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尺度下的神奇應用:LED、雷射LD與量子點

2020-12-06 太平洋電腦網

定義:不是所有尺寸小於100nm納米材料都叫納米科技

納米科技廣義的定義,泛指尺寸小於100nm(納米)的材料,而研究納米材料的科學技術泛稱為「納米科技(Nanotechnology)」。納米科技的研究範圍很廣,包括納米物理學、納米化學、納米材料學、納米生物學、納米電子學、納米機械加工學、納米力學與納米測量學等領域, 許多尖端的研究不斷地在進行,讓我們先來了解到底什麼是納米科技吧!

納米科技嚴格的定義必須「同時」滿足下面三個條件:

1、納米材料的尺寸小於100nm。

2、納米材料體積微小,具有全新的光、電、磁、聲、化學與機械等性質。

3、納米材料必須具有全新的研究價值與應用。

換句話說,只滿足體積微小並不是納米科技最重要的條件,必須具有全新的性質與應用,才是納米科技討論的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納米科技嚴格的定義必須同時滿足上面三個條件,但是目前整個學術界與產業界都是使用較寬鬆的定義,也就是只要滿足上面的第一個條件尺寸小於100nm即可,造成今日凡事皆納米的混亂局面,許多廠商更是趁著這個混亂局面濫用「納米」二字,本文將以簡單的文句幫大家科普,讓各位成為理智的納米科技判斷者。

分類:大致可以分為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兩個重要領域

納米科技產業目前仍然不算完整,許多應用還在理論研究的階段,因此不容易完整地分類,但是大致上可以區分成兩個重要的領域:

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是指「最終成品」,意思是利用納米加工技術,將材料加工成尺寸在100nm以下的產品,這個產品即可稱為「納米材料」。

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是指「加工過程」,意思是將材料加工成尺寸在100nm以下時所使用的製程技術,我們稱為「納米技術」。

「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兩者之間的關係,有點類似「LED」與「生產LED的設備」之間的關係,LED廠(例如:三安光電與木林森)向LED設備商(例如:易維科VEECO,北方華創或ASM)購買LED晶片或封裝設備來生產LED器件,因此,設備商專注在如何設計出性價比高的加工設備,而LED廠家則專注在如何利用設備生產LED,兩者在LED產業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同樣的道理,納米技術討論的重點在於如何設計納米加工設備,而納米材料討論的重點在於如何利用納米加工設備來生產納米材料,兩者在納米科技產業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種類:納米材料由外觀幾何結構分為二維、一維、零維

傳統一般尺寸的材料我們稱為「塊材(Bulk)」,其結構是在三維空間中的X軸、Y軸、Z軸都可以無限延伸,如圖一(a)所示,而納米材料可以簡單地由外觀的幾何結構分為二維、一維、零維等三種:

二維(Two-dimensional): X軸與Y軸可以無限延伸,但是Z軸非常微小(小於100nm),如圖一(b)所示,二維的納米結構稱為「納米薄膜(Nano thin film)」或「量子井(Quantum well)」。

一維(One-dimensional): X軸可以無限延伸,但是Y軸與Z軸都非常微小(小於100nm),如圖一(c)所示,一維的納米結構較長的稱為「納米線(Nanowires)」,較短的稱為「納米棒(Nanorods)」,空心的稱為「納米管(Nanotube)」。

零維(Zero-dimensional):X軸、Y軸與Z軸都非常微小(小於100nm),如圖一(d)所示,零維的納米結構稱為「納米粒子(Nanoparticles)」或「量子點(Quantum dots)」。

圖一 納米材料的幾何結構

光電特性:LED、雷射LD發光層與量子點技術

一、LED/LD發光層與量子點 顯示技術 的核心原理: 量子局限效應

材料的物理性質大部分是由電子與空穴所決定,例如「Debye德拜長度」用來描述材料中電子與電子之間作用力的長度、「de Broglie德布羅意波長」用來定義材料的粒子性質與波動性質,由於傳統三維空間的塊材(bulk)尺寸遠大於上述這些電子與空穴的物理特徵長度, 因此其物理性質可以使用古典物理學來解釋,但是當材料的尺寸小到100nm以下時,會與德拜長度及德布羅意波長很接近,因此會產生「量子局限效應(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關於量子局限效應,相信很多學過大學物理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我寫文章不喜歡放入一大串公式,尤其是艱澀難懂的薛丁格方程式,我曾經整理了一篇PPT關於量子物理的教材,發現用這個教材讓同學理解量子物理的難度都非常大,何況要用文字幫沒學過大學物理的同學講授這塊難啃的量子骨頭,現在我就試著用圖與文字來解釋一下這個效應:

