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白凡課題組關於細菌鞭毛組裝過程的動態研究

2021-01-08 科學網

 

2017年1月18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白凡課題組與臺灣中央大學羅健榮課題組合作在《eLife》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Length-dependent flagellar growth of Vibrio alginolyticus revealed by real time fluorescent imaging」的研究論文。在該文中,研究人員首次實現了對單細胞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極生鞭毛的實時動態螢光成像,深入探究了其鞭毛的生長過程。該研究發現,溶藻弧菌鞭毛的生長速率與其鞭毛的長度有著明顯的相關性,並提出了相關的數學模型闡釋實驗結果。這項研究對於理解細菌蛋白的胞外運輸和組裝具有重要意義。

細菌通過鞭毛的旋轉進行遊動。鞭毛作為一個複雜而精細的胞外蛋白複合體,其組裝過程需要鞭毛相關蛋白去摺疊後通過三型分泌系統運出,穿過狹窄的鞭毛通道,最後在鞭毛遠端重新摺疊,鞭毛也由此不斷延伸。過去關於鞭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鞭毛馬達以及鞭毛系統中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對於鞭毛蛋白的胞外運輸及鞭毛生長的動態過程鮮有報導。由於成像技術手段的限制,活體觀察細菌鞭毛的實時生長非常困難。外直徑只有20納米的鞭毛絲在明場下不可見,而具有超高解析度的電鏡卻無法觀察活細胞。近年來雖然有出現螢光染料標記大腸桿菌鞭毛的方法,但是至今仍舊無法做到實時觀測。

為了實現實時觀測細菌鞭毛的生長過程,白凡課題組與羅健榮課題組運用NanoOrange螢光染料對溶藻弧菌進行標記。游離狀態的NanoOrange螢光強度很低,只有當其結合鞭毛外表面的鞭毛鞘時會發出明亮的螢光,因此可以將其用於指示鞭毛,並且在培養溶液含有染料的情況下對鞭毛的生長過程進行長時間的觀察。通過這種染料快速標記的螢光成像,研究人員以較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準確測量鞭毛的生長速率。結果顯示,無論是在細菌群體水平還是單細胞水平,溶藻弧菌的鞭毛生長速率明顯依賴於其鞭毛長度。當鞭毛長度小於1500納米時,鞭毛以恆定的速度生長;當鞭毛繼續變長時,其生長速率會迅速下降。為了解釋實驗觀察得到的結果,研究人員通過數學建模模擬了鞭毛蛋白亞基在鞭毛通道裡面的運輸過程。該模型的一個關鍵點是考慮鞭毛基部的三型分泌系統將去摺疊的鞭毛亞基轉運出細胞進入鞭毛通道時,能夠將其推動一段距離。因此,當鞭毛較短時,其生長速率主要取決於鞭毛基部的上樣速率;而隨著鞭毛逐漸生長變長,鞭毛亞基在鞭毛通道裡的擴散成為了限速步驟,使得生長速率急劇下降。這項工作對於進一步研究胞外複合體的蛋白運輸和動態組裝都具有重要意義。

