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硒化鎢中發現「手徵聲子」將成為未來計算機突破的關鍵

2020-11-22 中鎢在線

現代電子產品通常依靠操縱電子電荷來傳輸和存儲信息,但隨著電子產品越來越小型化,它們更容易受到熱量積聚和電氣洩漏相關問題的困擾,人們需要尋找新的材料來突破這些瓶頸,以創造更快、更小的微處理器晶片或其它電子設備。

二硒化鎢納米片是一種類石墨烯的二維材料,它主要的結構是由上下各一層硒原子連接中間1層鎢原子所組成,這種材料正成為了科學界的研究熱點。因為科學家們發現原子級薄(2-D)二硒化鎢材料結構具有自然發生的圓形旋轉,即贗自旋。這個特性將使二硒化鎢在未來的半導體計算機應用中異軍突起,極有可能成為取代矽晶的晶片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家和美國科學家在國際權威的學術雜誌《Science》聯合發表了一項學術成果《Observation of chiral phonons》,在文章中他們聲稱在二硒化鎢材料中觀察到手徵聲子的特性。

何為手徵聲子?在經典的物理學理論中, 聲子廣泛地被認為是線極化的、不具有角動量的,呈原子的集體線性運動。但科學家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 在具有自旋聲子相互作用的磁性體系中, 聲子可以攜帶非零的角動量, 在零溫時聲子除了具有零點能以外還帶有零點角動量。

單層納米二硒化鎢是世界上熱傳導率最低的材料之一。這種材料的聲子,在原子晶體中集體振動,自然而然地朝著某個方向旋轉。這種屬性被稱為手徵性— 類似於人類的左手和右手彼此鏡像但不完全相同,控制這種旋轉的方向將提供穩定的機制來攜帶和存儲信息,這種旋轉可能成為新型信息技術的基石,也可能成為分子級轉子設計以驅動微型電機和機器。

單層納米二硒化鎢以其非同尋常的能力而聞名,因為它能夠保持其他材料中更短暫的特殊電子特性。也因此,它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被稱為谷底電子材料。谷底材料又是什麼?例如,材料中電子的動量和波狀運動可以分類到材料電子結構中相反的「谷底」,每個谷代表傳統二進位數據中的1和0,也就是構成現代所有計算機運算的基礎——二進位。

手徵聲子的最大優勢之一是旋轉與粒子的動量鎖定在一起,不易受到幹擾。在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原子能在二硒化二鎢的原子單層晶體中循環移動。在所研究的聲子模式中,硒原子似乎總體上以順時針方向旋轉,而鎢原子不顯示運動。研究人員準備了一張「三明治」,其中四張釐米大小的單層WSe2樣本置於薄藍寶石晶體之間。他們同步超快雷射器來記錄時間相關的運動。

硒原子圍繞著鎢原子順時針方向旋轉

兩個雷射源聚焦在樣品直徑僅有百萬分之七十的樣品上。其中一個雷射器在兩種不同的調諧模式之間進行精確切換,以感知左手和右手手性聲子活動的差異。研究人員隨後捕獲了樣本中的高能量發光,這是這種罕見吸收事件的特徵。通過這種被稱為瞬態紅外光譜的技術,研究人員不僅證實了手性聲子的存在,而且準確地獲得了其旋轉頻率。

到目前為止,該過程只產生少量的手性聲子。研究的下一步將是產生大量的旋轉聲子,並且了解晶體中的劇烈攪動是否可以用來翻轉電子的自旋或顯著改變材料的谷底特性。自旋是一種電子的固有屬性,可以被認為是它的指南針 - 如果它可以被翻轉指向北或南,它可以用來以一種稱為自旋電子學的新電子學形式傳遞信息。

那麼這項研究成果有什麼實際用途嗎?科學家們認為,同樣的原理適用於所有具有三重對稱和反轉不對稱性的二維周期結構,同樣的原理涵蓋了一個巨大的天然材料系列,擁有這類特性的新材料將成為未來計算機、機器人等新工業製造的材料基石。

