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材料成功解決海水淡化難題

2020-11-26 中國水網

海水脫鹽一直被用於製備淡水,但長期以來,這一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南京大學的科學家運用氧化石墨烯材料,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

儘管海水熱脫鹽的成本尚未可知,但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去除海水雜質,從而從海洋中得到源源不斷的淡水。用這一方法生產每兆升淡水需要大約80千瓦時的能量,能量消耗巨大,只適用於石油豐富而淡水稀缺的海灣地區。

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太陽能電池熱脫鹽法,這一方法在偏遠地區和發展中國家也同樣適用。但這一方法同樣存在較多缺陷:生產的淡水量太少;由於缺少光學集中器而不能集中熱量。這二者均制約著這一方法的大面積應用。

近期南京大學的科研人員發明了一種氧化石墨烯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可以在沒有光學集中器的情況下做到熱量集中。這一發明無疑為偏遠地區和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種低成本、便攜的熱脫鹽淨化水技術。

南京大學研究人員Jia Zhu在一封給IEEE綜覽的電子郵件中這樣寫道:「這種不需要外加熱集中器的高太陽能淨化水效率的技術可謂史無前例。另外,這一技術靈活性高、成本低、可以大面積應用。」

先前所有的熱脫鹽技術都面臨同樣的兩難境地:一方面我們需要太陽能吸收器與水直接接觸以提高能量傳導效率,另一方面這種直接接觸又會導致熱量散失嚴重,不得不使用大型熱集中裝置。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上發表的論文顯示,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克服了這一缺陷。他們通過氧化石墨烯太陽能吸收器與水大面積接觸,用聚苯乙烯泡沫而非熱集中器進行水和太陽能吸收器的分離。熱集中器外側纏繞有二維管狀纖維素,其底部與水連接,頂部與太陽能吸收器連接。通過毛細作用,水在二維管道中間傳輸,並在吸收器上接收熱量,這樣就不會把能量傳遞給剩下的水,從而造成能量散失。