在微觀世界裡,尤其是在納米尺度之下,所有的光與電的現象,都會與我們看到的大尺度世界那麼的不同,如圖二(a)所示(公式看不懂可以跳過去),根據薛丁格方程式波函數的解,在量子尺度(L)下,尺度的不同,電子與空穴所處的能量狀態△E也會不同,也許它會在能級Eo的位置,也許會在4Eo的位置,也許在9Eo或16Eo…..,因為物理尺寸的不同,材料中電子的能級也會相應的變化,所呈現的材料特性就會與原本的材料本性差異極大,如圖二(b)所示,此時發光的能量或頻率就不再是材料本身的能帶隙性質Eg,而是帶隙較寬的(Eg+△Ec+△Ev),能量變強發光波長因此會變短,這樣因為電子與空穴被局限在納米材料內形成自組的穩定態,造成光電性質的改變,這樣的效應我們稱為量子局限效應。

圖二 納米尺度下的量子局限效應

量子局限效應最明顯的特徵是納米材料的尺寸愈小時,材料發光能量愈強,能量越強表示發光的波長愈短(藍色),這個現象稱為「藍移(blue shift)」。

如圖三所示,不同顏色的光波長不同,光的波長就是顏色,在可見光中紅光的波長最長,綠光次之,藍光最短,換句話說,當納米材料的尺寸大,發光的能量較低,顏色為紅光(波長最長);當納米材料的尺寸變小,發光能量變強,顏色為綠光(波長次之);當納米材料的尺寸更小,發光能量更強,顏色為藍光(波長最短)。

圖三 量子局限效應

二、LED與LD外延最關鍵的發光層:納米薄膜與量子井

1、種類與特性

二維的納米結構稱為「納米薄膜(Nano thin film)」,泛指厚度在100nm以下的薄膜,如圖四(a)的LED結構所示,由於半導體材料具有特別的光電特性,因此常見的納米薄膜大多是使用半導體材料製作而成,例如:矽、砷化鎵、氮化鎵或磷化銦等,具有優越的光電特性,可以應用在光電科技產業。

當我們將許多層不同材料的半導體納米薄膜重迭在一起時,可以形成「量子井(Quantum well)」,例如:在砷化鎵晶圓上分別成長砷化鎵、砷化銦鎵、砷化鋁鎵的納米薄膜或是在藍寶石上成長氮化鎵、氮化銦鎵、氮化鋁鎵的納米薄膜,都是屬於量子井結構,如圖四(b)的量子井LED發光層結構所示,研究顯示具有量子井結構的LED發光二極體或LD雷射二極體元器件具有更好的發光效率。

圖四 納米薄膜與量子井的定義與應用

2、量子井應用實例

圖四(c)為使用多層量子井結構所製作的「量子井雷射二極體(Quantum well laser diode)」,科學家稱為「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是目前已經量產的商品,外觀如圖四(d)所示,這種結構普遍應用在光通訊的光源。

圖中的雷射使用砷化鎵晶圓製作,上下均為金屬電極,上方連接電池的正極,下方連接電池的負極;中央上下是數十層N型與P型的納米薄膜,顏色較深的部分代表折射率(Index)較大,顏色較淺的部分代表折射率(Index)較小,這種由許多層不同折射率的薄膜交互排列而成的元器件是非常重要的光學結構,我們稱為「布拉格反射層DBR光柵(Grating)」;正中央是納米薄膜,由於它夾在中央上下的光柵之間,因此形成量子井的結構,稱為「量子井發光區」,是雷射主要的發光區域,這一層的半導體材料種類決定雷射的發光顏色與強度,由於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CSEL)使用量子井結構,因此可以增加發光效率,具有優良的光電特性。