相關焦點

  • 二硒化鎢有望實現超薄軟性太陽能電池 鎢概念崛起
    據相關報導稱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首次開發出由二硒化鎢(WSe2)製做的二極體,根據實驗顯示,這種材料可被用於超薄的軟性太陽能電池。
  • 中鎢優品|​光電極用二硒化鎢
    相對於過渡金屬二氧化鈦(TiO2)來說,二硒化鎢(WSe2)納米顆粒更適合用來製造高性能的光電極,這主要是因為該鎢化合物具有更高的光吸收係數和能量轉換效率
  • 科學家發表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材料聲子和拉曼散射綜述論文
  • 「聲子液體」助熱電材料實現突破
    「液態」特徵的離子來降低熱導率和優化熱電性能,突破晶格熱導率在固態玻璃或晶態材料上的限制。審稿人對該文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拓展了已有的「聲子玻璃—電子晶體」概念至「聲子液體—電子晶體」,為熱電材料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史迅介紹說,熱電轉換技術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塞貝克(Seebeck)效應和帕爾貼(Peltier)效應實現熱能與電能直接相互轉化,在工業餘熱和汽車尾氣廢熱發電等領域具有重要而廣泛的應用。
  • 新加坡推出聲子計算機概念
    記者馮衛東  本報訊除了我們目前使用的電子計算機外,理論上還有使用光子的光學計算機。最近,物理學家又提出了第三種類型的計算機———聲子計算機。相對於電子計算機,聲子計算機則是利用聲子攜帶熱能來進行運算。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通訊》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如何製作可用於未來聲子計算機的熱邏輯門。
  • 基於零維硫化鉛量子點與二維二硒化鎢納米片協同效應的高性能寬光譜光電場效應電晶體
    作為一類典型的p型二維材料,二硒化鎢擁有達到350 cm−1 V−1 s−1的高遷移率以及1.6 eV的合適帶隙,是製備高靈敏光電探測器的理想材料。最近,基於二硒化鎢納米片的光電探測器被廣泛報導,然而由於其較弱的光吸收和較窄的光譜響應範圍,導致其光響應率不理想(0.02 –7 AW–1),嚴重限制了其在微弱光電信號探測領域的應用。
  • 「經典妙文」熱電材料新星—硒化物
    硒化物具有較低的成本、較為豐富的儲量和優異的熱電性能,使得它成為了熱電材料圈的明日之星。本綜述中,介紹了二元和多元硒化物的最新進展,包括傳統PbSe ,類液體狀Cu2Se、層狀SnSe 、類金剛石和無序的多元化合物。 首先,討論了二元化合物PbSe,它可作為PbTe的低成本替代品,但是通常PbSe的熱電性能較差,可以採用成分優化,電子傳導優化和降低熱傳導的方式改善。以實現高性能。
  • 「聲子液體」優化熱電性能
    ,突破晶格熱導率在固態玻璃或晶態材料上的限制。審稿人對該文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拓展了已有的「聲子玻璃—電子晶體」概念至「聲子液體—電子晶體」,為熱電材料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史迅介紹說,熱電轉換技術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塞貝克(Seebeck)效應和帕爾貼(Peltier)效應實現熱能與電能直接相互轉化,在工業餘熱和汽車尾氣廢熱發電等領域具有重要而廣泛的應用。
  • ...報導徐象繁課題組和周俊課題組發現鐵電聚合物中的聲子重整化效應
    Physical Review Applied報導徐象繁課題組和周俊課題組發現鐵電聚合物中的聲子重整化效應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 物理學家下一個目標:過渡金屬硫化物極化聲子雷射器
    該項資助將幫助Schneider致力於低能耗基於硫化物的極化雷射器研究。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4/290409.htm  過渡金屬硫化物通常由鉬或鎢形成,例如硒或者碲與硫元素構成。這類材料引起了科學家廣泛關注,主要是由於其相對成本較低,並且更易於製成非常薄而穩定的圖層,同時具有半導體特性。
  • 聲子是應變超導體的關鍵
