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將利用「波浪能」發電

2020-11-26 搜狐網

  據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海浪總是周而復始、晝夜不停地拍擊著海岸,其中所蘊藏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為了簡便有效地利用這一能源,俄羅斯科研人員不久前研製出了一種原理簡單、成本較低的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據俄《消息報》近日報導,上述系統由位於聖彼得堡的研發機構「可再生能源中心」設計製作。這一發電系統的動力組件除需要源源不斷的波浪外,不需要其他能源。

  「可再生能源中心」的專家指出,挪威、葡萄牙、日本等國都在研製波浪能發電系統。而基留寧等人將這一系統很適合海濱度假村和一些供電不足的沿海地區使用。

相關焦點

  • 俄研製出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據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記者欒海) 海浪總是周而復始、晝夜不停地拍擊著海岸,其中所蘊藏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為了簡便有效地利用這一能源,俄羅斯科研人員不久前研製出了一種原理簡單、成本較低的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據俄《消息報》近日報導,上述系統由位於聖彼得堡的研發機構「可再生能源中心」設計製作。
  • 波浪能利用: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克服深海中嚴峻的工作環境,充分收集深海中蘊藏的大量波浪能。在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一種深海波浪能發電裝置」上,就提供了一種可以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 波浪能穩定發電?波浪能發電在中國前景分析
    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  但要想有效地利用波浪能來發電用電,就得需要成熟可靠的技術和穩定工作的設備工具。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何謂「波浪能發電」?
  • 一種利用深海波浪能進行發電的新方案
    為克服深海中嚴峻的工作環境,充分收集深海中蘊藏的大量波浪能。在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一種深海波浪能發電裝置」上,就提供了一種可以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該裝置包括波浪能發電機構、補償機構、錨定機構。
  • 近海波浪能發電有多遠?離岸越近可利用波浪能越大
    簡要內容:現在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因地制宜,著力尋求當地可獲得的廉價能源,如英國、日本、挪威等國家就試圖大力發展波浪能發電。富勒認為可開發能量密度達到每1米寬水域18.5千瓦,而岸邊更近距離海域波浪所含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每1米寬水域16.5千瓦現在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因地制宜,著力尋求當地可獲得的廉價能源,如英國、日本、挪威等國家就試圖大力發展波浪能發電。
  • 逆向思維 絕處逢生——波浪能發電的應用研究
    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的調查顯示,全球可利用的波浪能達到20億千瓦,相當於目前世界電產量的2倍。因此,自古以來人們便開始發明各種各樣的裝置,試圖讓波浪變成可控制的動力。目前波浪能裝置的設想已經有上千種之多,但海洋波浪能利用至今仍未走向實用。其原因究竟在哪裡? 波能裝置不同於其他裝置的一個最主要之處是其工作環境。
  • 波浪發電
    海水終日都是波濤洶湧的,在這些波浪裡其實也蘊藏了大量的波浪能源,那我們對波浪能是如何利用的呢?這件波浪能的展品分為了兩個發電裝置,其中一個壩式發電裝置,還有後方的船式發電裝置。當我們啟動按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啟動水池裡的造浪裝置,那麼波浪就會推動我們壩式裝置上的輪軸旋轉起來。旋轉起來的輪軸就會帶動內部的發電機來工作,從而發電。船式發電裝置它的內部有兩個容器通過波浪產生的水面位置變化引起的容器內空氣容積變化。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目前利用海洋波浪發電的方法大致有三種:一是利用海洋波浪的上下運動所產生的空氣流,使氣輪機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二是利用海洋波浪能裝置運動(直線運動、轉動)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三是利用波浪能將水引入高位水池積蓄起來,形成一個水頭,再來衝擊水輪機發電。
  • 近海波浪能發電有多遠?
