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兵課題組太陽能海水淡化納米纖維研究獲突破

2020-08-06 武漢微新聞

新聞網訊(通訊員徐鵬)國際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 影響因子:27.398)近期發表我校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鄧紅兵教授課題組與東華大學丁彬教授課題組在耐鹽太陽能海水淡化納米纖維氣凝膠領域的最新合作成果。

論文題為「Cellular Structured CNTs@SiO2 Nanofibrous Aerogels with Vertically Aligned Vessels for Salt‐Resistant Solar Desalination」(《具有垂直排列管道的蜂窩狀CNTs @ SiO2納米纖維氣凝膠用於耐鹽的太陽能海水淡化》)。

武漢大學2019級博士研究生董向陽和東華大學博士研究生曹雷濤為並列第一作者,武漢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鄧紅兵與丁彬為共同通訊作者。該課題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的資助和支持。

水資源與水安全一直是國際資源環境領域的前沿和熱點。目前國際上約有20億人缺乏安全可靠的淡水供應設施。為了確保足夠的淡水供應,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但在海水淡化過程中,蒸發器表面的鹽會隨著蒸發而增加。由於大多數蒸發器對鹽的耐受能力不佳,很難將鹽分從蒸發界面移除,最終導致鹽在蒸發界面結晶。鹽晶體的出現會降低吸光度並阻塞水分運輸通道,從而降低蒸發速率甚至損壞蒸發器。

針對上述問題,鄧紅兵和丁彬合作基於以下原則設計了一種耐鹽的納米纖維太陽能蒸發器:一是蒸發器應具有高效的光吸收能力,以將儘可能多的太陽能轉化為熱量;二是通過自組裝過程調控,納米纖維高度模擬生物質纖維的孔道結構和多孔管道壁,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垂直排列的管道,以高效運輸水分和鹽;三是蒸發器必須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和化學穩定性,以確保長期有效的蒸發性能。

鄧紅兵課題組太陽能海水淡化納米纖維研究獲突破

a是常規太陽能蒸發器中的水運輸,光吸收,蒸發和鹽結晶的示意圖。b是納米纖維(CNFAs)氣凝膠中的鹽運輸,水運輸,光吸收和蒸發的示意圖。

為了滿足前兩個要求,利用纖維冷凍成型方法,將納米纖維組裝成具有垂直排列的管道的氣凝膠,以實現高效的鹽、水運輸;通過將碳納米管(CNT)沉積在管道壁上,以通過管道中光的多次散射和吸收來實現高效的光吸收。為了滿足機械強度和化學穩定性的要求,選擇了柔性的靜電紡SiO2納米纖維作為蒸發器的結構元件。

鄧紅兵課題組太陽能海水淡化納米纖維研究獲突破

a是CNFAs的製備和結構示意圖。b至d為CNFAs在不同放大倍數下的微觀多孔結構。e是具有高吸光度的CNFAs。f是CNFAs在水中的壓縮和回彈。g是從CNFAs表面產生的蒸氣。

該蒸發器能夠吸收98%的太陽光,在1個太陽的光照下(1 kW m-2)能夠以1.50 kg m-2 h-1的速率產生蒸汽,即使在20%的鹽水中接受6個太陽的持續照射(6 kW m-2)也不產生鹽。此外,蒸發器還展現出了其優異的機械強度和化學穩定性,能經受反覆的壓縮、長時間的超聲和酸鹼處理,產生的淡水也完全滿足WHO的飲用水標準,受重金屬、有機染料、抗生素汙染的廢水和海水中的有害成分幾乎完全被去除。

在以往的報導中,蒸發器通常具有疏水性頂層和親水性底層。疏水層通過防止鹽水到達材料表面來防止鹽在材料表面上結晶。與上述防止鹽分到達的方法不同,該研究採用將鹽分運走的策略。CNFAs的關鍵結構特徵是由SiO2納米纖維框架構成的親水性垂直排列的管道。垂直對齊的管道連接蒸發界面和底層水,從而確保了鹽通過擴散和對流沿著最短路徑從鹽濃度高的蒸發界面傳輸到鹽濃度低的底層水。與傳統的太陽能蒸發器的纏繞路徑相比,垂直排列的管道將極大地促進鹽從蒸發表面向大量水的傳輸。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02/adma.201908269

