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新材料令電磁波輻射「聞風喪膽」

2020-11-22 科學網

 

■翟文濤

 

隨著電子工業的迅猛發展和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電磁波輻射被認為是繼水汙染、噪音汙染、空氣汙染後的第四大公害。

 

電子器件發射的高頻電磁波不僅會導致電子器件的非正常運轉,還能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甚至會威脅國家的軍事機密。比如,高頻電磁波輻射可以影響甚至破壞軍事設備的敏感器件,使無線電通訊指揮系統、現代化武器作戰平臺失效或者失控。

 

此外,電子設備發射的電磁波可能誘發某些疾病,如睡眠不足、頭暈、嘔吐,嚴重的可能誘發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電磁屏蔽/吸波材料的研究開發一直備受世界各國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石墨烯帶來驚喜

 

所謂的電磁屏蔽/吸波材料主要包括金屬和高分子複合材料。傳統的金屬基電磁屏蔽材料存在密度大、結構設計困難等問題,並且應用也受到限制。

 

可喜的是,聚合物/吸收劑複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可設計性,可以部分解決金屬基電磁屏蔽材料存在的技術瓶頸。其中,具有微發泡結構的聚合物基電磁屏蔽/吸波材料是近幾年該領域的熱點研究方向之一。

 

理由是:泡孔結構不僅賦予電磁屏蔽/吸波材料輕質的優勢,發泡過程產生的雙向牽伸作用還有利於二次分散聚合物基體中的吸收劑。同時,泡孔結構的引入可以使進入材料的電磁波陷入「迷宮結構」中,從而顯著地提升材料的電磁屏蔽效能,有效防止材料的電磁洩漏。

 

不過,聚合物樹脂本身卻並沒有電磁屏蔽/吸波性能,必須通過外加大量的吸收劑來實現,比如鐵氧體類或者碳材料類等,但這些吸收劑均與聚合物基體不相容性,從而導致吸收劑不能被聚合物基體完全浸潤。

 

而對於聚合物複合材料發泡來說,大量吸收劑的添加不僅增加了基體中缺陷的數量,還增強了複合材料的剛度,而這直接導致大量的發泡劑不能用於材料的膨脹,因此,高填充聚合物複合材料發泡變得異常困難。

 

作為大比表面的碳材料——石墨烯具有良好的電磁屏蔽/吸波性能。特別是採用CVD等方法製備的石墨烯性能幾乎接近「完美」,與聚合物沒有親和性,且在聚合物基體中很難均勻分散。

 

筆者所在的科研團隊,通過調控氧化石墨中的可揮發物質的含量,成功實現了氧化石墨的低溫常壓剝離,製備了含有大量含氧基團的氧化石墨烯,並已成功申請中國發明專利。

 

聚醯亞胺微發泡電磁屏蔽材料顯威力

 

利用氧化石墨烯表面豐富的含氧基團,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共混手段改善了氧化石墨烯在熱塑性聚醯亞胺樹脂中的分散,並通過相分離工藝成功在聚醯亞胺/氧化石墨烯複合材料中引入了均勻泡孔結構。

 

研究人員發現,聚合物微發泡過程原位形成的拉伸作用不但有助於石墨烯的二次分散,還促進了石墨烯圍繞泡孔結構進行取向。微發泡材料中氧化石墨烯的添加量可以高至10wt%,材料的密度為0.3g/cm3左右,材料在X波段的平均比電磁屏蔽效能為36.4dB/(g/cm3)。

 

不過,研究人員也注意到,聚合物微發泡過程中,材料體積會增加,吸收劑體積會降低。而這直接損害了聚合物微發泡電磁屏蔽/吸波材料的效能。

 

為了進一步解決上述問題,研究人員在石墨烯表面原位合成了納米四氧化三鐵,利用上述複合納米材料的電磁匹配,成功製備了電磁屏蔽性能更為優異的聚醯亞胺微發泡電磁屏蔽材料,比電磁屏蔽效能由36.4 dB/(g/cm3)增加至41.5 dB/(g/cm3)。

 

更為難得的是,複合納米材料的電磁性能匹配特點使聚合物微發泡材料吸收更多的電磁波,而不是反射電磁波,這無疑再次降低了電磁波對環境的二次汙染。

 

未來,電子產品的尺寸將越來越小、電子器件的集成度也會越來越高,這勢必要求電子屏蔽/吸波材料朝著「質量輕、厚度薄、頻段寬、吸收強」的方向發展。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研究人員利用聚合物微發泡技術成功開發了聚合物功能微發泡薄膜和功能微發泡板材材料。所使用的聚合物基體可以是高性能聚醯亞胺樹脂,也可以是柔性聚氨酯熱塑彈性體樹脂。所開發的材料可以用於雷達透波材料、手機電子支付吸波材料、吸波貼片、隱身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等多個新材料領域。

