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09-05 小材科研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複合材料團隊陳麗華研究員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Micron-sized zeolite Beta single crystals featuring intracrystal interconnected ordered macro-meso-microporosity displaying superior catalytic performance」(晶體內跨尺度貫通等級孔大孔-介孔-微孔沸石Beta分子篩單晶實現高效催化)為題,在國際化學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在線發表。

Beta沸石分子篩在石油煉製和精細化工等催化領域中有著廣泛應用,例如用於催化裂化、烷基化、異構化、烷烴脫臘、烷基轉移及歧化等。將大孔和介孔同時引入到分子篩材料中,通過等級孔道結構的設計,實現分子篩催化劑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複合,開發等級孔大孔-介孔-微孔分子篩單晶材料,同時涵蓋大孔-介孔結構的高流通擴散性能和介孔-微孔結構的選擇性催化性能及高穩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是解決當前工業應用過程中分子篩催化劑存在的等級孔道結構跨尺度貫通性和等級孔沸石分子篩材料結構穩定性難題的關鍵科學途徑。開發具有晶體內大孔-介孔-微孔跨尺度貫通等級孔沸石分子篩單晶材料並實現超穩定性能,非常有挑戰性。

陳麗華研究員及其合作團隊致力於開發Beta分子篩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構築新方法,在方法學調控基礎上,理解等級孔分子篩單晶的形成機制,採用自下而上受限的分子篩原位晶化策略,成功合成了具有稀有微米級晶粒尺寸的分級有序大介孔單晶沸石Beta(OMMS-Beta),實現了晶體內孔結構的多尺度貫通。研究表明,分級多孔微米級沸石Beta單晶具有優異的穩定性,這些前所未有的性質都可以充分利用在各種催化反應中,具有高催化活性、高選擇性和可重複使用的特點。最重要的是,層狀多孔沸石單晶的原位自下而上限制結晶策略具有很強的普適性,並已擴展到其他沸石材料的成功合成,包括ZSM-5、TS-1和SAPO-34。這種性能優異的新型沸石單晶可以應用於許多其它工業催化反應

陳麗華研究員,吉林大學理學博士、比利時那慕爾大學理學博士,2013年受聘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從事等級孔功能材料在能源環境催化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2017年榮獲中國化學會-分子篩專業委員會第一屆「中國分子篩新秀獎」,2018年獲湖北省傑出青年基金,2019年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四完成人)。擔任中國工業催化聯盟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催化專業委員會委員。研究成果在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Natl. Sci. Rev., ChemSusChem, J. Mater. Chem., Nanoscale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高被引論文2篇,h-index為23,他引次數2572次,授權發明專利25項。