羅健榮教授和白凡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臺灣中央大學物理系博士生陳美廷,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3級博士生趙梓伊、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1級本科生楊津(現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博士生)為該論文並列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人類前沿科學計劃(HFSP)的支持。(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白凡課題組揭示大腸桿菌鞭毛生長新機制
    2018年5月14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白凡課題組與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 白凡課題組研究細菌適應低滲透壓衝擊的反應機制
    2016年9月19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PNAS以長文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白凡課題組與英國愛丁堡大學Teuta Pilizota課題組的合作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對於理解細菌如何適應環境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細菌在多變的滲透壓環境中依賴於機械感應調控而存活。針對細菌機械力感應和調控機制的研究對於理解細菌在複雜宿主和環境中的生存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對於細菌機械力感應和機械敏感性通道的研究成為了一個熱點。機械敏感性通道在之前的體外研究中展現出其在細菌滲透脅迫響應的重要作用,但是體內研究較少,而且集中在針對細菌種群存活的研究上。
  • Trends in genetics:飢餓下細菌的鞭毛將消失
    細菌鞭毛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有益的,但當能量來源較低時,它會成為一種負擔,因為它是為運動所需的非常昂貴組裝和能量。最近的電子冷凍斷層掃描和實時螢光顯微鏡研究表明,細菌可以在飢餓狀態下以程序化的方式去除鞭毛。
  • Science:葉克窮課題組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在成熟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的前體:位於細胞核仁區的早期前體和位於細胞質的晚期前體。最近研究已經解析了小亞基早期和晚期前體的結構,發現它們的成分和結構存在巨大的差別,但目前不清楚早期前體是如何轉變到晚期前體的。
  • Science:大自然如何設計原始的細菌鞭毛
    細菌鞭毛結構。2017年4月15日/生物谷BIOON/---在某些菌體上附有細長並呈波狀彎曲的絲狀物,少則1-2根,多則可達數百根。這些絲狀物稱為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鞭毛的長度常超過菌體若干倍。細菌的鞭毛自細胞膜長出,游離於細菌細胞外,由遠端的鞭毛絲、近端的鞭毛鉤和埋置在細胞壁和細胞膜中的基體組成。
  • 研究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在成熟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的前體:位於細胞核仁區的早期前體和位於細胞質的晚期前體。最近研究已經解析了小亞基早期和晚期前體的結構,發現它們的成分和結構存在巨大的差別,但目前仍不清楚早期前體是如何轉變到晚期前體的。
  • 魚病知識:認識細菌鞭毛
    鞭毛是許多細菌用於推動自身運動的細胞器,能夠幫助細菌趨向有利環境或躲避有害環境,鞭毛還在細菌底物吸附生物膜形成和病原侵染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 生物物理所葉克窮課題組Science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在成熟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的前體:位於細胞核仁區的早期前體和位於細胞質的晚期前體。最近研究已經解析了小亞基早期和晚期前體的結構,發現它們的成分和結構存在巨大的差別,但目前不清楚早期前體是如何轉變到晚期前體的。
  • 科學網—科學家發現細菌鞭毛轉向調控非平衡因素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袁軍華、張榕京課題組在細菌運動行為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鞭毛停擺賦予細菌駕駛能力
    有一種海洋細菌只有一根剛性的鞭毛,通過鞭毛旋轉推進菌體細胞向前運動。最新發現的轉向機制解釋了這種細菌怎樣控制運動方向。如果一根鋼管出現受力後變彎的情況,工程師會認為這是失敗的產品。但細菌完成一次成功的轉向正是依賴於鞭毛的這種機械特性——彈性材料在受到壓力時變彎。像大腸桿菌這樣的多鞭毛細菌轉向的時候,會從一束旋轉的鞭毛中釋放一根,鞭毛展開使菌體翻轉朝向新的方向。
  • 細菌鞭毛是如何測量自己的身長?
    本研究首次實現在體外培養環境完成從全能幹細胞培育出胚胎的過程。研究人員在一個三維的框架中將胚胎幹細胞和胚胎外幹細胞相結合,結果發現這些幹細胞會自組裝出一個類似自然胚胎的可發育結構。這一人造胚胎是研究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重要模型。圖1.
  • 科研人員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在成熟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的前體:位於細胞核仁區的早期前體和位於細胞質的晚期前體。最近研究已經解析了小亞基早期和晚期前體的結構,發現它們的成分和結構存在巨大的差別,但目前仍不清楚早期前體是如何轉變到晚期前體的。
  • 科研人員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在成熟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的前體:位於細胞核仁區的早期前體和位於細胞質的晚期前體。最近研究已經解析了小亞基早期和晚期前體的結構,發現它們的成分和結構存在巨大的差別,但目前仍不清楚早期前體是如何轉變到晚期前體的。
  • 細菌鞭毛的負染色方法
    細菌作為原核生物沒有特定的細胞核,它的遺傳物質散落在細胞質中,基本的細胞結構還有細胞膜、細胞壁。鞭毛是某些細菌特有的運動器官,細菌可以通過調整鞭毛的旋轉方向來改變運動狀態。細菌的鞭毛自細胞膜長出,游離於細菌細胞外,鞭毛的長度常超過菌體若干倍。在做電鏡實驗時,鞭毛由於反差弱,可視化往往需要藉助負染色。負染之後的鞭毛結構在深色背景下呈陰性反差,結構清晰可見。
  • 生物物理所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在真核細胞中,核糖體的組裝是一個高度複雜、動態的過程,兩個亞基在成熟過程中會結合大量的組裝因子,形成一系列核糖體前體複合物。小亞基在成熟過程中形成兩種主要的前體:位於細胞核仁區的早期前體和位於細胞質的晚期前體。最近研究已經解析了小亞基早期和晚期前體的結構,發現它們的成分和結構存在巨大的差別,但目前仍不清楚早期前體是如何轉變到晚期前體的。
  • 新研究揭示細菌鞭毛旋轉馬達的定子單元其實也是一...
    論文通訊作者、哥本哈根大學健康與醫學科學學院諾和諾德基金會蛋白研究中心副教授Nicholas Taylor博士說,「很多細菌可以移動,或者說遷移,這是因為它們有長長的稱為鞭毛的絲線,它們可以用這些鞭毛來推動自己前進。它們是通過旋轉這些鞭毛來實現的。
  • 葉克窮團隊首次觀察到並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葉克窮團隊首次觀察到並解析核糖體組裝的動態過程 2020-09-19 0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體腸道細菌的鞭毛竟然是抗病毒成分
    本周四發表於《科學》雜誌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認為要阻止人類腸道內某種致命病毒,關鍵在於人類腸道中的細菌——生活在人類胃腸道中數萬億難以察覺的細菌
  • 小小的鞭毛也有大大的作為
    作為本主題內容的上半部分,文章介紹鞭毛的結構與分類,重點闡明鞭毛對於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功能。內容充實,圖文並茂,清晰易懂。最後歡迎其他小夥伴們多多來稿。說起鞭毛/纖毛 (Flagella/cilia)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呢?是不是長在大腸桿菌上的那根長長的尾巴,像下圖這樣一搖一擺的幫助細菌遊動(圖1)?Bingo!答對了一半。
  • 省醫院細菌鞭毛研究有新發現這對有效治療敗血症、傷口感染有重要...
    近日,省人民醫院檢驗科谷海瀛教授在對綠膿桿菌的研究中發現了它的鞭毛的特徵,從而在國際上改寫了綠膿桿菌模式株的描寫,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上有著重要意義。  細菌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絕大多數細菌都有自己獨特的鞭毛。因此,根據細菌鞭毛的數量和形態來鑑別細菌的種類,就可為診斷治療提供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