這一切的優點都要歸因於作為吸收器的氧化石墨烯。如果不是氧化石墨烯獨特的吸收性能,這種用於循環水的二維管道都不能發揮作用。

Zhu說:「首先,這是一個傑出的太陽能吸收裝置。它垂直於材料表面方向的導熱係數低;它空隙豐富,可用作水蒸發的通道;它可摺疊、成本低。」

儘管氧化石墨烯熱脫鹽技術好處多多,Zhu也不得不承認,這一系統還需要在真實的實踐中不斷驗證其能力。

但研究人員也對這一研究成果抱著巨大的希望。Zhu說:「我們的目標是製備便攜水溶液裝置,便於運用到世界各地。不僅如此,我們也在研發可以利用這一技術的其他裝備。」


編輯:李姝樂

相關焦點

  • 石墨烯之父:氧化石墨烯薄膜用於淡化海水已具備商業化條件
    在未來海水淡化中,由於使用了氧化石墨烯,我認為它的成本將會越來越低,所以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化的例子。」石墨烯之父、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表示。海姆是在9月24日於江蘇南京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該研究提出並實現了通過水合離子精確控制石墨烯膜的層間距,展示出優異的離子篩分和海水淡化性能。該研究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院方海平、李景燁、上海大學的吳明紅團隊、南京工業大學金萬勤團隊等人。海水淡化示意圖石墨烯因具有優良的光、電、力學等性能,石墨烯被稱為「新材料之王」、「超級材料」等。
  • 石墨烯在海水淡化領域的應用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Grossman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石墨烯由於具有強的機械性能、原子厚度以及可以提供納米氣穴,因此被認為很有潛能解決這些問題。該研究通過精確控制多孔石墨烯的孔徑並向其中添加其他材料的方法,改變石墨烯小孔邊緣的性質,使其能夠排斥或吸引水分子。
  • 新型石墨烯氧化物薄膜可更好淡化海水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3日在《自然·納米技術》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的一種新型石墨烯氧化物薄膜能更高效地過濾海水中的鹽,未來在海水淡化產業中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氧化石墨烯薄膜在氣體分離和水處理方面已經展示了很大的應用潛力,但現有的這類薄膜還無法適應海水淡化工藝要求。
  • Science子刊:石墨烯再顯神通!海水淡化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儘管有豐富的海水作為替代水資源,海水淡化通常受到生產率低、能耗相對高的限制。膜基海水淡化技術包括最先進的反滲透(RO)技術,已被證明比熱脫鹽方法更有效。傳統的聚合反滲透膜仍然存在這樣的缺陷,如汙垢阻力低,選擇性差,抗汙穩定性低,抗化學/熱降解差。因此,尋找和探索具有更好的滲透性,選擇性,化學穩定性,並能同時抗汙的新材料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斷努力的方向。
  • 未來海水或能迅速淡化成飲用水(圖)
    > 石墨烯能淡化海水  水,不論是對動物還是植物而言,都非常重要。  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海洋所覆蓋,面對如此巨大的水資源儲量,科學家們也動過腦筋——因為濃度過高以及雜質不少,海水無法被直接利用。但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一課題組在氧化石墨烯薄膜快速篩選離子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現了其具有精密快速篩選離子的性能。這一成果有望在海水淡化領域獲得應用。
  • 中國科學家用石墨烯實現太陽能高效海水淡化,轉化率80%
    為此,朱嘉課題組提出一種新思路,它有兩大創新之處:一是利用石墨烯製成可摺疊而且輕便的薄膜,用來吸收太陽能蒸餾海水,大大增加了便攜性;二是讓石墨烯吸收體與海水分隔開,降低熱導損耗。 此外,由於在過去絕大部分工作中,吸收體與水直接接觸,造成能量通過水本身的導熱而耗散掉,所以需要光學聚焦、隔熱等手段維持熱平衡。
  • 石墨烯脫除硫酸純化及濃縮難題攻克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維碳納米材料,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
  • 這種石墨烯膜能將海水過濾成淡水
    ,研製出來的石墨烯膜可以將海水過濾成淡水。」讓石墨烯材料用於水處理近10多年來,作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一直是材料界的當紅「炸子雞」,而石墨烯膜用於離子篩分和海水淡化一直面臨巨大挑戰:對像紙一樣的石墨烯納米片,要精確「裝訂」成石墨烯膜,保證其層間距固定並精確到十分之一納米,非常困難。「更具挑戰的是,石墨烯膜在水溶液中還會發生溶脹,導致分離性能嚴重衰減。」
  • 青島科大董立峰教授團隊在海水淡化反滲透膜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已達到6530萬噸左右,解決了2億多人的飲水問題。此外,全球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工業冷卻水的總量每年約7000億立方米左右,替代了大量寶貴的淡水資源。膜技術應用於海水淡化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的,此後逐漸得到了大規模應用。現在膜法海水淡化已經佔領了淡化水60%以上的市場。
  • 海水淡化的三五年 這幾個關鍵要素成重點
    【中國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海水淡化技術日益成熟,相關裝備研發和生產有了長足進步。從長遠來看,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有重大戰略意義。就目前來看,反滲透技術、膜設備、石墨烯材料,以及海島建設是業界普遍看好的重點。
  • 新能源海水淡化:或可解決未來缺水難題
    在採訪中,王福家告訴記者,「海水淡化是高能耗產業,豐海公司致力於利用新能源進行海水淡化生產的智能微電網海水淡化成套設備的研發和製造以及工程總承包」。  2014年年初,豐海公司建成了世界上首臺套採用單臺兆瓦級大容量風電機組搭配小容量的儲能系統,並採用先進的控制技術,搭建了智能微電網供電系統為海水淡化系統供電,這套系統孤網運行,不依賴於電網電力,節能環保。
  • AFM:石墨烯和多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及其應用前景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構成六角型蜂巢狀晶格的二維碳納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高楊氏模量、高電子遷移率和優異導熱率等理化性質。石墨烯是我國「十三五」重點發展新材料之一,被列為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在新能源、國家安全、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 海水淡化:無奈的選擇
    「隨著沿海城市的發展,」他說,「海水淡化將愈發重要起來,而且很有可能得到廣泛應用。」  但好消息是,海水淡化在技術上得到了很大改進。使用傳感器優化配置、自動化操作、再加上新型薄膜的使用最終可以使淡化工廠的規模縮小一倍,能源消耗也減少一倍。因此,可在遠離海洋幾百英裡之外需水量較大的農業區使用小型流動淡化裝置。
  • 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10噸生產線試車成功
    10多項科技難題,掌握了全套量產技術,建成了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10噸生產線  □ 有了高品質石墨烯原料的穩定供應,石墨烯科研及產品開發便得到了保障,石墨烯產業將進入健康有序高質高速發展軌道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厚度最薄、強度最高、導電導熱性能最理想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被稱為「新材料之王」。
  • 科學網—發現氧化石墨烯薄膜離子篩選效應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吳恆安與諾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合作,發現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精密快速篩選離子的性能
  • 海水淡化鹽分截留率可達99.99%!天津大學製備出一種複合膜
    導讀:海水淡化技術是解決淡水危機有希望的解決方案。本文製備的複合膜的水通量可以達到26.7 kg m –2 h –1,在70°C下,對於3.5 wt%的NaCl水溶液,鹽分截留率為99.99%,在高鹽海水或水溶液的滲透蒸發脫鹽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特殊材料助力海水淡化,助力城市用水
    最近,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公布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其中提到其研究人員與國際同行合作開發一種新的海水淡化技術。該技術依靠一種特殊的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在其孔隙中添加聚環吡咯丙烯酸酯,可以快速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並且該材料在陽光照射後可以快速釋放吸附的鹽和其他顆粒,從而達到再利用的目的。
  • 石墨烯在節能環保領域應用論壇成功召開
    》報告,當前淡水資源緊缺和水汙染嚴重,全球面臨著巨大挑戰,通過納濾淡化海水可緩解這一問題。原子層厚的納米多孔二維材料具有最小的傳輸阻力和最大的滲透率,是高性能納濾膜的理想材料,但實際製備的超薄二維薄膜存在機械強度弱、面積小的問題。袁荃團隊將石墨烯納米篩與碳納米管結合,製備的大面積、高強度的石墨烯納米篩/碳納米管複合薄膜具有高的水滲透率、截鹽率,以及優異的機械柔性,可應用在納濾中實現海水淡化。
  • 浙大製造出新型石墨烯膜材料:柔性好,導熱強 解決世界難題
    通過巧妙設計,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石墨烯組裝膜:它是目前導熱率最高的宏觀材料,同時具有超柔性,能被反覆摺疊6000次,承受彎曲十萬次。這一進展解決了宏觀材料高導熱和高柔性不能兼顧的世界性難題,有望廣泛應用於高效熱管理、新一代柔性電子器件及航空航天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