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波浪能發電有多遠?離岸越近可利用波浪能越大

2020-12-03 中國天氣

簡要內容:現在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因地制宜,著力尋求當地可獲得的廉價能源,如英國、日本、挪威等國家就試圖大力發展波浪能發電。富勒認為可開發能量密度達到每1米寬水域18.5千瓦,而岸邊更近距離海域波浪所含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每1米寬水域16.5千瓦

現在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因地制宜,著力尋求當地可獲得的廉價能源,如英國、日本、挪威等國家就試圖大力發展波浪能發電。

從波浪能開發之處,人們就普遍認為只有離岸深海處的波浪能才值得開發,結果各式各樣的研發設計都只關注條件惡劣、工程施工成本高的遠距離深水區的波浪能開採。

日前海洋波浪能學者重新評估發現,近海波浪能並不像之前認為的那樣缺乏開採價值。《新科學家》(NewScientist)稱,該發現將使得人們相信波浪能的開發也許會更加容易、成本更低。

離岸越近可利用波浪能越大

統計學家們在20世紀70年代採用氣候觀測船和浮標的數據,計算出離岸處50米深、1米寬水域的波浪所攜帶的能量大約平均40千瓦;這比10米水深處波浪所攜帶的能量密度要高出一倍。自那以後,該行業普遍將目光聚焦於離岸200至10000米深海域的波浪能,認為產生的波浪能越大,越能夠彌補能發電所需的高昂維護費用以及將電力回傳到大陸所耗費的資金。

然而最近,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UniversityBelfast)的馬修·富勒(MatthewFolley)表示,波浪能的利用還可以離大陸更近些。富勒使用世界海洋現代計算機模型,計算出近海不同區域所產生的實際波浪能。他發現距離海岸500米至2公裡區域的波浪能所攜帶的能量,已經達到更遠海域可用波浪能的80%至90%。富勒認為可開發能量密度達到每1米寬水域18.5千瓦,而岸邊更近距離海域波浪所含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每1米寬水域16.5千瓦。

過去深水海域波浪能更大的「真知」主要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海洋數據。富勒認為那些數據高估了離岸海域的波浪能,在過去計算時,科研人員使用的是在強烈風暴下的數據;而事實上,即使有狂風暴雨,波浪能設備產生的電能也微乎其微,因為在極端條件下設備會調整為自保模式。

此外,先前人們還假設離岸波浪是有主要方向的,就像近岸海域的波浪傾向於朝岸邊移動,但富勒表示,波浪趨向岸邊主要是淺海床產生的折射海浪,而這一現象在離岸較遠的海域則不會發生。相反,較遠海域的波浪來自四面八方,這也就意味著發電場中一些設備採集的波浪會被其他不同方向的波浪抵消,而岸邊更近的發電場則可以把波浪採集發電設備排成一列,避免出現抵消的情況。

對於該發現,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ofEdinburgh)的伊恩·布萊登(IanBryden)表示,富勒的數據令人信服。他說:「許多開發商目前仍鍾情於深海水域(的波浪能開發),而且似乎不願改變他們的方向,因為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太多投資。」

