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材料所在電磁屏蔽材料設計與製備方面取得進展

2020-11-25 中國科學院

  隨著現代電子工業的快速發展,各種高集成和高功率無線通信系統和電子器件數量急劇增加,導致電磁幹擾和電磁汙染問題日益突出,不僅在通信領域中對信號的產生、傳播和接收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且給人類社會的生產與生活,尤其是人類身體健康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危害。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早在1969年就將電磁輻射列為繼水、大氣、噪聲汙染之後的第四大公害。電磁屏蔽材料是一類能夠通過吸收和反射等方式來衰減電磁波能量傳播以有效抑制電磁幹擾和汙染的功能材料。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業部研究員鄭文革和副研究員沈斌一直致力於高效電磁屏蔽材料的開發,前期已經在電磁屏蔽材料的製備以及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近期,該團隊又從「變廢為寶」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利用生物質廢棄物或生活廢棄物來設計和製備了輕質高效電磁屏蔽材料。

  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際,總有大量的小麥、玉米等秸稈在田間焚燒,產生了大量濃重的煙霧,不僅成為農村環境保護的瓶頸問題,甚至成為殃及城市環境的罪魁禍首。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每年可生成數億噸秸稈,成為「用處不大」但必須處理掉的「廢棄物」。農作物秸稈屬於農業生態系統中一種十分寶貴的生物質能資源。農作物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對於促進農民增收、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以及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在該研究中,科研人員選用小麥秸稈作為碳源,通過直接碳化和有序組裝的方式設計和製備了新穎的中空多孔碳管陣列(SCAs)用於高效電磁屏蔽(如圖1)。結果表明,外直徑為約1.7-3.3m、表觀密度僅為約72-33mg/cm3的SCAs展現出優異的電磁屏蔽效能(約57.7-44dB),這主要依賴於材料對電磁波的強反射損耗、介電損耗以及在內部多層次泡孔結構中的多重反射損耗。進一步地,科研人員將氧化石墨烯氣凝膠構築在中空秸稈的空腔內,製備了具有石墨烯氣凝膠的多孔碳管陣列(GA/SCAs)複合材料。與純SCAs相比,GA/SCAs的密度僅略微增加到約78-39mg/cm3,而電磁屏蔽效能則增加至約66.1-70.6dB。相關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9, 7, 9663-9670。

  瓦楞紙板是目前最為常見的包裝材料,我國快遞行業發展迅猛,包裝材料用量巨大,2016年我國快遞行業消耗的包裝箱總量約86億個,但是我國快遞包裝材料的總體回收率不到20%,只有發達國家一半左右,快遞包裝成了不小的汙染源。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將紙板直接扔進垃圾箱是很平常的事情,如何循環利用廢棄瓦楞紙板值得深入思考。在該研究中,鑑於瓦楞紙板具有特殊的結構(鋸齒形摺疊結構夾於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科研人員通過直接碳化和環氧塗層增強的方式設計和製備了高性能碳化瓦楞紙板(CCB)作為輕質結構電磁屏蔽材料(如圖2),密度僅為約0.07-0.17g/cm3的CCB樣品具有優異的電磁屏蔽效能(約46.0-82.0dB)和比屏蔽效能(約325-1171dB/(g/cm3)),而屏蔽性能跟CCB碳化溫度或結構類型密切相關。進一步地,科研人員在CCB表面上進一步構建了超薄石墨烯皮層,以達到降低碳化溫度並保持電磁屏蔽性能的效果,為節能提供了一種有效而簡便的方法。相關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9, 7, 18718-18725。

  上述SCA或CCB電磁屏蔽材料與以前報導的其他碳泡沫材料相比表現出更加優異的屏蔽性能,說明這些結構對輕質和高性能屏蔽材料的製備具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603218、51573202)、寧波市2025重大科技專項(2018B10054)和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2018A610004)的大力資助。

