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學拓撲超晶格結構實現拓撲荷大小為2的三維狄拉克點

2020-08-04 知社學術圈
在光學拓撲超晶格結構實現拓撲荷大小為2的三維狄拉克點

近年來對拓撲能帶的研究將傳統的二重和三重簡併點推廣到高階簡併點,從而產生了許多新奇的現象。其中被稱為charge-2狄拉克點(CDPs)的四重能帶簡併點近來在某些凝聚態物質系統中被發現。由於傳統的三維狄拉克點是由一對手性相反的外爾點重疊而成,其淨拓撲荷數為零,因而不能引起拓撲保護的表面態。然而,與傳統的三維狄拉克點不同,CDPs具有非零淨拓撲電荷的特徵(拓撲荷數為±2 ),可以導致全新的拓撲表面態。


如果能利用光學系統實現光頻CDPs,必然能拓展得到全新的應用。但在可見光頻域實現三維拓撲簡併點並不容易,往往需要複雜的結構設計,或者繁複的實驗測量。因此,如何找到簡單可行的方法,構造並觀測到光頻CDPs, 依舊是個難題。


近日,南京大學劉輝教授祝世寧院士團隊帝國理工大學的丁鯤博士後合作,在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發表題為「Realization of photonic charge-2 Dirac point by engineering super-modes in topological superlattices」的研究論文(Commun Phys 3, 130 (2020))。論文報導了在一維光學拓撲超晶格結構中利用人工合成維度,首次成功構造了可見光頻域的CDPs,並實現了對其所引起的拓撲表面態的靈活調控。


在本工作中,作者先通過特殊設計,交替堆疊兩種拓撲性質不同的一維光子晶體而得到了超晶格結構。因而,在每個光子晶體界面處都存在拓撲局域態,它們作為「人工光子軌道」,彼此雜化耦合形成集體模式,得到全新的人工拓撲能帶。在這個系統中,每個軌道的在位能可以通過調整界面層介質厚度輕易調節,相鄰兩個光子軌道的耦合係數(包括強度和符號)可以由改變光子晶體的周期數靈活調控。因此,作者合理地引入與在位能和耦合係數相關的兩個人工維度,在一維超晶格實現了高度可調的三維拓撲能帶,大大降低了實驗難度並帶來新的效應。


在光學拓撲超晶格結構實現拓撲荷大小為2的三維狄拉克點

圖1:(a) 一維光學拓撲超晶格結構;(b)樣品局部結構電鏡圖;(c)水平波矢為零時,人工空間中的Charge-2狄拉克點;(d)水平波矢不為零時,人工空間中對應於不同偏振的衍生外爾點。


進一步考慮光子的偏振特性,每個光子軌道都存在TE和TM兩種模式,所以還具備贗自旋自由度。於是,不同自旋的拓撲能帶可以由不同偏振的入射光來激發,並通過透射譜直接進行觀測。當入射角為零度時,水平波矢為零,TE和TM模式簡併,它們各自對應相同拓撲荷的外爾點,在人工空間重疊而構成了CDP;當入射角度逐漸增大,水平波矢不再為零,TE和TM模式簡併解除導致對應外爾點在人工空間相互分離。這種簡併解除類似電子系統中的塞曼效應,其中水平波矢充當了有效磁場,而通過對不同偏振入射角的控制實現了對衍生外爾點的任意調控。


在光學拓撲超晶格結構實現拓撲荷大小為2的三維狄拉克點

圖2:(a) 分離的衍生外爾點及表面態對應平面;(b-c)三十度角斜入射所激發的TM和TE模式反射譜。


另一方面,CDPs拓撲荷不為零的特性保證了超晶格截斷面拓撲表面態的存在。每個偏振下的拓撲表面態,都可以分成兩組,對應於人工空間的兩個相交平面。在本工作中,作者利用不同入射方向的兩種偏振光,激發並通過反射譜觀測到了位於不同平面的拓撲表面態。由於該超晶格系統中的拓撲表面態依賴於偏振模式、入射角大小以及入射方向,進而可以用來實現局域場增強,非常有利於實際應用。


本工作的結果表明一維光學拓撲超晶格系統可作為實現各種拓撲效應的良好平臺,它不僅可以實現CDPs,也已被證明能實現SSH、RM等等拓撲相。接下來,如果利用損耗材料或者非線性折射率材料來構造超晶格系統,可以進一步去探索非厄米或非線性等拓撲現象。


