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 Wave Power開始測試波浪能/太陽能組合發電系統

2020-12-03 cnBeta

洋流發電系統Eco Wave Power最早在2012年為人所知,當時該公司開始測試一種新型波浪能量收集系統,該系統將沿海水域的水位上升和下降轉化為電力。該系統於2016年從實驗室進入現實世界,並於今年早些時候在以色列雅法港宣布了第二個併網項目,而現在,EWP希望通過添加太陽能到能量採集器中,從而獲得更多能量。

EWP稱,不少客戶表示有興趣將多種不同的可再生能源作為其能源結構的一部分,太陽能或風力可能是潛在的選擇,但不是每個地方都有足夠的空間可用於此類事物。這家瑞典公司曾被建議將太陽能電池板放在波浪能系統的陸基電站之上,但不是所有的電站都有很好的光照條件,相反,EWP選擇嘗試利用其浮子的上表面 - 這些浮子安裝在現有的結構上,如防波堤和碼頭 - 這樣一來,發電裝置可以同時從太陽能和波浪中獲取能量。

潛在的系統優勢包括在不增加系統尺寸的情況下產生更多的電量,沒有與安裝太陽能裝置的土地購買相關的額外成本,除此之外,海水對面板的冷卻效應令熱能損失更少。

該公司本周申請了一項新的國際專利和一項以色列專利,並開始對綜合能量收集設施進行初步測試。如果這些有限的測試證明是成功的,那麼太陽能電池板將安裝在雅法港EWP站的所有漂浮物上,隨後還會被部署到直布羅陀站點上。

