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的專利】波浪能

2020-11-26 人民網

 

 

波浪能

波浪能

地球的轉動和風給予大海波浪大量能量,沿海波浪能能流密度的每米2至7千瓦,而且波浪在海洋中傳播上千公裡而不會有明顯衰減。把水的波浪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轉換為有用的能源是人們長期的願望。但是,波浪能的不穩定性,又給波浪能的實際應用帶來了困難。通常人們通過片狀物的上下運動捕獲能量,也有如英國專利GB1014196所揭示的用波浪運動壓縮氣體獲取能量,這些技術也在導航浮標、燈塔中有所應用。上世紀70年代,英國愛丁堡大學史蒂芬.索爾特(Stephen Salter)教授認為,人們對波浪運動研究不夠,捕獲波浪能的方法效率低。他發明了一種新穎、高效的提取波浪能的方法和裝置,捕獲能量的效率能達到90%。他的發明立刻在能源界引起了轟動,人們稱該裝置為「索爾特波浪能裝置」,譽他本人為「波浪發電之父」。該技術很快傳播開了。

史蒂芬.索爾特教授於1938年,出身在南非的約翰尼斯堡,後隨家移居蘇格蘭。他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求職於愛丁堡大學,從事流體動力學、工程設計教學和研究工作。1973年發生了能源危機,1974年愛丁堡大學成立了以索爾特為首的波浪能研究組。在索爾特的領導下,該小組就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又在愛丁堡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多方位波浪水池。作為發明人,索爾特於1973年11月15日向英國專利局提交了專利申請,並依此為優先權於1974年11月6日向美國專利與商標局申請了專利,並先後被授予了英國專利權和美國專利權。英國專利號為GB1482085。美國專利號為US3928967,授予日為1975年12月30日。該專利申請的名稱為《捕獲波浪能的裝置和方法》。該發明公開了一種從波浪表面水體捕獲巨大波浪能量的裝置和方法。一條基本上保持水平的類似脊骨的長軸,多個安裝在其上並能圍繞其擺動的扁平弧形凸輪,該扁平弧形凸輪的形狀便於高效獲取迎面而來波浪的能量,它的背部和水之間相對運動時能量消耗為最小,在波浪作用下,該凸輪和長軸之間產生相對擺動,形成凸緣泵,從而可將凸輪捕獲的高達90%的波浪能轉化成所需的液壓能、機械能、化學能或電能等。例如,用泵產生的高壓液體驅動渦輪發電。

下面結合該專利實施例附圖,對該發明進一步加以說明。圖1展示了安裝在海洋上的該發明裝置,以便攔截並轉換波浪能成為有用的能量。部分浸漬在海水中的平臺結構4具有上面部分標為3a、3b、3c、……的多個鰭狀物或凸肋3,多個在凸肋之間延伸的圓筒形定子1,該定子1作為圖2中標為2,相對於圖1中標為2a至2h的捕獲能量部件樞軸轉動的支撐。在其後緣部得到支撐的捕獲能量部件2迎面相對波浪,以至於它的自由端21能隨波擺動。正是這樣,波浪能量通過該發明轉變成可用的能量。平臺4和它的支撐結構可以是例如半公裡長,也可以是以其一定長度支撐多個捕獲能量部件工作為單個組件。

圖2為該發明一個能量捕獲單元的側面正視圖。定子支撐部件1穿過圓心為O的孔25;捕獲能量部件2的下風側6從點26延伸到點27形成的曲線部分具有相同的從O點到26和27點的半徑,以致於當部件2擺時,該部件的下風側6也會轉動但不會從裝置背部位移水。區段7從區段6相鄰點27延伸到點30。點27到點30的彎曲部分是圍繞O』為圓心,該O』設置在圓心O的上方相距h,h長度約為圓心O到區段6表面半徑的一半。從點30直線區段8延伸到點31,它通過曲線部分28與點29相連接形成部件2的前部。過點30的垂直線與部件2的直線部分8之間的夾角θ,在海水平靜時約為15°(10°~20°之間)。按圖2所示的捕獲能量部件2的外廓很重要,在最佳情況下,能捕獲到波浪對其撞擊能量的90%以上。如圖1所示,當裝置置於海水中時,並當正如圖2所示的波浪對其撞擊在部件2的前部8上,使部件2受衝擊並繞圓心O擺動,特別要注意是當部件2擺動時下風側6始終不位移水。而另一方面,隨著部件2轉動是其區段7和區段8被水驅動的,而且區段7和區段8處在水的表體,水的位移最大,而隨著深度加深而減小。由此實現了,當過來的波浪撞擊了表面8,使部件2圍繞支撐部件1擺動,該發明就這樣的運動轉換成能有用的能量。