3、納米薄膜製備方法

納米薄膜的製作可以使用單晶或多晶薄膜成長技術,但是使用加熱蒸鍍、電子束蒸鍍、濺鍍(Sputter)、等離子化學氣相沉積(PECVD)等方法得到的納米薄膜質量不佳,因此目前大多使用製程條件比較嚴格,成本也比較高的分子束外延(MBE)或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來製作納米薄膜,分子束外延(MBE)可以在超高真空下將原子「一層一層地」成長在晶圓表面,因此控制得很精準,可以製作單層的納米薄膜,也可以製作多層的量子井結構。

顯示技術 的新王牌:納米粒子與量子點

1、LED與LD在發光層上呈現的量子點效應

零維的納米結構稱為「納米粒子(Nanoparticle)」,泛指顆粒大小(直徑)在100nm以下的顆粒,如圖五(a)所示,由於半導體材料具有特別的光電特性,因此常見的納米粒子大多是使用半導體材料製作而成,例如:矽、砷化鎵、氮化鎵等,具有優越的光電特性,應用在光電科技產業。

當我們利用半導體的納米薄膜將納米粒子覆蓋起來時,形成「量子點(Quantum dot)」結構,例如:在藍寶石襯底成長氮化鎵底層材料後,氮化銦鎵的發光層因為溫度變異導致相分離效應,發光層上會呈現出類似富銦(Indium Rich) 的「氮化銦鎵」納米粒子,再成長一層「氮化鋁鎵或氮化鎵」的納米薄膜覆蓋起來,就屬於具有富銦量子點的量子井結構。

如圖五(b)所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也是氮化銦鎵藍光LED發明人中村修二教授認為具有量子點結構的氮化銦鎵發光LED或雷射LD光電器件具有更好的發光效率。

圖五 利用MOCVD製作納米粒子與量子點

2、納米粒子製備方法

納米粒子的製作可以使用薄膜成長技術,但是都必須配合適當的裝置控制不同的溫度與壓力來輔助才容易形成納米粒子,否則只會形成納米薄膜,例如:加熱蒸鍍、電子束蒸鍍、濺鍍(Sputter)、等離子化學氣相沉積(PECVD)、分子束外延(MBE)、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等。例如,像圖五(c)所示,如果要製備氮化銦鎵納米粒子,可以使用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將氨氣與有機金屬三甲基鎵,三甲基銦分別混入氫氣或氮氣通入反應腔體,控制不同的壓力與溫度就可以得到氮化銦鎵納米粒子,可以發出很亮的藍光或綠光。

3、量子點 顯示 技術:有機會成 OLED 後市場上追求的夢幻顯示科技

由於量子局限效應,不同尺寸的納米粒子會發出不同波長(顏色)的螢光,例如:硒化鎘(CdSe)直徑10nm時發出紅色螢光,直徑5nm時發出綠色螢光,直徑2nm時發出藍色螢光,如圖六(a)所示,而且它的發光強度比傳統有機螢光物質高10倍以上,再加上相比目前的顯示技術,量子點具有自發光、高對比度、廣視角與輕薄可繞曲等優點,將有機會成為繼OLED之後市場上亟欲追求的夢幻顯示科技。

最近市面上的顯示科技有點群魔亂舞,4k8KLCD、OLED、Micro LED、雷射電視與量子點QLED五家爭鳴,量子點顯示技術目前還不是很成熟,但是為什麼市面上還是有很多打著量子點旗號的QLED電視呢?

如圖六(b)所示,目前的量子點電視是利用量子點發光頻譜集中的特性,發出高純度的顏色,進而達到更好的全彩顯示,將量子點加在LCD背光源上,量子點吸收背光源的光,以光致發光(Photoluminescence ;PL)重新發出高純度的光,成為純色的背光源,製作出高彩度的顯示技術,最近TCL與QD Vision合作推出55吋4k量子點電視就是用這種技術,然而,這樣的量子點光致發光技術,僅僅只是在傳統的LCD技術加上量子點薄膜作為色彩調整,雖然帶來了優良色彩特性,但本質上還是受限LCD顯示技術,仍然無法享受高對比度、廣視角與輕薄可繞曲等優點!

