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單層二硒化釩的「一維圖案化」及其功能化

2020-12-04 中科院物理所

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功能化對實現其在光電、催化、新能源以及生物醫學等領域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在實現二維材料功能化方面,結構圖案化調控是其中一個重要手段。之前,人們利用電子/離子束刻蝕、元素摻雜等手段實現了二維材料的圖案化。圖案化的二維材料則呈現出了許多新的物理性質,例如「納米網狀」石墨烯的半導體特性[Nat. Nanotechnol. 5, 190 (2010)]、「納米圖案化」的二硫化鉬的螢光特性[Adv. Funct. Mater. 27, 1703688 (2017)]、「自然圖案化」的二硒化鉑與二硒化銅的分子選擇性吸附特性[Nat. Mater. 16, 717 (2017)],等等。在諸多二維材料中,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TMDCs)具有獨特的「三明治」結構,使其在圖案化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根據其上下兩層硫族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可以產生H,T,T』,Td相等多種結構。同時,由於表層硫族原子易於脫離的特性,可以通過加熱退火等多種手段誘導出缺陷,為調控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的結構並進一步實現其圖案化提供了可行方法。

二硒化釩(VSe2)作為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中的一員,其單層被預言具有二維磁性、高導電性、電催化等諸多獨特性質,是備受關注的一種新型二維材料。對這種材料的圖案化與功能化無疑能進一步豐富其物理特性,從而拓展其應用前景。因此,如何實現這種單層材料的圖案化與功能化就成為了下一步亟需解決的科學問題。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高鴻鈞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新型二維晶體材料製備的探索、物性與應用基礎研究,取得了一些國際引領性的研究成果。近期,該課題組博士生劉中流(實驗)、雷寶(理論計算)等人成功實現了單層二硒化釩(VSe2)的一維圖案化和對鉑(Pt)原子的分散吸附,結合密度泛函(DFT)模擬計算研究了其結構及催化特性。

他們發現,在高定向熱解石墨(HOPG)表面上生長的單層VSe2經過退火處理後可以形成單層一維圖案化的(1D-patterned)VSe2,並且這種單層一維圖案化的VSe2可以通過加熱同時沉積硒的方式恢復為原來的單層VSe2,轉變過程是可逆可控的。他們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對生長的單層一維圖案化的VSe2精細原子排布結構進行了研究,發現相比於原本0.33 nm六方晶格周期的單層VSe2,一維圖案化的VSe2具有取向一致、周期性均勻排列的一維條紋圖案,其條紋間距約為0.97 nm(圖1)。結合原子力顯微鏡(AFM)測量,他們提出了該種單層一維圖案化VSe2的結構模型,通過計算模擬證實,該模型與實驗完全符合(圖2)。進一步的實驗觀測結果表明:單層VSe2向單層一維圖案化VSe2的轉變過程是一個硒原子缺陷逐漸增加的過程。硒原子缺陷首先排列成線,然後隨著線的數量增加形成取向相同的疇,最終形成均勻排列的周期性一維條紋。相反地,通過加熱同時沉積硒可以使得硒原子缺陷得到彌補,從而恢復為單層VSe2(圖3)。在研究了單層一維圖案化VSe2的結構及形成機理之後,他們進一步沉積Pt原子實現了該種材料的功能化。實驗結果表明:沉積的Pt原子在單層一維圖案化的VSe2表面形成了分散結構,其中半數以上為單原子分散的Pt原子。DFT計算模擬表明,這些分散吸附的Pt原子在產氫反應(HER)中具有與Pt單晶接近的催化特性,可以極大地節約貴金屬Pt的用量(圖4)。

綜上,該項工作提供了一種調控二維材料維度、結構和物性的方法,豐富了二硒化釩作為一種新型二維材料的應用潛力,並且實現了鉑原子在該一維圖案化的二硒化釩上的分散吸附。這一研究結果在清潔能源、新型催化材料等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相關工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Nano Lett. 19, 4897-4903 (2019)上。劉中流和雷寶為共同第一作者,王業亮、杜世萱和高鴻鈞為共同聯繫作者。

該項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61725107, 51572290, 61888102, 51872284)、科技部(2016YFA0202300)和中國科學院(XDB30000000, XDB28000000)的支持。

文章連結

圖1:單層二硒化釩(VSe2)與一維圖案化(1D patterned)單層二硒化釩間的可逆結構轉變。高定向熱解石墨(HOPG)表面單層的VSe2與一維圖案化VSe2間可逆結構轉變的過程示意圖(a),二者的大範圍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圖像(b,d)及對應原子分辨STM圖(c,e)。

圖2:單層的VSe2與一維圖案化VSe2的計算結構模型和測量結果。(a)單層VSe2的結構模型。(b)單層VSe2的STM原子分辨圖與STM模擬圖。(c,d)單層一維圖案化VSe2的結構模型,其中a=0.99 nm,b=0.34 nm,h=0.33 nm。(e)單層一維圖案化VSe2的原子力顯微鏡(AFM)及STM原子分辨圖與STM模擬圖及結構模型。

