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挑戰常規!新研究揭示細菌鞭毛旋轉馬達的定子單元其實也是一...

2020-12-06 生物谷

2020年9月23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我們的周圍和身體裡有數十億個細菌,其中大多數是無害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諸如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之類的有些細菌會引起感染。遷移的能力可以幫助

細菌

尋找營養物,或者在身體的某些部位定植,並造成感染。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如今從根本上深入了解這種

細菌

運動的動力,解決了這個領域長達一年的謎團。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9月14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tator Units of the Bacterial Flagellar Motor」。

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8.016。

論文通訊作者、哥本哈根大學健康與醫學科學學院諾和諾德基金會蛋白研究中心副教授Nicholas Taylor博士說,「很多細菌可以移動,或者說遷移,這是因為它們有長長的稱為鞭毛的絲線,它們可以用這些鞭毛來推動自己前進。它們是通過旋轉這些鞭毛來實現的。旋轉的動力來自於

細菌

鞭毛的旋轉馬達(rotary motor),而旋轉馬達的動力又來自於一種稱為定子單元(stator unit)的蛋白複合物。這在我們的領域內都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如今展示的是這種定子單元如何為旋轉馬達提供動力,這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謎。」

令人頗為驚訝的是,Taylor及其研究團隊發現這種定子單元本身其實也是一個微小的旋轉馬達。這個微小的旋轉馬達為大的旋轉馬達提供動力,使得鞭毛旋轉,從而讓細菌移動。這些研究結果與現有的關於定子單元作用機制的理論相矛盾,而這一新知識可能會在對抗

細菌

類疾病的過程中發揮作用。

Taylor說,「大多數研究人員,包括我們自己,其實都認為定子單元的作用機制和結構與我們的研究顯示的情形完全不同。了解這種定子單元的實際組成和功能,為治療目的鋪平了道路。當我們知道是什麼讓

細菌

移動時,我們或許也能抑制這種移動,從而阻止它的擴散。」

利用低溫電鏡技術揭示定子單元的結構

這些研究人員通過使用低溫電鏡技術解析出定子單元複合物的結構。利用這種技術,他們能夠闡明它的結構,觀察到它是如何被激活的,並為它如何導致鞭毛馬達的旋轉提供了一個詳細的模型。

Taylor說,「這個微小的馬達由兩種蛋白---MotA和MotB---組成。隨著離子動力的分散,MotA圍繞MotB旋轉。MotA的旋轉又為大的細菌旋轉馬達的旋轉提供動力。此外,我們的模型還顯示了定子單元如何在兩個方向上為細菌鞭毛馬達的旋轉提供動力,這對細菌改變它們的移動方向至關重要。如果不改變方向,

細菌

就只能朝一個方向徑直移動。」

Taylor團隊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是尋找能否利用化學化合物抑制定子單元,從而實現

抗生素

發揮的效果。(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Mònica Santiveri et 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tator Units of the Bacterial Flagellar Motor. 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8.016.

2.Tiny protein motor fuels bacterial movement
https://phys.org/news/2020-09-tiny-protein-motor-fuels-bacterial.html

