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2020-12-03 澎湃新聞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7-10-13 21:33 來源:澎湃新聞

繼石墨烯之父、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團隊探索控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孔徑大小淡化海水後,日前中國科學家在該領域也獲得新突破。

10月9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在線刊登了題目為「通過陽離子控制氧化石墨烯薄膜層間距實現離子篩分」(「Ion sieving in graphene oxide membranes via cationic control of interlayer spacing」)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提出並實現了通過水合離子精確控制石墨烯膜的層間距,展示出優異的離子篩分和海水淡化性能。該研究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院方海平、李景燁、上海大學的吳明紅團隊、南京工業大學金萬勤團隊等人。

海水淡化示意圖

石墨烯因具有優良的光、電、力學等性能,石墨烯被稱為「新材料之王」、「超級材料」等。2004年,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成功地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證實石墨烯可單獨存在。兩人也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的衍生物,其能夠在實驗室通過簡單的氧化生產出來。考慮到氧化石墨烯的靈活性和成本,氧化石墨烯比單層石墨烯更具有潛在優勢。

據了解,精確控制(氧化)石墨烯膜的層間距在環境、能源材料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水處理、離子/分子分離以及電池/電容等應用領域中起到關鍵作用。對於(氧化)石墨烯納米片,要實現其層間距固定並精確到十分之一納米這麼小的尺度,其困難可想而知,更具挑戰的是,(氧化)石墨烯膜在水溶液中還會發生溶脹導致分離性能嚴重衰減。一直以來,研究者們利用納米技術操控、膜間修飾小分子等技術做了諸多努力但仍難以如願。

海姆在「第四屆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曾稱,氧化石墨烯氧化物分層取得進展後,現在可得到100納米的厚度,形成氧化石墨烯膜。該研究成果已於今年4月發表在國際學術雜誌《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彼時的實驗證實,用他們的方法能夠使氧化石墨烯薄膜對氯化鈉的離子的過濾率高達97%,這意味著該膜系統能夠很好地進行過濾常見的鹽離子。

據上海大學網站,中國科學家提出了溶液中離子本身可以有效控制(氧化)石墨烯膜的層間距,並進行了相應的理論模擬計算加以驗證。同時利用上海光源的X射線小角散射(BL16B1)、精細吸收譜(BL14W1)以及紫外等表徵手段證明了離子與(氧化)石墨烯片層內芳香環結構之間存在水合離子-π相互作用。這樣的作用像「橋墩」一樣支撐石墨烯片層,精確控制了(氧化)石墨烯膜的層間距,而不同大小的水合離子相當於不同大小的「橋墩」,進而對應於不同的層間距。

通過實驗成功實現並觀測到(氧化)石墨烯膜與不同的離子溶液作用後具有特定的層間距,這樣的間距可以小到一納米左右,而不同離子對應的間距差異小於十分之一納米;當(氧化)石墨烯膜與水合直徑小的離子溶液結合後,具有更大水合直徑的離子就難以進入石墨烯膜。因此,通過離子選擇可以實現對(氧化)石墨烯膜的層間距達十分之一納米的精確控制。此外,通過系列水合離子控制的多(氧化)石墨烯複合膜,從實驗上實現了不同離子間的精確篩分。

該研究不僅為石墨烯膜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與技術指導,也為其他二維材料在分離膜領域的研究開闢了新思路。

