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科學:幾個原子厚的二極體顯示出驚人的量子效應!

2020-12-03 荷葉出淤泥而不汙

納米科學:幾個原子厚的二極體顯示出驚人的量子效應!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其他三所美國和國際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室溫下合成的原子級薄層材料中首次出現的量子力學傳輸現象可能會產生新型的納米電子電路和器件,當電壓施加到由稱為範德瓦爾斯材料的幾種層狀材料的一個原子厚度的層構成的結構時,觀察到稱為負微分電阻(NDR)的量子傳輸效應。三部分結構由石墨烯基底和隨後的二硫化鉬(MoS 2),二硒化鉬(MoSe 2)或二硒化鎢(WSe 2)的原子層組成,NDR是一種現象,其中電子的波動性質允許它們穿過具有不同電阻的任何材料。NDR的潛力在於可以在高頻下操作的低壓電子電路。

理論認為,將一種不同材料的二維層疊在另一層之上會導致新材料出現新現象,」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助理教授Joshua Robinson說,他的學生Yu-Chuan Lin是第一位作者在6月19日的「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在線論文。該論文的標題是「由合成範德華異質結構構建的原子薄諧振隧道二極體,在室溫下在共振隧道二極體中實現NDR需要幾乎完美的界面,這可以使用直接生長技術,在這種情況下氧化鉬在硫蒸氣存在下氧化蒸發以形成MoS2層,以及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到製作WSe2和MoSe2。

這是這些垂直異質結構首次像這樣生長,」羅賓遜說。「人們通常使用它們堆疊的剝落材料,但是剝離層很難看到這種現象,因為界面不乾淨。隨著直接生長,我們得到原始界面,我們每次都會看到這種現象,引起林和羅賓遜注意的是電氣測量中的尖峰和山谷,通常有一個規律的向上斜坡。羅賓遜說,任何意外的現象,如果它是可重複的,都是有意義的。為了解釋他們的結果,他們諮詢了納米級電子設備專家Suman Datta,他告訴他們他們正在看到2D版本的共振隧道二極體,一種低功率工作的量子力學器件。

諧振隧道二極體是重要的電路元件,」該論文的合著者和賓夕法尼亞州電氣工程教授Datta說。「具有NDR的諧振隧道二極體可用於構建高頻振蕩器。這意味著我們已經構建了世界上最薄的諧振隧道二極體,並且它在室溫下工作,達拉斯德克薩斯大學的共同作者羅伯特華萊士表示,這項協作工作代表了實現有用的二維集成電路的重要成就,使用合成的2D材料而不是剝落的堆疊薄片觀察室溫共振行為的能力令人興奮,因為它指出了可擴展的器件製造方法與工業利益更加兼容的可能性。我們現在必須解決的挑戰包括改進進一步發展的二維材料,並為未來的設備應用獲得更好的性能,「華萊士說。

