展發展空間具有戰略意義。海洋能年會舉辦的初衷是什麼?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會長周茂平認為,海洋能作為一項新興事業,加強溝通與交流至關重要。
-
搶抓機遇 推進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
搶抓機遇 推進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就《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訪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林山青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我國首個海洋能發展專項規劃——《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關鍵技術...
2013年6月14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課題「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在珠海通過驗收。 「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項目針對我國邊遠海島電力短缺的現狀,擬研究攻克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多種海洋能形式發電關鍵技術,並進行現場示範試驗。
-
海洋局:推動海洋能產業化發展 明確5項重點任務
《綱要》指出,推動海洋能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培育可再生能源新興產業。 《綱要》提出,到2016年,中國將建成具有公共試驗測試泊位的波浪能、潮流能示範電站以及國家級海上試驗場,為中國海洋能產業化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和支撐保障。
-
潮起潮落 波浪能--中國數字科技館
海洋中有豐富的波浪能和水,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波浪能發電是通過波浪能裝置將波浪能首先轉換為機械能(液壓能),然後再轉換成電能。這一技術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初,西方海洋大國利用新技術優勢紛紛展開實驗。小功率的波浪能發電,已在導航浮標、燈塔等獲得推廣應用。 海洋中的波浪能量巨大,波浪能發電技術是通過波浪能裝置,將波浪能首先轉換為機械能,再最終轉換成電能。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海洋能具有蘊藏量大、可再生性、不穩定性及造價高汙染小等特點。 海洋能產業進入戰略機遇期 世界海洋能的蘊藏量約為750多億千瓦,如此巨大的能源資源是當前世界能源總消耗量的數千倍,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因此利用海洋能發電已經成為國際新能源市場的一大熱點。在我國大陸沿岸和海島附近蘊藏著較為豐富的海洋能資源,總蘊藏量約為8億多千瓦,目前尚未得到充分開發。
-
我國海洋能商業化前景廣闊,開發能力待提高
海洋能蘊藏量巨大 海洋能是新能源的一種,是指石油、天然氣、頁巖氣和煤炭之外的各種海洋能源資源,也可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海洋能源,如可燃冰、海域太陽能、海底地熱能、海島風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水溫差能、海水鹽度差能、海生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
-
波浪也能發電 我國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日前,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業內專家認為,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波浪穩定發電乃至海洋能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波浪發電有望在商業化道路上邁進一大步。
-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該裝置(工程樣機)的試運行,標誌著中國海洋大學在國內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率先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該樣機的研製得到了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的資助,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