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時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逐漸湧入到家家戶戶中,而隨之而來的各種電子產品的副作用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其中最令人擔心的便是輻射。
說到輻射,映入很多人腦海的便是各種各樣發光的物質,比如太陽紫外線輻射、手機電腦屏幕的輻射等等。談到輻射人們大多心有餘悸,甚至談輻射色變,覺得輻射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好,輻射都是危害健康的。
什麼是輻射:輻射指的是由場源發出的電磁能量中一部分脫離場源向遠處傳播,而後不再返回場源的現象。
我們解釋一下這句什麼意思:任何有溫度的物體,都會輻射出一定頻率的電磁波,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
電磁輻射:我們生活當中遇到最多的就是電磁輻射,正如我們生活在空氣中一樣。,我們都知道誰也離不開空氣,但是我都沒有見過空氣,電磁輻射也是一樣包圍著我們生活,我們看不見,摸不著。電磁輻射範圍很廣,從無線電波,紅外線,我們能看見的光,紫外線,X射線,還有很多 等等。
電磁波的傳播速度 = 光速 = 3*10^8 m/s
在空間傳播的電磁波,距離最近的電(磁)場強度方向相同,其量值最大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電磁波的波長λ,電磁每秒鐘變動的次數便是頻率f。三者之間的關係可通過公式c=λf
所有電磁輻射的傳播速度都是光速,在真空中,每秒30萬公裡,根據上面我們就知道,光速=波長X頻率,如果我們把光速比作電磁波1秒鐘要走的路,就可以吧波長比作步幅,把頻率比作1秒鐘要走的步數,邁的步子小(波長短),要走的步數就高(頻率高)。
我們我為什麼看不到電磁波了?
電磁輻射或者電磁波,他們經常在我們身邊,我們卻基本看不到它。因為波長在400納米-700納米這一短電磁波我們是可以看見的,就是我們看見的光都基本在這個範圍之類,你會問,那我看不見的電磁波在哪裡,打個比方,你在月黑風高的時候,我們都看不見你的時候,現在用一個紅外探視鏡就能看到你了,我們都知道鐵匠鋪裡面燒鐵,加到一定溫度範圍,我們能看見光發紅色,繼續加溫變成了黃光,白光,紫光,繼續加溫我們就看不見了 這個就是紫外線了。
現在各種電器會發射輻射電磁波,同時我也會接收電磁波,接收到的電磁波,一部分吸收掉,一部反反射掉,一般來說顏色淺色物體吸收的少,反射多,顏色深的吸收多,反射少,這個我們都知道在夏天要穿淺色的衣服,就是這個道理。
電磁輻射的預防:
關於電磁汙染標準的學界爭論還在繼續,但我們還需在各種電磁輻射環境中工作與生活,作為這世界上平凡而弱小生命的一員,人們又該如何預防並減輕電磁輻射對自身的傷害呢?
1.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於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害之中。特別是電視、電腦、冰箱等電器更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裡。
2.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行動電話等都應儘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如電視、電腦等電器需要較長時間使用時,應注意至少每1小時離開一次,採用眺望遠方或閉上眼睛的方式,以減少眼睛的疲勞程度和所受輻射影響。
3.當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要讓它們處於待機狀態,因為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4.對各種電器的使用,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如眼睛離電視螢光屏的距離,一般為螢光屏寬度的5倍左右; 微波爐在開啟之後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儘量遠離微波爐; 手機在使用時,應儘量使頭部與手機天線的距離遠一些,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
5. 男性生殖細胞和精子對電磁輻射更為敏感。因此,男性應儘量減少與電磁波太頻繁密集的接觸,而且接觸時也要保持安全距離,一般是半米以上。
這裡推薦大家幾種植物,可以吸收輻射電磁波,仙人掌或仙人球,垂葉榕,千年木,黃金葛也叫綠蘿,吊蘭,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作者:科普樂享生活,歡迎大家關注,轉發,收藏,每天了解知識,樂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