UT-Dallas的共同作者為賓夕法尼亞州發現的共振隧穿二極體提供了詳細的原子解析度材料表徵,Datta將對2D分層材料中電子傳輸的理論理解歸功於他的博士後研究員Ram Krishna Ghosh,他的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密切相關。Datta提醒說,新的諧振隧道二極體只是電路中的一個元件,下一步需要在2D中構建和集成其他電路元件,如電晶體,帶回家的消息,」他說,「這給了我們一個金塊,我們作為設備和電路的人們可以開始玩,並為2D電子設備構建有用的電路。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設計出新型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在照明與顯示產業有重要作用
    看不到的量子點,為你發光 在浙江大學課題組的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設計出一 種新型高性能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並將使用亮度條件下的壽命推進到10萬小時的實用水平,這意味著這種新型器件有望成為下一代顯示和照明技術的有力競爭者。
  • 納米級隧道效應器件
    在設法抑制短溝道效應的實驗中發現,當特徵尺寸逼近物理極限時,基於量子隧道效應的隧道效應器件比傳統MOSFET好。換言之,雙電子層隧道電晶體和共振隧道二極體等隧道效應器件比MOSFET更適合於納米電子學。
  • 一文縱覽:QLED量子點顯示
    由於量子點所需尺寸在納米級別,因此金屬電極需要用電子束曝光的方法製作。成本最高,產率也最低。但用這種方法製作出的量子點,可以簡單通過調控門電壓控制其能級,載流子的數量和自旋等。由於極高的可控性,這種量子點也最適合於用作量子計算。1.4量子點的用途
  • 看不到的量子點,為你發光
    在浙江大學課題組的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設計出一種新型高性能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並將使用亮度條件下的壽命推進到10萬小時的實用水平,這意味著這種新型器件有望成為下一代顯示和照明技術的有力競爭者。  「我們已經看到了第一個帶有顛覆性意義的量子點應用,也就是性能優異的『量子點LED』。」研究團隊負責人、浙江大學高新材料化學中心教授彭笑剛說。
  • 科學家發明量子隧穿效應裝置,能把地球熱能轉化為電能
    最近,來自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設計出了一種獨特的裝置,它能夠通過量子隧穿效應,把地球的紅外輻射以及工業過程中的廢熱轉化為電能。地球每天24小時釋放出紅外熱,只要我們有辦法利用這種熱量,我們就能源源不斷地從地球那裡獲取有用的能量。科學家提出一種方法,把紅外線熱能以及工業廢熱調節成高頻電磁波。
  • 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研究獲進展
    該文報導了一種以量子點為電致發光材料的新型LED器件。其性能遠遠超過了目前相關文獻報導的其他量子點LED,並且該新型器件可以通過簡單的溶液加工路線製備而得。 LED作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的核心器件已被業界認可。GaN外延生長量子阱的LED器件則是目前市場上的流行產品。但是,GaN外延生長量子阱需要超高真空、超高純度原料、超密度電能消耗等條件。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納米材料生物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陳春英研究組與納米材料研究室唐智勇研究組合作,在以秀麗線蟲為模型研究納米材料生物效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Nano Letters 雜誌上(2011, 11: 3174-3183)。
  •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誕生!外部量子效率創紀錄達21.6%!
    博科園:本文光學與光子學類林雪平大學一個實驗室已經生產出高效的鈣鈦礦近紅外(NIR)發光二極體。外部量子效率達21.6%,這是一個記錄。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鈣鈦礦是由其晶體結構決定的一組材料,在過去10年中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最初用於太陽能電池,但新研究也用於發光二極體,具有良好的發光性能,易於製造。博科園-科學科普:迄今為止,基於鈣鈦礦發光二極體的外部量子效率(以光形式發射的載流子比例)一直受到製造過程中材料中出現的缺陷限制,這些缺陷對載流子起著陷阱的作用,從而造成能量損失。
  • 納米尺度下:LED、雷射LD與量子點應用
    當我們將許多層不同材料的半導體納米薄膜重迭在一起時,可以形成「量子井(Quantum well)」,例如:在砷化鎵晶圓上分別成長砷化鎵、砷化銦鎵、砷化鋁鎵的納米薄膜或是在藍寶石上成長氮化鎵、氮化銦鎵、氮化鋁鎵的納米薄膜,都是屬於量子井結構,如圖四(b)的量子井LED發光層結構所示,研究顯示具有量子井結構的LED發光二極體或LD雷射二極體元器件具有更好的發光效率。
  • 科學:基於鉍的納米帶顯示出「拓撲」運輸,這是新技術的潛力!
