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能是最不穩定的一種能源

2020-11-26 中國網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波浪的能量與波高的平方、波浪的運動周期以及迎波面的寬度成正比。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穩定的一種能源。波浪能是由風把能量傳遞給海洋而產生的,它實質上是吸收了風能而形成的。能量傳遞速率和風速有關,也和風與水相互作用的距離有關。波浪可以用波高、波長和波周期等特徵來描述。

    波浪的破壞力大得驚人。撲岸巨浪曾將幾十噸的巨石拋到20米高處,也曾把萬噸輪船舉上海岸。海浪曾把護岸的兩、三千噸重的鋼筋混凝土構件翻轉。許多海港工程,如防浪堤、碼頭、港池,都是按防浪標準設計的。

    在海洋上,波浪中再大的巨輪也只能像一個小木片那樣上下漂蕩。大浪可以傾覆巨輪,也可以把巨輪折斷或扭曲。假如波浪的波長正好等於船的長度,當波峰在船中間時,船首船尾正好是波谷,此時船就會發生「中拱」。當波峰在船頭、船尾時,中間是波谷,此時船就會發生「中垂」。一拱一垂就像折鐵條那樣,幾下子便把巨輪攔腰折斷。20世紀50年代就發生過一艘美國巨輪在義大利海域被大浪折為兩半的海難。此時,有經驗的船長只要改變航行方向,就能避免厄運,因為航向改變即改變了波浪的「相對波長」,就不會發生輪船的中拱和中垂了。 

開發

    波浪能量如此巨大,存在的如此廣泛,自古吸引著沿海的能工巧匠們,想盡各種辦法,企圖駕馭海浪為人所用。水力可以滿足全世界3倍的能源。

波浪所蘊涵的能量主要是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波浪的能量與波高的平方、波浪的運動周期以及迎波面的寬度成正比。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穩定的一種能源。颱風導致的巨浪,其功率密度可達每米迎波面數千kW,而波浪能豐富的歐洲北海地區,其年平均波浪功率也僅為20~40kW/m^2中國海岸大部分的年平均波浪功率密度為2~7kW/m^2。

    全世界波浪能的理論估算值也為109kW量級。利用中國沿海海洋觀測臺站資料估算得到,中國沿海理論波浪年平均功率約為1.3X107kW。但由於不少海洋臺站的觀測地點處於內灣或風浪較小位置,故實際的沿海波浪功率要大於此值。其中浙江、福建、廣東和臺灣沿海為波能豐富的地區。

    將波浪能收集起來並轉換成電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波能裝置有設置在岸上的和漂浮在海裡的兩種。按能量傳遞形式分類有直接機械傳動、低壓水力傳動、高壓液壓傳動、氣動傳動4種。其中氣動傳動方式採用空氣渦輪波力發電機,把波浪運動壓縮空氣產生的往復氣流能量轉換成電能,旋轉件不與海水接觸,能作高速旋轉,因而發展較快。波力發電裝置五花八門,不拘一格,有點頭鴨式、波面筏式、波力發電船式、環礁式、整流器式、海蚌式、軟袋式、振蕩水柱式、多共振蕩水柱式、波流式、擺式、結合防波堤的振蕩水柱式、收縮水道式等十餘種。

利用

    全世界波浪利用的機械設計數以千計,獲得專利證書的也達數百件,因此波浪能利用被稱為「發明家的樂園」。

    最早的波浪能利用機械發明專利是1799年法國人吉拉德父子獲得的。1854-1973年的119年間,英國登記了波浪能發明專利340項,美國為61項。在法國,則可查到有關波浪能利用技術的600種說明書。

    早期海洋波浪能發電付諸實用的是氣動式波力裝置。道理很簡單,就是利用波浪上下起伏的力量,通過壓縮空氣,推動汲筒中的活塞往復運動而做功。1910年,法國人布索.白拉塞克在其海濱住宅附近建了一座氣動式波浪發電站,供應其住宅l000瓦的電力。這個電站裝置的原理是:與海水相通的密閉豎管中的空氣因波浪起伏而被壓縮或抽空稀薄,驅動活塞做往復運動,再轉換成發電機的旋轉運動而發出電力。

60年代,日本研製成功用於航標燈浮體上的氣動式波力發電裝置。此種裝置已經投入批量生產,產品額定功率從60瓦到500瓦不等。產品除日本自用外,還出口,成為僅有的少數商品化波能裝備之一。

