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石墨烯氧化物薄膜可更好淡化海水

2020-12-03 IT之家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3日在《自然·納米技術》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的一種新型石墨烯氧化物薄膜能更高效地過濾海水中的鹽,未來在海水淡化產業中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

氧化石墨烯薄膜在氣體分離和水處理方面已經展示了很大的應用潛力,但現有的這類薄膜還無法適應海水淡化工藝要求。曼徹斯特大學此前的研究就發現,如果將這類薄膜浸泡在水中,它會輕微膨脹,微小的鹽離子會隨著水流滲透薄膜,無法完成對鹽的過濾。

為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團隊利用環氧樹脂塗層在薄膜兩邊形成「阻隔牆」,有效控制薄膜在水中的膨脹程度。這一方法能夠更精確地控制薄膜上微空隙的大小,不讓它因薄膜膨脹而變得過大,從而實現對細小鹽離子的過濾。由於微空隙大小可控,也能更精確地調整鹽的過濾程度。

報告作者之一、曼徹斯特大學教授拉胡爾·奈爾說,這種新方法能夠有效提升海水淡化技術的效率,未來如果技術發展成熟,就可以大規模生產能過濾不同大小離子的氧化石墨烯薄膜。

相關焦點

  • 石墨烯之父:氧化石墨烯薄膜用於淡化海水已具備商業化條件
    「把氧化石墨烯的薄膜應用到海水淡化當中,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實現商業化的例子。
  •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繼石墨烯之父、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團隊探索控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孔徑大小淡化海水後,日前中國科學家在該領域也獲得新突破。
  • 石墨烯在海水淡化領域的應用
    我國雖然是水資源大國,但是水體汙染嚴重,可供直接飲用的也越來越少。而世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水,所以從海水中獲得乾淨的飲用水具有非常大的意義。聚合物薄膜可以阻止鹽的滲透,可以允許水分子緩慢的通過聚合物。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堅硬的、氣孔尺寸嚴格控制具有納米結構的薄膜來增加水的產量,如使用碳納米管或沸石。這些薄膜很難被製成可伸縮、低成本的薄膜。然而,最小的碳納米管制成的薄膜在有效的排除鹽離子的時候還是太大。而製造連續的且薄的沸石片層挑戰性更大。
  • Science子刊:石墨烯再顯神通!海水淡化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儘管有豐富的海水作為替代水資源,海水淡化通常受到生產率低、能耗相對高的限制。膜基海水淡化技術包括最先進的反滲透(RO)技術,已被證明比熱脫鹽方法更有效。傳統的聚合反滲透膜仍然存在這樣的缺陷,如汙垢阻力低,選擇性差,抗汙穩定性低,抗化學/熱降解差。因此,尋找和探索具有更好的滲透性,選擇性,化學穩定性,並能同時抗汙的新材料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斷努力的方向。
  •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發一種新型石墨烯薄膜,可吸收90%以上的太陽光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澳大利亞墨爾本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轉化原子材料中心(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Atomaterials,CTAM)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石墨烯薄膜
  • 中國科學家用石墨烯實現太陽能高效海水淡化,轉化率80%
    為此,朱嘉課題組提出一種新思路,它有兩大創新之處:一是利用石墨烯製成可摺疊而且輕便的薄膜,用來吸收太陽能蒸餾海水,大大增加了便攜性;二是讓石墨烯吸收體與海水分隔開,降低熱導損耗。 此外,由於在過去絕大部分工作中,吸收體與水直接接觸,造成能量通過水本身的導熱而耗散掉,所以需要光學聚焦、隔熱等手段維持熱平衡。
  • 海水淡化:無奈的選擇
    縣政府最近決定:投資10億美元建立西半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廠。  這項位於卡爾斯巴德的大項目有近500人參與建設,預計明年完工,投產後每日可處理1億加侖的太平洋海水,生產出5400萬加侖可飲用淡水。雖然這只能滿足該縣用水需求的10%,但仍是一種重要而可靠的抗擊乾旱的手段,有助於防止情況進一步惡化。
  • 澳洲發布新型石墨烯太陽能加熱超材料 可用於儲熱、光熱發電、海水...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澳大利亞墨爾本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轉化原子材料中心(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Atomaterials,CTAM)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石墨烯薄膜,這種薄膜可以吸收90%以上的太陽光,同時消除了大部分紅外熱發射損失,這是該項壯舉的首次報導。
  • 未來海水或能迅速淡化成飲用水(圖)
    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海洋所覆蓋,面對如此巨大的水資源儲量,科學家們也動過腦筋——因為濃度過高以及雜質不少,海水無法被直接利用。但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一課題組在氧化石墨烯薄膜快速篩選離子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現了其具有精密快速篩選離子的性能。這一成果有望在海水淡化領域獲得應用。
