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原理獲新發現

2020-12-03 中國生物技術網

自英國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因發現石墨烯在201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來,石墨烯特別是氧化石墨烯(GO)在新能源電池、快速充電、生物醫學、海水淡化等諸多應用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發展。

然而,幾個原理方面的問題長期困擾著研究人員。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團分布有什麼規律呢?如果有,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種分布規律呢?能否利用這些規律在應用上做些文章呢?

近日,揚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塗育松的課題組與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研究員石國升的課題組合作,在《中國物理快報》上發表論文,開展理論結合實驗研究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回答。

他們發現,在有水分子吸附時,氧化石墨烯能夠轉變為自適應動態共價材料。水分子充當媒介,可以把氧化石墨烯中氧遷移的能壘降低到與液態水的氫鍵能相似甚至更低的水平。而環氧和羥基官能團在水分子媒介下,可以自發斷開或重組碳氧鍵,實現氧的動態遷移。

環氧被水扶著踩高蹺

塗育松介紹,石墨烯是碳原子單層。除少量純石墨烯應用外,實際應用中氧化石墨烯較多,而單層氧化石墨烯的正上下方,分布有兩種官能團環氧和羥基,而在氧化石墨烯邊緣則分布著一些羧基官能團。

「由於這些氧化官能團都是親水的,而石墨烯本身是疏水的,這兩類材料的交錯分布,與石墨烯的性質直接相關,是氧化石墨烯在很多方面都能取得應用的重要原因。」石國升說。

雖然這種官能團分布很早就為人所知,但是以前的觀點認為,該分布是完全隨機的。原理沒有取得突破,導致氧化石墨烯的性質很難琢磨,也給進一步的相關研究也帶來困擾。

然而2014年的時候,二人提出了自己的氧化石墨烯模型。他們發現羥基和環氧可以形成氫鍵,官能團的分布也並不是隨機的。

「氧化的親水基團位點之間的關聯性很強,往往一個點氧化以後,石墨烯的苯環被破壞,接下來會在周圍的關聯位點繼續氧化。大片未氧化的區域,也傾向於聚到一塊,最終形成一片片交錯分布的氧化區和非氧化區團簇。」石國升說,「這樣就把氧化官能團的分布計算了出來,還為此開發了軟體。」

他們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出在無水情況下,如果要讓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環氧和羥基中的碳-氧鍵斷開所需的能量是液態水分子氫鍵能量的5-6倍。然而如果在環境中加入水分子,可以將碳氧鍵斷開的能壘降低到跟水分子氫鍵能相當的水平。

這意味著,水可以很容易地把氧從碳手中搶過來,從而使得氧在常溫下,就可以自由移動。

塗育松的團隊進一步通過從頭計算分子動力學模擬證實,羥基中的碳氧鍵本來斷開是很困難的,但是如果周圍剛好有一個環氧,羥基就可以將質子(氫離子)轉移到這個環氧上,自己變成了一個環氧,如同環氧在羥基的協助下發生了遷移。

或者環氧碰到一個水分子,水分子中的氧可以瞬間連接三個氫,再把一個氫釋放給環氧的一條碳氧鍵,此時的環氧就變成了一個羥基。而後當後者再把氫離子吐回給水分子後,斷開的氧就會在臨近區域連接一個碳原子,重新形成環氧。

就這樣,環氧的兩條碳氧鍵像一對高蹺,在羥基或者水分子的攙扶下可以連續地移動。

「此前這方面的研究中多把氧化基團看作是孤立的,單個地研究羥基或者環氧。」 塗育松告訴《中國科學報》,「而我們把環氧、羥基和水分子看作是一個整體,在相互協助下發生動態變化的過程。」

在從頭計算分子動力學模擬中,常溫常壓下,氧化基團就能自發地動起來。

「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塗育松說。

實驗測試遭遇挑戰

為了證實上述過程,石國升的團隊希望能用實驗和後續測試觀察到相關現象。

石國升介紹,他們製備氧化石墨烯用的是常規的Hummers法,用高錳酸根氧化石墨,在層與層之間形成氧化官能團,克服石墨層間的範德華力,再在水分子的介入下將單層的氧化石墨烯拉開。