海姆曾表示,「把氧化石墨烯的薄膜應用到海水淡化當中,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實現商業化的例子。在未來海水淡化中,由於使用了氧化石墨烯,我認為它的成本將會越來越低,所以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化的例子。」不過,如何在工業上大規模地、廉價地生產穩定的氧化石墨烯薄膜系統,而且還能有效抵抗有機物、鹽、和生物材料的腐蝕等,可能還面臨一定的挑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石墨烯在海水淡化領域的應用
    這種特製的石墨烯如同篩子一樣能快速地濾掉海水中的鹽,而只留下水分子,從而實現淡化海水,如圖所示。該項研究成果在成本上也遠低於現有的其他技術,讓人們在海水淡化上又多了一種選擇。中國科學家在利用石墨烯淡化海水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石墨烯功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發現了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精密快速篩選離子的性能。
  • 石墨烯之父:氧化石墨烯薄膜用於淡化海水已具備商業化條件
    石墨烯之父:氧化石墨烯薄膜用於淡化海水已具備商業化條件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7-09-26 18:47 來源:澎湃新聞
  • 新型石墨烯氧化物薄膜可更好淡化海水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3日在《自然·納米技術》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的一種新型石墨烯氧化物薄膜能更高效地過濾海水中的鹽,未來在海水淡化產業中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氧化石墨烯薄膜在氣體分離和水處理方面已經展示了很大的應用潛力,但現有的這類薄膜還無法適應海水淡化工藝要求。
  • 科學網—發現氧化石墨烯薄膜離子篩選效應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吳恆安與諾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合作,發現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精密快速篩選離子的性能
  • 未來海水或能迅速淡化成飲用水(圖)
    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海洋所覆蓋,面對如此巨大的水資源儲量,科學家們也動過腦筋——因為濃度過高以及雜質不少,海水無法被直接利用。但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一課題組在氧化石墨烯薄膜快速篩選離子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現了其具有精密快速篩選離子的性能。這一成果有望在海水淡化領域獲得應用。
  • Science子刊:石墨烯再顯神通!海水淡化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儘管有豐富的海水作為替代水資源,海水淡化通常受到生產率低、能耗相對高的限制。膜基海水淡化技術包括最先進的反滲透(RO)技術,已被證明比熱脫鹽方法更有效。傳統的聚合反滲透膜仍然存在這樣的缺陷,如汙垢阻力低,選擇性差,抗汙穩定性低,抗化學/熱降解差。因此,尋找和探索具有更好的滲透性,選擇性,化學穩定性,並能同時抗汙的新材料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斷努力的方向。
  • 石墨烯在節能環保領域應用論壇成功召開
    論壇由孫立濤主持,圍繞節能環保發展需求,就石墨烯在節能環保領域的共性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進展進行討論,研判石墨烯在節能環保領域的應用前景。       孫立濤作《石墨烯基KN95口罩的防護機理》報告,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口罩是通過熔噴布阻隔大顆粒,靜電吸附小顆粒,但呼吸的水汽會讓靜電消失,配戴1-2小時吸附作用就會失效。
  • 中國科學家用石墨烯實現太陽能高效海水淡化,轉化率80%
    為此,朱嘉課題組提出一種新思路,它有兩大創新之處:一是利用石墨烯製成可摺疊而且輕便的薄膜,用來吸收太陽能蒸餾海水,大大增加了便攜性;二是讓石墨烯吸收體與海水分隔開,降低熱導損耗。 此外,由於在過去絕大部分工作中,吸收體與水直接接觸,造成能量通過水本身的導熱而耗散掉,所以需要光學聚焦、隔熱等手段維持熱平衡。
  • 氧化石墨烯材料成功解決海水淡化難題
    海水脫鹽一直被用於製備淡水,但長期以來,這一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南京大學的科學家運用氧化石墨烯材料,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
  • 這種石墨烯膜能將海水過濾成淡水
    ,研製出來的石墨烯膜可以將海水過濾成淡水。」讓石墨烯材料用於水處理近10多年來,作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一直是材料界的當紅「炸子雞」,而石墨烯膜用於離子篩分和海水淡化一直面臨巨大挑戰:對像紙一樣的石墨烯納米片,要精確「裝訂」成石墨烯膜,保證其層間距固定並精確到十分之一納米,非常困難。「更具挑戰的是,石墨烯膜在水溶液中還會發生溶脹,導致分離性能嚴重衰減。」
  • 氧化石墨烯原理獲新發現
    自英國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因發現石墨烯在201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來,石墨烯特別是氧化石墨烯(GO)在新能源電池、快速充電、生物醫學、海水淡化等諸多應用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發展。然而,幾個原理方面的問題長期困擾著研究人員。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團分布有什麼規律呢?
  • 一文帶你了解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
    、超級電容器、導熱薄膜、海水淡化、環境汙染治理等領域(見圖1),被人們寄予了厚望。與此同時,許多世界級企業如美國IBM、德國BASF、韓國三星等紛紛投入巨資開展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以期在這一新材料開發領域佔據有利位置。三星公司更是宣布在不久的將來要將石墨烯透明導電膜商品化。
  • 中國石墨烯企業十餘家成為材料領域的「洗牌者」
    陳成猛介紹說,這一應用可能會為電動車動力電池開啟新的窗口,在節能環保方面有望突破。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用久了會發熱,這是因為持續的工作產生的熱量無法通過散熱片及時與外界交換。隨著高功率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對散熱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這恰恰是石墨烯的機會。
  • 金屬所提出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化學還原新方法
    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對氧化石墨烯(GO)表面含氧官能團的組成、氫滷酸與GO反應原理以及滷素原子與碳原子之間成鍵時的鍵能等進行了系統分析,提出了利用氫碘酸、氫溴酸等滷化物還原GO的方法,實現了GO在較低的溫度下(≤100°C)的快速、高效還原,所得石墨烯的碳氧比可達12以上。
  • 碧水源在海水淡化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9月7日,從青島市董家口經濟區官網獲悉,創業板上市公司碧水源下屬企業,青島水務碧水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預中標山東省青島市董家口經濟區10萬噸/日海水淡化
  • 海水淡化:無奈的選擇
    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使水通過薄膜需要大量的能量。與大部分海水淡化工廠一樣,卡爾斯巴德工廠擁有備用的水泵和薄膜管以及超強處理能力,這是為了更好的保證工廠正常運行。「隨著沿海城市的發展,」他說,「海水淡化將愈發重要起來,而且很有可能得到廣泛應用。」  但好消息是,海水淡化在技術上得到了很大改進。使用傳感器優化配置、自動化操作、再加上新型薄膜的使用最終可以使淡化工廠的規模縮小一倍,能源消耗也減少一倍。因此,可在遠離海洋幾百英裡之外需水量較大的農業區使用小型流動淡化裝置。
  • 不完美石墨烯實現「華麗轉身」 環保領域大顯身手
    讓海水快速變淡水  石墨烯以獨特的力學和電學特性被稱為「神奇材料」,但其與水的相互作用卻讓人困惑:石墨烯表面排斥水,但浸入到水中的石墨烯薄膜毛細通道,卻允許水快速滲透。石墨烯與水之間的這種「若即若離」的關係令科學家著迷。
  • 青島科大董立峰教授團隊在海水淡化反滲透膜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已達到6530萬噸左右,解決了2億多人的飲水問題。此外,全球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工業冷卻水的總量每年約7000億立方米左右,替代了大量寶貴的淡水資源。膜技術應用於海水淡化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的,此後逐漸得到了大規模應用。現在膜法海水淡化已經佔領了淡化水60%以上的市場。
  • 海水淡化的三五年 這幾個關鍵要素成重點
    【中國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海水淡化技術日益成熟,相關裝備研發和生產有了長足進步。從長遠來看,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有重大戰略意義。就目前來看,反滲透技術、膜設備、石墨烯材料,以及海島建設是業界普遍看好的重點。
  • 又是石墨烯!科學家在電化學電容器領域獲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近日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及香港大學合作,在石墨烯基電化學電容器儲能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論文已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能源》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