 

(作者單位: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電磁波在聚合物微發泡電磁屏蔽材料中的傳播

 

《中國科學報》 (2013-11-20 第7版 製造)

相關焦點

  • 電磁波越來越多?不怕!現在有了新材料,可屏蔽99%的輻射
    微波輻射通常是指頻率在300~300000MHz波長在1m以下的電磁波,是一種物理性汙染源,不易被察覺。超過一定量的微波輻射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具體的影響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導致頭痛、頭昏、睡眠問題、記憶減退等等。此外,還會對心血管系統及生殖系統產生影響。微波輻射在生活中存在很廣泛,手機、微波爐、路由器等都存在少量微波輻射。
  • 電磁波輻射的危害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輻射之能量從輻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線放射。物體通過輻射所放出的能量,稱為輻射能。輻射按倫琴/小時(R)計算。輻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是「對等的」。不論物體(氣體)溫度高低都向外輻射,甲物體可以向乙物體輻射,同時乙也可向甲輻射。一般普遍將這個名詞用在電離輻射。
  • 電磁波輻射檢測儀的使用方法_電磁輻射檢測儀工作原理與應用
    摘要:電磁波輻射檢測儀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得到了普遍的運用。本文主要介紹了電磁波輻射檢測儀的使用方法、電磁輻射檢測儀工作原理以及它的應用,詳細說明了電磁波輻射檢測儀產品的特點。調節AJ2可使T3達到無輻射截止點,從而熄滅集電極電路中的發光二極體D1。當輻射達到一定強度時,T2輸出信號的負半波將導通T3,從而點亮發光二極體D1。電阻R7可限制通過發光二極體D1的電流。   因為檢測器只是用來判斷輻射汙染範圍的,所以要設置一個簡單的開關按鈕(P1)。電容C3作電源(BAT1)濾波用。
  • 電磁波輻射問題的評價與探討
    引言 電磁波輻射對環境的影響,日益成為人們所關心的話題,並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怎樣評價電磁波是否危害人體健康,如何避免和防護超標準有害的電磁輻射,是我們需要研究的新課題。 1.電磁輻射的評價標準 如何衡量電磁輻射對人體作用的大小呢?電磁輻射能量要大到什麼程度就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呢?
  • 隱蔽式褲袋解決手機電磁波輻射問題
    隱蔽式褲袋解決手機電磁波輻射問題 2006-07-07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記者  蘇鐵鷹)隨著手機在中國城鄉的迅速普及,電磁波輻射帶來的耳鳴、頭暈等不適反應逐年增多
  • 電磁波輻射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最近,5G的消息更是讓網友感嘆5G手機還沒用上5G手機致癌的謠言先來了我們擔心電磁波會影響身體健康,同時我們的生活又離不開它,且不說電磁波每時每刻都無形地穿過我們的身體,手機信號、微波爐的微波、X光、CT掃描……這些為現代生活提供便利的設施,都依靠電磁波運作。
  • 手機防輻射貼片 降低96%電磁波?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防輻射服、防輻射膜、防輻射袋等各類防輻射產品層出不窮,近期,一種新型的手機防輻射貼片,聲稱能降低96%以上的電磁波,在網絡上走紅,售價從3元到100多元不等,深受不少淘友歡迎。
  • 什麼是輻射?什麼是電磁波?我們如何預防輻射?輻射科普知識
    什麼是輻射:輻射指的是由場源發出的電磁能量中一部分脫離場源向遠處傳播,而後不再返回場源的現象。我們解釋一下這句什麼意思:任何有溫度的物體,都會輻射出一定頻率的電磁波,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電磁輻射:我們生活當中遇到最多的就是電磁輻射,正如我們生活在空氣中一樣。
  • 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取得突破
    電磁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在空間傳播的物理現象,其頻域涉及紅外(1-20um)、射頻及微波(1KHz-100GHz)等。而電磁輻射控制材料是指通過與電磁波相互作用,能夠調控電磁波傳導、吸收和反射特性的材料,主要包括紅外輻射控制材料、射頻及微波輻射控制材料等。
  • 英國電磁波過敏患者的世界(組圖)
    電磁波過敏症是指長期暴露在電磁波環境中而造成的神經質過敏症狀,嚴重的會破壞人體免疫力甚至導致器官受損。所有電器都會產生電磁波,而電磁波輻射對人體是有害的。當我們每天暴露在越來越多的行動裝置以及愈加頻繁的移動通信環境周圍時,卻又幾乎沒有任何防護措施,這時它的危險性會倍增。然而,這種新型的疾病對很多人來說難以理解,有些患者因此與家人隔絕,甚至被當成是精神病患。
  • 電磁輻射與電磁波應用介紹