    該產品發電的原理就像一個倒置的打氣筒,靠波浪上下往復運動的力量吸、壓空氣,推動渦輪機發電。

    有關專家估計,用於海上航標和孤島供電的波浪發電設備有數十億美元的市場需求。這一估計大大促進了一些國家波力發電的研究。70年代以來,英國、日本、挪威等國為波力發電研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績也最顯著。英國曾計劃在蘇格蘭外海波浪場,大規模布設「點頭鴨」式波浪發電裝置,供應當時全英所需電力。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後因裝置結構過於龐大複雜成本過高而暫時擱置。80年代,日本「海明」波浪發電試驗船取得年發電19萬度的良好成績,實現了海上浮體波浪電站向陸地小規模送電。日本已將「海明」波浪發電船列為「離島電源」的首選方案,繼續研究改進。

    中國波力發電研究成績也很顯著。70年代以來,上海、青島、廣州和北京的五六家研究單位開展了此項研究。用於航標燈的波力發電裝置也已投入批量生產。向海島供電的岸式波力電站也在試驗之中。

分布

    南半球和北半球40°~60°緯度間的風力最強。信風區(赤道兩側30°之內)的低速風也會產生很有吸引力的波候,因為這裡的低速風比較有規律。在盛風區和長風區的沿海,波浪能的密度一般都很高。例如,英國沿海、美國西部沿海和紐西蘭南部沿海等都是風區,有著特別好的波候。而我國的浙江、福建、廣東和臺灣沿海為波能豐富的地區。

    雖然大洋中的波浪能是難以提取的,因此可供利用的波浪能資源僅局限於靠近海岸線的地方。但即使是這樣,在條件比較好的沿海區的波浪能資源貯量大概也超過2TW。據估計全世界可開發利用的波浪能達2.5TW。我國沿海有效波高約為2~3m、周期為9s的波列,波浪功率可達17~39kw/m,渤海灣更高達42kw/m。

能值估算

    波浪能的大小可以用海水起伏勢能的變化來進行估算,即P=0.5TH2(P為單位波前寬度上的波浪功率,單位kw/m;T為波浪周期,單位s;H為波高,單位m,實際上波浪功率的大小還與風速、風向、連續吹風的時間、流速等諸多因素有關)。因此波浪能的能級一般以kw/m表示,代表能量通過一條平行于波前的1m長的線的速率。

發電

    波浪能發電是通過波浪能裝置將波浪能首先轉換為機械能(液壓能),然後再轉換成電能。這一技術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初,西方海洋大國利用新技術優勢紛紛展開實驗。

    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它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尤其是在能源消耗較大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能量也最大。小功率的波浪能發電,已在導航浮標、燈塔等獲得推廣應用。我國有廣闊的海洋資源,波浪能的理論存儲量為7000萬千瓦左右,沿海波浪能能流密度大約為每米2千瓦~7千瓦。在能流密度高的地方,每1米海岸線外波浪的能流就足以為20個家庭提供照明。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波浪的能量與波高的平方、波浪的運動周期以及迎波面的寬度成正比。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穩定的一種能源。波浪能是由風把能量傳遞給海洋而產生的,它實質上是吸收了風能而形成的。能量傳遞速率和風速有關,也和風與水相互作用的距離(即風區)有關。水團相對於海平面發生位移時,使波浪具有勢能,而水質點的運動,則使波浪具有動能。貯存的能量通過摩擦和湍動而消散,其消散速度的大小取決于波浪特徵和水深。深水海區大浪的能量消散速度很慢,從而導致了波浪系統的複雜性,使它常常伴有局地風和幾天前在遠處產生的風暴的影響。波浪可以用波高、波長(相鄰的兩個波峰間的距離)和波周期 (相鄰的兩個波峰間的時間)等特徵來描述。波浪能的大小可以用海水起伏勢能的變化來進行估算,即P=0.5TH2(P為單位波前寬度上的波浪功率,單位kw/m;T為波浪周期,單位s;H為波高,單位m,實際上波浪功率的大小還與風速、風向、連續吹風的時間、流速等諸多因素有關。)。因此波浪能的能級一般以kw/m表示,代表能量通過一條平行于波前的1m長的線的速率。

    波浪發電是波浪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此外,波浪能還可以用於抽水、供熱、海水淡化以及制氫等。波浪能利用的關鍵是波浪能轉換裝置。通常波浪能要經過三級轉換:第一級為受波體,它將大海的波浪能吸收進來;第二級為中間轉換裝置,它優化第一級轉換,產生出足夠穩定的能量;第三級為發電裝置,與其它發電裝置類似。