相關焦點

  • Cell | 細菌鞭毛馬達「定子」單元的分子機制
    大多數細菌通過鞭毛的旋轉來驅使自身的運動。細菌的鞭毛通常由一根長長的纖維---作為驅動的「螺旋槳」; 一個鉤子---作為連接結構;和一個嵌入在細胞膜的馬達組成。有意思的是,該馬達的旋轉既可以是順時針的,也可以是逆時針的,特定的趨化因子信號可以誘導轉子的翻轉,引起馬達旋轉方向的改變。值得注意的是,原核生物旋轉分子馬達的「定子家族」是除了ATPase家族外,唯一一個用跨膜離子濃度梯度而不是ATP產生機械動力的馬達分子,而其中MotAB則是這類「定子家族」中功能研究最深的典型【2】。
  • 劉駿/李春好合作揭示細菌鞭毛馬達轉動方向的變換調控機制
    這種能力對細菌的生存、致病等有重要意義【1】。儘管人們對細菌鞭毛馬達的結構研究已有數十年之久,但目前仍未清楚調控其轉動方向的分子機制。這項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斷層掃描技術,以萊姆病病原體(Borrelia burgdorferi)為研究對象,在分子水平揭示了細菌鞭毛馬達轉動方向的變換機制。
  • 2020年9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3.Cell:挑戰常規!新研究揭示細菌鞭毛旋轉馬達的定子單元其實也是一個小型的旋轉馬達doi:10.1016/j.cell.2020.08.01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如今從根本上深入了解這種細菌運動的動力,解決了這個領域長達一年的謎團。
  • 科學網—科學家發現細菌鞭毛轉向調控非平衡因素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袁軍華、張榕京課題組在細菌運動行為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Trends in genetics:飢餓下細菌的鞭毛將消失
    細菌鞭毛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有益的,但當能量來源較低時,它會成為一種負擔,因為它是為運動所需的非常昂貴組裝和能量。最近的電子冷凍斷層掃描和實時螢光顯微鏡研究表明,細菌可以在飢餓狀態下以程序化的方式去除鞭毛。
  • 白凡課題組揭示大腸桿菌鞭毛生長新機制
    在該文中,研究人員首次實現了對大腸桿菌周生鞭毛生長的實時動態螢光成像,深入探究鞭毛的組裝過程。該研究發現,同一長度的大腸桿菌鞭毛,其生長速率會呈現較大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於鞭毛組裝過程中的停滯。通過進一步的實驗和數學模型,論文揭示了大腸桿菌胞質內鞭毛亞基蛋白的供應不足會引起鞭毛生長過程中的停滯,這項研究對於理解細菌蛋白的胞外運輸和組裝具有重要意義。
  • 細菌的鞭毛運動及機制
    細菌泳動靠鞭毛,鞭毛能推動或拉動細胞前進。細菌鞭毛是細菌表面的長絲波曲的蛋白質附屬物,一端游離另一端附著在細胞上,長度一般15-20 μm,直徑在10-20 nm,因此不經過處理的話,光學顯微鏡看不到鞭毛。研究表明在大腸桿菌中,超過50個基因與運動相關。
  • 北大白凡課題組關於細菌鞭毛組裝過程的動態研究
    在該文中,研究人員首次實現了對單細胞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極生鞭毛的實時動態螢光成像,深入探究了其鞭毛的生長過程。該研究發現,溶藻弧菌鞭毛的生長速率與其鞭毛的長度有著明顯的相關性,並提出了相關的數學模型闡釋實驗結果。這項研究對於理解細菌蛋白的胞外運輸和組裝具有重要意義。 細菌通過鞭毛的旋轉進行遊動。
  • 魚病知識:認識細菌鞭毛
    鞭毛是許多細菌用於推動自身運動的細胞器,能夠幫助細菌趨向有利環境或躲避有害環境,鞭毛還在細菌底物吸附生物膜形成和病原侵染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 細菌鞭毛是如何測量自己的身長?
    本研究首次實現在體外培養環境完成從全能幹細胞培育出胚胎的過程。研究人員在一個三維的框架中將胚胎幹細胞和胚胎外幹細胞相結合,結果發現這些幹細胞會自組裝出一個類似自然胚胎的可發育結構。這一人造胚胎是研究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重要模型。圖1.
  • 旋轉分子馬達:ATP合成酶,生命能量的「印鈔機」
    線性馬達常常與特定軌道結合在一起,利用ATP水解所釋放出的化學能產生與軌道的相對運動,其作用機制與人造發動機類似;旋轉馬達則類似於人造電機,由「轉子」和「定子」兩部分組成。目前的研究中,了解比較深入的主要有:(1)肌球蛋白馬達,主要存在於肌肉纖維和真核細胞內。
  • 科研動態 | 西北大學物理學院經光銀教授研究團隊在細菌驅流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構建了遊動細菌的偏航全景圖,解決了如何精確描述基本生物體準確軌跡這一長期困擾生物物理領域的難題。近20年來,活性生物物理開始成為物理學新興前沿研究領域,這類系統顯著區別常規平衡態物理,系統在微觀單元上有能量輸入而被推向遠離平衡態,其中微單元體具有自驅動、自適應,且可在無序中生有序並產生集群行為。
  • 鞭毛停擺賦予細菌駕駛能力
    有一種海洋細菌只有一根剛性的鞭毛,通過鞭毛旋轉推進菌體細胞向前運動。最新發現的轉向機制解釋了這種細菌怎樣控制運動方向。如果一根鋼管出現受力後變彎的情況,工程師會認為這是失敗的產品。但細菌完成一次成功的轉向正是依賴於鞭毛的這種機械特性——彈性材料在受到壓力時變彎。像大腸桿菌這樣的多鞭毛細菌轉向的時候,會從一束旋轉的鞭毛中釋放一根,鞭毛展開使菌體翻轉朝向新的方向。
  • Science:大自然如何設計原始的細菌鞭毛
    細菌鞭毛結構。2017年4月15日/生物谷BIOON/---在某些菌體上附有細長並呈波狀彎曲的絲狀物,少則1-2根,多則可達數百根。這些絲狀物稱為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鞭毛的長度常超過菌體若干倍。細菌的鞭毛自細胞膜長出,游離於細菌細胞外,由遠端的鞭毛絲、近端的鞭毛鉤和埋置在細胞壁和細胞膜中的基體組成。
  • Nature:細菌鞭毛改變轉動方向的本領
    菌鞭毛細絲的轉動是細菌運動的原因。轉動的方向決定細菌是會平穩向前運動還是會改變其運動軌跡。鞭毛「馬達」向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驅動這種轉動,轉動方向由鞭毛開關複合物調控。它的組成部分之一(一種被稱為FliG的環狀蛋白)施加使該「馬達」能夠切換方向的扭動運動或扭矩——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本領,因為鞭毛以每秒幾百轉的速度轉動,但能夠在不到一毫秒時間內逆轉方向。現在,FIiG的全長度結構已被確定,在轉動方向的切換中所涉及的構形變化也被識別了出來。
  • 細菌鞭毛的負染色方法
    細菌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也是常見的基因工程模型。
  • 世界上最小的馬達:揭示神秘的量子現象!
    這款馬達的特色在於:它恰好遊走在經典運動與量子隧穿之間的邊界處,並向量子領域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令人費解的現象。僅由16個原子組成的馬達:位於手性(指一個物體不能與其鏡像相重合)PdGa 表面(藍球->鈀,紅球->鎵)上的單個4原子乙炔馬達分子(灰白球)的原子尺度結構。
  • 人體腸道細菌的鞭毛竟然是抗病毒成分
    本周四發表於《科學》雜誌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認為要阻止人類腸道內某種致命病毒,關鍵在於人類腸道中的細菌——生活在人類胃腸道中數萬億難以察覺的細菌
  • 小小的鞭毛也有大大的作為
    作為本主題內容的上半部分,文章介紹鞭毛的結構與分類,重點闡明鞭毛對於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功能。內容充實,圖文並茂,清晰易懂。最後歡迎其他小夥伴們多多來稿。說起鞭毛/纖毛 (Flagella/cilia)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呢?是不是長在大腸桿菌上的那根長長的尾巴,像下圖這樣一搖一擺的幫助細菌遊動(圖1)?Bingo!答對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