    無線電波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每秒鐘振動的次數,稱為頻率(單位為赫茲Hz);每秒鐘傳播的距離,稱為速度(單位為米/秒);每個周期內傳播的距離,稱為波長(單位為米)。電磁波具有很廣的頻譜範圍,無線電頻譜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目前人類對 3000GHz以上頻段還不能開發利用。
  • 我們周圍每個物體都會產生輻射嗎?它們的輻射形式是不是電磁波?
    很多朋友應該聽到過一些專家有這樣的說法:我們周邊所有物體都能產生輻射!這個說法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雖然可能很多人無法理解。而有些人勉強相信了以後,又會問,這些物體產生的輻射是電磁波嗎?其實,日常所說的輻射,主要就是電磁輻射,當然也包括電磁波以外的一些射線(比如α射線是氦原子核,β射線是電子)!電磁輻射包括的範圍也是很大的!下面來分析一下:電磁輻射不是僅指手機信號廣播信號這樣的電磁波!它還包括微波、紅外光、可見光、紫外光、X射線、伽馬射線等!這些電磁波都比普通我們所理解的電磁波頻率高很多。
  • 【科普之聲】電磁波輻射沒有想像那麼可怕
    我們擔心電磁波會影響身體健康,同時我們的生活又離不開它,且不說電磁波每時每刻都無形地穿過我們的身體,手機信號、微波爐的微波、X光、CT掃描……這些為現代生活提供便利的設施,都依靠電磁波運作。我們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包括日常的可見光,還有絕大多數我們看不見的光,通過波長和頻率兩個概念認識和區分各種各樣的光。
  • 電磁波輻射有多可怕?
    調查表明,1-3個月為胚胎期,受到強電磁輻射,可能造成肢體缺陷或畸形。4-5個月為胎兒成長期,受電磁輻射可導致免疫力功能低下,出生後身體弱,抵抗力差。四,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兒童組織發育,骨骼發育,視力下降,肝臟造血功能下降,嚴重,都可導致視網膜脫落。五,電磁輻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
  • 對屏蔽材料屏蔽電磁波的通俗理解
    電磁波在穿過一塊屏蔽材料時,為什麼會發生衰減呢?關於這個物理過程,雖然用電磁波的理論可以精確地進行解釋,但是,我們作為產品工程師,並不需要了解到那個很深的程度。況且求解那套方程式也不是非專業人士能做到的。
  • 電磁波如何產生
    電磁波   電磁波,是由相同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衍生發射的震蕩粒子波,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具有波粒二象性。電磁波是由同相振蕩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其傳播方向垂直於電場與磁場構成的平面。電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為光速。   電磁波伴隨的電場方向,磁場方向,傳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電磁波是橫波。當其能階躍遷過輻射臨界點,便以光的形式向外輻射,此階段波體為光子,太陽光是電磁波的一種可見的輻射形態,電磁波不依靠介質傳播,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等同於光速。
  • 科普知識:什麼是電磁波?
    由同向振蕩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其傳播方向垂直於電場與磁場構成的平面。電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為光速。電磁波伴隨的電場方向,磁場方向,傳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電磁波是橫波。當其能階躍遷過輻射臨界點,便以光的形式向外輻射,此階段波體為光子,太陽光是電磁波的一種可見的輻射形態。電磁波不依靠介質傳播。
  • 神奇的超材料——人工電磁結構材料
    目前關於Meta材料的物理特性研究,及其在定向輻射高性能天線、電磁隱身、空間通信、探測技術和新型太赫茲波段功能器件等領域的應用研究開始成為國際物理學和電磁學界的研究熱點。翌年,美國加州大學Itoh教授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Eleftheriades教授領導的研究組幾乎同時提出一種基於周期性LC網絡的實現超材料的新方法。
  • 走出電磁波認知的誤區
    時下,圍繞推進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複雜電磁環境下的作戰與訓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在全軍轟轟烈烈開展。針對一些報章中出現的:諸如「電磁波需要媒質才能傳播」、「電磁波的頻率從零到無窮大」等模糊甚至錯誤的概念表述,急需匡正視聽。
  • 專家:手機貼能擋96%電磁波純屬「忽悠」
    眼鏡片上鍍有專用膜後,就能隔離電腦輻射?以往,「防輻射」產品主要集中在孕婦用品市場,目的是為了呵護 「準媽媽」肚裡的寶寶;可如今,越來越多的產品聲稱能「防輻射」,瞄準的消費者群體也從孕婦向所有人群擴張。記者調查這些「防輻射」產品發現,大多數沒有 相應的國家標準,而所謂的防輻射效果也玄之又玄。手機貼能擋96%電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