圖3為一組捕獲能量部件2和圓筒形支撐部件1的剖視圖。其中,支撐部件1和捕獲能量部件2的內部結構形成花鍵型旋轉水泵即凸緣泵。支撐部件1帶有多個徑向凸條9a、9b、9c,並均勻分布在部件1上,對應伸向捕獲能量部件2的內開孔31。在捕獲能量部件2形成均勻分布多個向內凸起的凸條10a、10b和10c並且伸向部件1的圓周。凸條9的外表面沒有開孔,通過該開孔用沒有示出的附加泵提供有壓力液體形成阻力,以便在部件1和部件2之間形成液壓靜力軸承。

當捕獲能量部件2順時針和逆時針擺動都會產生泵送作用。例如,參見圖3,當部件2對可凸條10a逆時針運動將對凸條10a和凸條9a之間腔室中的水施加壓力並使這樣受到壓力的水通過在凸條9a中的單向閥流向系統的高壓轉出導管。當然同時,凸條10b將迫使水通過凸條9b中的單向閥,凸條10c將迫使水通過凸條9c的單向閥,以便分別提供給高壓輸出導管。就在當部件2逆時針轉動時,在凸條9a和凸條10c之間,在凸條9c和凸條10b之間,在凸條9b和凸條10a之間分別通過凸條9a、9b、9c中的單向閥向其腔室注入低壓水。接下來,部件2順時針轉動時,凸條10a將對其凸條9b之間液體施加壓力,並迫使高壓水通過凸條9b中的單向閥流向高壓轉出系統……整個情況與部件2逆時轉動時的情況相類似,只是高、低腔室倒置。這樣形成凸緣泵,可利用高壓水衝擊渦輪而發電。

圖4是圖3的局部結構放大剖面圖。密封塊35、36和37是設在凸條9a和捕獲能量部件2內表面25之間的。在部件1中形成多個高壓管道11,並且通過多個諸如41和42導管相應地連向多個開口43和44,相應地連通凸條10b和9c之間的腔室。如圖4的多個單向閥46和47設置於鄰近開口43和44通向對應導管41和42。

從中心低壓管導12伸出的導管48,徑開口49進入凸條9a和凸條10c之間的腔室。由低壓管導12伸出的導管51通向凸條9a和凸條10a之間的腔室。單向閥52和53分別對應導管48和51設置。

高壓管導41和42直徑約為1米,並約在每平方英吋400磅壓力下運行。內部低壓管導12或將從一般動力設備或者也可直接用低壓的海水回給上述凸緣泵。凸肋主要包含大容器,壓力平衡的儲存器和必要時的動力裝置以及管道等。凸肋3的底部用混凝土構件14配重,以便保持整個結構的重心低於定傾中心。平臺4中一些沒有使用的空間如需要的話,可以填充輕質混凝土、玻璃纖維和樹脂混合物,最終做到部件2的重心在平靜水中像圖2這樣的定位。

也可以將捕獲能量部件2的運動直接轉換成電動,例如沿圓柱形孔25安置永久磁鐵,圍繞部件1安裝定子繞組,就可產生電能。

圖5為多單元連接在一起的示意圖。圖6為圖5中一個單元的剖面圖。

上述發明成為該領域中一種經典。凸輪捕獲波浪能時,有似鴨頭點頭上下,又被人們暱稱為「索爾特鴨」或「愛丁堡鴨」。該發明也受到英國政府的高度重視,1976年英國能源部說,它相信波浪能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最有希望的。索爾特教授也不斷對其發明進行改進,1977年1月14日再次申請了專利,名稱為《用於捕獲水波浪能的裝置》,被授予的美國專利為US4134023。該專利主要是對原發明的電子控制系統加以改進,涉及相應於諸如「點頭鴨」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的運動參數產生反饋,增強「鴨」與波浪之間的響應關係,使其能在波動頻率更寬的水域內應用。1982年研究顧問報告認為改進的裝置發電成本和核電成本差不多。隨後石油價格一直相對較便宜,80年代初,在猶豫不定氣氛中,英國政府停止了對該項目的資助,波浪能發電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應用。無奈中,索爾特給英國上議院可再生能源委員會備忘錄指出,「我們不必再浪費15年和消耗另一代年青工程師們的激情。」除非發電價格再次陡峭地上升,不然對諸如波浪能之類的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可能會繼續遠低於其它能源。