圖3:單層的VSe2與一維圖案化VSe2結構可逆轉變的具體過程。(a)HOPG上單層VSe2的STM圖像。(b)圖經過270℃退火後的樣品STM圖像,樣品表面開始出現線缺陷。(c)圖經過330℃退火後的樣品STM圖像,線缺陷數量增加並開始形成同一取向的疇。(d)圖經過350℃退火後的樣品STM圖像,VSe2已經完全轉變為一維圖案化VSe2。該樣品經過250℃加熱同時沉積硒可以恢復成為原來的單層的VSe2。

圖4:鉑(Pt)原子在單層一維圖案化VSe2表面的分散吸附及其催化計算。(a)乾淨的單層一維圖案化VSe2樣品的STM圖像。(b)沉積Pt原子後的單層一維圖案化VSe2樣品的STM圖像。(c,d)Pt的二聚體及單原子的STM放大圖像。(e)單層一維圖案化VSe2樣品表面吸附的Pt多聚體按所含原子數的分布統計。(f)Pt單原子吸附在單層一維圖案化VSe2的結構模擬圖。(g)計算得到的Pt原子不同吸附形態對產氫反應(HER)的自由能的影響與Pt單晶比較。

編輯:lwk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我的胃就是這麼壞掉的

2. 當你熬夜時,大腦開始默默的吃自己...

3.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首的大興機場,到底厲害在哪裡?

4. 貓的反應速度到底有多快?

5. 手機無線充電為什麼還沒普及?

6.說好不哭,喝下去的奶茶怎麼就變成肥肉了?

7.如果「量子傳輸」一個人,轉移的是肉體還是靈魂?

8. 隨機性真的存在嗎?

9. 手機最後1%的電量到底能用多久?

