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R文章集錦 | 太陽能轉化與利用

2021-02-15 國家科學評論

圖片來源:Pixabay

【綜述論文】

Inorganic–organic halide perovskites fornew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中文解讀: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Dongmei Li, Jiangjian Shi, Yuzhuan Xu, Yanhong Luo, Huijue Wu and Qingbo Meng

Natl Sci Rev 2018; 5: 559-576.

https://doi.org/10.1093/nsr/nwx100

長按掃描二維碼,免費閱讀全文


The revival of thermal utilization from the Sun: interfacial solar vapor generation

中文解讀:太陽能利用方式之「界面光-蒸汽轉換」

Lin Zhou, Xiuqiang Li, George W Ni, Shining Zhu and Jia Zhu

Natl Sci Rev 2019; 6: 562-578.

https://doi.org/10.1093/nsr/nwz030

長按掃描二維碼,免費閱讀全文



【研究論文】

Three-dimensional artificial transpiration for efficient solar waste-water treatment

中文解讀:「人工蒸騰」:新型高效太陽能水處理結構

Xiuqiang Li, Renxing Lin, George Ni, Ning Xu, Xiaozhen Hu, Bin Zhu, GuangxinLv, Jinlei Li, Shining Zhu and Jia Zhu

Natl Sci Rev 2018; 5: 70-77.

https://doi.org/10.1093/nsr/nwx051

長按掃描二維碼,免費閱讀全文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 with 17% efficiency and superior processability 

中文解讀:易於實現大面積製備的高效率有機光伏電池

Yong Cui, Huifeng Yao, Ling Hong, Tao Zhang, Yabing Tang, Baojun Lin, KaihuXian, Bowei Gao, Cunbin An, Pengqing Bi, Wei Ma and Jianhui Hou

Natl Sci Rev 2020; 7: 1239-1246. 

https://doi.org/10.1093/nsr/nwz200

長按掃描二維碼,免費閱讀全文

Efficient sequential harvesting of solar light by heterogeneous hollow shells with hierarchical pores

中文解讀:模仿「藍藻的觸角」,多殼層材料多級吸光、高效用光 | NSR

Yanze Wei, Jiawei Wan, Nailiang Yang, Yu Yang, Yanwen Ma, Songcan Wang, Jiangyan Wang, Ranbo Yu, Lin Gu, Lianhui Wang, Lianzhou Wang, Wei Huang and Dan Wang

Natl Sci Rev 2020;

https://doi.org/10.1093/nsr/nwaa059

長按掃描二維碼,免費閱讀全文

Control  over π-π stacking of heteroheptacene-based nonfullerene acceptors for 16% efficiency polymer solar cells  

中文解讀:Coming soon...

Yunlong Ma, Dongdong Cai, Shuo Wan, Pan Yin, Pengsong Wang, Wenyuan Lin and Qingdong Zheng

Natl Sci Rev 2020; 

https://doi.org/10.1093/nsr/nwaa189

長按掃描二維碼,免費閱讀全文

 

相關閱讀:

相關焦點

  • NSR文章集錦 | 仿生材料
    https://doi.org/10.1093/nsr/nwy080https://doi.org/10.1093/nsr/nwy144https://doi.org/10.1093/nsr/nwy148
  • NSR文章集錦 | 表界面
    圖片來源:Pixabay【綜述論文】The revival of thermal utilization from the Sun: interfacial solar vapor generation中文解讀:太陽能利用方式之
  • NSR文章集錦 | MOFs
    doi: 10.1093/nsr/nwz166doi: 10.1093/nsr/nwx127doi: 10.1093/nsr/nwz147doi: 10.1093/nsr/nwz118doi: 10.1093/nsr/nwz137
  • 【石墨烯】瑞典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可用作汽車燃料
    舉報   據外媒報導,瑞典林雪平大學(Linkping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正嘗試利用太陽能
  • NSR綜述:從氮氣直接合成氮-碳鍵
    但是氮氣分子極其穩定,其活化和轉化極具挑戰性。工業合成氨(NH3)是人類直接利用空氣中氮氣的最成功案例,而幾乎所有的人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都是以氨為基礎原料製備的。傳統的合成氨過程條件極其苛刻,還存在著許多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 江西省所屬各市太陽能資源分布地圖集錦
    [導讀] 今天為朋友們發布【江西省】及各市的太陽能資源分布地圖,供關注江西省太陽能發展的朋友們參考使用。   今天為朋友們發布【江西省】及各市的太陽能資源分布地圖,供關注江西省太陽能發展的朋友們參考使用。
  • 科學家努力利用太陽能電池板的能量將水轉化為燃料
    通過使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氫燃料,能源行業可能越來越接近開發新的燃料來源。在研究人員馬斯達爾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都看著用催化劑的潛在促進更快,更高效分解水的過程,並使其在通過太陽能產生氫氣更具有可持續性。
  • 利用太陽能給電動車充電?言之尚早
    ,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技術也已經商用多年,但這項技術卻一直沒有運用在汽車領域。這家印度公司並沒有提供太陽能模塊的具體參數,不過在小編看來,該公司的定製化太陽能模塊具備很好的靈活性和耐用性或許能夠達成,但使電動汽不至於頻繁充電這一說法就是說法而已,並不具備實操的可能性。
  • 李燦院士:太陽能轉化科學與技術
    發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儲量豐富且清潔的太陽能資源,將是建立生態文明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途徑。世界各國對發展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十分重視,發展低碳、綠色能源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是能源需求大國,最近十多年來,太陽能研究領域得到了快速發展,並且逐步從基礎科學研究走向技術水平提升,進而實現規模化工業應用。
  • 科學網—太陽能轉化燃料是未來方向
    在日前於大連召開的學術會議上,中外專家指出
  • 光催化光纖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氫氣
    圖片:南安普敦大學齊普勒學院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已將光纖轉變為光催化微反應器,該反應器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氫燃料。這項突破性的技術用光催化劑覆蓋了微結構化光纖棒(MOFC)的內部,該光催化劑通過光產生氫,可以為廣泛的可持續應用提供動力。
  • 我國有機太陽能電池刷新光電轉化效率世界紀錄
    近日,南開大學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科研人員聯合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達17.3%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刷新了該領域的世界最高紀錄。  研究人員利用半經驗模型,從理論上預測了有機太陽能電池實際可以達到的最高效率和理想活性層材料的參數要求,再採用適合的活性層材料和成本低廉與工業化生產兼容的溶液加工方法,製備得到了兩端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該成果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且穩定性優異,在經過166天連續測試後,性能損失僅為4%。
  • 「人工樹葉」系統可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氫氣燃料
    5年來該中心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他們首次使用高效、安全、集成的太陽能系統分離水分子並製造出氫氣燃料,新研究的系統實驗證明可將10%的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這種被稱為「人工樹葉」的新系統包含三種主要部件:兩個電極——一個光電陽極、一個光電陰極,還有一層薄膜。光電陽極利用陽光來氧化水分子,產生質子、電子和氧氣。光電陰極將質子和電子結合起來產生氫氣。
  • 李燦院士:太陽能轉化科學與技術
    發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儲量豐富且清潔的太陽能資源,將是建立生態文明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途徑。世界各國對發展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十分重視,發展低碳、綠色能源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是能源需求大國,最近十多年來,太陽能研究領域得到了快速發展,並且逐步從基礎科學研究走向技術水平提升,進而實現規模化工業應用。
  • 精密測量物理:精度起決定作用的物理學|NSR專題
    以下為專題特邀編輯詹明生、謝心澄撰寫的特邀編者按(中文翻譯版),及專題文章目錄。 沒有測量就沒有科學。現代科學是在「假設-檢驗-模型-理論」的循環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物理和測量密不可分。精密測量是指在現有的物理框架下,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方法追求高精度。
  • 福建物構所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太陽能轉化電化學能研究獲進展
    將太陽能存儲在電化學儲能器件中,是解決太陽能間歇性供應,實現其廣泛應用的有效方法。傳統的方法是通過長的導線將太陽能電池與儲能裝置相連,引入長導線會導致歐姆損耗,從而降低太陽能的轉化和存儲效率。設計和製備高效(光)電功能電極材料,是發展和構建簡單的兩電極體系器件,獲得高效低成本的光輔助電化學能量存儲設備的關鍵。
  • 新的太陽能電池轉化方法被提出
    新的太陽能電池轉化方法被提出 數千年來,人類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利用太陽的巨大能量。地球上任一時刻接收的太陽能總量約為1017瓦,而全球電力需求約為1012瓦。儘管太陽能似乎無處不在,但在美國僅有1.3%的電力是由太陽能提供的。因此,太陽能電池產業仍有巨大的增長機會,能為世界人口提供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巨大的經濟潛能推動了能源領域的發展。
  • 人類綜合利用太陽能技術方興未艾
    人類建立太空電站,利用太陽光輻射能技術,目前比較成熟。但是,如果以微波傳輸的方式發送到地球表面接受後轉化為電能,我認為可能會造成嚴重環境損害,也可能產生嚴重事故。因此,我不贊成這種太空電能傳輸方式。不過,太空電站發電用於大型太空站是完全可行的。說到利用太陽能,我們現在比較多的是利用太陽光能。
  • 我科學家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轉化光電率最高紀錄
    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最新成果讓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產業化更近一步。介紹該項研究成果的論文已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NSR專題|引力波天文學(特邀編輯:武向平)
    /nwx116https://doi.org/10.1093/nsr/nwx116/nwx029https://doi.org/10.1093/nsr/nwx029特別聲明:本系列科普文章都是相關學者基於他們將要申請、正在執行、或者已經結題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展出來的,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