圖1 中空多孔碳管陣列(SCAs)用於高效電磁屏蔽

圖2 高性能碳化瓦楞紙板(CCB)用於高效電磁屏蔽

相關焦點

  • 深圳先進院在高性能電磁屏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高頻高速5G通信技術和高集成度、輕薄智能電子產品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同時也突顯出電磁幹擾的嚴重性。電磁幹擾會造成信號攔截、數據丟失等負面效應,嚴重影響電子電氣設備的性能及其正常運行。發展新型電磁屏蔽材料是解決電磁汙染的關鍵技術,特別是超薄、輕質且具有優異力學強度和可靠性的高性能電磁屏蔽材料。碳納米管具有極高的導電和力學性能,在電磁屏蔽領域具有廣泛的潛在應用前景。
  • 寧波材料所在製備阻燃發泡聚丙烯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此外,如何設計並且大規模製備一種超輕、超強、高阻燃性能的聚丙烯泡沫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業部研究員鄭文革團隊在前期製備高阻燃性能聚丙烯材料(RSC Adv., 2016, 6, 112184)的基礎上通過超臨界二氧化碳發泡技術協同單向牽伸法實現了超輕、超強、高阻燃性能的聚丙烯泡沫製備(如圖1),並且其產量可高達約0.56m·s-1。
  •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8-11-2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在突觸仿生電子學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兩端阻變器件和三端電晶體,這類器件已經模仿了一些從簡單到複雜的各種突觸功能和神經元功能,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功能材料界面物理與器件應用團隊在柔性神經形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寧波材料所在二維納米防護薄膜材料方面取得進展
    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積、高的化學惰性以及優異的阻隔性,被認為是已知最薄的防護材料,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製備的石墨烯薄膜可直接用於金屬的腐蝕防護,逐漸成為製備石墨烯防護薄膜最主要的方法。
  • 寧波材料所在全新滷素MXene材料創製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MXene是近年來被發現的一類新型二維層狀碳/氮化物,其獨特的二維層狀結構、可調諧的表面化學性質和導電性使其在儲能、催化、電磁吸收/屏蔽、複合材料以及傳感器等領域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寧波材料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前期發現Ti3ZnC2和Ti2ZnC等MAX相在ZnCl2熔鹽中存在結構轉化:即位於MAX相A層的Zn原子被熔鹽中的Zn2+所攻擊,從A層抽離。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作為鋰離子的受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負極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整體性能。目前,商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廣泛使用石墨及改性石墨,但是其理論容量僅為372 mAh/g,大大制約了高能量動力電池的發展。
  • 寧波材料所在非晶碳基抗磨蝕防護塗層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先進碳基薄膜技術團隊,聚焦具有優異力學、低摩擦潤滑、良好化學惰性的非晶碳基塗層材料體系,在金屬表面強化防護用PVD類石墨非晶碳(Graphite-like carbon, GLC)塗層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無機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葉繼春團隊結合自身在超薄單晶矽薄膜材料研發方面的優勢,提出以20μm厚度的超薄單晶矽來構建新型n-Si/PEDOT:PSS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方向並取得系列進展
  • 寧波材料所等開發出新型超寬帶透明電磁防護材料
    電磁幹擾(EMI)屏蔽材料可以防止暴露於RF輻射,但是其中大多數是不透明的。在這項工作中,本文並使用氧化物(SLSO)夾著的超薄銀層作為構造塊來製造和製造可見的透明EMI屏蔽材料。具有雙面SLSO(D-SLSO)結構的樣品在27.6 GHz時表現出最高的EMI屏蔽效率(SE),為70 dB(在4–40 GHz時平均> 62 dB),在27.6 GHz時的透射率接近90%。
  • 細菌纖維素生物材料變身電磁屏蔽材料
