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院士:太陽能轉化科學與技術

2021-02-08 教育信息速報

圖1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地球生態文明

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發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儲量豐富且清潔的太陽能資源,將是建立生態文明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途徑。世界各國對發展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十分重視,發展低碳、綠色能源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是能源需求大國,最近十多年來,太陽能研究領域得到了快速發展,並且逐步從基礎科學研究走向技術水平提升,進而實現規模化工業應用。與此同時,我國從事太陽能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隊伍也迅速壯大,社會大眾也越來越關心太陽能的發展,科學引導和普及太陽能基礎科學和技術知識十分必要。在此背景之下,李燦院士適時撰寫了《太陽能轉化科學與技術》一書。

該書全面介紹了太陽能轉化的主要科學和技術,以及相關的研究方法和前沿進展,並規範了大部分評價標準。其涵蓋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光能—化學能轉化、光能—熱能轉化、自然光合作用等方面,在簡要介紹太陽能轉化的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引述了一些包括作者團隊在內的國際學術界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作為示例。

圖2 太陽能與其他各種能源存在形式之間的轉化關係

太陽能轉化的科學與技術跨越物理學、化學、生物和材料諸多學科和領域,據我所知,目前還缺乏同時包含太陽能轉化各個方面內容的著作。我認為該書出版非常及時,可以滿足太陽能研究領域人員快速全面了解本領域的基礎知識、現狀和發展趨勢,特別是對於關注太陽能領域的廣大科研人員、大學生、研究生、企業家和政府科技管理人員將大有裨益。

圖3 自然光合作用示意圖

李燦院士在太陽能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是本領域國際領銜的科學家之一,由其主筆,使得該書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必將產生較大的學術影響。值得指出的是,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通識性科學著作,寫作中注意簡化深奧的理論及公式推演,力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明複雜的理論機理,並通過「碎錦補綴」穿插介紹基本概念、趣味科學故事、專用實驗技術等,兼具學術性和科普性,是不可多得的圖文並茂的通識性著作,對從事太陽能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廣大讀者群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圖4 葉綠體中光合作用的主要過程

中國科學院較早注意到太陽能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於 2009 年啟動了「太陽能行動計劃」,當時我和李燦院士共同組織了項目的實施,我們合作非常愉快,共同部署了太陽能研究的相關課題,涉及太陽能轉化的多個方面,十多年來,本領域得到長足發展。特此欣然作序,相信該書的出版,會為普及太陽能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知識、進一步促進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褚君浩