現在,能源短缺、環境汙染已成為全球面對的重大問題,人們又興起了對探索高效、穩定、低成本利用波浪能的熱潮;作為先驅者的索爾特教授也仍在從事可再生能源和減少「溫室效應」影響方面的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美國紐約Barnes & Noble出版社出版 《Inverting the 20th Century》

發明人:理察.德魯

Richard Drew,美國人,生於1886年,卒於1956年。他在1923年進入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的3M公司(即Minnersota Mining and Manufacting Company),並於上世紀20年代,發明了透明膠帶。德魯的發明造就了3M公司,形成了Scotch系列產品。透明膠帶成為人們生活中最普遍和最實用的發明之一,深受消費者歡迎。

 

 

相關焦點

  • 半潛式多浮子波浪能轉換裝置獲發明專利—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盛松偉、王坤林、遊亞戈完成的「一種半潛式多浮子波浪能轉換裝置」近日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 中國科學家研製世界上首座波浪能獨立發電站
    新華網北京1月24日電(俞錚常璐)中國科學家正在開發世界上首座集發電、充電和海水淡化功能於一體的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該系統足以提供200戶人家左右的沿海小鎮的居民用電。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海洋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遊亞戈研究員24日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他們研製的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最近進行的一次實海況試驗取得成功,這表明,中國科學家在波浪能穩定發電這一全球至今沒有解決的難題上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研發的儲能穩壓系統為專利技術,領先於國際同行。本次試驗後,他們將在現有系統上安裝蓄電、發電、波浪能製備淡水以及各種自動保護和控制系統。
  • 波浪能利用: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克服深海中嚴峻的工作環境,充分收集深海中蘊藏的大量波浪能。在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一種深海波浪能發電裝置」上,就提供了一種可以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 葡萄牙造出世界首座商用波浪能發電廠(圖)
    利用波浪能發電的轉換器  【3根140米長的「紅色海蛇」,連接在葡萄牙北海面海床處的圓柱型波浪能轉換器,Agucadoura發電場的波浪能將會被轉化為電能。然後通過海底電纜中轉站,最終注入電網。波浪能發電站的最終目標是產生21兆瓦的電能。這項工程花費了約900萬,葡萄牙政府為此專門指定了「國家強制光伏上網電價」的政策對波浪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予以政策支持,「國家強制光伏上網電價」政策要求國家公用工程從更多家供應商處購得可再生能源。因此,波浪能發電站的積極支持者堅信波浪能在15年之內將會產生成本效益。
  • 波浪能:取自海洋的清潔能源
    原標題:波浪能:取自海洋的清潔能源   地球的轉動和風給予大海波浪大量能量,把波浪能轉換為有用的能源是人們長期的願望,但波浪能的不穩定性又給它的實際應用帶來了困難。20世紀70年代,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史蒂芬·索爾特(Stephen Salter)發明了一種新穎、高效的提取波浪能的方法和裝置,並先後獲得英國專利授權(專利號GB1482085)和美國專利授權(專利號US3928967)。   該專利申請的名稱為「捕獲波浪能的裝置和方法」。該發明公開了一種從波浪表面水體捕獲巨大波浪能量的裝置和方法。
  • 世界首座併網波浪能發電站在澳大利亞運營
    世界首座併網波浪能發電站在澳大利亞運營 【電纜網訊】日前,世界首座併網的波浪能發電站已在澳大利亞啟動運營。 澳大利亞Carnegie波浪能公司加快波浪能領域開發,並發展了這個把波浪能直接轉入電網的項目。 「這是澳大利亞乃至全球首個波浪能發電機組併入電網中的項目。」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機構執行長Ivor Frischknecht聲明稱。該機構為這個3200萬美元的項目提供了1300萬美元的資金。
  • 廣州能源所海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突破
    據世界能源委員會公布的數據,全球可利用的波能達到2 x 1012 W,相當於目前世界發電量的2倍。其中我國技術上可利用的沿岸波能約7 x 1010 W。波浪能的應用範圍廣泛,一旦技術成熟,完全有可能替代部分常規能源,有利於解決目前世界所面臨的能源緊缺及大氣中CO2含量上升及環境汙染問題;還可以大大降低海洋資源開發的成本;增強國防力量。
  • 華科大學生發明「波浪發電機」已獲國家專利