    近年來,通過嚮導電或不導電的高分子基體中加入一定量導電填料製成複合型導電聚合物,為高效電磁屏蔽材料的開發提供了新方法。石墨烯(Graphene, GR)是由碳原子以sp 2 雜化軌道構成的六邊形蜂巢晶格結構的二維單層片狀材料,特殊的納米結構使其具有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其優異的導電性能掀起了石墨烯納米複合電磁屏蔽材料研究的熱潮。
  • 科學網—新材料令電磁波輻射「聞風喪膽」
    因此,電磁屏蔽/吸波材料的研究開發一直備受世界各國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石墨烯帶來驚喜 所謂的電磁屏蔽/吸波材料主要包括金屬和高分子複合材料。傳統的金屬基電磁屏蔽材料存在密度大、結構設計困難等問題,並且應用也受到限制。
  • 輕量化電磁屏蔽材料針孔網在雷達天線罩屏蔽和電磁防護應用介紹
    網絡示意圖因現代民用及軍事通訊任務的複雜性使得雷達天線罩除了完成基本的保護作用外,還需對機載、彈載飛行器上的氣動性能、改善精密跟蹤雷達的瞄準誤差和實現電磁隱形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設計要求Dexmet輕量化電磁屏蔽材料,採用結構功能一體化複合材料的思路,通過嵌入在多層複合材料中,實現複合材料局部的屏蔽功能。
  • 寧波材料所研發出「透明金屬」,可屏蔽99.99%以上電磁幹擾
    今天,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科研人員魯越暉向記者展示了一項最新應用研究成果,一種由納米金屬與塑料複合的「透明」電磁防護材料。從肉眼上來看,這款材料在透光性上與普通透明玻璃、塑料等無差別,但能屏蔽99.9999%以上的電磁波幹擾,有望成為對抗電磁輻射的新型「武器」。
  • 寧波材料所在高阻隔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領域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生物基高分子團隊研究員張若愚與朱錦以呋喃二甲酸基聚酯為基體,通過引入短鏈二元酸、乳酸、聚乙二醇等一系列可降解結構,在探索呋喃基共聚酯阻隔、力學、結晶、降解等性能與結構組成關係方面進行多種嘗試和探究,取得系列研究進展,為製備新型高阻隔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
  • 寧波材料所在PVDF油水分離膜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劉富團隊(先進功能膜)在高性能聚偏氟乙烯(PVDF)油水分離膜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1)PVDF瞬時催化及油水分離膜。針對複雜體系的油水分離問題,以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能優異的聚偏氟乙烯(PVDF)為基膜,製備得到具有微納米多級組裝結構的PVDF-AuNPs微反應器分離膜。
  • 寧波材料所在太陽能界面光熱轉化及多介質純化方面取得進展
    其中光熱轉化材料是該技術的核心,主要包括等離激元材料、碳納米材料和半導體材料三類材料,然而製備複雜、成本高、穩定性低等是當前限制光熱材料推廣和阻礙光熱技術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發高轉化效率、低成本、高穩定性和普適性的光熱轉化材料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 寧波材料所在高效穩定全無機鈣鈦礦電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鈣鈦礦材料以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和低溫廉價的製備方法而廣受光電研究者的青睞,特別是作為活性層在光伏研究領域大放異彩,經過10餘年發展其單結電池認證效率達到25.5%,已接近單晶矽認證效率,但是電池在工作環境下的長時間穩定性問題大大限制了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
  • 寧波研發「透明金屬」電磁防護材料
    本報訊(記者金鷺 通訊員高曉靜)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周邊的電磁環境變得日益複雜,電磁防護的迫切性顯得尤為重要。昨日,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科研人員魯越暉向記者展示了一項最新應用研究成果:一種由納米金屬與塑料複合的「透明」電磁防護材料。
  • 寧波材料所在聚乳酸血液透析膜功能化改性方面取得新進展
    血液透析治療中的血液透析膜是關鍵核心元件,血液透析膜的製備屬於高新技術領域,目前90%的市場被國外品牌佔據,其中包括德國的費森、美國的金寶、日本的尼普洛等,而國內的血液透析膜的研發及生產起步較晚,主要的生產製造商包括江蘇朗生及山東威高。   迄今為止,血液透析膜主要經歷過兩代材料的發展。
  •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超寬帶透明電磁防護材料
    同時,通訊技術的革新會讓周圍的電磁環境變得更複雜,這對電磁防護材料,特別是對可見光透明的電磁防護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5G向具有更大帶寬、更高傳輸速度的毫米波技術發展的趨勢,對現有透明電磁防護材料體系在防護帶寬、工作波段、可見光透過率和電磁屏蔽效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