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政府支持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波浪能為海水淡化工廠供電項目

2020-12-04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近日,澳大利亞工業和創新部長Greg Combet與特殊事務部長Gary Gray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政府通過清潔技術創新計劃投入127萬澳元的資金,支持西澳大利亞州Carnegie波浪能有限公司使用波浪能為海水淡化工廠供電的項目。該項目是世界上第一次嘗試使用波浪能直接驅動海水淡化高壓泵,對於減少碳排放和電力消耗具有重要意義。

    中試規模的海水淡化工廠與波浪能發電站位於西澳大利亞州的Garden島。發電站總投入3120萬澳元,其中990萬澳元來自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的支持。發電站通過使用位於海底的獨特水下波浪發電CETO系統,利用波浪能直接驅動海水淡化高壓泵,用壓力驅動海水通過一系列滲透膜裝置,轉變為可飲用的淡水。與傳統的海水淡化工廠相比較,該項目有望減少電力消耗高達90%。

    清潔技術創新計劃資金來自澳大利亞政府所徵收的碳排放稅,總額為2億澳元。該計劃支持企業進行清潔技術開發,單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500萬澳元。

相關焦點

  • 世界首座併網波浪能發電站在澳大利亞運營
    世界首座併網波浪能發電站在澳大利亞運營 【電纜網訊】日前,世界首座併網的波浪能發電站已在澳大利亞啟動運營。 澳大利亞Carnegie波浪能公司加快波浪能領域開發,並發展了這個把波浪能直接轉入電網的項目。 「這是澳大利亞乃至全球首個波浪能發電機組併入電網中的項目。」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機構執行長Ivor Frischknecht聲明稱。該機構為這個3200萬美元的項目提供了1300萬美元的資金。
  • 三沙波浪能發電項目預計年底投運
    為有效解決三沙分散式深海島嶼供電問題,海南電網公司於2018年開始開展「含波浪能發電系統的海島智能微網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應用」項目研究。為確保項目順利開展,三沙供電局通過與三沙市政府、有關軍事單位充分溝通,已順利完成用海的申請、項目環評報告等前期工作,現已進入技術研究與示範應用實施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可投運發電。
  • 非洲水資源短缺 規模最大的海水淡化項目投運
    該海淡項目負責為阿爾及利亞第二大城市奧蘭(Oran)及其周圍的省市提供飲用水。非洲規模最大的海淡廠——淡水產能為50萬立方米/天的阿爾及利亞馬格塔(Magtaa)項目於2014年底正式投運,該項目由新加坡凱發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維,內配有世界上最大的超濾預處理設施。
  • 中國科學家研製世界上首座波浪能獨立發電站
    新華網北京1月24日電(俞錚常璐)中國科學家正在開發世界上首座集發電、充電和海水淡化功能於一體的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該系統足以提供200戶人家左右的沿海小鎮的居民用電。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遊亞戈研究員24日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他們研製的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最近進行的一次實海況試驗取得成功,這表明,中國科學家在波浪能穩定發電這一全球至今沒有解決的難題上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研發的儲能穩壓系統為專利技術,領先於國際同行。本次試驗後,他們將在現有系統上安裝蓄電、發電、波浪能製備淡水以及各種自動保護和控制系統。
  • 中國海水淡化簡史與現狀
    2 中國海水淡化的發展歷程1920年前後,中國在山東省威海市劉公島上已有了一座海水淡化蒸餾塔。蒸餾塔佔地612平方米,與1560年突尼西亞陸基海水淡化廠和1872年智利出現的世界上第一臺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隸屬同原理基礎蒸餾海水淡化項目。1958年,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首先在我國開展離子交換膜電滲析海水淡化的研究。
  • 【工業之美】英國建首座波浪能發電廠 未來或可取代風能
    該項目名為「CETO 6」,由澳大利亞卡內基波浪能公司(Carnegie Wave Energy,下稱卡內基)負責。去年3月,該公司負責的世界首個併網式波浪能發電站在西澳大利亞州啟動,耗資3200萬美元(約合2.17億元人民幣)。英國的「CETO 6」是該公司運營的首個國際項目,項目的設計和開發於2016年開始,分為兩階段。
  • 揭秘:PPT講解世界海水淡化工廠發展歷程
    世界上首個海水淡化工廠1954年建於美國德克薩斯州。隨著水資源危機的加劇,海水淡化技術得到了加速發展。海水淡化已經形成了以多級閃蒸法(MSF)、低溫多效蒸餾法(MED)和反滲透膜(RO)法為主要代表的工業化技術,今後一個時期仍將以這3項技術為主,但RO法的比重將變大。
  • 他山之石|海水淡化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的國際經驗
    他山之石|海水淡化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的國際經驗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為實現國家提高海水淡化產能目標,借鑑世界上海水淡化技術較為成熟的國家和地區淡化產業和管理經驗,對於探索我國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提高水資源量、改善水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
  •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