(編輯:陳麗霞、相茹)

【來源: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實現高效友好的汙水淨化和海水淡化!海大課題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日前, 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曉峰教授課題組近期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針對全纖維素基光/熱能量轉換器件與納米摩擦發電機一體式系統的設計與構建
  •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7-10-13 21:33 來源:澎湃新聞
  • 深圳先進院開發出太陽光碟機動的玄武巖纖維海水淡化膜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課題組在玄武巖纖維光熱海水淡化以及水淨化應用領域取得新突破。但是,由於化學或物理性質的限制,大多數材料穩定性不足、材料價格昂貴、並且光熱膜的製造工藝複雜,這些缺點嚴重限制了光熱材料在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以及水淨化領域的應用。 近日,喻學鋒研究員課題組以天然玄武巖為原料設計並製備了一種便宜、穩定且耐腐蝕的玄武巖纖維光熱膜,用於光熱海水淡化以及水淨化領域。
  • 中國科學家用石墨烯實現太陽能高效海水淡化,轉化率80%
    【觀察者網綜合】據新華網11月22日報導,中國研究人員21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了一種高效、便攜的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能以高達80%的能源轉換效率把海水轉化成高質量的飲用水。轉化率高達80% 負責研究的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朱嘉介紹,他們使用的是一種太陽能海水淡化利用光蒸餾原理的技術,無需其他能量即可產生淡水,因此為理想的海水淡化方案,但由於能量轉換效率較低,一直無法大規模應用。
  • 「科研進展」深圳先進院開發出太陽光碟機動的玄武巖纖維海水淡化膜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課題組在玄武巖纖維光熱海水淡化以及水淨化應用領域取得新突破。但是,由於化學或物理性質的限制,大多數材料穩定性不足、材料價格昂貴、並且光熱膜的製造工藝複雜,這些缺點嚴重限制了光熱材料在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以及水淨化領域的應用。 近日,喻學鋒研究員課題組以天然玄武巖為原料設計並製備了一種便宜、穩定且耐腐蝕的玄武巖纖維光熱膜,用於光熱海水淡化以及水淨化領域。
  • 研究開發出太陽光碟機動的玄武巖纖維海水淡化膜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課題組在玄武巖纖維光熱海水淡化以及水淨化應用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 Versatile Solar-Powered Vapor Generating Membrane for Multi-Media Purification為題,發表在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DOI: 10.1016/j.seppur.2020.117952)上。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效率創新高
    2018年,美國能源部宣布資助2100萬美元支持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研發項目,旨在加快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的創新突破,降低光熱海水淡化的成本;2019年,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聯合發布的《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2019年)》中,「太陽能光熱低溫度多效海水淡化技術」被提及。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成本不斷下降
    2018年8月,美國能源部(DOE)宣布資助2100萬美元支持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研發項目,旨在加快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的創新突破,降低光熱海水淡化的成本,其中低容量、高鹽度水(如石油和天然氣生產中的滷水)淡化處理成本降至1.5美元/每立方米,大容量、低鹽度的海水或者市政鹽水淡化處理成本降至0.5美元/立方米,從而加快該技術的商業化
  • 納米木膜淡化海水 或可成為新一代海水淡化「神器」
    &nbsp&nbsp&nbsp&nbsp納米木膜淡化海水&nbsp&nbsp&nbsp&nbsp■李 超 董彥均 劉思彬&nbsp&nbsp&nbsp&nbsp「以木材為原料製成的納米木膜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在海南的推廣應用
