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高效友好的汙水淨化和海水淡化!海大課題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12-03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

日前, 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曉峰教授課題組近期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針對全纖維素基光/熱能量轉換器件與納米摩擦發電機一體式系統的設計與構建,實現了汙水處理、海水淡化與波浪監測的有效結合與協同利用。

淡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人類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利用豐富無汙染的太陽能驅動界面水蒸發來實現高效的水淨化,近年來成為汙水處理和海水淡化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然而,光/熱水淨化技術在提高水蒸發與收集效率、環境友好材料使用、三維一體式器件設計、多種能量協同收集與利用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日前, 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曉峰教授課題組近期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了題為「Solar-Driven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and Self-Powered Water Wave Detection Based on an All-Cellulose Monolithic Design」(《基於全纖維素材料的一體化設計實現光熱界面蒸發和自供電波浪監測》)的研究成果。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李娜為本論文的第一作者。

徐曉峰教授課題組通過對納米纖維素材料的改性和微觀結構調控制備了一體式全纖維素基太陽能驅動光/熱能量轉換器件,實現了高效、穩定、耐用和環境友好的汙水淨化和海水淡化。基於光/熱轉換器件出色的自漂浮能力,成功地將其與納米摩擦發電機結合,實現了對開放水域中常見波浪信號的有效測量,拓展了光/熱能量轉換器件對水文環境監測的新功能,本部分的器件製備與測試獲得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李瀟逸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協助。

近年來,徐曉峰教授課題組圍繞著太陽能的綜合利用,在高效光/電和光/熱轉換材料與智能器件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部分研究成果於2020年陸續發表在Nano Energy,J. Mater. Chem. A等國際頂尖材料和能源類期刊上。相關工作獲得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項目、中國海洋大學青年英才工程啟動基金和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得到了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海洋生命學院多位合作教授的支持和協助。

