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以上小程序非蘋果手機可保存到手機桌面
導讀
2018年化學反應和製藥工藝國際高峰論壇(2018 International Forum of Reactions and Processes for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於11月5日-8日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成功召開。
跳轉閱讀→化學史上最火微信小程序來襲?上線一周超過5萬人關注!
本次會議由上海有機所所長丁奎嶺院士擔任會議主席,泰勵生物科技CEO張彥濤博士為組委會主席,上海有機所湯文軍研究員擔任會議秘書長。會議以 「好的化學出好藥,好的化學做好藥」為主題,邀請了來自高等院校、跨國藥企和國內主要定製合成企業的三十位傑出教授和資深專家為演講嘉賓,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Barry Sharpless教授、麻生明院士、周其林院士、馮小明院士、陳芬兒院士、以及來自默沙東、禮來、強生、勃林格殷格翰、安進、百時美施貴寶、輝瑞、恆瑞等著名藥企的資深工藝研究專家。來自137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精細化工及製藥企業的363名科研人員出席了這次盛會。
丁奎嶺致辭
丁奎嶺院士在開幕辭中深入闡述了「好的化學」在當前化學學科和製藥工業發展形勢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製藥工業需要高效的化學反應來探索優質的藥物結構和藥物製造的綠色工藝,學術界則需要為製藥工業創造優秀的化學反應」,他呼籲學術界和工業界研究人員利用本次論壇深入交流,探討有機化學和製藥工業中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並通過這個平臺加強雙方的合作,促進原創性研究成果的轉化,帶動有機化學基礎研究和製藥工業的發展。 他鼓勵年輕學生和博士後利用這次論壇對工業界有個更清晰的了解,並做好對未來職業道路的發展規劃。
張彥濤主持討論會
張彥濤博士主持了專題討論會,8位來自國際和國內醫藥研發企業的帶頭人就製藥工業中最亟待解決的化學問題,最有可能產業化的學術前沿,學術課題選擇和研究生教育,及精細化工產業最迫切的升級需求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提出一系列深刻的見解,對學術界和企業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可行的建議。
大會報告人
30位特邀報告人從有機合成、生物合成、藥物化學,催化和技術創新等不同角度形象生動地闡述了各自的觀點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
諾貝爾獎獲得者Sharpless教授在分享新一代點擊化學進展的演講中以他孩童般的熱情和好奇心打動了所有聽眾;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大道至簡,利用鎳催化劑展示了簡單烯烴與羰基或亞胺的直接耦合反應;
藥明康德的傅小勇博士通過對幾個案例的分析指出全局判斷和及時決策在藥物工藝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川大學的馮小明院士利用他的手性氮氧配體將不對稱催化巧妙地應用於多個生物活性分子的高效合成中;
靈北製藥的Rossen 博士(OPRD雜誌主編),通過揭示幾個藥物工藝所帶來的社會影響闡述了工藝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現有工藝化學家面臨的諸多挑戰;
上海有機所的俞飈研究員展示了金催化糖苷化在系列複雜糖分子合成中的高效性和普適性;
Senanayake博士回顧了他在掌管勃林格殷格翰工藝研究部門期間發展的催化技術及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其中包括了許多中國科學家的貢獻;
Humphrey博士演繹了五個定向演化酶如何精妙聯用於複雜手性藥物構建的合成故事,彰顯了默沙東長期投入基礎研究的前瞻性和商業價值;
上海有機所的遊書力研究員採用催化不對稱去芳構化反應為觀眾展示了新的化學空間;
禮來的Henry博士闡述了IDO-1 抑制劑的開發歷程以及不對稱催化方法對藥物化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復旦大學麻生明院士發展的高效綠色鐵催化氧化技術有望衝擊工業界現有的傳統氧化工藝;
理化所吳驪珠教授通過光化學實現了苯到苯胺和苯酚的直接轉化,吸引了眾多參會專家的目光;
上海有機所胡金波研究員和張新剛研究員以及艾琪康醫藥盧壽福博士展示了豐富多樣的有機氟化學,闡述了新試劑、新反應以及新含氟結構單元為藥物和工藝化學帶來的極大便利和機遇;
九洲藥業李原強博士展示了周其林院士和丁奎嶺院士的不對稱催化技術在藥物工藝研究中的應用,強調了企業界和學術界合作的重要性;
凱萊英肖毅博士枚舉了多個連續化學在藥物合成中的成功範例;
恆瑞賀鋒博士展示了一個ADC藥物的精彩研發故事;
上海有機所劉文研究員通過闡述他們團隊在生物合成硫肽抗生素的前沿進展,展望了生物合成在藥物研究中的巨大前景;
強生Farina博士、安進崔盛博士、康龍化成魏旭東博士以及復旦大學陳芬兒院士團隊展示了多個工藝化學中的精彩故事,顯示了研究團隊對化學機制和反應細節的極度關注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非凡能力;
東陽光張霽博士深度剖析了C-H活化的最新進展以及在工藝化學中的應用前景和內在缺陷;
上海有機所馬大為研究員講述了新一代草醯胺配體在銅催化烏爾曼反應中的重要突破,及該偶聯方法在藥物化學和工藝化學中的廣闊應用前景;
浙江大學李浩然教授細緻闡述了銅催化氧化苯酚的作用機理和工業應用潛力;
美迪西的馬建國博士、桑迪亞的李建昌博士和博騰的周建光博士分別介紹了其公司在定製合成業務中的能力和優勢;
凱瑞斯德Lennon 博士揭示了張緒穆教授發展的手性技術從實驗室到噸級醫藥中間體生產應用的艱難歷程,強調了科學發現、工藝優化、工業需求和商務拓展的有機結合是產業化成功的關鍵。
報告會上,學術界和工業界研究人員互動頻繁,交流熱烈,與會人員都一致強調只有通過有機化學學術界和製藥工業的通力合作,才能促進原創性研究成果的轉化,促進有機化學基礎研究和製藥工業的發展。
戴立信院士閉幕致辭
戴立信院士全程參入了本次論壇的所有講座,並受邀在最後作了印象深刻的總結性發言。他強調當前化學一要面向科學前沿,二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這次論壇有機地實現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科研人員的對話和互動,旨在促進基礎研究向製藥工業的轉化。戴院士激勵參與論壇的各行各業的科研人員傾心聆聽、獨立思考、積極合作,為科學和製藥工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會議合影
本次會議在中國舉行的第四次化學反應和製藥工藝國際高峰論壇,也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前三次由同寫意協助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舉辦。經組委會討論決定,下屆會議將於2020年在天津舉辦。
此次會議得到了凱瑞斯德、聯化科技、合全藥業、東陽光、九洲藥業、恆瑞、新和成、康龍化成、美迪西生物醫藥、凱萊英醫藥集團、萊佛士、欣諾科、三泰科技、巖徵儀器、豫康、安東帕、樂妍等多家企業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化學加為本次會議特邀支持媒體。組委會歡迎業界各位同仁的反饋和建議以共同打造化學反應和製藥工藝從研發到製造升級換代的生態系統。
▼ 入駐化學加網快速通道,將與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