    現在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因地制宜,著力尋求當地可獲得的廉價能源,如英國、日本、挪威等國家就試圖大力發展波浪能發電。  從波浪能開發之處,人們就普遍認為只有離岸深海處的波浪能才值得開發,結果各式各樣的研發設計都只關注條件惡劣、工程施工成本高的遠距離深水區的波浪能開採。  日前海洋波浪能學者重新評估發現,近海波浪能並不像之前認為的那樣缺乏開採價值。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我國海洋能的現代開發利用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海洋能的開發利用有了較大發展,具備了一定的科技和開發基礎。經過不斷努力,我國海洋能發電產業穩步增長,海洋能發電「十五」期間平均增長速度為16%左右,「十一五」期間仍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近年來,我國海洋能開發步伐進一步加快。
  • 創業先鋒 「南鯤」讓利用波浪發電成為現實!
    世界海洋能的蘊藏量約為750多億千瓦,如此巨大的能源資源是當前世界能源總消耗量的數千倍,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因此利用海洋能發電已經成為國際新能源市場的一大熱點。在能源消費量持續攀升和傳統能源日趨緊缺的外部環境影響下,新能源開發利用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我國在海洋能開發及相關研究領域已經取得豐碩成果,開發成本不斷降低,海洋能產業進入戰略機遇期。
  • 科學家們嘗試利用人工肌肉進行波浪發電(圖)
    近年來,如何利用海浪的動能進行發電已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課題。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嘗試使用新型的高分子聚合物實現海浪發電。這種新型聚合物的全稱是「電活化聚合物人工肌肉」(EPAM),簡稱為「人工肌肉」。在電壓的作用下「人工肌肉」會產生伸縮現象,反過來,利用外力使這種「人工肌肉」伸縮變形則會產生電力,這就是利用「人工肌肉」發電的原理。
  • 三沙波浪能發電項目預計年底投運
    據了解,該科技項目課題研究為期2年,將實現波浪能發電系統在三沙市的靈活、高效、穩定、智能的接入,為三沙市提供更多能源接入選擇,為推進波浪能發電系統在分散式深海島嶼穩定供電提供經驗積累和實踐基礎,為南海諸島的漁業、居民生活、科考活動以及海情檢測等提供有力的電源保障,為南海波浪能綜合開發及實現奠定基礎,具有很強的戰略性、前瞻性、先進性和公益性。
  • 波浪能發電在中國的商業化之路
    然而,對波浪能資源「先天不足」的中國而言,大規模的併網發電並不是波浪能研究的最終目的。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研究員遊亞戈接受指出,在特殊場合如海島、島礁等地,以及為專業設備供電,將是未來我國波浪能發電的主攻方向。
  • 波浪能穩定發電?這已不是科學構想
    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但要想有效地利用波浪能來發電用電,就得需要成熟可靠的技術和穩定工作的設備工具。波浪能發電是通過波浪能裝置將波浪能首先轉換為機械能(液壓能),然後再轉換成電能。  我國有廣闊的海洋資源,波浪能的理論存儲量為7000萬千瓦左右,沿海波浪能能流密度大約為每米2千瓦~7千瓦。在能流密度高的地方,每1米海岸線外波浪的能流就足以為20個家庭提供照明。我國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
  • 波浪也能發電 我國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日前,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業內專家認為,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波浪穩定發電乃至海洋能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波浪發電有望在商業化道路上邁進一大步。
  • 玉山一農民發明波浪能發電裝置
    玉山訊 利用波浪能發電是許多科研人員一直都無法破解的科學難題。如今,玉山縣36歲的農民魏羽松研製出利用水波浪能量發電的設備。9月26日,魏羽松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波浪能發電裝置」發明專利證書和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 國產波浪能發電裝置運行
    圖: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導: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 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演示裝置研製成功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與傳世宇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通力合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於近日研製成功了液態金屬磁流體波浪能直接發電的原理性演示裝置,驗證了該技術的原理可行性。 有效利用巨大的海洋波浪能資源是人類幾百年來的夢想。
  • 走進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
    日前,「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是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發的,用於捕獲海洋波浪能並將其轉換為電能的裝置。為什麼取名為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