    南半球和北半球40°~60°緯度間的風力最強。信風區(赤道兩側30°之內)的低速風也會產生很有吸引力的波候,因為這裡的低速風比較有規律。在盛風區和長風區的沿海,波浪能的密度一般都很高。例如,英國沿海、美國西部沿海和紐西蘭南部沿海等都是風區,有著特別好的波候。而我國的浙江、福建、廣東和臺灣沿海為波能豐富的地區。

    雖然大洋中的波浪能是難以提取的,因此可供利用的波浪能資源僅局限於靠近海岸線的地方。但即使是這樣,在條件比較好的沿海區的波浪能資源貯量大概也超過2TW。據估計全世界可開發利用的波浪能達2.5TW。我國沿海有效波高約為2~3m、周期為9s的波列,波浪功率可達17~39kw/m,渤海灣更高達42kw/m。

案例

    大約15年前,美國俄勒岡州就著手開發利用波浪能,但由於當時技術限制,波浪能發展計劃未能順利進行;然而據《紐約時報》報導,隨著技術進步,美國首個獲得商業許可的併網波浪能發電裝置日前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測試階段,計劃於2012年10月在俄勒岡州正式下水。該裝置由海洋電力技術公司設計,8月獲得了美國聯邦政府的批准,併網之後足以為1000戶家庭提供電力。