    在實驗中,若導體電阻的測量值低於10-25Ω,可以認為電阻為零。超導體的特性?我們知道普通導電材料都有電阻,但超導體電阻為零,這樣使用超導材料做成的電線,電流將永遠循環下去,不會有任何損耗。目前科學家發現的超導材料都需要在很低的溫度或者或很高的壓強下才能成為超導。科學家們還在尋找常溫或接近常溫條件下的超導體。2001年,研究人員發現,二硼化鎂(MgB2)在零下234攝氏度時是超導的。2019年科學家將一個極小的超氫化物鑭 (或LaH10)樣本,壓縮到接近地核的壓力(190GPa),將溫度維持在-13攝氏度時,該材料有了超導特性。
  • 效率紀錄神奇突破!溫差發電關鍵指標翻倍,有望解鎖廣闊應用
    材料的熱導率包括兩個部分,分別是電子熱導率和聲子熱導率。其中,前者與電導率息息相關,是「利益共同體」的一分子。但聲子熱導率,卻是決定熱電材料性質的各種參數中,唯一一個對 ZT 值裡其它所有的參數都沒有影響的參數。
  • 科學家發現新的納米級傳熱方式,聲子通過量子漲落實現真空傳熱
    智慧型手機,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等技術的進步徹底改變了當今世界,改變了我們社會的運轉、交流和生活方式。也只有在科學進步的前提下,才能使我們社會的進步和智能設備的普及成為可能。能成為許多技術進步的源頭的矽谷,它的名字中包含化學元素矽,這絕非是種巧合,矽用於製造電子器件的晶片的材料。
  • 超越摩爾定律 中國臺灣研究團隊獲重大突破
    「科技部」指出,半導體產業即將面臨集成電路微縮化的3nm製程極限,因此科學家除了改善集成電路中電晶體的基本架構外,也積極尋找具有優異物理特性,且能微縮至小於一奈米原子尺度的電晶體材料。半導體產業龍頭臺積電也積極投入先進位程的研發,盼能找出延續、甚至超越摩爾定律的技術,不過臺灣的物理團隊搶先一步,研發出僅有單原子層厚度且具優異的邏輯開關特性的二硒化鎢二極體。
  • 半導體材料新希望——單層二硫化鉬研究獲重大突破
    臺灣科技部3日宣布,臺灣、日本、沙烏地阿拉伯等跨國團隊,已研究出單層二硫化鉬P-N接面,可望取代矽晶片成為新世代半導體核心元件,廣泛應用在穿戴式裝置及手機中。這是全球第1個發表新世代半導體材料基礎研究成果,不但將刊登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SCIENCE》中,交大研究團隊透露,這項結果可望吸引臺積電更積極合作研究,以早日搶佔全球市場商機。
  • 量子技術新突破:採用聲子傳遞量子信息
    量子物理催生了一系列的技術應用,例如:量子傳感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等等。量子技術是現今世界上最具顛覆性的前沿技術之一,已成為世界各國進行高新技術競爭的重要領域。這次成功的實驗表明,未來使用高容量、自由空間的量子通信,創建地基網絡和衛星之間的安全通信連結將成為現實。
  • 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應用表面物理國重修發賢教授在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較於傳統非晶態、多晶態超導薄膜,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由於其極高的單晶質量,因而能將超導態保持到納米級的原胞層厚度,這使得探測樣品的本徵二維超導的新奇屬性成為可能,同時也為人們理解和調控低維超導態、超導量子相變等提供了新的研究平臺。
  • 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原標題: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記者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中心研究團隊,與義大利國家光學研究所專家合作,成功合成了硒的新型氫化物。該氫化物是一種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對超導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華人科學家發現第四種傳熱方式!真空聲子傳熱將改寫物理教科書
    近期,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讓不少傳熱學、物理學、量子力學等領域的科學家們興奮不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香港大學校長張翔帶領的研究團隊,首次通過實驗證實了在納米尺度下、發生在真空環境中的聲子傳熱。這宣告著,經過幾十年、幾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人類終於成功發現並捕捉到了這種全新的傳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