    「太陽能版」的神奇功效2013年,一個「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站示範工程」,在樂東黎族自治縣尖峰鎮建成投產,日產淡水30噸。這是我國首個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項目,填補了研發和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空白。自此,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 科研人員開發出太陽光碟機動的玄武巖纖維海水淡化膜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課題組在玄武巖纖維光熱海水淡化以及水淨化應用領域取得進展。但是,由於化學或物理性質的限制,較多材料穩定性不足、材料價格昂貴,且光熱膜的製造工藝複雜,限制了光熱材料在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以及水淨化領域的應用。 該研究以天然玄武巖為原料設計並製備出一種較為便宜、穩定且耐腐蝕的玄武巖纖維光熱膜,用於光熱海水淡化以及水淨化領域。此光熱膜在紫外線(UV)和近紅外(NIR)範圍內均顯示出廣泛的吸收性,具有較好的光熱性能,並可在不同條件下穩定運行。
  • :局部加熱型多級太陽能蒸餾實現超高效海水淡化
    【研究背景】調查顯示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受到淡水短缺的影響,考慮到海水的廣泛分布,海水淡化技術是解決淡水緊缺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包括反滲透和多級閃蒸等海水淡化技術已經得到商業化應用,並成功緩解了部分地區的淡水需求壓力,然而這些技術需要完備基建支撐、集中式安裝和大量能源供應,不適用於發展中或離網地區。
  •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
    1955年,美國內務部專門設立鹽水辦公室(Office of Saline Water,OSW),以統籌國內研究機構對海水淡化技術的研究。第一個突破的是多級閃蒸技術。將加熱至一定溫度和壓力的液體突然減壓,部分液體會瞬間蒸發變為蒸汽,剩餘液體的溫度隨之降低並與新的壓力達到平衡,這就是閃蒸。
  • 鹽城大豐新能源海水淡化多元突破拉長產業鏈
    原標題:新能源海水淡化多元突破拉長產業鏈 9月27日,颱風「鯰魚」還未到,沿海地區的風雨已經明顯增多。在位於港區的新能源淡化海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記者看到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對成片太陽能板進行加固,「我們的設備有專門的抗風設計,可以經受強颱風考驗。」工作人員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 納米尺度的發現可以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
    些乾旱的中東國家已經依靠從海水中除去鹽來解決缺水的問題。許多其他國家在應對日益增長的人口和氣候變化時可能也不得不轉向考慮海水淡化。但這項技術實施起來仍然昂貴,且需要大量能源的消耗。今天最重要的海水淡化方法 -- 反滲透 -- 使用膜來阻止鹽和雜質。過濾膜可以去除水中的鹽分和其他化學物質,可用於海水淡化生產數億噸的清潔水服務於工業、農業、能源生產和飲用水行業。
  • 寧波材料所在太陽能界面光熱轉化及多介質純化方面取得進展
    傳統的分離與純化技術是一個高能耗、高成本的過程,在當前能源危機和環境壓力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急需革新技術以突破能耗障礙。太陽能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高效開發和利用太陽能得到全世界的重視,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
  • 胡良兵AM:一種用於連續海水淡化的高性能自再生太陽能蒸發器
    【研究背景】眾所周知,當今全球面臨著兩大最嚴重的挑戰—淡水和能源的短缺。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非常有助於緩解能源短缺的問題。其中,地球約71%的面積被海水所覆蓋,若是能利用太陽能輔助海水淡化持續產生清潔淡水,則有助於解決淡水短缺的問題。
  • 超高效率且穩定的MXene基光熱海水淡化材料
    雖然海水很多,但是淡水很少,這是人類一直以來面臨的一個重大環境問題。因而人們一直在尋找高效的海水淡化方法。大規模、持久的海水淡化首先需要源源不斷的能量,因而太陽能便成為了我們首要的考慮對象。在目前的太陽能能量轉換手段中,光熱轉換因其高能量轉換效率和易用性而在海水淡化和廢水淨化領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新進展和發展趨勢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當前,水資源短缺是各國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通過海水淡化能夠有效緩解水資源不足問題。本文對海水淡化技術進行簡單介紹,對傳統技術優點與缺點進行簡單闡述,並簡單分析海水淡化技術研究現狀與發展,最後,簡單介紹核能、風能以及太陽能等新型淡化技術。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促進我國海水淡化工藝發展,以提高人們用水質量。
  • 未來海水或能迅速淡化成飲用水(圖)
    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海洋所覆蓋,面對如此巨大的水資源儲量,科學家們也動過腦筋——因為濃度過高以及雜質不少,海水無法被直接利用。但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一課題組在氧化石墨烯薄膜快速篩選離子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現了其具有精密快速篩選離子的性能。這一成果有望在海水淡化領域獲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