中國科學院院士

【來源:科學出版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李燦院士:太陽能轉化科學與技術
    與此同時,我國從事太陽能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隊伍也迅速壯大,社會大眾也越來越關心太陽能的發展,科學引導和普及太陽能基礎科學和技術知識十分必要。在此背景之下,李燦院士適時撰寫了《太陽能轉化科學與技術》一書。該書全面介紹了太陽能轉化的主要科學和技術,以及相關的研究方法和前沿進展,並規範了大部分評價標準。
  •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太陽燃料合成是未來減排的根本途徑之一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主任李燦將太陽能轉化為可儲存、可運輸的燃料(太陽燃料)被認為是科學界「聖杯」式的難題。在2020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主任李燦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專訪,對太陽燃料的優勢、戰略意義與發展前景等方面作出闡釋。
  • 李燦院士:發展可再生能源才能從根本實現碳減排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反覆提及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作用。為何如此重視?李燦表示,首先是減排汙染物和二氧化碳的迫切需要。為實現煤炭資源高效優化利用,少發電、多轉化,把煤作為原料來用是更為合理的路徑。相應的,就需要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燃煤發電。」李燦稱。第三,隨著技術提升、成本降低,可再生能源利用在經濟上更加可行。
  • 中科院士李燦:太陽能燃料甲醇可解氫能「制儲運加」難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在研討會上發表了題為「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及液體太陽燃料合成進展與展望」的演講。他指出,氫能發展初衷就是要解決低碳、生態等問題,可再生能源制氫是未來發展的方向,而太陽燃料甲醇技術是儲能技術,應用中具有多重優勢。
  • 科學網—太陽能轉化燃料是未來方向
    來自美、英、法、德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暢談太陽燃料和太陽電池的最新研究動態以及各國政府的相關政策等問題。 我國陸地每年接收的太陽輻射總量相當於2.4×104億噸標準煤,屬於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國家。利用太陽能,將水和二氧化碳高效轉變為燃料或是光伏發電,不僅能消除二氧化碳的影響,而且可以使碳資源有效循環起來。
  • 李燦院士:分子光譜對我的人生和學術成長意義重大
    之後我們所開拓的研究領域更加廣泛,已經發展到太陽能領域,如太陽能光催化、光電催化的研究等。採用光譜方法研究太陽能光催化難度很大,通過常規靜態的光譜方法解決問題非常難。因為太陽能光電轉化的時間尺度非常短,都是以飛秒、皮秒和納秒計算,與一般所採用的光譜不一樣。通常光譜都是在靜態下測量,而這卻需要在非常快的時間尺度下測量,對我們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李燦院士訪問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
    應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的邀請,4月18日至19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主任李燦院士對其進行訪問,就國家實驗室的籌辦進行交流,並在第62期武漢光電論壇上作了專題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副主任謝長生教授主持,研究人員與研究生100餘人參加了報告會。
  • 太陽能分解水 構建一片「氫農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團隊在《德國應用化學》發表的一項成果,引起了業界的關注。他們提出並驗證了一種新的太陽能分解水規模化制氫策略——「氫農場」策略,並使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效率創世界紀錄。
  • 四院士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可再生能源是一個完整的技術體系,不僅需要太陽能、風電等,更需要氫能作為能源載體和儲能方式配合可再生能源形成真正的新能源體系。 而作為未來儲能的重要方式——電動汽車與燃料電池車,將發揮重要作用。
  • 四位院士的碳達峰、碳中和之思
    李燦:不斷探尋儲能新模式「有研究顯示,用甘肅到新疆戈壁灘不足70%的面積建光伏電站,效率達到10%就可以支撐全國的能源消耗。」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表示,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高效地將太陽能轉化為人類可用可儲存能源的問題。
  • 郭烈錦院士:以「能源有序轉化」引領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其主要研究方向為能源動力多相流及氫能科學技術。因此,中國乃至世界能源科學與技術領域所面臨的兩個重大挑戰:(1)創新發展變革性的潔淨低碳高效的煤炭轉化原理與技術;(2)發展原創的可再生能源低成本、高效、大規模轉化理論與技術,這同時也必將是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掌握先機、發揮引領作用的重要突破口。
  • 科學網—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本報訊(記者甘曉、劉萬生 通訊員王旺銀)8月20日,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自然—人工」雜化光合系統,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 我研究員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人民網北京8月20日電(實習生 吳姣)近日,由中科院李燦院士和「百人計劃」學者陳鈞研究員負責的人工光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該研究成果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成為國際上首例研製成功的研究報導。
  • 我國人工光合研究獲突破 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成功
    近日,由中科院李燦院士和「百人計劃」學者陳鈞研究員負責的人工光合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該研究成果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成為國際上首例研製成功的研究報導。  樹葉進行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陽能的「高手」,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所需的氧氣、食物和能源都來自於自然界的光合作用。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
    8月20日,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自然—人工」雜化光合系統,實現太陽能分解水制氫氣和氧氣。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研究人員結合大自然植物葉片上含量豐富的「光系統酶II」和人工半導體納米光催化劑耦合構建出雜化光合系統,在可見光照射下實現了生產氫氣和氧氣。
  • 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團隊成功研製短波長手性拉曼光譜儀
    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馮兆池研究員團隊主持完成的「電場、磁場調製的短波長手性拉曼光譜儀研製」專項通過結題驗收,並獲得優秀。這個進展也在Applied Spectroscopy(2017,71(9),2211-2217)上發表。成功研製出國際上第一臺457nm雷射為激發光源的短波長手性拉曼光譜儀。
  • 大化所開發規模化電解水技術 制氫能耗降低15%以上
    23068次閱讀 作者:陶加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09月03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太陽能研究部李燦院士領導的團隊開發的新一代電解水催化劑
  • 李永舫院士:應在現有生產線技術基礎上開發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
    近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異常火熱。剛剛過去不久的3月份,《科學》連續刊發4篇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論文,其中關於鈣鈦礦與矽的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文章就有3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熱點科學問題是什麼?受關注的解決策略有哪些?近期發表的文章對熱點科學問題有什麼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