因為大家對這個科技比較陌生,也沒有能力去理解這麼高深的物理,所以電視廠家打著量子點高科技的名詞自然會吸引一般老百姓的關注,實際上現在的QLED電視還是LCD電視的改良版!

最常見的量子點結構如圖六(c)所示,一般包含無機半導體核心層(core,直徑約1~10nm)、寬帶隙無機半導體殼層(Shell),以及最外層的有機配體(Ligand),核心層是量子點主要發光層,使用不同種類材料例如CdSe、CdS、InP與ZnSe ,合成不同的尺寸大小,可以調整量子點發光的顏色,利用合成的時間、溫度以及反應物的濃度,加上合成後的過濾篩選,可以使量子點的大小更一致且均勻,發出更純的光色。殼層包覆核心層,隔絕氧氣與溼氣,並修補核心層缺陷,提升發光效率,最外層的有機配體可以使量子點分散在不同的非極性有機溶劑中,有利於使用溶液製程來製作量子點發光器件。

未來的QLED器件,製程方法與發光結構會跟目前的OLED比較接近,如圖六(d)所示,都是使用電致發光,最大的不同點是QLED採用量子點作為發光材料,電子與空穴傳輸層可以使用跟OLED接近的有機材料,做出新一代柔性顯示器,當然目前這樣的結構效率還是很低,所以為了提升QLED效率,有機材料加上氧化鋅ZnO的電子傳輸層與氧化鎳NiO空穴傳輸層是提升效率的比較好的選擇,目前最新的成果是浙江大學彭笑剛教授團隊利用有機材料PMMA作為氧化鋅ZnO電子傳導層與量子點發光層的緩衝結構層,可以達到接近OLED的效率,是目前世界最前沿的QLED技術領航者之一。

圖六 納米粒子與量子點的應用

納米技術唯一的缺點!

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的魔咒:量子穿隨效應

「絕緣體」是不容易導電的固體,例如:塑料、陶瓷,因此電子無法穿透絕緣體,但是當材料的尺寸小於100nm以下時,因為實在是太薄了,科學家發現電子竟然可以任意地穿透絕緣體,我們稱為「量子穿隧效應(Quantum tunneling effect)」,換句話說,塑料、陶瓷這種原本在塊材(Bulk)時是絕緣體的材料,當它的尺寸小於100nm以下時就不再是絕緣體了。

由於在傳統集成電路製程中,CMOS必須使用「氧化矽」來製作閘極,因為氧化矽是很好的絕緣體,但是當CMOS的閘極線寬小於100nm時,氧化矽的厚度可能只有10nm,由於量子穿隧效應,這麼薄的氧化矽會使電子任意地穿透而無法絕緣,因此晶圓廠必須使用其他材料來取代氧化矽,對晶圓廠來說是必須增加新製程來解決問題的成本,這個時候納米反而是個必須解決的麻煩。由這個例子可以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東西做成納米就好,必須要看應用在什麼產品,「該大就大,該小則小」才是上策。

這篇文章是關於在納米尺度下,光電元器件呈現出優越的性能,其實納米材料還有很多神奇的效果,例如納米技術之表面與界面效應(Surface and interface effect)可以製作納米陶瓷粉末的塗料(油漆),利用這種納米陶瓷粉末塗布在戰機的機身,可以吸收所有雷達的電磁波,美國F35與中國殲20隱形戰鬥機就是利用這種技術搞定的,由於篇幅有限,只能下次再科普這方面的技術給大家了!

在納米尺度下就是這樣神奇,值得我們去探索!

關於納米,你懂了嗎?