10.二營長!你的「義大利炮」呢?給我拉過來!| 正經玩

相關焦點

  • 「自然圖案化」的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及其功能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過去十年間,他們採用分子束外延生長方法製備出了大面積、高質量的石墨烯及類石墨烯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鍺烯、鉿烯、二硒化鉑和銻烯等,這些材料體系多數為國際上首次創製,在國際上居引領地位。這些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成功構築不僅豐富了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庫,同時為探索其物理特性和潛在應用奠定了基礎。  一般來說,二維原子晶體材料需要進行功能化或圖案化才可能實現進一步的應用。
  • 進展|新型二維原子晶體VSe2的製備及其準二維量子相干輸運
    具有本徵磁性的二維晶體材料及其磁性是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及其應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下一代低功耗的信息處理與存儲及自旋器件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理論計算及實驗表明,單層二硒化釩(VSe2)具有本徵鐵磁性,居裡溫度高於室溫。
  • 進展|二維原子晶體VTe2的近藤效應
    近年來,少層二維原子晶體CrI3和Cr2Ge2Te6等本徵鐵磁性的發現激發了二維磁性材料的研究熱潮。理論預測單層釩基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VX2(X = S,Se,Te)為本徵鐵磁性材料,單層VSe2的室溫鐵磁性已在實驗上觀測到,然而,隨著層數的增加,VSe2中的鐵磁性迅速減弱,由於其塊體材料的順磁性,VSe2的本徵鐵磁性仍存在爭議。
  • 進展 | 二維精雕,遊刃有餘:一種二維材料圖案化的直寫加工技術
    二維材料具有原子級厚度和非常高的比表面積,並且由於所有原子處於表面導致其表面對表面吸附和外界環境十分敏感。二維半導體材料在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器件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取代矽成為下一代小型化電子器件的核心材料。為了實現此類應用,首先需要對材料進行剪裁。
  • 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打開APP 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微波射頻網 發表於 2020-12-02 14:06:30
  • 【科研進展】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鍺矽烷材料的帶隙調控
    【科研進展】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鍺矽烷材料的帶隙調控 2020-04-0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物理所在二維原子晶體異質結的構築及物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石墨烯,作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經典代表,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和物理性質,自2004年從其母體石墨中剝離以來,短短幾年間成為舉世矚目的研究熱點,引發了世界範圍內對新型二維晶體材料的探索和研究熱潮。把不同物理性質的二維晶體材料疊加,極有可能產生一些新的材料結構和物理性質,例如,在石墨烯-氮化硼異質疊層結構中,觀測到了新的物理性質,證實了40多年前的理論預測(霍夫施塔特蝴蝶(Hofstadter’s butterfly)——描述電子在磁場中運動狀況的絕妙分型圖案)。
  •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12-30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二維原子晶體及其異質結結構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然而該結構的可控制備是這領域中的一個挑戰。
  • 科學家在硒化鎢中發現「手徵聲子」將成為未來計算機突破的關鍵
    二硒化鎢納米片是一種類石墨烯的二維材料,它主要的結構是由上下各一層硒原子連接中間1層鎢原子所組成,這種材料正成為了科學界的研究熱點。因為科學家們發現原子級薄(2-D)二硒化鎢材料結構具有自然發生的圓形旋轉,即贗自旋。這個特性將使二硒化鎢在未來的半導體計算機應用中異軍突起,極有可能成為取代矽晶的晶片新材料。
  • 生產用於2-D器件的圖案化過渡金屬二碲化物層的技術
    韓國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院(UNIST)的研究人員最近推出了一種生產薄且有圖案的過渡金屬二碲化物薄膜的方法,該薄膜可集成到二維金屬半導體中。他們的合成技術發表在《Nature Electronics》上的一篇論文中,可以解決與現有基於二維材料的電子器件的高接觸電阻相關的問題。自發現石墨烯以來,具有相似特性的其他二維層狀材料已引起了廣泛關注。
  • 物理所二維原子晶體銻烯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二維(2D)原子晶體材料與傳統半導體材料相比,具有散射小、遷移率高、便於製備疊層異質結構、電學性質易於調控等特性,成為製作未來電晶體的優秀候選材料之一。在已發現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中,由元素周期表中IV族元素構成的單層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鍺烯和錫烯等)具有高載流子遷移率,但由於其帶隙為零或趨近於零,限制了它們在場效應電晶體等電子學器件中的應用前景。
  • 先進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研究進展
    ,利用球差矯正高分辨透射電鏡表徵矽化錸單晶中典型的矽空位、鈦酸鑭晶體中的雙空位(鑭和氧)、鑭摻雜鈦酸鍶晶體中的鑭/鍶空位、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的鉍摻雜碲化錫中的線型錫空位,熔融法製備的多晶碲化鍺中的線型鍺空位及其造成的晶格畸變,溶劑熱法製備的鎘摻雜多晶硒化錫中的聚集型空位簇,二維單層硫化鉬中的硫空位以及其產生的額外電子。
  • 湖南大學段曦東教授在Nature發表研究成果:二維異質結構陣列的通用...
    生長過程示意圖 VSe2/WSe2範德瓦爾斯異質陣列的表徵 二維材料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二維原子晶體由於超薄、免疫短溝道效應等特性成為後摩爾時代半導體材料的領跑者,發展機遇二維材料的電晶體和集成電路可能是我國解決
  • 從二維跨越到一維世界!二維材料打開了一維物理學的大門
    二維材料是伴隨著2004年曼切斯特大學Geim 小組成功分離出單原子層的石墨材料——石墨烯(graphene) 而提出的。    納米材料是指材料在某一維、二維或三維方向上的尺度達到納米尺度。納米材料可以分為零維材料、一維材料、二維材料、三維材料。零維材料是指電子無法自由運動的材料,如量子點、納米顆粒與粉末。
  • 研究快訊 | 單層T-Graphene的超導及其合成路徑
    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預言了單層T-graphene是一種本徵的二維碳單質超導體,其超導轉變溫度達到近20 K,並且設計了「高壓合成,常壓剝離」的巧妙路徑來合成這種新奇的材料,即先用高壓方法合成鹼金屬鉀和T-graphene的插層化合物C4K,然後再在常壓下用電化學或機械剝離方法剝離出單層
  • 南科大首次準確測定單層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結構
    南科大首次準確測定單層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結構 新材料在線 發表於 2021-01-14 14:12:09 南科大首次準確測定單層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結構 2020年1月,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林君浩副教授課題組
  • 二維材料外延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特性與共性
    二維材料在高性能器件的實際設計中得以應用的前提是了解和優化其基本物性,如電子結構、磁性、光學響應、激子效應和催化性質等。文章首先集中介紹石墨烯和其他新興二維層狀材料vdW外延生長中常見的主要原子尺度機理,然後通過幾個實例介紹二維材料的物性優化和功能化的一些進展。
  • 日本東工大成功檢測單層硒化鐵薄膜的高溫超導性能
    東京工業大學理學院物理學系的一之倉聖助教和平原徹副教授,以及物質理工學院應用化學系的清水亮太副教授和一杉太郎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在超高真空(用語2)中直接測量電導率,檢測出了單層硒化鐵(FeSe,用語1)薄膜的高溫超導性。研究團隊在抑制基板傳導性的同時,在原子水平上使表面變平坦,並在超高真空中形成單層FeSe膜。
  • 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曹更玉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研究組合作,在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製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與中科院物理所以共同第一作者單位合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 基於零維硫化鉛量子點與二維二硒化鎢納米片協同效應的高性能寬光譜光電場效應電晶體
    作為一類典型的p型二維材料,二硒化鎢擁有達到350 cm−1 V−1 s−1的高遷移率以及1.6 eV的合適帶隙,是製備高靈敏光電探測器的理想材料。最近,基於二硒化鎢納米片的光電探測器被廣泛報導,然而由於其較弱的光吸收和較窄的光譜響應範圍,導致其光響應率不理想(0.02 –7 AW–1),嚴重限制了其在微弱光電信號探測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