南京大學博士生胡夢瑩、帝國理工博士後丁鯤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學教授劉輝為論文的通訊作者。研究團隊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 11690033, No. 61425018, No. 11621091, and No. 11374151)。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5-020-00395-1

相關焦點

  • 聲學三維狄拉克點及其向外爾點的轉變
    此外,如何在經典系統中實現三維狄拉克點向外爾點的轉變,以及在此過程中拓撲表面態的變化情況,對拓撲半金屬的實際應用有著重要意義。研究要點本文基於六角聲子晶體,研究了四重簡併的三維狄拉克點和狄拉克點向外爾點的轉變。通過對稱性的設計,我們在聲子晶體中構建了一對三維狄拉克點,它們對稱分布在布裡淵區的旋轉軸上。
  • 拓撲絕緣體簡介
    這是因為受時間反演對稱性的要求,動量相反的電子其自旋取向也相反。非磁雜質散射不能翻轉自旋而破壞時間反演對稱性,因而不能引起背散射。2006年,張首晟的研究組獨立地提出了一種實現QSHE的一般理論,並預言了HgTe/CdTe超晶格結構可以實現QSHE。2007年,德國的Molenkamp研究組通過實驗證實了這一理論預言。
  • 南開大學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日前,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首次實驗觀測並理論證明了贗自旋渦旋拓撲荷的轉換與狄拉克點拓撲特性相關,揭示了動量與實空間拓撲轉換的普適規律。
  • ...合作者在Nature Physics發表超冷原子中三維拓撲能帶的表徵和觀測
    ,如能帶結構、三維拓撲相等,是長期來的重大困難。拉曼耦合進一步誘導自旋軌道耦合,形成三維量子系統。該體系z方向每個kz動量點對應的二維(x-y面內)系統是擁有兩個無能隙簡併點的狄拉克半金屬。在三維動量空間中,所有不同kz對應的二維平面內的兩個狄拉克點沿z方向連成兩條節線。由於節線附近的線性色散導致態密度為零,這樣的能帶結構被稱為節線半金屬。為了測量三維動量空間中節線的位置,實驗需要測量每個二維面的狄拉克點的位置。
  • 科學家發現兩類在反鐵磁體中存在的拓撲磁激發
    此類交點是一類被共線反鐵磁基態的沿著排列方向的自旋旋轉對稱性(簡稱「自旋對稱性」)和時間反演-空間反演聯合操作下的不變性(簡稱「時空對稱性」)保護的新型狄拉克點,且該狄拉克點不同於之前在電子系統中研究的狄拉克點。前者可以出現在布裡淵區的任意位置,而後者只能出現在高對稱點或者高對稱線上。
  • 浙大科學家全球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劍指6G
    2020 年末,其憑藉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實現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以及在特製的三維聲子晶體中首次觀測到了自旋為 1 的外爾點等重大突破,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楊怡豪成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
  • ...31歲浙大科學家全球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
    2020 年末,其憑藉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實現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以及在特製的三維聲子晶體中首次觀測到了自旋為 1 的外爾點等重大突破,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楊怡豪成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
  •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
    此前,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該領域仍是空白,光學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僅局限於二維空間。據悉,在二維空間下,表面波傳播時只有一維單向的拓撲邊界態,而表面波在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中傳播時,其拓撲表面態表現為二維無質量狄拉克費米子。「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十分重要,將推動該新興領域的發展。」《自然》匿名評審專家在評價該研究時說。
  • 浙大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技術劍指6G
    2020 年末,其憑藉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實現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以及在特製的三維聲子晶體中首次觀測到了自旋為 1 的外爾點等重大突破,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楊怡豪成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
  • 科學家理論預言並實驗發現磁諧振子體系中拓撲能帶交點