相關焦點

  • 波浪能穩定發電?波浪能發電在中國前景分析
    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  但要想有效地利用波浪能來發電用電,就得需要成熟可靠的技術和穩定工作的設備工具。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何謂「波浪能發電」?
  • 波浪能:取自海洋的清潔能源
    原標題:波浪能:取自海洋的清潔能源   地球的轉動和風給予大海波浪大量能量,把波浪能轉換為有用的能源是人們長期的願望,但波浪能的不穩定性又給它的實際應用帶來了困難。20世紀70年代,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史蒂芬·索爾特(Stephen Salter)發明了一種新穎、高效的提取波浪能的方法和裝置,並先後獲得英國專利授權(專利號GB1482085)和美國專利授權(專利號US3928967)。   該專利申請的名稱為「捕獲波浪能的裝置和方法」。該發明公開了一種從波浪表面水體捕獲巨大波浪能量的裝置和方法。
  • 波浪能穩定發電?這已不是科學構想
    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但要想有效地利用波浪能來發電用電,就得需要成熟可靠的技術和穩定工作的設備工具。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據中國網介紹: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
  • 廣州能源所海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突破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實施知識創新工程中,以國家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建設為價值取向,進一步凝練科技目標,大力加強「三性」研究,開展一系列的創新性科研工作。最近在海洋波浪能發電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使研製的波能裝置能將海洋的隨機波浪能轉換為用戶可以直接使用的、穩定的電力。從而為大規模地利用海洋能開闢了新的途徑。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如何將海洋波浪對網箱的破壞力,轉化為深水養殖生產急需的電力,這一技術難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被攻破。&nbsp&nbsp&nbsp&nbsp目前,由浙江海洋學院研發的自升式平臺「海院1號」是波浪發電裝置利用海浪發電,攻克了多項重大關鍵技術,被專家認為是目前最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 潮起潮落 波浪能--中國數字科技館
    海浪總是周而復始、晝夜不停地拍打著海岸,其中所蘊藏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巨大的海洋波浪能資源是人類幾百年來的夢想。它是一種最易於直接利用、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尤其是在能源消耗較大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能量也最大。
  • 記中科院廣州能源所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新聞—科學網
    據專家介紹,今年4月,該裝置已進行發電,目前運行情況良好。 海島及其附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大風大浪,如此龐大的裝置如遇到颱風,不是很容易損壞嗎? 項目組科學家告訴記者:「在以前的波浪能發電裝置比例樣機投放後,確實出現過遇大颱風後受損的情況,後來我們在研製過程中發明了蓄能型系泊技術和下潛避颱風技術,其中100kW鴨式裝置採用放氣方法,使鴨頭完全埋入水中,只留鴨背在水面上,可以有效降低波浪的載荷,實現裝置的『自我保護』,從而提高了裝置的抗颱風能力。」 波浪大小並不穩定,如何保持輸送穩定?
  • 海洋波浪也是清潔能源:我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胡喆)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記者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我國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
  • 廣州能源所鷹式波浪能發電研究榮獲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廣州能源所鷹式波浪能發電研究榮獲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6-10-26 廣州分院 【字體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盛松偉、遊亞戈、王坤林、張亞群等完成的「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研究開發與示範」項目榮獲2015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2年廣州能源所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鷹式波浪能發電技術,獲國家和國際發明專利,研建的10kW「鷹式一號」波浪能發電裝置首次實現了我國漂浮式波浪能裝置在實海況條件下長期穩定工作,並在201330號颱風「海燕」中發電。
  • 澳兆瓦級波浪能項目停擺 - 中國能源報-人民網
    澳大利亞國家廣播公司日前報導稱,西澳大利亞州政府宣布,將終止與澳大利亞卡耐基清潔能源公司(Carnegie Clean Energy)達成的波浪能發電項目資助協議,這意味著該項目將陷入全面停滯。這對澳大利亞波浪能發電事業帶來不小的打擊。
  • 中科院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通過驗收 可為南海島嶼提供清潔能源
    項目組科學家告訴記者:「在以前的波浪能發電裝置比例樣機投放後,確實出現過遇大颱風後受損的情況,後來我們在研製過程中發明了蓄能型系泊技術和下潛避颱風技術,其中100kW鴨式裝置採用放氣方法,使鴨頭完全埋入水中,只留鴨背在水面上,可以有效降低波浪的載荷,實現裝置的『自我保護』,從而提高了裝置的抗颱風能力。」波浪大小並不穩定,如何保持輸送穩定?
  • ...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項目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的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儀式舉行。  自然資源部設立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在珠海市大萬山島開展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場的建設。本次交付的500kW波浪能發電裝置是該波浪能場的首臺進場裝置,擁有中、美、英、澳四國發明專利,設計圖紙獲法國船級社認證。
  • 波浪能利用: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克服深海中嚴峻的工作環境,充分收集深海中蘊藏的大量波浪能。在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一種深海波浪能發電裝置」上,就提供了一種可以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 逆向思維 絕處逢生——波浪能發電的應用研究
    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的調查顯示,全球可利用的波浪能達到20億千瓦,相當於目前世界電產量的2倍。因此,自古以來人們便開始發明各種各樣的裝置,試圖讓波浪變成可控制的動力。目前波浪能裝置的設想已經有上千種之多,但海洋波浪能利用至今仍未走向實用。其原因究竟在哪裡? 波能裝置不同於其他裝置的一個最主要之處是其工作環境。
  • 波浪能發電在中國的商業化之路
    中國波浪能發電先天不足  據了解,全球波浪能資源最好的區域集中在大洋東部、南北緯度30~60度之間的西風帶;其他海域風力較弱且不穩定,波浪資源不如西風帶豐富。西風帶內的風由西往東吹,途經整個大洋,能造出很長的波浪,所以大洋東側的波浪能比西側要好得多。
  • 【影響世界的專利】波浪能
    把水的波浪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轉換為有用的能源是人們長期的願望。但是,波浪能的不穩定性,又給波浪能的實際應用帶來了困難。通常人們通過片狀物的上下運動捕獲能量,也有如英國專利GB1014196所揭示的用波浪運動壓縮氣體獲取能量,這些技術也在導航浮標、燈塔中有所應用。上世紀70年代,英國愛丁堡大學史蒂芬.索爾特(Stephen Salter)教授認為,人們對波浪運動研究不夠,捕獲波浪能的方法效率低。
  • 科學網—波浪能商業化的中國路徑
    據了解,全球波浪能資源最好的區域集中在大洋東部、南北緯度30~60度之間的西風帶;其他海域風力較弱且不穩定,波浪資源不如西風帶豐富。 「西風帶內的風由西往東吹,途經整個大洋,能造出很長的波浪,所以大洋東側的波浪能比西側要好得多。」 遊亞戈說。
  • 一種利用深海波浪能進行發電的新方案
    為克服深海中嚴峻的工作環境,充分收集深海中蘊藏的大量波浪能。在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一種深海波浪能發電裝置」上,就提供了一種可以在深海進行發電的波浪能方案。 該裝置包括波浪能發電機構、補償機構、錨定機構。
  • 南海兆瓦級波浪能工程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6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設計、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的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儀式舉行。
  • 廣州能源所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完成交接
    7月16日下午,中海工業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廣州市黃埔區舉行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出廠交接儀式。廣州能源所黨委書記馬隆龍、科技處副處長姜洋、海洋能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參加了交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