相關焦點

  • 大連理工陶勝洋教授團隊在光熱海水淡化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該工作針對目前三維光熱蒸發器傳質受限造成的界面熱利用較低,且長期海水淡化過程中的鹽析出汙染問題,發展一種卷狀蒸發器,利用其層間微米級狹縫孔強化傳質過程,保證高效穩定的水蒸發及長效的拒鹽效果。近年來,利用光熱轉化材料將太陽光高效轉化為熱能,並對海水蒸發界面限域加熱,可以極大的提高蒸發效率,在海水淡化領域展現出理想的應用前景。三維光熱蒸發器由於在太陽光捕獲、熱損失控制、環境熱利用等方面的特殊優勢,逐漸成為研究的焦點。除了界面熱利用效率,水在蒸發器內的傳輸同樣是影響三維光熱蒸發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 中國科學家用石墨烯實現太陽能高效海水淡化,轉化率80%
    【觀察者網綜合】據新華網11月22日報導,中國研究人員21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了一種高效、便攜的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能以高達80%的能源轉換效率把海水轉化成高質量的飲用水。轉化率高達80% 負責研究的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朱嘉介紹,他們使用的是一種太陽能海水淡化利用光蒸餾原理的技術,無需其他能量即可產生淡水,因此為理想的海水淡化方案,但由於能量轉換效率較低,一直無法大規模應用。
  • 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新進展和發展趨勢分析
    關鍵詞:海水淡化技術;研究進展;發展趨勢前言:水資源對人類生存有著重要作用,雖然水資源將大部分地球表面覆蓋,然而96.5%屬於海水,無法直接使用,而僅有0.26%的地下水、湖水與河水等淡水資源可以被人們直接利用。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人們在水資源需求量方面日益增加,而基於無節制浪費、水生態汙染以及超限度開採等影響,導致世界水資源出現短缺問題,對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 微生物燃料電池有望走出實驗室 可淨化汙水
    更誘人的是,據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NSF)網站消息,該項技術未來還可能實現海水淡化,成為「一舉三得」的技術。根據美國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美國每年需要處理330億加侖的生活汙水,處理費用大約為25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為能源成本。因此,又能淨化水質、又能發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一旦出現,將有望把汙水處理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Logan認為,未來汙水處理廠通過使用微生物燃料電池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用電,還能向外輸電。
  • 海大研發新型傳感機制,實現海水汙染物檢測「抗幹擾」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先進功能材料》在線發表了題為《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在海水汙染檢測領域,通過創建一種抗海水幹擾的傳感機制,為解決常規傳感技術因海水幹擾大而失效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方案。
  • 鄧紅兵課題組太陽能海水淡化納米纖維研究獲突破
    新聞網訊(通訊員徐鵬)國際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 影響因子:27.398)近期發表我校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鄧紅兵教授課題組與東華大學丁彬教授課題組在耐鹽太陽能海水淡化納米纖維氣凝膠領域的最新合作成果。
  • 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功能材料課題組在機械振動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功能材料課題組在機械振動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鈮酸鉀鈉基環境友好型壓電材料的振動催化作用:一種高效的相界催化劑》(Vibration catalysis of eco-friendly Na0.5K0.5NbO3-based piezoelectric: An efficient phase boundary catalyst)為題並以第一單位在線發表於
  • 如何高效實現海水淡化,從此不再「望洋興嘆」?
    這個任務看起來非常艱巨,而Danfoss,一家總部位於丹麥的創新工程技術公司,業務範圍涵蓋基礎設施和食品供應,以及能源效率和環保解決方案等,憑藉其關鍵的海水淡化產品直面這一挑戰。該公司正與ADI合作,利用ADI突破性的狀態監控技術,以節能高效的方式為亟需水資源的地區提供淡水。
  • 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化工/文) 近日,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海大研發新材料,可實現海水汙染物檢測傳感技術「抗幹擾」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0日訊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先進功能材料》在線發表了題為《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在海水汙染檢測領域,通過創建一種抗海水幹擾的傳感機制,為解決常規傳感技術因海水幹擾大而失效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方案。為建設海洋強國,建立海水實時在線監測技術體系成為國家重大需求。
  • :局部加熱型多級太陽能蒸餾實現超高效海水淡化
    ,為實現超高效的被動式太陽能海水淡化提供了全新思路和理論框架。除此以外,該TMSS架構在太陽能界面蒸發中將光熱轉換、絕熱和毛細補水功能進行分層實現,在實現高效太陽能蒸發的同時降低了對蒸發器多性能耦合的要求,提升材料選取靈活性並降低成本。圖 1. 局部加熱型多級太陽能蒸餾(TMSS)概念圖. (a)毛細輔助的太陽能局部加熱蒸發. (b) 多級冷凝熱回收與海水冷卻結構.
  • 微生物燃料電池 幫海水淡化
    近日,哈工大陳志強教授課題組在微生物燃料電池深度脫鹽和去除重金屬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該技術成果可望實現特殊環境下的海水淡化。    該課題組還建立了四室微生物脫鹽燃料電池,同步實現了產電、脫鹽與重金屬回收。
  • 信息學院胡又凡-彭練矛課題組在超薄柔性電子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超薄的柔性電子器件由於可與人體組織器官共形接觸,提供更加友好的人機互動方式,受到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這類器件的厚度一般只有微米量級,在加工過程中須黏附於剛性基板(為器件提供臨時支撐)之上,但將器件從剛性基板上剝離,卻易受到應力損傷。因此,高效且無損地實現柔性電子器件與剛性支撐基板之間的快速分離,是大面積製備高性能超薄柔性電子器件的關鍵工藝。
  • 海水淡化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淡水是人類和其他生命賴以生存的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但由於人口增長,氣候變化,和水汙染,它的可用性越來越低。儘管有豐富的海水作為替代水資源,海水淡化通常受到生產率低、能耗相對高的限制。膜基海水淡化技術包括最先進的反滲透(RO)技術,已被證明比熱脫鹽方法更有效。傳統的聚合反滲透膜仍然存在這樣的缺陷,如汙垢阻力低,選擇性差,抗汙穩定性低,抗化學/熱降解差。
  •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約3500萬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於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飲用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廠1.3萬多座,海水淡化作為淡水資源的替代與增量技術,愈來愈受到世界上許多沿海國家的重視。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
  • 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新進展和發展趨勢
    關鍵詞:海水淡化閃蒸反滲透超聲納米水,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水資源的重要性,其市場價值正在迅速上升。甚至有人說,21世紀的淡水就如同20世紀的石油一樣,將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在我國,淡水資源形勢十分嚴峻,既患貧,更患不均。尤其是佔國土一半以上的北方地區,生產、生活用水短缺問題已嚴重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質量。
  • 曲冰:海水淡化利用應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為此,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水資源課題組負責人曲冰。  中國經濟時報:我國水資源現狀如何?  曲冰: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正常年份的缺水量約為400億立方米,在全國66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缺水,108個嚴重缺水。
  •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周功克教授團隊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海水淡化主要工藝及其應用
    水電聯產水電聯產主要是指海水淡化水和電力聯產聯供。由於海水淡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消耗電力和蒸汽的成本,水電聯產可以利用電廠的蒸汽和電力為海水淡化裝置提供動力,從而實現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國外大部分海水淡化廠都是和發電廠建在一起的,這是當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設模式。
  • J Mater Chem A:核汙染淨化研究取得進展
    在線發表了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環境修復與材料技術學科組的學術論文In situ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Magnetic Prussian Blue/Graphene Oxide Nanocomposites for Removal of Radioactive Cesium in Water,該文章報導了「磁性普魯士藍/氧化石墨烯納米吸附材料選擇性高效淨化核廢水中放射性銫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