    OFweek工控網訊:昨天晚上,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的「大學生美麗中國綠色創意大賽」上,該校能源學院七名學生聯手設計的一款利用波浪能發電的裝置斬獲冠軍。  在比賽現場,筆者看到了這款「波浪發電機」。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山東長島海上風電場、江蘇如東海上示範風電場一期工程開工建設,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順利建成,浙江三門兩萬千瓦潮汐電站工程、福建八尺門潮汐能發電項目正式啟動,海洋微藻生物能源項目落戶深圳龍崗……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最大的潮汐電站,規模位居世界前列。    在能源消費量持續攀升和傳統能源日趨緊缺的外部環境影響下,新能源開發利用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 玉山一農民發明波浪能發電裝置
    玉山訊 利用波浪能發電是許多科研人員一直都無法破解的科學難題。如今,玉山縣36歲的農民魏羽松研製出利用水波浪能量發電的設備。9月26日,魏羽松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波浪能發電裝置」發明專利證書和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 科技創造未來綠色新能源之波浪能
    在思考到當今的石化燃料可開採規模的有限和它帶來的汙染問題,人類已經往其它綠色能源領域發展,在初具規模化和產業化的太陽能和風能中,還嘗試利用另外一種形式的清潔能源,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波浪能。而波浪能發電最早追溯到1799年,法國的吉拉德父子獲得了利用波浪能的首項專利。
  • ...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項目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項目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正式交付 2020-07-02 廣州能源研究所 」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儀式舉行。
  • 波浪能是最不穩定的一種能源
    利用    全世界波浪利用的機械設計數以千計,獲得專利證書的也達數百件,因此波浪能利用被稱為「發明家的樂園」。    最早的波浪能利用機械發明專利是1799年法國人吉拉德父子獲得的。1854-1973年的119年間,英國登記了波浪能發明專利340項,美國為61項。在法國,則可查到有關波浪能利用技術的600種說明書。
  • 1千瓦自航式波浪能裝置河試成功—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徐超)1月7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經過四年的攻關,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自主研發的1千瓦自航式波浪能小型樣機在廣東順德容奇西江河面航行試驗成功
  • 潮起潮落 波浪能--中國數字科技館
    尤其是在能源消耗較大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能量也最大。  地球表面有超過70%以上面積是海洋,廣大的海洋面積在吸收太陽輻射之後,可以說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收集器,溫暖的地表海水,造成與深海海水之間的溫差,由於風吹過海洋時產生風波,這種風波在寬廣的海面上,風能以自然儲存於水中的方式進行能量轉移,因此波浪能可以說是太陽能的另一種濃縮形態。
  • 南海兆瓦級波浪能工程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6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設計、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的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儀式舉行。
  • 科學網—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 王振鵬供圖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鄭望舒)6月30日,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在深圳正式交付。
  • Eco Wave Power開始測試波浪能/太陽能組合發電系統
    洋流發電系統Eco Wave Power最早在2012年為人所知,當時該公司開始測試一種新型波浪能量收集系統,該系統將沿海水域的水位上升和下降轉化為電力。該系統於2016年從實驗室進入現實世界,並於今年早些時候在以色列雅法港宣布了第二個併網項目,而現在,EWP希望通過添加太陽能到能量採集器中,從而獲得更多能量。EWP稱,不少客戶表示有興趣將多種不同的可再生能源作為其能源結構的一部分,太陽能或風力可能是潛在的選擇,但不是每個地方都有足夠的空間可用於此類事物。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nbsp」「海院1號」項目負責人、浙海院李德堂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該裝置實現海上無故障運行2150小時以上,並經歷了幾次強颱風,突破了波浪發電領域的多項重大關鍵技術瓶頸,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成果,還申請了美國專利。
  • 一種利用深海波浪能進行發電的新方案
    為克服深海中嚴峻的工作環境,充分收集深海中蘊藏的大量波浪能。在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一種深海波浪能發電裝置」上,就提供了一種可以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該裝置包括波浪能發電機構、補償機構、錨定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