然而研究人員後續的分析測試卻遭遇了不小的挑戰。

「我們想把每一個氧化基團原子級的成像變化通過TEM(透射電子顯微鏡)、AFM(原子力顯微鏡)等手段呈現出來。」石國升介紹,然而這些測試方法都需要高幹燥、高真空的環境,但是他們的理論恰恰是研究水的作用,這些方法就沒法用了。而如果用冷凍電鏡,卻又看不到動態的過程。

石國升和塗育松等人想了很多辦法,終於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的原位紅外光譜裝置(SR-FTIR)給了他們實現原位探測石墨烯結構的機會。

「同步紅外探測的靈敏高,也不需要抽真空,可以做。」石國升說道。

為了測試石墨烯氧化基團在水分子吸附下跟乾燥環境相比有什麼變化,他們需要將樣品放在一個比較乾燥的環境中,再一點一點地加入水。

為此他們專門設計了一個比較窄的匣子放樣品,用氮吹的方式維持匣子裡均勻乾燥,此時氧化基團在石墨烯表面的分布變化非常小。

「而僅僅加了一點水,環氧的分布就有了類周期性的振蕩變化。」塗育松說,「這驗證了我們的結果。」

而來自同行審稿人的問題接踵而至。

「你的實驗中石墨烯是堆疊在一起的,你怎麼證明環氧的變化是順著單層發生的而不是發生在層間的?」

「你所說的這種機理會引起氧化石墨烯的降解嗎?」

對此塗育松等人一一做出解答,他認為,理論可以證明,環氧的層間移動需要跨越更長的距離,意味著更高的能壘。而在有水環境下,層間距變大,能壘也進一步增加了。

這說明,氧化基團只能沿著層平面遷移,而不是在層間遷移。

而實驗前後對石墨烯薄膜的稱重和成分分析也證明,不僅重量沒有損失,石墨烯中碳氫氧的比例也沒有發生變化,石墨烯的表面上僅僅是氧化基團的位置發生了遷移,並沒有降解發生。

讓石墨烯「動」起來

塗育松認為這項工作最大的意義在於挑戰了以前的理解,氧化石墨烯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氧化位點之間高度關聯,環氧、羥基和水分子三者相互協同,可以實現大面積的氧遷移。

「很多以前無法理解的現象,現在豁然開朗了。水作為一種常見的環境變量,對於以後的相關研究也有啟發。」塗育松說。

氧化石墨烯專家、蔚山科學技術院多維碳材料中心主任Rodney Ruoff教授曾聯繫塗育松,邀請他去韓國解釋他們的模型。「動態」石墨烯的研究也受到了Ruoff的啟發。

而此次的發現不僅僅有理論意義,這種全新的對石墨烯「動態」的理解對應用也很重要。

此前,別人也嘗試設計製作一些動態響應的共價材料及相關系統,但是會涉及到一定的可逆反應,需要較大的壓強、溫度或者要求pH條件變化,對反應過程的要求很高。

「而氧化石墨烯製作簡單,只要吸附一點水就可以實現常溫常壓下氧在石墨烯表面的大面積遷移變化,以後可以更方便地取得應用。」石國升說。

比如,由於石墨烯氧化基團可以對環境中吸附的生物分子發生動態的自適應響應,而且不會對生物分子的結構和特徵發生擾動,如果應用到二維生物分子吸附探針方面,可以使得相關傳感器的探測精度更高。

「未來我們也想嘗試和別的課題組展開合作,通過一些觀測手段,比如中子反射裝置,看輕元素的動態行為有優勢,添加一些單獨設計的裝置,能夠直接看到石墨烯上原子級別的動態變化。」塗育松說。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88/0256-307X/37/6/066803