    當體系的基態磁結構保持了沿某一方向的旋轉對稱群時,拓撲能帶交點的一般形式為狄拉克點【圖1(a)】;當Dzyaloshinsky-Moriya相互作用等微擾項引入從而破壞了自旋旋轉對稱性時,這個狄拉克點會變成一個線型或圓型的拓撲線節點【圖1(b)】。這個線節點與以往提出的線節點都不同,具有非平凡的單極荷。
  • 武大:在狄拉克半金屬中,實現三維聲子,為控制聲音開闢新方式!
    現在我們中國的科學家發表了一項實驗觀察到的狄拉克點,這些點完全是由使用非對稱聲子晶體的晶體對稱性加強,在實驗中展示了新的拓撲表面態,發現物質的新拓撲態已成為基礎物理和材料科學的重要目標。作為(3+1)維狄拉克真空固態實現也是最有意義的,到目前為止,實現的狄拉克點總是成對出現,通過不斷調整參數以保持系統的對稱性,可以通過它們的合併和成對湮滅來消除這些狄拉克點,在發表在《光:科學與應用》期刊上的新研究中:
  •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 1月10日,國際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有望大幅度提高光子在波導中的傳輸效率,相關成果發布在《自然》上。   這項研究由浙江大學教授陳紅勝課題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Baile Zhang、Yidong Chong課題組合作完成,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博士楊怡豪為論文第一作者,陳紅勝、Baile Zhang、Zhen Gao為共同通訊作者。
  •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在三維拓撲絕緣體表面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海文、孫慶豐和謝心澄,與中心訪問學者蘇州大學江華,共同在三維拓撲絕緣體表面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7月24日的《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13, 046805 (2014).]
  • ...發表拓撲和超導領域的重要發現:三維拓撲狄拉克半金屬中的超導...
    1980年整數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諾貝爾物理獎)使得拓撲的概念應用到物理相變中。量子霍爾效應所對應的相變並不伴隨著對稱性的改變,改變了人們對於相變和對稱性破缺的看法。近些年,隨著拓撲絕緣體的發現和進一步研究,人們對基本物質態的劃分有了新的認識:物質材料可以劃分為拓撲非平庸和拓撲平庸這兩類。
  • 物理所提出拓撲Node-Line半金屬的理論預言
    這個曲線投影到材料的某些表面上時會形成閉合的圈,圈內會出現受體態拓撲保護的能量色散非常小的鼓膜狀二維表面平帶。在這種表面平帶中引入電子關聯效應或超導配對有望實現分數拓撲態或高轉變溫度超導等。但是到目前為止,這種新穎的Node-line半金屬還未在實驗上得到觀測,材料的理論預測也很匱乏。
  • 首次實現!近日,江蘇這個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相比於二維系統,三維系統多出了一個空間自由度,具有更多的結構類型和對稱操作可供選擇與調控。此外,根據拓撲材料&34;,在三維拓撲絕緣體中,不僅可以得到拓撲保護的二維表面態(一階聲拓撲絕緣體),用於實現一些如折射、成像等一維波導無法實現的拓撲現象和功能;也可以得到更低維度的一維稜態(二階)和零維角態(三階)。這為多維度調控聲波傳播提供了新的可能。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預言了一類新的強拓撲絕緣體材料系統(Bi2Se3, Bi2Te3 和Sb2Te3),這是最簡單的強拓撲絕緣體,便於理論模型研究,同時非常穩定且容易合成,有可能會成為實現室溫低能耗的自旋電子學器件。本工作於2009年發表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的子刊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
  • 聲拓撲-2017 Nat.Phys.聲子晶體中的拓撲谷傳輸(一)
    基於能帶反轉的聲拓撲絕緣體(上),也介紹了基於陣列耦合的非平庸:光學拓撲-2013 PRL 基於環陣列耦合的拓撲絕緣體,還有實驗上較難實現的弗洛奎拓撲:光學拓撲-2012 NP 基於動態調製相位實現光子等效磁場。
  • 進展 | 狄拉克渦旋拓撲光腔
    拓撲光子學開始於拓撲邊緣態作為魯棒波導的發現,而另一種最常用的光學元件--光腔也可以利用拓撲缺陷態做出性能上的獨特創新。圖2. 左) 狄拉克光腔光譜隨著腔大小的演化和過偏振片後的遠場光斑。右)拓撲腔模的數量和簡併度等於渦旋的纏繞數w,圖中是w為1,2和3時的實驗光譜。最佳的大面積單模性是狄拉克渦旋腔有別於其他已知光腔的最獨特優勢,大面積單模性有利於提高單模雷射器的功率和穩定性。市場對於功率的需求永遠在增長,已有產品在單模能量輸出上已經達到瓶頸,需要新的思路。
  • 與銅不同,鎳基超導材料的電子結構和拓撲性質 | NSR
    但直到最近,科學家們才在鍶摻雜的去氧原子層的鈣鈦礦鎳基材料Nd0.8Sr0.2NiO2中發現了超導性。因此,研究母體材料的電子結構、費米面、軌道特徵以及可能的拓撲結構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a),電子數與化學勢的關係(b),費米面(c)和狄拉克點(d)通過拓撲量子化學分析和擬合能帶色散,作者提出了描述費米面附近能帶的二帶最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