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零維硫化鉛量子點與二維二硒化鎢納米片協同效應的高性能寬光譜光電場效應電晶體

2021-01-21 MaterialsViews

近年來,伴隨石墨烯研究發展而來的二維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D)因其天然的半導體性,原子級的材料維度、超高的載流子傳輸能力等物理屬性而成為當前光電子領域的研究熱點。基於TMD的各類新穎器件被廣泛地應用於電子、光電、傳感等領域。作為一類典型的p型二維材料,二硒化鎢擁有達到350 cm−1 V−1 s−1的高遷移率以及1.6 eV的合適帶隙,是製備高靈敏光電探測器的理想材料。最近,基於二硒化鎢納米片的光電探測器被廣泛報導,然而由於其較弱的光吸收和較窄的光譜響應範圍,導致其光響應率不理想(0.02 –7 AW–1),嚴重限制了其在微弱光電信號探測領域的應用。另一方面,低成本硫化鉛量子點由於其極強的光吸收能力、溶液加工特性和可調的光響應特性被認為是柔性光電器件的明星候選材料,其被廣泛地應用於近紅外探測、光伏和光譜分析。美中不足的是硫化鉛量子點光電探測器的響應率被其本身的低載流子遷移率所限制,阻礙了其在光電探測領域的廣泛應用。

基於以上兩類器件的長期研究和積累,結合當前零維-二維雜化器件的研究現狀,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宋海勝唐江教授研究團隊巧妙利用了二硒化鎢和硫化鉛量子點優越互補特性設計和實現了零維-二維協同工作的高性能光電探測器。這種構建策略將量子點的光吸收特性與二維材料的高遷移率相結合,構建了零維-二維器件結構與type-II的能帶結構,器件表現出超高的光響應度,達到了2×105 A/W,比單立材料製成的對應器件響應率高出了4個數量級。高響應率產生機制被證實來源於光致柵控效應。硫化鉛量子點能夠高效吸收入射光子,並將光生空穴注入到二硒化鎢導電溝道,而光生電子被俘獲在硫化鉛量子點層,延長了光生載流子壽命,從而對二硒化鎢起到光電導調控作用;同時,由於二硒化鎢的高遷移率,大大減少了光生載流子在導電溝道的渡越時間,提高了器件的增益。與已報導的類似(零維-二維)結構的器件相比,該器件表現出更低的暗電流與更高的開關比;在整個柵控電壓範圍內,不論是開態還是關態,該器件都可正常工作。研製的零維-二維雜化器件在表現出高響應度的同時也擁有高的比探測率(7×1013 Jones)和快速的響應速度(7 ms);由於量子點的光敏特性,其光譜響應範圍也相應拓寬到近紅外範圍,實現紫外到近紅外的寬光譜探測。以上系列核心優勢使其在光電探測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該項研究不僅為高性能光電探測器的研製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光電探測領域豐富了材料的選擇性,拓寬了器件的應用範圍。

本論文已在線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DOI: 10.1002/adfm.201603605)上。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基於浮柵結構低維材料光電探測器取得進展

高靈敏度二維有機晶體/石墨烯異質結光電探測器

基於薄層二硫化錸的超高響應率光電探測器

超快響應的自驅動有機無機複合鈣鈦礦光電探測器

(點擊以上標題可以閱讀原文)

 

MaterialsViewsChina

官方微信平臺

聚焦材料新鮮資訊

材料大牛VS新秀訪談
MVC論文排行榜每月新鮮出爐
熱愛科研的你還在等什麼,快加入我們一起微互動吧!!!

微信號:materialsviews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國

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公眾號或媒體如需要轉載,請聯繫: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關注材料科學前沿,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閱讀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原文