富勒強調,現在很少有波浪能採集設備的設計能夠安置在離岸不遠的水域,因為深海波浪上下激蕩,更容易被開發,而淺海波浪蘊藏的能量主要來源於來回的運動。但富勒也表示,已經有一些設備能夠適應淺水波浪能採集,比如愛丁堡的海藍碧綠電力公司(AquamarinePower)開發的「牡蠣」波浪採集器,以及芬蘭AW-能源公司開發的波碾器等。(張穎)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近海波浪能發電有多遠?
    現在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因地制宜,著力尋求當地可獲得的廉價能源,如英國、日本、挪威等國家就試圖大力發展波浪能發電。  從波浪能開發之處,人們就普遍認為只有離岸深海處的波浪能才值得開發,結果各式各樣的研發設計都只關注條件惡劣、工程施工成本高的遠距離深水區的波浪能開採。  日前海洋波浪能學者重新評估發現,近海波浪能並不像之前認為的那樣缺乏開採價值。
  • 波浪能利用: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克服深海中嚴峻的工作環境,充分收集深海中蘊藏的大量波浪能。在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一種深海波浪能發電裝置」上,就提供了一種可以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 波浪能穩定發電?波浪能發電在中國前景分析
    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  但要想有效地利用波浪能來發電用電,就得需要成熟可靠的技術和穩定工作的設備工具。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何謂「波浪能發電」?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據統計,全世界有近萬座小型波浪能發電裝置在運行,主要用於航標燈、浮標等。早在1799年法國人吉拉德父子就提出了波浪能裝置專利。目前利用海洋波浪發電的方法大致有三種:一是利用海洋波浪的上下運動所產生的空氣流,使氣輪機轉動,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二是利用海洋波浪能裝置運動(直線運動、轉動)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三是利用波浪能將水引入高位水池積蓄起來,形成一個水頭,再來衝擊水輪機發電。
  • 俄將利用「波浪能」發電
    據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海浪總是周而復始、晝夜不停地拍擊著海岸,其中所蘊藏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為了簡便有效地利用這一能源,俄羅斯科研人員不久前研製出了一種原理簡單、成本較低的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據俄《消息報》近日報導,上述系統由位於聖彼得堡的研發機構「可再生能源中心」設計製作。
  • 波浪也能發電 我國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日前,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業內專家認為,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波浪穩定發電乃至海洋能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波浪發電有望在商業化道路上邁進一大步。
  • 一種利用深海波浪能進行發電的新方案
    為克服深海中嚴峻的工作環境,充分收集深海中蘊藏的大量波浪能。在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一種深海波浪能發電裝置」上,就提供了一種可以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該裝置包括波浪能發電機構、補償機構、錨定機構。
  • 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
    2014年1月2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史宏達教授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這是繼去年潮流能發電裝置投放後,又一種利用海洋能源發電的裝置投入使用
  • 逆向思維 絕處逢生——波浪能發電的應用研究
    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的調查顯示,全球可利用的波浪能達到20億千瓦,相當於目前世界電產量的2倍。因此,自古以來人們便開始發明各種各樣的裝置,試圖讓波浪變成可控制的動力。目前波浪能裝置的設想已經有上千種之多,但海洋波浪能利用至今仍未走向實用。其原因究竟在哪裡? 波能裝置不同於其他裝置的一個最主要之處是其工作環境。
  • 科學家們嘗試利用人工肌肉進行波浪發電(圖)
    近年來,如何利用海浪的動能進行發電已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課題。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嘗試使用新型的高分子聚合物實現海浪發電。這種新型聚合物的全稱是「電活化聚合物人工肌肉」(EPAM),簡稱為「人工肌肉」。在電壓的作用下「人工肌肉」會產生伸縮現象,反過來,利用外力使這種「人工肌肉」伸縮變形則會產生電力,這就是利用「人工肌肉」發電的原理。
  • 創業先鋒 「南鯤」讓利用波浪發電成為現實!
    世界海洋能的蘊藏量約為750多億千瓦,如此巨大的能源資源是當前世界能源總消耗量的數千倍,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因此利用海洋能發電已經成為國際新能源市場的一大熱點。在能源消費量持續攀升和傳統能源日趨緊缺的外部環境影響下,新能源開發利用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我國在海洋能開發及相關研究領域已經取得豐碩成果,開發成本不斷降低,海洋能產業進入戰略機遇期。
  • 應用改進的算法,優化波浪能轉換裝置陣列,提升系統發電效率
    早在百年之前,人類就開始探索利用波浪能進行發電的方法。法國是波浪能轉換裝置研究最早的國家。自20世紀70年代起,英國、挪威、瑞典以及日本等沿海國家均開始把目標投向蘊藏豐富的波浪能,使得波浪能發電裝置迎來首次大規模的研究,開發出了衰減式和點吸收式等多種類型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海洋能具有蘊藏量大、可再生性、不穩定性及造價高汙染小等特點。    海洋能產業進入戰略機遇期    世界海洋能的蘊藏量約為750多億千瓦,如此巨大的能源資源是當前世界能源總消耗量的數千倍,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因此利用海洋能發電已經成為國際新能源市場的一大熱點。在我國大陸沿岸和海島附近蘊藏著較為豐富的海洋能資源,總蘊藏量約為8億多千瓦,目前尚未得到充分開發。
  • 廣東珠海建設新型發電示範項目,靠波浪能轉電能,有6個示範泊位
    萬山群島是中國七大漁場之一,大萬山島在廣東珠海正南約40公裡處,於1998年10月被批准成立為全國第一個海洋開發實驗區。近日,從珠海市相關部門發布的消息可知:珠海市即將在大萬山島西南1.4公裡處新建波浪能示範工程。
  • 波浪能發電在中國的商業化之路
    目前全球範圍內最具市場前景的波浪能發電裝置有英國研發的Oyster、美國的PowerBuoy等。相比之下,我國的波浪能資源則顯得「先天不足」。我國沿海的波浪受季風影響而形成,不僅颳風的時間短、強度小,而且海面也非常狹窄。雖然我國從東北到西南沿海海域很長,但由於韓國、日本、琉球群島、菲律賓等島嶼的一路遮擋,實際上中國海域基本處於內海的位置。
  • 波浪發電
    海水終日都是波濤洶湧的,在這些波浪裡其實也蘊藏了大量的波浪能源,那我們對波浪能是如何利用的呢?這件波浪能的展品分為了兩個發電裝置,其中一個壩式發電裝置,還有後方的船式發電裝置。當我們啟動按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啟動水池裡的造浪裝置,那麼波浪就會推動我們壩式裝置上的輪軸旋轉起來。旋轉起來的輪軸就會帶動內部的發電機來工作,從而發電。船式發電裝置它的內部有兩個容器通過波浪產生的水面位置變化引起的容器內空氣容積變化。
  • 開發利用波浪能,解決邊遠海島用電難題
    有海浪的地方就有波浪能,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的調查顯示,全球波浪能的儲量約為25億千瓦。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穩定的一種能源。颱風導致的巨浪,其迎波面功率密度可達每米數千千瓦,而在波浪能豐富的歐洲北海地區,其年平均波浪功率也僅為每米20千瓦~40千瓦。
  •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廣州能源研究所
    近日,我國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近日正式交付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該裝置是我國目前單臺裝機功率最大的波浪能發電裝置,擁有中、美、英、澳四國發明專利,設計圖紙獲法國船級社認證。為解決海洋開發供電難題,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珠海市大萬山島開展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場的建設。
  • 中國海洋大學研製出新型海洋波浪能發電裝置
    本報綜合消息 近日,由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市黃島區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並進入試運行,這標誌著我國在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據介紹,這套裝置的研製得到了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資助,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 海大教授制出波浪發電裝置 海浪起伏就發電(圖)
    大海裡波浪一刻不停地在起伏,在黃島區的齋堂島海域,這種波浪的起伏將會轉化為電能。昨天,記者從中國海洋大學獲悉,該校史宏達教授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這是繼去年潮流能發電裝置投放後,又一種利用海洋能源發電的裝置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