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研製世界上首座波浪能獨立發電站

2020-11-26 搜狐網

  新華網北京1月24日電(俞錚常璐)中國科學家正在開發世界上首座集發電、充電和海水淡化功能於一體的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該系統足以提供200戶人家左右的沿海小鎮的居民用電。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遊亞戈研究員24日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他們研製的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最近進行的一次實海況試驗取得成功,這表明,中國科學家在波浪能穩定發電這一全球至今沒有解決的難題上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研發的儲能穩壓系統為專利技術,領先於國際同行。本次試驗後,他們將在現有系統上安裝蓄電、發電、波浪能製備淡水以及各種自動保護和控制系統。

  遊亞戈說,由於系統剛剛建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需要在小功率下磨合,以發現液壓機械和控制系統的問題。從試驗情況看,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在抗衝擊、穩定發電、小浪發電等方面已經達到預期效果。發電功率6千瓦,發電穩定度優於柴油機發電系統,達到用戶直接使用的水平,可以用於照明、計算機、空調機、制淡機用電。他說,波浪能是可再生能源中最不穩定的能源。實海況測量得到的數據表明,10分鐘內波浪的最大能量約為其平均能量7-10倍。英國、葡萄牙等國採用昂貴的發電設施,仍無法達到用戶直接使用的技術水平。遊亞戈和他的研究小組在2000年提出蓄能穩壓系統,解決了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的關鍵技術,2003年研製出第一個蓄能穩壓系統,2004年解決了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的許多潛在問題。2004年底,研究人員在廣東汕尾安裝調試了100千瓦岸式波浪能電站,並進行實海況試驗。他預計,2005年前將完成系統能量大規模採集部分的研究,從而建成獨立發電系統。這個研究項目得到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和中科院創新方向性項目的支持。

  遊亞戈說,波浪能是海洋中分布最廣泛的能量,如果波浪能電站廣泛用於實踐,則沿海用戶可望在白天通過充電系統把取之不竭的波浪能轉換為電能儲存,用於夜間照明,或用於製冰;當蓄電池充滿後,則可選擇將海水轉換為淡水,從而獲得源源不斷、便於儲存的淡水資源。不過,利用波浪能發電的成本較高,系統造價也較高。據介紹,一臺總裝機容量50千瓦、允許最大波浪能峰值功率達400千瓦的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可以實現一年發電26300度。以農村人口每戶每天用電0.8度計,可以供應240戶同時用電,基本覆蓋了一個沿海小鎮的居民用電。