    希爾弗發明MSF工藝是蒸餾法海水淡化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它為海水淡化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最早的技術準備。希爾弗後來去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大學做了教授。1960年,偉爾公司分別為科威特和英屬根西島(Guernsey)建設了世界上最早的兩個現代意義上的MSF海水淡化工廠。
  • 海水淡化將成水處理領域新藍海?
    資料顯示,IDE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同時提供熱法和膜法兩種不同海水淡化工藝技術及設備的供應商,在海水淡化行業規模最大、市場佔有率最高。此外,IDE已經將業務拓展到了中國、印度、澳大利亞等40個多個國家。如果中交建能夠順利收購IDE,將獲得最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和大型海水淡化工廠建設與管理運行經驗,可以迅速提升自身在海水淡化領域的市場地位。
  •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世界上淡水資源不足,已成為人們日益關切的問題。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約3500萬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於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飲用水。
  • 海水淡化本土化離我們有多遠?
    中東、澳大利亞等區域和國家的海水淡化規模已經達到了上百萬噸,濃海水全部直排到了海裡,周圍生態並未受到明顯影響。當然,這裡面有一個快速擴散排放的技術在發揮作用。產業現狀《中關村》:海水淡化市場在國內外,政府主導性更強還是市場主導性為主?張松建:中國主要還是以市場導向為主,因此發展起來阻礙比較多,衍生出有很多具體的問題。
  • 缺水的中國與海水淡化歷程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可以說是很豐富了,但人均水資源量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每畝耕地水量也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二,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1 水資源缺乏——中國的難題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說法,大量證據表明氣候系統變暖是毫無疑問的。目前全球平均溫度比一個世紀前高了0.74℃。而這個微小的變化足以改變世界的許多地區降雨強度和持續時間,引發更多的乾旱。隨著全球氣溫升高,飲用水和灌溉用水的需求量都將增加。
  • 海水淡化:無奈的選擇
    將來世界上會有許多地區會像現在的聖地牙哥縣一樣:炎熱,乾旱,人口持續增長。縣政府最近決定:投資10億美元建立西半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廠。  這項位於卡爾斯巴德的大項目有近500人參與建設,預計明年完工,投產後每日可處理1億加侖的太平洋海水,生產出5400萬加侖可飲用淡水。
  • 澳大利亞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實現「海水直飲」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將聚螺吡喃丙烯酸酯加入一種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孔隙中,得到一種名為PSP-MIL-53的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在30分鐘內將海水等鹹水中的鹽分及有害顆粒吸附出來,使水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飲用水安全標準。
  • 35張圖「揭密」海水淡化產業的現實與未來
    1)引入海外先進經驗,增強國內海水淡化技術實力。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和性能上升,是推動海水淡化經濟性的核心因素。依託先進技術、設計理念,以色列能做到人民幣3~4元的噸水成本。由於技術領先、設備耗材使用壽命長,以色列噸水電耗、項目維修費、膜更換費用等運維費用顯著低於國內項目。電水聯產,以色列顯著降低單位電價。
  • 以色列擬建世界最大反滲透海水淡化廠
    新華網耶路撒冷6月20日電(記者 黃恆袁震宇)以色列內閣20日舉行會議,討論在以北部城市海法附近建設一座世界最大的反滲透海水淡化廠。這座工廠名為索雷科海水淡化廠,規劃佔地面積30公頃,包括泵站、水庫、輸水管線和電力設施,設計年產淡水1.5億立方米。
  • 實現高效友好的汙水淨化和海水淡化!海大課題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日前, 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曉峰教授課題組近期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針對全纖維素基光/熱能量轉換器件與納米摩擦發電機一體式系統的設計與構建,實現了汙水處理、海水淡化與波浪監測的有效結合與協同利用
  • 澳兆瓦級波浪能項目停擺 - 中國能源報-人民網
    澳大利亞國家廣播公司日前報導稱,西澳大利亞州政府宣布,將終止與澳大利亞卡耐基清潔能源公司(Carnegie Clean Energy)達成的波浪能發電項目資助協議,這意味著該項目將陷入全面停滯。這對澳大利亞波浪能發電事業帶來不小的打擊。
  • 碳纖維助力海水淡化
    它們也可以為海水淡化做出重要貢獻,從而消除即將來臨的飲用水短缺的問題。碳纖維在新項目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西班牙科斯塔布蘭卡的港口城市丹尼亞不遠處,工程師們目前正在建設第一家基於微生物輔助淡化技術的飲用水處理廠,這是「低能耗飲用水微生物淡化」項目(MIDES)的一部分。作為Horizon 2020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得到了歐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