相關焦點

  • 二維半導體二硫化鎢納米材料光學特性的綜述與展望
    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也成為當今基礎科學與先進技術研究的熱點。然而,儘管電子在石墨烯中的遷移率非常高,但是零能量帶隙(半金屬)的特性導致石墨烯無法直接應用於基於半導體的電子與光電器件中。這類具有一定帶隙的二維材料作為新型的二維層狀半導體材料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實現新型二維電子尤其是光電器件最理想的材料體系。其中尤以二硫化鎢(WS2)最為引人矚目,因其具有較高的發光效率,強自旋-軌道耦合(約420 meV)和較大的激子束縛能以及2 eV的能隙(紅光)。
  • 基於量子限域效應和雙金屬協同效應構造二維RhW納米片實現高效CO2...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通過構築二維RhW納米片並利用其量子限域效應和雙金屬協同效應實現高效CO2催化加氫。CO2加氫反應的關鍵步驟在於CO2活化產生CO2δ-自由基。
  • :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
    :高效硒化鉛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基於鈣鈦礦納米晶體的離子交換鈍化法 【引言】膠體量子點擁有帶寬可調節、造價低廉等優勢,被認為是一種應用前景廣闊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中硒化鉛(PbSe)量子點以多重激子效應和高效載流子遷移為著稱。
  • 一種溼法加工的高性能光電電晶體-基於鈣鈦礦/摻雜石墨烯複合材料
    在所有光電探測設備中,光電電晶體能通過施加一個門電壓來調製載流子在通道材料中的運輸。但是,基於原始鈣鈦礦材料的光電電晶體由於其本身載流子遷移率和電極調節的原因光響應度相對較低R (≤320 A W−1)。所以,由鈣鈦礦材料和二維材料比如石墨烯、二硫化鎢、二硒化鎢、二硫化鉬等組成複合材料被廣泛研究以期解決光電電晶體這個問題。
  • 納米科學:幾個原子厚的二極體顯示出驚人的量子效應!
    納米科學:幾個原子厚的二極體顯示出驚人的量子效應!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其他三所美國和國際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室溫下合成的原子級薄層材料中首次出現的量子力學傳輸現象可能會產生新型的納米電子電路和器件,當電壓施加到由稱為範德瓦爾斯材料的幾種層狀材料的一個原子厚度的層構成的結構時,觀察到稱為負微分電阻(NDR)的量子傳輸效應。
  • 二維金量子點: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和新一代電子器件!
    二維材料,是指電子僅可在兩個維度的非納米尺度上自由運動的材料,例如納米薄膜、超晶格、量子阱等。除石墨烯外,二維材料還包括六方氮化硼、過渡族金屬化合物(二硫化鉬、二硫化鎢、二硒化鎢)、黑磷等。如今,大多數電子設備內的電晶體與其他元件都是由矽等三維材料製成。
  • 新納米電晶體展現強量子限制效應
  • 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儘管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擁有豐富的量子現象,其在新功能納米器件方面亦擁有巨大潛在應用價值,但現階段科研人員對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在物理屬性方面,基於二維層狀單晶超導體的新功能器件的研究尚且處於空白狀態。
  • 進展|新型二維原子晶體VSe2的製備及其準二維量子相干輸運
    具有本徵磁性的二維晶體材料及其磁性是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及其應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下一代低功耗的信息處理與存儲及自旋器件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理論計算及實驗表明,單層二硒化釩(VSe2)具有本徵鐵磁性,居裡溫度高於室溫。
  • 中鎢優品|​光電極用二硒化鎢
    相對於過渡金屬二氧化鈦(TiO2)來說,二硒化鎢(WSe2)納米顆粒更適合用來製造高性能的光電極,這主要是因為該鎢化合物具有更高的光吸收係數和能量轉換效率
  • 中國科大製備出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
    近日,我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室實驗室和物理學院陳仙輝教授課題組在二維類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組與復旦大學張遠波教授、封東來教授和吳驊教授課題組通力合作,成功製備出具有幾個納米厚度的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
  • 我科學家發現單分子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 基於單個有機分子...
    記者20日從廈門大學獲悉,該校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洪文晶團隊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電力大學陳文博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在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在此基礎上製備出基於量子效應的高性能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為當前計算機晶片突破矽基半導體器件物理極限提供一個全新思路
  • 單分子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被發現
    記者日前從廈門大學獲悉,該校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洪文晶團隊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電力大學陳文博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在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在此基礎上製備出基於量子效應的高性能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為當前計算機晶片突破矽基半導體器件物理極限提供一個全新思路。
  • 我科學家發現單分子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
    記者20日從廈門大學獲悉,該校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洪文晶團隊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電力大學陳文博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在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在此基礎上製備出基於量子效應的高性能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為當前計算機晶片突破矽基半導體器件物理極限提供一個全新思路。
  • 湖南大學段曦東教授在Nature發表研究成果:二維異質結構陣列的通用...
    該研究成果開發了用雷射燒蝕等技術在二維半導體原子晶體基底上定點製造缺陷陣列,金屬納米片在這些缺陷點成核能壘低,優先成核。控制超薄金屬的生長條件,最終形成可控的超薄材料/原子級厚度半導體異質結陣列。這種策略適用於各種不同材料,不限於特定化學組成或晶格結構。
  • 科學家在硒化鎢中發現「手徵聲子」將成為未來計算機突破的關鍵
    二硒化鎢納米片是一種類石墨烯的二維材料,它主要的結構是由上下各一層硒原子連接中間1層鎢原子所組成,這種材料正成為了科學界的研究熱點。因為科學家們發現原子級薄(2-D)二硒化鎢材料結構具有自然發生的圓形旋轉,即贗自旋。這個特性將使二硒化鎢在未來的半導體計算機應用中異軍突起,極有可能成為取代矽晶的晶片新材料。
  • 完全電子化的二維自旋電晶體:有望取代傳統電子器件
    導讀據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物理學家們構造出一款二維自旋電晶體。背景時下,電子器件基本上都是基於電子的電荷特性。在後摩爾時代,自旋電子器件有望成為基於電荷與電流的傳統半導體器件的替代品。基於磁振子的自旋電晶體(圖片來源:L. Cornelissen) 創新近日,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物理學家們構造出一款二維自旋電晶體。在該電晶體中,通過石墨烯的電流產生出自旋流。
  • 突破性的量子點電晶體創造了無毒的柔性集成電路
    突破性的量子點電晶體創造了無毒的柔性集成電路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利用稱為量子點的微小結構創建了基本的電子構建塊,並將其用於組裝功能邏輯電路。近來,基於矽的微電子學受到多種替代技術的挑戰,這些替代技術允許通過廉價,易於獲得的化學技術在潔淨室外部製造複雜的電子電路。用化學方法在不太嚴格的環境中製成的膠體半導體納米顆粒就是這樣一種新興技術。由於它們的小尺寸和直接受量子力學控制的獨特屬性,這些粒子被稱為量子點。膠體量子點由覆蓋有有機分子的半導體核組成。
  • 基於二維碲烯的場效應電晶體
    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發現了一種衍生自稀有元素碲的二維納米材料,該材料可能會改變紅外技術在國防工具,監視設備,高性能電子設備和生化檢測設備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