來源:武漢理工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007069

相關焦點

  • 武漢理工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反應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複合材料實驗室陳麗華研究員所在科研團隊聯合納微結構研究中心,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反應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構築沸石分子篩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開發等級孔道沸石分子篩單晶材料,是目前解決等級孔沸石分子篩基材料結構穩定性問題的科學途徑。然而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的構築,同時實現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及分子篩的高度結晶,必須實現等級孔道結構形成與晶體生長過程的協同作用,是當前極具挑戰性的研究難題。
  • 蘇寶連團隊構築跨尺度全貫通大孔-介孔-微孔等級孔分子篩
    該論文以工業應用需求為導向,針對等級孔Beta分子篩材料研究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進行孔道結構及材料的設計,首次開發出高性能等級孔Beta分子篩單晶(OMMS-Beta)催化材料,其等級孔道覆蓋大孔、介孔及微孔,實現晶體內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及孔道屬性的調控,使不同級別孔道的優勢集中在一個體系中,同時具有超高的結構穩定性,在結構上具有重要的創新意義。
  • 武漢理工《Matter》:構築晶體內跨尺度分子篩單晶反應器
    Barrer首次人工合成了著名的ZSM-5沸石分子篩材料,自此沸石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領域。其中構築沸石分子篩晶體內等級孔道結構,開發等級孔道沸石分子篩單晶材料,是目前解決等級孔沸石分子篩基材料結構穩定性問題的科學途徑。
  • 構築晶體內跨尺度全貫通大孔-介孔-微孔沸石大單晶實現高效催化
    ,開發出高催化效率等級孔大孔-介孔-微孔Beta分子篩單晶催化材料。將大孔和介孔同時引入到分子篩材料中,通過等級孔道結構的設計,實現分子篩催化劑孔道結構跨尺度的貫通複合,開發等級孔大孔-介孔-微孔分子篩單晶材料,同時涵蓋大孔-介孔結構的高流通擴散性能,介孔-微孔結構的選擇性催化性能及高穩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是解決當前工業應用過程中分子篩催化劑存在的等級孔道結構跨尺度貫通性和等級孔沸石分子篩材料結構穩定性問題的關鍵科學途徑。
  • 大連理工大學在高效光/電催化應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為探索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基於光催化與電催化研究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孫立成院士團隊的侯軍剛教授在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領域,如何提高光生載流子的定向移動,避免載流子複合,成為光催化體系中的關鍵科學問題。
  • 蘇寶連/賁騰/陳麗華AM:結晶有機多孔鹽,從微孔到等級孔
    研究目標近期,武漢理工大學、比利時那慕爾大學蘇寶連教授及吉林大學賁騰教授和武漢理工大學陳麗華研究員在《先進材料》期刊上以結晶有機多孔鹽為研究對象,詳細介紹和闡述了其定義分類、合成方法、骨架機構、孔道屬性和廣泛的應用,並展望了等級孔道結構在傳統的微孔結晶有機多孔鹽中的構建的前景,提供了可能性的構建等級孔的策略
  • 分子篩催化劑的紫外拉曼光譜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
    該文章報導了近幾年來李燦研究組利用紫外拉曼光譜在含過渡金屬雜原子分子篩(如TS-1, Ti-MCM-41,Fe-ZSM-5和Fe-SBA-15)活性位鑑定,以及幾種典型分子篩(如X型分子篩,Fe-ZSM-5)合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的進展。
  • 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葉茂研究員、劉中民院士團隊在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
  • 大連化物所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
  • 在極性材料光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極性材料由於分子基元在晶體中的各向異性使得晶胞中一些基團的正、負電中心並非重合,存在本徵偶極矩,產生自發極化電場。
  • ​蘇寶連、傅正義、李昱NSR:等級孔材料的合成策略和儲能應用
    近年來,等級孔材料在儲能應用領域的報導層出不窮,眾多綜述也從材料種類、反應類型及應用方向等多個角度總結了該領域的研究進展。但作為影響等級孔材料儲電性能發揮的內在關鍵特徵因素--孔結構參數目前還沒有被系統地梳理,這就導致如何精準設計高效的等級孔結構材料缺乏有效的針對性指導以進一步提升它們的儲電性能。
  • 【中國科技網】華東理工大學分子機器研究取得新進展
    生物分子馬達在生命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生命體內的ATP合成酶、進行物質運輸的驅動蛋白等,是實現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受生物分子馬達的啟發,化學家們設計合成了一系列人工分子馬達和分子機器來模擬其運轉和功能。
  • 精密測量院在沸石分子篩Lewis酸性位研究中取得進展
    精密測量院在沸石分子篩Lewis酸性位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9-11-08 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安徽理工大學在煤泥高效分選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安青網訊 近日,安徽理工大學微細礦物界面調控及分離團隊在煤泥高效分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礦物加工專業朱宏政副教授創新性地提出將浮選起泡劑預先汽化後充入氣泡,使汽態藥劑由氣泡內部向其表面吸附,巧妙地解決了傳統加藥方式存在的無選擇性吸附和藥劑過剩等問題,並通過煤泥浮選試驗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 中科院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503組)李燦院士、張文華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太陽能電池新材料硒化錫(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 中科院大化所兩維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傅強研究員、包信和院士團隊在兩維限域催化理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
  • 于吉紅院士研究團隊在沸石分子篩材料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在《Science...
    3月11日,《Science》刊發了于吉紅院士研究團隊在沸石分子篩材料方面的突破性成果,這是吉林大學化學領域研究成果首次在《Science》發表(Accelerated crystallization of zeolites via hydroxyl free radicals, Science, 2016, 351, 1188-1191
  • 直接合成不含有機物和鍺BOG分子篩及在生物質衍生分子轉化應用
    矽鋁沸石分子篩是最早被發現的一個分子篩亞類,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因其具有規則且豐富的微孔骨架結構,優異的熱穩定性和水熱穩定性,較高的比表面積和孔體積,較強的骨架酸中心以及可交換的陽離子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吸附與分離、離子交換和催化等領域。目前國際分子篩協會(IZA)收錄的252種分子篩中,約有115種可以通過直接水熱合成的方式合成鋁矽酸鹽,而其中只有不到10%的實現了工業化應用。
  • 何鳴元院士詳解:等級孔材料與綠色碳科學
    何鳴元 院士 何鳴元教授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2年獲得「中國催化成就獎」,2019年獲得「中國分子篩終身成就獎」。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催化材料和煉油催化劑及工藝。他是中國綠色化學領域的開拓者,積極推動著綠色化學化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