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能」將成為海洋經濟重要增長點

2021-01-17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而波浪能作為可調度的清潔能源,具有近似周期性、永不停歇的特點,強度可預測,對於沿岸地區具有無上限供應的能力。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專家在「藍色增長與未來產業」分論壇上表示

&nbsp&nbsp&nbsp&nbsp「波浪能」將成為海洋經濟重要增長點

&nbsp&nbsp&nbsp&nbsp昨天,在首屆中歐藍色產業合作論壇「藍色增長與未來產業」分論壇上,專家指出,我國海洋能資源豐富,其中波浪能作為新興海洋綠色能源,一旦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和持續穩定的併網發電,海洋波浪能有望在商業化道路上邁進一大步,也必將成為世界新能源的重用組成部分。

&nbsp&nbsp&nbsp&nbsp「儘管風能、太陽能已經非常經濟,但是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碳電網。」藍海波浪能源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程邁越在演講中表示,目前太陽能、風能等間斷性再生能源還無法支持電網的全時運營,仍需要配置可調度電源,且其儲能設施成本高,距離實現經濟性還有很長的路。此外,太陽能、風電裝機越大,往往需要增加更多的可調度化石能源配套裝機,以支撐電網運營。而波浪能作為可調度的清潔能源,具有近似周期性、永不停歇的特點,強度可預測,對於沿岸地區具有無上限供應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除了能夠發電外,還可用於海水淡化、抽水、供熱等方面,可以說波浪能源在擴展能力上前景極其廣闊。

&nbsp&nbsp&nbsp&nbsp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林東指出,波浪能從利用方面看,它對技術和設備要求高,回報周期長,發電不穩定,轉換效率不高,這些因素目前阻礙著這種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如何攻克波浪能發電技術難題成為關鍵。目前,中國、美國、日本、瑞典、丹麥等海洋大國都非常重視波浪能的技術研發,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果將來波浪能的商業化技術成熟,在利用成本、穩定性及轉化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波浪能將成為海洋經濟新的增長極,並將協同太陽能和風能,逐步取代電網中的化石能源。(深圳特區報記者 鄒媛)