作者:池涵 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智享丨薦書】氧化石墨烯基本原理與應用
    內容簡介《氧化石墨烯基本原理與應用》系統地介紹了氧化石墨烯自19世紀起的歷史發展沿革,不僅涵蓋了氧化石墨烯合成過程機理、結構模型、成分組成、化學性質、能譜表徵結果以及功能化修飾等相關內容,同時也介紹了氧化石墨烯在電子傳感器件、能源收集存儲、薄膜宏觀體、複合材料、生物醫學、化學催化以及工業化生產方面應用的新研究進展。
  • 氧化石墨烯複合態毒理效應研究獲進展
    「目前,有關於氧化石墨烯的研究多是側重於分析單純的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影響,但關於氧化石墨烯的複合態所產生的毒理效應尚未被有效闡明,因此,本項目重點研究氧化石墨烯在複合條件下的環境行為與多方位生物效應,彌補相關研究的不足。」
  •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7-10-13 21:33 來源:澎湃新聞
  • 新方法可讓氧化石墨烯導電
    ,使氧化石墨烯從絕緣物質變成導電物質。這被認定為石墨烯電子學領域的一項重要發現,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納米電路的研究人員之所以對於石墨烯的研究頗具熱忱,是因為與矽相比,電子在石墨烯內移動時會受到更小的阻力,而矽電晶體的尺寸也已經接近了相關物理定律的極限。雖然石墨烯納米電子學可比矽基電子學速度更快且消耗更少的能量,但此前無人知曉如何製造可擴展或可重複的石墨烯納米結構。
  • 合肥研究院研究發現氧化石墨烯新結構和特性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張忠平研究員領銜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用經典方法製備的氧化石墨烯在其π網絡平面上存在大量π共軛的碳自由基,並且這種π共軛的碳自由基可以直接引發魯米諾長時間可見的超強化學發光,其發光強度超過辣根過氧化酶和雙氧水經典體系。
  • 金屬所提出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化學還原新方法
    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對氧化石墨烯(GO)表面含氧官能團的組成、氫滷酸與GO反應原理以及滷素原子與碳原子之間成鍵時的鍵能等進行了系統分析,提出了利用氫碘酸、氫溴酸等滷化物還原GO的方法,實現了GO在較低的溫度下(≤100°C)的快速、高效還原,所得石墨烯的碳氧比可達12以上。
  • 石墨烯與氧化石墨烯在紡織領域的應用
    而氧化石墨烯則是由石墨粉通過氧化插層過程得到氧化石墨,再經超聲分散而形成的,其結構與石墨烯相似,但片層上引入了羧基、環氧基和羥基等極性基團,能穩定分散在水或有機溶劑中。而石墨烯及其氧化物可以改善錦綸纖維的耐日曬老化、防靜電等性能。常州恆利寶納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採用原位聚合技術,製備出了多功能化新型錦綸———烯納斯,烯納斯不僅具有無滷阻燃、防靜電、抗菌等性能,體現了「一絲多能」效用,而且基本消除了石墨烯在後續染整、洗滌等工序中的流失問題,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
  • 科學網—發現氧化石墨烯薄膜離子篩選效應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吳恆安與諾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合作,發現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精密快速篩選離子的性能
  • 科學網—水讓氧化石墨烯「動起來」
    他們發現,在有水分子吸附時,氧化石墨烯能夠轉變為自適應動態共價材料。水分子充當媒介,可以把氧化石墨烯中氧遷移的能壘降低到與液態水的氫鍵能相似甚至更低的水平。而環氧和羥基官能團在水分子媒介下,可以自發斷開或重組碳氧鍵,實現氧的動態遷移。 環氧「被水扶著踩高蹺」 塗育松介紹,石墨烯是碳原子單層。
  • 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10噸生產線試車成功
    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10噸生產線試車成功 原標題:   □ 一直以來,高品質單層石墨烯粉體類原料無法量產,使得石墨烯諸多優異性能無法充分發揮,導致其產業化之路困難重重  □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突破了
  • 氧化石墨烯如何「潛入」細胞
    他們首先通過化學偶聯的方法將金納米粒子裝載在GO表面,得到金納米粒子—氧化石墨烯(Au-GO)複合體系。然後以其作為生物相容性SERS活性基底,將Au-GO與Ca Ski細胞共孵育後,利用GO的SERS信號來研究GO進入細胞的過程和機理。 實驗發現,GO與細胞共同孵育4 h後才能顯著進入細胞,而且大都分布在細胞質區域。
  • 氧化石墨烯,有缺陷卻又另闢蹊徑