相關焦點

  • Eco Wave Power宣布第二個波浪發電併網項目
    早在2012年,瑞典的Eco Wave Power就開始測試波浪能量收集系統,該系統可以安裝在現有結構上,如防波堤和碼頭。四年後,該公司開始了第一個併網項目, 現在已宣布第二個項目,它將把以色列雅法港的波浪起伏轉變為電力。
  • 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測試與分析工作完成
    來源:央視原標題: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現場測試與分析評價工作完成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了解到,日前,該中心對位於廣東省珠海市桂山島海域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
  • 國產波浪能發電裝置運行
    圖: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導: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 日本進行波浪能發電裝置測試
    日本神奈川縣平冢市,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進行波浪能發電裝置測試 日本神奈川縣平冢市,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進行波浪能發電裝置測試。
  • 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成功發電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謝舜源)11月19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珠海市萬山島海域順利投放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 海大教授制出波浪發電裝置 海浪起伏就發電(圖)
    主要研製者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史宏達教授表示,這一裝置使用潛浮體配合張力錨鏈進行海上安裝定位,利用組合式陀螺體型振蕩浮子與雙路液壓系統,把波浪能轉化為電能,這一技術海大擁有完全自主的智慧財產權,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給予了資助。
  • 俄研製出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據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記者欒海) 海浪總是周而復始、晝夜不停地拍擊著海岸,其中所蘊藏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為了簡便有效地利用這一能源,俄羅斯科研人員不久前研製出了一種原理簡單、成本較低的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據俄《消息報》近日報導,上述系統由位於聖彼得堡的研發機構「可再生能源中心」設計製作。
  • 波浪能發電在中國的商業化之路
    葡萄牙地理能源總司近日發表的新能源報告顯示,該國Waveroller波浪能發電機已在去年8月在佩尼什巴萊奧海域正式下水,目前已開始運行發電。  自上世紀70年代初起,一些國家的科研工作者開始研究如何將波浪能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到70年代末期,中國也加入了這項研究的行列。1988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工作至今的遊亞戈,一直從事著波浪能研究的工作。
  • 新型波浪能發電已經準備好接入真正的電網
    海洋波浪能量強大,且永不停歇。但與風能和太陽能不同的是,儘管海浪具有巨大的潛力,但它仍然是一種基本上尚未開發的可再生能源。一系列的項目正在試圖改變這一狀況,一些大型的原型試驗設備正在海岸線上安裝架設。在夏威夷,海洋波浪能發電項目準備下個月連接瓦胡島的電網。
  • 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成功發電—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謝舜源)11月19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珠海市萬山島海域順利投放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 逆向思維 絕處逢生——波浪能發電的應用研究
    1988年開始從事海洋波浪能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波浪能轉換中的水動力學計算,波浪載荷研究,新型波能裝置研究,海洋波浪能獨立發電系統研究等。先後承擔了國家「九五」攻關項目4項,「十五」「863」項目一項,自然科學基金一項。1992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二獲獎人)。 似是而非的研究方向 凡到過海邊的人都會感受到大海的力量。大海中有無窮無盡的能量。
  • 波浪能穩定發電?波浪能發電在中國前景分析
    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何謂「波浪能發電」?
  • 新設計的浮動海洋平臺可同時收集風能、太陽能和波浪能
    德國公司Sinn Power提出了一種混合式海上發電平臺,它將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和波浪能採集器結合在一起,為生活在海岸附近的人們提供離網發電。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1987年,日本開始研發另一個漂浮式振蕩水柱裝置「巨鯨號」MightyWhale波浪能發電船,見下圖。⒊ 運動式波浪能發電裝置運動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利用波浪的運動推動波浪能發電裝置的活動部分產生往復運動(直線、轉動),驅動機械系統或液壓系統,最後驅動發電裝置發電。
  • 應用改進的算法,優化波浪能轉換裝置陣列,提升系統發電效率
    早在百年之前,人類就開始探索利用波浪能進行發電的方法。法國是波浪能轉換裝置研究最早的國家。自20世紀70年代起,英國、挪威、瑞典以及日本等沿海國家均開始把目標投向蘊藏豐富的波浪能,使得波浪能發電裝置迎來首次大規模的研究,開發出了衰減式和點吸收式等多種類型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宋少如設計聚能型浪湧水流發電裝置□  潘鋒/文    海洋能指海洋中所蘊藏的可再生自然能源,主要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溫差能和海水鹽差能。廣義的海洋能源還包括海洋上空的風能、海洋表面的太陽能以及海洋生物質能等。
  • 中國科學家發現收集波浪能新途徑
    波浪能的研究是海洋能源開發利用的熱點。然而,傳統的基於電磁發電技術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在低頻低振幅的海浪作用情況下,很難有效的發揮發電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作為新一代的能源器件,能夠有效地將低頻和低振幅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為從海浪能中獲取能量提供了一種新的實用途徑。  近日,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電子與智能系統研究所納米能源研究團隊,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氣球製作成了可用於收集波浪能的多倍頻高性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nbsp&nbsp&nbsp&nbsp據李德堂教授介紹,「海院1號」總裝機容量為10千瓦,主要由自升式支撐平臺、波浪能收集系統、液壓系統、電力輸出系統組成。&nbsp&nbsp&nbsp&nbsp其發電過程為波浪推動波浪能收集系統沿自升式升降平臺的樁柱做上下垂蕩運動,隨之帶動液壓系統工作並將能量傳遞給發電機產生電能,通過電力輸出系統輸出電能。
  • 中國科學家發現收集波浪能新途徑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波浪能的研究是海洋能源開發利用的熱點。然而,傳統的基於電磁發電技術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在低頻低振幅的海浪作用情況下,很難有效的發揮發電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作為新一代的能源器件,能夠有效地將低頻和低振幅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為從海浪能中獲取能量提供了一種新的實用途徑。 近日,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電子與智能系統研究所納米能源研究團隊,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氣球製作成了可用於收集波浪能的多倍頻高性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完成首次波浪能發電現場測試—新聞—科學網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能源室在多年開展海洋能發電裝置現場測試及分析評價方法研究、海洋能發電裝置現場測試裝置研發的基礎上,已逐步形成海洋能發電裝置現場測試及分析評價能力及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