  • 納米木膜淡化海水 或可成為新一代海水淡化「神器」
    ,可淡化海水。」&nbsp&nbsp&nbsp&nbsp近期,國外一所大學的研究者們,成功地用木材製成了一種厚度為0.5毫米的超薄過濾膜——納米木膜,來淡化海水、淨化水質。相對於傳統的海水淡化技術,此法不僅節能環保,而且造價低廉,或可代替市場上廣泛使用的由石油衍生的塑料過濾膜,成為新一代海水淡化的「神器」。
  • 科學網—發現氧化石墨烯薄膜離子篩選效應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吳恆安與諾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合作,發現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精密快速篩選離子的性能
  • 澳大利亞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實現「海水直飲」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將聚螺吡喃丙烯酸酯加入一種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孔隙中,得到一種名為PSP-MIL-53的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在30分鐘內將海水等鹹水中的鹽分及有害顆粒吸附出來,使水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飲用水安全標準。
  • 這種石墨烯膜能將海水過濾成淡水
    ,研製出來的石墨烯膜可以將海水過濾成淡水。」讓石墨烯材料用於水處理近10多年來,作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一直是材料界的當紅「炸子雞」,而石墨烯膜用於離子篩分和海水淡化一直面臨巨大挑戰:對像紙一樣的石墨烯納米片,要精確「裝訂」成石墨烯膜,保證其層間距固定並精確到十分之一納米,非常困難。「更具挑戰的是,石墨烯膜在水溶液中還會發生溶脹,導致分離性能嚴重衰減。」
  • 石墨烯脫除硫酸純化及濃縮難題攻克
    由於石墨烯的性能優良、功能眾多而被廣泛應用到鋰電子電池、超級電容、導電油墨、觸控螢幕、軟性電子、散熱、塗料、傳感器等領域,此外,在高頻電子、環保、光電、聚合物、海水淡化、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催化劑、建築材料等領域,也能發現石墨烯的身影。有專家預計,未來幾年內,石墨烯將主要用於「導電油墨」、「 防腐塗料」、「 散熱材料」、「 鋰電池」、「 超級電容」等五大領域。
  • 2025年全球石墨烯市場發展展望
    由於石墨烯具有良好阻隔性、可調節納米孔和可控層間距等性能,因此其在過濾器領域應用十分突出。石墨烯進行過濾有2種方法:一是利用石墨烯薄膜的孔隙過濾。由於水淨化等過濾時會帶來較高壓力,過濾介質需具有較大的強度,而合成石墨烯通常缺陷較少,可視為絕佳過濾介質。石墨烯生產工藝的創新也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優勢。可調節孔隙利於過濾,這是因為只有小於孔隙的物質才可以過濾出去。
  • 美研發出可大幅提高海淡效率的二硫化鉬薄膜
    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二硫化鉬高能材料可更高效地去除海水中的鹽分,通過計算機模擬各種薄膜的海水淡化效率並進行對比後發現
  • 海水淡化的三五年 這幾個關鍵要素成重點
    【中國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海水淡化技術日益成熟,相關裝備研發和生產有了長足進步。從長遠來看,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有重大戰略意義。就目前來看,反滲透技術、膜設備、石墨烯材料,以及海島建設是業界普遍看好的重點。
  • 新型吸附劑或為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
    聊點科技【新型吸附劑或為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近期,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的區然雯副教授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王煥庭教授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環保吸附劑,藉由光亮的調節,不僅可以快速吸附水中的鹽離子從而獲得淡水,還能將吸附的這些鹽離子成功析出從而使得吸附劑可以循環使用。這一成果或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
  • 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
    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海水淡化膜分離技術作為一項高新技術,已成為新世紀解決水資源、能源和環境等領域重大問題的共性技術之一。文章介紹了膜分離技術及其特點,分析了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具體應用,探討了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應用的開發前景。
  • 海水淡化—反滲透法具體概念是什麼
    海水淡化—反滲透法具體概念:  海水淡化—反滲透法(RO)反滲透法一直是具有競爭力的海水淡化技術之一。原海水通過RO膜之前必須先經預處理,其目的是除去可能阻塞薄膜的物質或破壞其構造的成分,如氧化劑等。處理的方法包括凝集沉降、過濾及添加抑制結構的藥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