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設計的浮動海洋平臺可同時收集風能、太陽能和波浪能

2020-11-26 cnBeta

德國公司Sinn Power提出了一種混合式海上發電平臺,它將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和波浪能採集器結合在一起,為生活在海岸附近的人們提供離網發電。它被設想為一個模塊化系統,可以根據部署地點和電力需求。該系統可應對高達6米(19.6英尺)的海浪,從其中高達2米(6.5英尺)的海浪中獲取能量,而無需平臺本身做出任何動作,能夠實現這一點這要歸功於一系列的浮子,這些浮子可以根據海浪的活動而上下移動10英尺(3米)的推桿。

在理想的條件下,每個浮筒可以產生高達24千瓦的功率,每個12×12米(39.3×39.3英尺)的浮筒的每個角落都有一個。在此基礎上可以在每個連接點放置6千瓦的風力發電機,並在整個頂部表面覆蓋太陽能電池板,這樣還可以為機組的最終輸出功率再貢獻20千瓦,機組之間還可捆綁在一起,使規模化發電成為可能。

這樣一來就實現了一種非常高效率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方式,特別是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海島度假村,只需要用一條巨大的電纜將電力送回岸上。

不過,由于波浪能巨大,耐久性是最大的問題,大海可是一個野蠻的商業夥伴:力量強大、變化莫測、腐蝕性強。Sinn Power考慮到了這點, "耐鹽水材料 "和IP68防水組件共同構成了這套系統,但這些發電平臺是否能夠在5年或者更長時間持續發電,還有待觀察。

這家公司已經完成了波浪能收集系統的工作原型,儘管是附著在混凝土牆體上而不是浮動的,公司目前正在希臘尋找一家太陽能光伏製造商,希望與之合作在一個漂浮式展示平臺上進行商用測試。