相關焦點

  • 「藍」能可貴的海洋能
    潮流能的發電原理和風力發電類似,即將水流的動能轉化為機械能進而再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英國MEYGEN潮流能發電場波浪能:波浪能轉換裝置是將海表波浪的動能和勢能轉化為另一種形式能量(如電能)的裝置。波浪能是由風能轉化來的一種能量,風吹過海洋,通過海―氣相互作用把能量傳遞給海水,形成波浪,將能量儲存為勢能和動能。
  • 海洋能:歐盟未來的重要產業
    報告稱,歐盟海洋能發展潛力巨大,有望成為歐盟未來重要的新興產業。浙江舟山海域的潮流能發電站——LHD中國海琴   繪圖:崔洋子「海洋能歐洲」的報告預測,到2030年,歐盟潮流能的裝機容量將達到2.2吉瓦,波浪能裝機容量達到423兆瓦;到2050年,歐盟潮流能和波浪能的裝機容量將達到100吉瓦,可滿足歐洲目前10%的用電需求,每年可為9400萬戶家庭供電。
  • 日照看好海洋新能源開發 或建波浪能發電
    在日照市貫徹落實《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方案討論稿中提到,作為「十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日照市或將規劃建設波浪能發電。  海洋能源是最理想替代能源之一  談到波浪能發電,日照市科技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波浪發電是海洋能源其中一種。
  • 中國海洋大學研製出新型海洋波浪能發電裝置
    本報綜合消息 近日,由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市黃島區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並進入試運行,這標誌著我國在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據介紹,這套裝置的研製得到了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資助,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海洋能具有蘊藏量大、可再生性、不穩定性及造價高汙染小等特點。    海洋能產業進入戰略機遇期    世界海洋能的蘊藏量約為750多億千瓦,如此巨大的能源資源是當前世界能源總消耗量的數千倍,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因此利用海洋能發電已經成為國際新能源市場的一大熱點。在我國大陸沿岸和海島附近蘊藏著較為豐富的海洋能資源,總蘊藏量約為8億多千瓦,目前尚未得到充分開發。
  • 我國海洋能總體發展形勢良好 將打造波浪能等示範區
    我國海洋能總體發展形勢良好 將打造波浪能等示範區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9 10:02 來源: 海洋局網站我國海洋能總體發展形勢良好2013年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發布未來將著力打造波浪能、潮流能示範區    5月28日,第三屆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年會暨論壇在哈爾濱舉行。
  • 廣州能源所海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突破
    最近在海洋波浪能發電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使研製的波能裝置能將海洋的隨機波浪能轉換為用戶可以直接使用的、穩定的電力。從而為大規模地利用海洋能開闢了新的途徑。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陸地上資源的日漸枯竭使人類的眼光轉向了大海。然而,開發海洋,需要適當的條件和環境,其中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擁有能源和淡水,這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基本要素。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如何將海洋波浪對網箱的破壞力,轉化為深水養殖生產急需的電力,這一技術難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被攻破。&nbsp&nbsp&nbsp&nbsp目前,由浙江海洋學院研發的自升式平臺「海院1號」是波浪發電裝置利用海浪發電,攻克了多項重大關鍵技術,被專家認為是目前最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 波浪能:取自海洋的清潔能源
    原標題:波浪能:取自海洋的清潔能源   地球的轉動和風給予大海波浪大量能量,把波浪能轉換為有用的能源是人們長期的願望,但波浪能的不穩定性又給它的實際應用帶來了困難。20世紀70年代,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史蒂芬·索爾特(Stephen Salter)發明了一種新穎、高效的提取波浪能的方法和裝置,並先後獲得英國專利授權(專利號GB1482085)和美國專利授權(專利號US3928967)。   該專利申請的名稱為「捕獲波浪能的裝置和方法」。該發明公開了一種從波浪表面水體捕獲巨大波浪能量的裝置和方法。
  • 楊潔篪:把「保護海洋」打造成中美合作新增長點
    原標題:楊潔篪:把「保護海洋」打造成中美合作新增長點  新華網華盛頓6月24日電 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國務委員楊潔篪24日在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特別代表國務卿克裡共同出席在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舉行的中美「保護海洋」特別會議。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長37%,年平均需求增長1~2%,原油需求量將從2013年的9000萬桶/日增加至2040年的10400萬桶/日。21世紀30年代前期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2040年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長1/5,與這一排放量相對應的是,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3.6℃。因化石能源使用而引發的氣候異常現象和酸雨等環境問題也呈逐年增多之勢。
  • 我國將建三大海洋能海上試驗場
    海洋能開發利用技術是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的重要環節,是發展海洋經濟的主要內容,是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舉措之一。為解決我國海洋儀器裝備海試成本高、試驗難、海上生存能力差、技術成熟度低等問題,提高我國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水平,促進我國自主海洋觀測檢測儀器的產業化,國家海洋局決定以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為實施主體,建設海上試驗場。
  • 國防科大研發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新華社長沙12月14日電(記者謝櫻、席敏)記者14日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智能科學學院尚建忠教授、羅自榮教授及其博士團隊研發的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可給海洋工程裝備提供穩定、經濟的能源。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波浪能研究熱潮興起,並一直延續至今。隨著海洋戰略的實施,我國的海洋資源探測、權益維護和海洋監測等活動不斷向深海、遠海拓展,缺乏有效的能源供給成為影響各類監測裝備應用的「瓶頸」之一。尚建忠、羅自榮教授團隊研發的波浪發電技術瞄準了這一緊迫的現實需要,多年來致力尋求波浪發電的技術突破。
  • 「波力」和「潮流」將成為下一個海洋能源王牌
    從本文開始,為讀者介紹波浪能及潮流能等海洋能源。這種能源雖然目前尚處於研發階段,但擁有巨大的潛力,有望成為「新一代可再生能源」。本文首先將焦點對準英國和蘇格蘭的相關政策,對在該領域絕對領先的歐洲的發展動向進行考察。
  •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10kW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市黃島區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
  •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彭偉:循環經濟才是藍色經濟
    浩瀚的海洋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它更是一個巨大的能源寶庫。僅海洋中的波浪、潮汐、海流等動能和海洋溫度差能、鹽度差能等物理化學能的存儲量就非常驚人。海洋能源的開發正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2020年海博會期間,彭偉先生將作為嘉賓出席國際海洋經濟合作發展論壇,並在10月15日「面向未來的海洋能:技術創新帶來的機會」論壇環節發言。  2020國際海洋經濟合作發展論壇對彭偉先生進行了專訪,期間他分享了對參與海博會的期待以及希望探討的話題。  2020國際海洋經濟合作發展論壇:您如何理解藍色經濟?如何看待中國的藍色經濟發展?
  • 國防科大研發出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記者日前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由智能科學學院尚建忠教授、羅自榮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可為海洋工程裝備提供穩定、經濟的能源。上世紀70年代,波浪能研究熱潮興起,延續至今。近年來,我國的海洋資源探測、權益維護和海洋監測等活動不斷向深遠海拓展,缺乏有效的能源供給成為影響各類監測裝備應用的「瓶頸」之一。
  •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指導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經濟日報始終關注海洋經濟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關注海洋經濟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的重要作用,關注從全局以及各地實踐如何下好經略海洋這盤棋。   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主任韓家新表示,目前國內潮流能發電技術、波浪能發電技術已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通過專項資金的支持湧現了近百項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應用前景較好、符合我國海洋能資源特點的海洋能轉換新技術、新裝置。
  • 我國海洋能技術的進展與展望
    ,並列舉了波浪能和潮流能的發電裝置;最後指出,海島能源示範與深遠海資源開發緊密結合,將成為我國海洋能開發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海洋能是可再生且儲量豐富的清潔能源,海洋能的開發利用可實現能源供給的海陸互補,減輕沿海經濟發達、能耗密集地區的常規化石能源供給壓力。多種能源共同發展,可維護和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亦將有利於發展低碳經濟和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發展海洋能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 科學網—波浪能商業化的中國路徑
    然而,對波浪能資源「先天不足」的中國而言,大規模的併網發電並不是波浪能研究的最終目的。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研究員遊亞戈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在特殊場合如海島、島礁等地,以及為專業設備供電,將是未來我國波浪能發電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