    與石墨烯相似,氧化石墨烯同樣為二維層狀結構,氧化石墨烯通過層間的氫鍵等作用力層層堆疊在一起。不過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有大量的含氧基團,使其表現出較強的親水性並能完全分散在水中。由於含氧基團在氧化石墨烯中的不均勻分布,使SP2雜化的區域被SP3咋花的C-O分隔為2-3nm大小的「孤島」,同時由於SP3雜化的碳原子扭曲形成四面體結構,從而使氧化石墨烯表面產生大量的褶皺。因為氧化石墨烯的基面兩側均修飾有大量含氧基團,使得單層氧化石墨烯的厚度大於單層石墨烯的理論值0.335nm。單層氧化石墨烯的原子力顯微鏡測試值通常約為1nm左右。
  • 科學家提出氧化石墨烯綠色製備方法
    氧化石墨烯是一種重要的石墨烯衍生物,最初主要作為宏量製備石墨烯的前驅體,近年來由於其不同於石墨烯的諸多獨特物理化學性質和廣闊應用前景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 南開大學:氧化石墨烯複合態毒理效應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作為石墨烯類納米材料,氧化石墨烯由於具有諸多優點,作為衛生醫學、化學化工、電子產品、環境保護技術等的關鍵功能材料迅速進入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同時,它也會不可避免地釋放到生態環境當中。 「目前,有關於氧化石墨烯的研究多是側重於分析單純的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影響,但關於氧化石墨烯的複合態所產生的毒理效應尚未被有效闡明,因此,本項目重點研究氧化石墨烯在複合條件下的環境行為與多方位生物效應,彌補相關研究的不足。」
  • 紡織大講堂 | 單層氧化石墨烯與健康紡織
    紡織大講堂 | 單層氧化石墨烯與健康紡織 2020-08-04 17:13: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今天下午,全球紡織網大講堂特邀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石墨烯之父:氧化石墨烯薄膜用於淡化海水已具備商業化條件
    石墨烯因具有優良的光、電、力學等性能,石墨烯被稱為「新材料之王」、「超級材料」等。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的衍生物,其能夠在實驗室通過簡單的氧化生產出來。考慮到氧化石墨烯的靈活性和成本,氧化石墨烯比單層石墨烯更具有潛在優勢。海姆在大會上表示,氧化石墨烯氧化物分層取得進展後,現在可得到100納米的厚度,形成石墨烯氧化膜。
  • 【行業動態】3D列印氧化石墨烯方法來了!保留石墨烯理想特性
    3D列印石墨烯的局限性石墨烯是一種碳的同素異形體,已成為與能源生產和微電子學相關的研究以及生物醫學和傳感等新技術的開發中的常見元素。對該材料的輕質性能,高電導率和導熱率以及機械強度非常期望。儘管許多石墨烯的潛力來自於以單層形式部署該材料,但利用石墨烯進行3D列印仍然面臨巨大挑戰。
  • 硬核發布: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十噸生產線建成並試車成功!暨高烯科技兩項石墨烯產品全球首獲IGCC國際認證頒證儀式!
    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十噸生產線建成並試車成功,粉體石墨烯產品及其應用進入單層時代!暨高烯科技兩項石墨烯產品全球首獲IGCC國際認證頒證儀式! 2019年6月6日,石墨烯領域傳出重大喜訊!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十噸生產線並試車成功,所產單層氧化石墨烯及其應用產品——多功能石墨烯複合纖維獲得國際石墨烯產品認證中心(IGCC)產品認證。
  • 氧化石墨烯膜的高速飛秒雷射等離子體刻蝕
    石墨烯類似物石墨烯類似物,如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及其還原形式(還原石墨烯),由於sp3-sp2相互轉換賦予的互補性質,是一種迷人的碳材料,揭示了集成石墨烯器件的可替代性和產業化潛力。適當設計氧化石墨烯和還原氧化石墨烯的微/納米結構,以控制能帶隙和表面化學活性,對於開發戰略性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飛秒雷射等離子體光刻(FPL)技術以其高效、高質量、柔韌性和可控性成為製造所需結構的理想技術。然而,由於該方法的理論和實驗探索仍處於起步階段,尚未實現FPL對石墨烯材料的微/納米加工。
  • 氧化石墨烯的化學還原製備方法
    氧化石墨的研究已有150多年歷史,但是直到單原子厚度的石墨被命名為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的概念才隨著提出。2007年,Ruoff團隊首先提出使用化學還原的方式由氧化石墨烯製備出石墨烯,這種方法容易批量生產、成本低,也便於實現石墨烯進一步功能化開發。  該方法的本意是消除氧化石墨烯的含氧基團、修復共軛結構和破損,最終恢復石墨烯完美的共軛網絡。由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