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潮汐象徵著海洋在不停地進就行呼吸,那麼海浪就是海洋不斷跳動著的脈搏。大海從來是不平靜的,無風時它微波蕩漾,有風時則巨浪翻滾,那奔騰咆呼的海液猛烈地拍擊著海邊的巖石,發出雷鳴般的發響聲,激殘起高高的浪花。這是海浪在顯示它那無窮的力量。海浪的高度一般不超過20米,可是它衝擊海岸時卻能激起六七十米高的浪花。
這浪花曾將斯裡蘭卡海岸上一個六米高處的燈塔擊碎;拍打海岸的激浪曾把法國契波格海港三噸半的重物拋過六十米的高端:在蘇格蘭,巨大的海浪把一千三百五十噸的龐然大物移動了十米;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一個二十噸重的海中混凝土塊被海浪舉起七米多高,又拋到距海面1.5米的防波堤上;1952年,一艘美國輪船在義大利西部海面上被浪頭劈成兩半,一半拋上了海岸,另一半衝到很遠的海洋裡。
由此可見,海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據測試,海浪對海岸的衝擊力每平方米達20-30噸,最大可達60噸。因此人們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研究海浪能的利用,以便使它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我國的黃海、東海的年平均波高一點五米,南海的平均波高一米,年平均波周期為六秒,據此可以估算出,我國沿海的海浪能約為每米20~40千瓦,總能量達1.7億千瓦。
全世界所具有的海浪能高達二十五億千瓦,與潮汐能相近。1964年,日本研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海浪發電裝置航標燈。雖然這臺發電機發電的能力僅有六十瓦,只夠一盞燈使用,然而它卻開創了人類利用海浪發電的新世界和新紀元。利用海浪發電,既不消耗任何燃料和資源,又不產生任何汙染,因而是一種乾淨的發電技術。這種不佔用任何土地,只要有海浪就能發電的方法,特別適合於那些無法架設電線的海島使用。
70年代末期,日本研製成了一種大型海浪能發電船,並進行了海上試驗。它能發出100~150千瓦的電能,而且具有遠離海岸的電力傳輸裝置。這艘發電船通常停泊在離岸三千米的海上,船長80米,寬12米,總重五百噸,停泊海域的水深四十二米,在船的內室裡,安裝了幾臺海浪發電裝置。英國90年代初期在蘇格蘭建成了一座發電能力為75千瓦的海浪發電站。
英國 繼挪威、日本之後利用海浪發電的第三個國家。英國的愛丁堡大學正在研製五萬千瓦的海浪發電裝置,而且還將在海岸以外的海面上建造海浪能發電站。挪威的科學家大膽提出用人力製造大的波浪來進行發電;這將使海浪發電的研究試驗工作進入一個新階段。目前,世界上已有幾百臺海浪發電裝置投入運行,但它們的發電功率都比較小,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海浪能是人們從海洋中可以獲得的重要能源,也是一種急待開發利用的現代新型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