    科學:基於鉍的納米帶顯示出「拓撲」運輸,這是新技術的潛力!納米帶由碲化鉍製成,碲化鉍是固態冷卻技術背後的材料,例如商用熱電冰箱,碲化鉍幾十年來一直是熱電冷卻的主要材料,但在過去的幾年裡,人們發現這種材料和相關材料具有拓撲絕緣體這種驚人的附加特性,」他說,該論文由Jauregui撰寫; Michael T. Pettes,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前博士後研究員,現任康乃狄克大學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 Leonid P.
  • 納米尺度下的神奇應用:LED、雷射LD與量子點
    圖二 納米尺度下的量子局限效應量子局限效應最明顯的特徵是納米材料的尺寸愈小時,材料發光能量愈強,能量越強表示發光的波長愈短(藍色),這個現象稱為「藍移(blue shift)」。當我們將許多層不同材料的半導體納米薄膜重迭在一起時,可以形成「量子井(Quantum well)」,例如:在砷化鎵晶圓上分別成長砷化鎵、砷化銦鎵、砷化鋁鎵的納米薄膜或是在藍寶石上成長氮化鎵、氮化銦鎵、氮化鋁鎵的納米薄膜,都是屬於量子井結構,如圖四(b)的量子井LED發光層結構所示,研究顯示具有量子井結構的LED發光二極體或LD雷射二極體元器件具有更好的發光效率。
  • 概念|什麼是半導體量子點,納米顆粒的聚焦效應?
    半導體量子點(quantum dot)是一類納米尺度的極微小的發光納米顆粒,其直徑常在2-20 nm之間。如下圖所示,不通過尺寸顆粒大小,顯示不同顏色。最近的研宄發現的超小量子點的藍紫色發光是由於強烈的量子尺寸效應所引起。如,將氧化鋅量子點的乙醇分散液在254 nm的紫外等下輻照,直徑為6 nm的氧化鋅量子點發黃色螢光,直徑為5 nm左右的氧化鋅量子點發綠色螢光,發藍色螢光的量子點的平均顆粒尺寸大約為1.5 nm。
  • 18歲僅華裔博士,顛覆量子計算,科學雜誌給出驚人觀念
    炙手可熱的量子計算 量子計算成為目前炙手可熱的名詞,其熱度不亞於當年的「遠紅外」、「雲計算」、「納米技術」、「石墨烯」。 科學雜誌稱他是「殺死量子計算大進展」的少年天才,這位青年叫Ewin Tang,美國華裔,中文譯名為唐乙文。
  • 囚禁於納米圍欄中的量子
    當時發現在鉍 (Bi) 超薄膜中,電阻率、霍爾係數和磁電阻均呈現出厚度依賴的現象,而宏觀上這些性質應該與厚度無關。此後,薄膜中量子尺寸效應被拓展到光學、相變、超導和磁性等領域。應用方面,薄膜量子尺寸效應能夠用來改變磁性薄膜層間耦合作用,並調控巨磁阻。對量子點中三維量子尺寸效應的研究始於 1980 年代末。量子點在醫學和屏幕顯示上均有廣泛應用。
  • 天生我材| 後起之秀-量子點
    圖片來源:sigmaaldrich從組成上看,量子點就是半導體材料,如磷化銦,氮化鎵,硒化鎘,硫化鉛等;從尺寸上看,量子點是把體相半導體做小,小到其激子的波爾半徑(幾個納米)大小附近,這樣就引起量子效應
  •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突破20%
    中青在線訊(通訊員 楊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潤文)「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由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衝基地(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方面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雜誌。
  • 新納米電晶體展現強量子限制效應
  • 我科學家揭示鈣鈦礦材料中 電荷輸運獨特量子幹涉效應
    新知 科技日報訊 (陳曦 通訊員喬仁明)鈣鈦礦太陽電池在短短7年間光電轉換效率突破25%,媲美已有40多年發展歷程的傳統晶矽太陽電池,伴隨性能研究的深入,其科學機制研究日益備受關注。近日,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李躍龍副教授與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洪文晶教授團隊、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科林·蘭伯特院士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鈣鈦礦材料在納米尺度電荷輸運中的獨特量子幹涉效應,為製備基於量子效應的鈣鈦礦材料和器件提供了可能,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
  • 7 / 5納米之後的量子效應 | 智慧產品圈
    對於大多數晶片行業來說,量子效應通常是發生在幕後,由代工廠根據數據開發出一套可能大多數公司從未見過的一套設計規則,這就說明了為什麼代工廠和設備製造公司是迄今為止唯一受到量子效應直接影響的公司,因為他們一直在調整他們的工藝和產品來把這些影響降到最低。
  • 想看到量子效應嗎?用納米粒子的量子光學冷卻吧!
    ,量子物理定律就開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看到量子效應,一個重要的要求是把粒子運動中的所有熱能去除,也就是說,把它冷卻到儘可能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奧地利科學院(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現在通過展示一種冷卻懸浮納米粒子的新方法,離實現這一目標又近了一步,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著名的《物理評論快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