相關焦點

  • 世界首座併網波浪能發電站在澳大利亞運營
    世界首座併網波浪能發電站在澳大利亞運營 【電纜網訊】日前,世界首座併網的波浪能發電站已在澳大利亞啟動運營。 澳大利亞Carnegie波浪能公司加快波浪能領域開發,並發展了這個把波浪能直接轉入電網的項目。 「這是澳大利亞乃至全球首個波浪能發電機組併入電網中的項目。」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機構執行長Ivor Frischknecht聲明稱。該機構為這個3200萬美元的項目提供了1300萬美元的資金。
  • 葡萄牙造出世界首座商用波浪能發電廠(圖)
    波浪能發電站的最終目標是產生21兆瓦的電能。這項工程花費了約900萬,葡萄牙政府為此專門指定了「國家強制光伏上網電價」的政策對波浪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予以政策支持,「國家強制光伏上網電價」政策要求國家公用工程從更多家供應商處購得可再生能源。因此,波浪能發電站的積極支持者堅信波浪能在15年之內將會產生成本效益。
  • 海洋日報|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正式運行
    國內時事1.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正式運行8月23日下午3時許,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和國網岱山縣供電公司籤訂購售電合同,進行已併網發電量的首次結算。這標誌著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正式投入運營,率先實現我國海洋清潔能源開發重大突破。
  • 廣東汕尾正建設世界首個波浪能電站(組圖)
    廣東汕尾正建設世界首個波浪能電站(組圖):波浪能發電站外型。下圖:波浪能發電站的內部設施。圖/GG  本報訊據廣州日報24日消息吞沒了南亞地區十幾萬人的海嘯,其實是大自然能量的突變釋放,可為人類所用。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最近在汕尾研製出了世界上首座獨立穩定發電波浪能電站系統,通過該系統,人類第一次實現了將波浪能轉換為穩定的電能。
  • 汕尾建世界首座波浪能電站 今年年底將試投產(組圖)
    汕尾建世界首座波浪能電站 今年年底將試投產(組圖)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最近研製出了世界上首座獨立穩定發電波浪能系統,通過該系統,人類第一次實現了將波浪能轉換為穩定的電能!  記者昨天(1月23日)實地探訪汕尾遮浪半島波浪能電站工地,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研究室主任遊亞戈說,這個波浪能系統將波浪能發電、製造淡水、用戶直接用電三項功能結合起來,最終實現「三合一」,預計在今年年底即可開始試投產。
  • 【工業之美】英國建首座波浪能發電廠 未來或可取代風能
    佔地球總面積70.8%的海洋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而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波浪能近年來日益凸顯出成為替代性能源的潛力。據《每日郵報》11月7日報導,英國展開了首座併網式波浪能發電廠的建造計劃,預計於2020年完成15個1兆瓦波浪能轉換裝置的安裝,屆時將能滿足60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 潮起潮落 波浪能--中國數字科技館
    尤其是在能源消耗較大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能量也最大。  地球表面有超過70%以上面積是海洋,廣大的海洋面積在吸收太陽輻射之後,可以說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收集器,溫暖的地表海水,造成與深海海水之間的溫差,由於風吹過海洋時產生風波,這種風波在寬廣的海面上,風能以自然儲存於水中的方式進行能量轉移,因此波浪能可以說是太陽能的另一種濃縮形態。
  • 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在舟山運營 首個指導電價誕生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林上軍)潮流能發電不是新聞,但能夠向國家電網源源不斷輸電的潮流能發電站僅有位於舟山的浙江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近日,國網岱山縣供電公司以轉帳匯款方式向該項目開發單位——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支付了我國首單海洋潮流能電費256.89576萬元,雙方還籤訂了購售電合同。這標誌著世界上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誕生,預示著我國在推進海洋清潔能源產業化發展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圖說:位地舟山岱山縣秀山島東南海域的LHD海洋潮流能發電站。
  • 三沙波浪能發電項目預計年底投運
    「現在所裡正在調試一艘波浪能發電船,船上裝有光伏和海水淡化設備,如果實驗成功了,僅此一條船開到一個小島上就夠用了。」馮乃華說。    現在三沙市政府考慮到南方電網的專業性,正積極推動軍民融合統一供電。武鈺告訴記者,「我們現在正在做方案,把我們的發電機房再擴大,希望將這裡打造成軍民融合和清潔能源利用的綜合示範基地。」
  • 中國港灣中標世界首座人工潮汐發電站 合同金額3億英鎊
    斯旺西灣潮汐發電站大壩示意圖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港灣」)中標了世界首座人工瀉湖潮汐發電站工程。這座人工瀉湖潮汐發電站由英國Tidal Lagoon Swansea Bay(TLSB)公司在南威爾斯地區的斯旺西海灣建造,旨在為英國家庭用電生產清潔電力。
  • 澳大利亞政府支持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波浪能為海水淡化工廠供電項目
    近日,澳大利亞工業和創新部長Greg Combet與特殊事務部長Gary Gray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政府通過清潔技術創新計劃投入127萬澳元的資金,支持西澳大利亞州Carnegie波浪能有限公司使用波浪能為海水淡化工廠供電的項目
  • 英國要造全球首座核聚變發電站,已展開全國選址,卻或被我國甩開
    英國有心打造全球首座核聚變發電站,現在希望利用球形託卡馬克已有的技術經驗開發STEP,目標是產生5萬千瓦的電力,不過這需要250億美元的投入,因為這一核聚變裝置的磁鐵部分耗資相當巨大
  • 海洋論壇▏海洋能發電技術發展現狀及發展路線圖
    波浪能能量分布的特點決定了其適合於密集大規模開發,國際上也逐步加強對負荷較大地區波浪能發電技術的研究,尤其是英國、丹麥、挪威等國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離波浪能發電商業化應用仍需一段時間。潮流能發電裝置結構較為簡單,但渦輪機通常位於海水中,存在易受海水腐蝕、投資成本高、安裝維護困難等問題。大型潮流發電設備的商業化和產業化逐漸成為海洋能利用發展新思路, 英國、加拿大、韓國、紐西蘭等國家都在著手興建大型潮流發電站。世界上首個實現商業化併網試驗運行的潮流能發電系統為北愛爾蘭「SeaGen」,位於斯特蘭福特灣,裝機容量1.2MW,通過第一代產品「Seaflow」演化而來。
  • 國內首座10兆瓦熔鹽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在敦煌光電園區建成併網...
    17-01-16 09:22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經濟日報 記者 張曉亮 邱亮 葛春燕 國內首座10兆瓦熔鹽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在敦煌光電園區建成併網發電  一名工作人員在敦煌10兆瓦熔鹽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進行日常巡查,日前,國內首座10兆瓦熔鹽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在敦煌光電園區建成併網發電,成為甘肅新能源產業發展一座新的裡程碑。
  •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廣州能源研究所
    波浪能是一種清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由於具有綠色環保和儲量豐富的特點。它的開發和利用對緩解能源危機和減少環境汙染是非常重要的。洶湧的海浪運動產生巨大的、永恆的和環保的能量,如果能將海浪的動能及其他水面的波浪能充分利用起來,則世界能源的前景會相當廣闊和光明。
  • 原創 | LHD中國海琴: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是如何煉成的?
    這句話正折射出了這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LHD中國海琴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總工程師,林東的人生追求。十多年來,林東和他的研究團隊在研發世界首臺3.4兆瓦LHD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過程中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終為我國打造出「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林東及其團隊的創業故事,正是新時代我國有志青年投身重大科技創新創業的最佳實踐。
  • 普陀:首座海洋氣象波浪浮標成功投放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何晴報導 近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首座海洋氣象波浪浮標在朱家尖南沙海濱浴場附近海域成功投放,這是舟山市首套投入使用的SBF3-2型波浪浮標站。
  • 中國水利工程巡禮丨全國首座潮汐能雙向發電站:38年發電2億千瓦時
    溫嶺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海偉攝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首座漲潮、落潮雙向發電的潮汐能電站,也是一座清潔的可再生的新能源發電站,它不僅被寫入我國中小學地理教科書,還被列入我國20世紀大事記,成為溫嶺人的驕傲。 一封寄給中央的書信,給能源緊缺的浙東南帶來曙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內能源普遍緊缺,浙江尤為嚴重。
  • 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演示裝置研製成功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與傳世宇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通力合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於近日研製成功了液態金屬磁流體波浪能直接發電的原理性演示裝置,驗證了該技術的原理可行性。 有效利用巨大的海洋波浪能資源是人類幾百年來的夢想。
  • 俄研製出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據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記者欒海) 海浪總是周而復始、晝夜不停地拍擊著海岸,其中所蘊藏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為了簡便有效地利用這一能源,俄羅斯科研人員不久前研製出了一種原理簡單、成本較低的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據俄《消息報》近日報導,上述系統由位於聖彼得堡的研發機構「可再生能源中心」設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