相關焦點

  • SINN Power︱海浪、風力、太陽能,由海洋平臺全部捕獲
    在提及可再生能源時,廣袤的海洋一直是一個最優先考慮的選擇。德國的電力公司SINN Power,設計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模塊式海洋浮動平臺,能夠捕獲海浪、風力、太陽能,再轉化為電能加以利用。SINN公司的初步計劃是在浮動平臺上進行太陽能光伏陣列的測試,若能取得進展,會創造一個海上多方位的能源解決方案。海洋平臺SINN浮動平臺是重型無基礎結構,每個浮動單元集成4個波浪能轉換器,額定功率取決于波浪大小。
  • 「波浪能」將成為海洋經濟重要增長點
    昨天,在首屆中歐藍色產業合作論壇「藍色增長與未來產業」分論壇上,專家指出,我國海洋能資源豐富,其中波浪能作為新興海洋綠色能源,一旦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和持續穩定的併網發電,海洋波浪能有望在商業化道路上邁進一大步,也必將成為世界新能源的重用組成部分。
  • 歐盟計劃「大規模改變」潮汐能和波浪能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悉,在歐委會擬於本周四發布的海上能源戰略中,在主要集中於開發海上風力發電基礎上,將納入潮汐能、波浪能等其他形式的海洋能源,以充分彰顯開發海上可再生能源的雄心。草案強調,自2030年起,海洋能源有望為歐盟能源體系和工業做出重大貢獻。相較於風能和太陽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發電更加穩,可被視為「在歐盟脫碳和穩定電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歐盟領導層也指出,限於技術發展程度,潮汐能和波浪能必須充分降低成本,才可發揮其潛力。但這並不意味著歐委會對潮汐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源缺乏雄心。
  • 歐共體:2050年海上風能發電300GW,海洋能源發電40GW!
    此外,歐共體的目標是到2050年擁有40GW的海洋能源和其他新興技術,包括浮動風能和太陽能。歐共體估計,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這些目標將需要近8000億歐元(合9495億美元)的投資。歐共體關於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包括鼓勵成員國之間在長期規劃和部署方面開展跨境合作,反過來又需要將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納入國家海洋空間計劃。
  • 全球首個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 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哪些?
    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了全球能源開發再利用的關鍵研究方向。據外媒報導,德國公司SINN Power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浮動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可同時利用波能、風能和太陽能生產電力,成為一個完整的海上離網能源解決方案。該平臺可為島嶼提供可再生能源,有助於部署海上風電場。
  • 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
    近年來海洋生態環境傳感器逐步向小型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這對整個傳感系統的能源補給、材料、通訊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戰。國內外開展了面向海洋生態環境傳感器的新能源技術研究,如太陽能、風能、溫差能和波浪能。相比於太陽能、風能和溫差能,波浪蘊藏著巨大能量,並且具有更大的時間和空間適用範圍。但由于波浪的運動是多嚮往復性運動,其運動隨機性的特徵導致捕獲的能流不穩定,難以設計合適的波浪能發電裝置的各級能量轉換裝置。新型、簡易、可持續的海浪能量收集系統的研製和開發逐漸成為了科技界關注的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收集波浪能新途徑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波浪能的研究是海洋能源開發利用的熱點。然而,傳統的基於電磁發電技術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在低頻低振幅的海浪作用情況下,很難有效的發揮發電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作為新一代的能源器件,能夠有效地將低頻和低振幅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為從海浪能中獲取能量提供了一種新的實用途徑。 近日,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電子與智能系統研究所納米能源研究團隊,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氣球製作成了可用於收集波浪能的多倍頻高性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 海大教授制出波浪發電裝置 海浪起伏就發電(圖)
    波浪起伏就能發電    記者看到,這個全稱為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的大傢伙是一個鋼鐵平臺,投放在海洋上後會漂浮在海面,隨著波浪的起伏上下浮動。另外,這套裝置配有全自動在線控制與檢測系統,可在百公裡外的中國海大校園內對裝置的實時工作狀況、運行性能等實現遠程監控,真正做到了無人值守與遠程遙控。同時,該裝置的檢修維護方便,所有活動部件的更換維修均可在海上操作完成,維護成本低,安全可靠。    史宏達說,該裝置的試運行發電,標誌著我市在國內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內率先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宋少如設計聚能型浪湧水流發電裝置□  潘鋒/文    海洋能指海洋中所蘊藏的可再生自然能源,主要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溫差能和海水鹽差能。廣義的海洋能源還包括海洋上空的風能、海洋表面的太陽能以及海洋生物質能等。
  • 「黑珍珠」波浪滑翔器:人類認識海洋的新觸角
    在航行中,它的任務就是不斷對海洋水文、氣象等信息進行收集和回傳,為我們認識海洋增添更多的「觸角」。 填補波浪滑翔器應用領域的空白 在「黑珍珠」波浪滑翔器面世之前,中國波浪滑翔器這個行業可謂是一片空白。2012年開始,孫秀軍就「瞄準」這個領域開啟了研發之路。
  • 【工業之美】英國建首座波浪能發電廠 未來或可取代風能
    佔地球總面積70.8%的海洋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而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波浪能近年來日益凸顯出成為替代性能源的潛力。據《每日郵報》11月7日報導,英國展開了首座併網式波浪能發電廠的建造計劃,預計於2020年完成15個1兆瓦波浪能轉換裝置的安裝,屆時將能滿足60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 中國科學家發現收集波浪能新途徑
    波浪能的研究是海洋能源開發利用的熱點。然而,傳統的基於電磁發電技術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在低頻低振幅的海浪作用情況下,很難有效的發揮發電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作為新一代的能源器件,能夠有效地將低頻和低振幅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為從海浪能中獲取能量提供了一種新的實用途徑。  近日,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電子與智能系統研究所納米能源研究團隊,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氣球製作成了可用於收集波浪能的多倍頻高性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 海洋能產業蓄勢待發
    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  從理論上來說,海洋中蘊含的能量足以滿足全球的電力需求,而且不會產生任何汙染。另外,與風能或太陽能技術相比,儘管海洋能發電技術要落後十幾年,但其具有獨特的優勢:能量密度高,波浪能的能量密度是風能的4到30倍;與太陽能相比,海洋能不受天氣的影響,更加穩定可靠。
  • 潮起潮落 波浪能--中國數字科技館
    海洋中有豐富的波浪能和水,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  地球表面有超過70%以上面積是海洋,廣大的海洋面積在吸收太陽輻射之後,可以說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收集器,溫暖的地表海水,造成與深海海水之間的溫差,由於風吹過海洋時產生風波,這種風波在寬廣的海面上,風能以自然儲存於水中的方式進行能量轉移,因此波浪能可以說是太陽能的另一種濃縮形態。
  • CICC科普欄目:海洋能發電技術
    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統計,全世界僅沿海地帶便於開發的波浪能就有20億kW,沿岸和近海區的潮汐能17kW。海洋能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開發利用不汙染環境,不佔用陸地等諸多特點。目前,海洋能的開發已受到不少海洋國家的高度重視,它們投入相當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研究海洋能開發利用技術,其中有些技術,如風能、潮汐能都已經有成熟的商業化裝置,波浪能、溫差能正處於試驗階段。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再生、永續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對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小,資源分布一般比較廣泛,適宜就地開發利用。與其他能源相比,電力對於減少全球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的份額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nbsp&nbsp&nbsp&nbsp該平臺團隊正在海洋能產業化方面尋求嘗試和突破,開展30千瓦深水網箱波浪發電技術應用示範。該技術難題一旦攻破,將引發一場養殖技術革命,對加快我國海洋新能源開發速度,保障深遠海水產養殖產業安全環保健康發展大有好處。
  • 日照看好海洋新能源開發 或建波浪能發電
    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蘊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和海水鹽差能等。這些能源資源豐富、清潔乾淨、可再生性強,與生態環境和諧,是最理想、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  「然而,目前我國對於海洋新能源的利用才剛剛開始,尚未形成規模開發。」該負責人說,在藍色經濟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的討論稿提出規劃建設波浪能發電之前,日照市也從未在海洋新能源方面進行過嘗試。
  • 從海洋中獲取能量步伐加快 海洋能產業蓄勢待發
    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 從理論上來說,海洋中蘊含的能量足以滿足全球的電力需求,而且不會產生任何汙染。另外,與風能或太陽能技術相比,儘管海洋能發電技術要落後十幾年,但其具有獨特的優勢:能量密度高,波浪能的能量密度是風能的4到30倍;與太陽能相比,海洋能不受天氣的影響,更加穩定可靠。
  • 太陽能和風能對環境的影響
    太陽能和風能經常被環保主義者不加批判地看待。然而,任何類型的能源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代價,太陽能和風能也不例外。By Zach Fitzner,Earth.com特約撰稿人太陽能和風能經常被環保主義者不加批判地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