相關焦點

  • 納米尺度下:LED、雷射LD與量子點應用
    ,如圖二(a)所示(公式看不懂可以跳過去),根據薛丁格方程式波函數的解,在量子尺度(L)下,尺度的不同,電子與空穴所處的能量狀態△E也會不同,也許它會在能級Eo的位置,也許會在4Eo的位置,也許在9Eo或16Eo…..
  • 合成單分散量子點:雷射把半導體材料「敲成」納米大小
    近日,天津大學材料學院量子點材料與器件研究組開發出環保高效的單分散量子點合成新工藝,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信)上,這是世界上首次報導物理方法合成單分散量子點。這項世界首創的新工藝將在太陽能電池、癌症檢測等領域發光發熱。
  • 納米科學:科學家們觀察量子點,呼吸,以應對壓力!
    納米科學:科學家們觀察量子點,呼吸,以應對壓力!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觀察到納米級半導體晶體隨著強大的雷射脈衝而膨脹和收縮。這種超快的「呼吸」提供了關於這些微小結構在開始融化時如何改變形狀的新見解 - 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指導研究人員定製其用於各種應用的用途,在使用SLAC的Linac相干光源(LCLS)X射線雷射器(美國能源部科學用戶設施辦公室)的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將納米晶體暴露在一束雷射中,然後緊接著一個超亮的X射線脈衝,記錄了由此產生的結果。
  • 壓電效應首次在納米尺度上產生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化學系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方法,能在一種名為「硒化鎘量子點」的納米半導體中人為控制壓電效應,制出小到難以置信的高效能產品,比如納米級血壓計、納米電池等。 通過壓縮或擴張固體材料而產生電場,這稱為壓電效應。壓電效應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比如手錶、運動傳感器、精密定位系統等。
  • 納米尺度下的光和物質強相互作用
    具體來說,他們把量子輻射點(發光原子分子激子等)嵌入到納米尺度的光學腔裡,觀察到光子和輻射點在常溫下的快速能量交換以及很多有趣的物理特性。這些工作為諸多重要的應用,比如單光子開關和納米雷射器,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 半導體量子點的應用前景
    半導體量子點,簡稱為量子點(quantumdots),有時也叫納米晶,它是納米尺度原子和分子的集合體,一般粒徑範圍在2~20nm。顧名思義,量子點即是將材料的尺寸在三維空間進行約束,並達到一定的臨界尺寸(抽象成一個點)後,材料的行為將具有量子特性(類似在箱中運動的粒子),結構和性質也隨之發生從宏觀到微觀的轉變。半導體降維處理的研究已開展了很多年,這形成了「人造原子」或量子點(QD)的概念。這些具有納米尺寸直徑的半導體納米晶體在其光學和電子性能方面展現出量子尺寸效應。
  • 概念|什麼是半導體量子點,納米顆粒的聚焦效應?
    半導體量子點(quantum dot)是一類納米尺度的極微小的發光納米顆粒,其直徑常在2-20 nm之間。如下圖所示,不通過尺寸顆粒大小,顯示不同顏色。於是,他將這種這種膠體與量子點的概念聯繫起來,首次提出膠狀量子點(colloidal quantum dot)。氧化鋅量子點的可見發光顏色可以實現從藍紫色到橘黃色之間的調變,可以通過對量子點進行表面修飾或調變其顆粒大小或者控制缺陷等手段實現量子點突光顏色的調變。
  • 歐司朗創新量子點光轉換技術讓LED更高效
    近日,歐司朗推出了新型中功率LED Osconiq S 3030 QD,此產品是歐司朗旗下首款使用量子點光轉換技術的LED,專為區域照明和筒燈應用所研發,能夠賦予燈具更高效、更卓越的顯色性能。 量子點 (Quantum Dot,簡稱QD) 是納米尺寸的半導體粒子,其直徑比人類頭髮直徑細約1萬倍。由於其尺寸非常小,QD粒子的大小決定了藍色LED燈光照射到這些納米顆粒時被二次激發的光譜顏色。例如,尺寸在3納米左右的QD粒子會產生綠光,而7納米左右的則發出紅光。
  • 少即是多:量子點的的發展歷程——從定義到應用
    在各式各樣的納米材料中,膠體納米晶可能是目前最主要的分支材料之一,其在許多領域都具備了強有力的應用前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Paul Alivisatos在納米領域做出了許多具有開創性的工作,他在著名期刊Nano Letters的創刊詞中,曾經發出過這樣的提問[1]:為什麼這樣一個特定尺度範圍可以定義一個科學範疇以及一本科學期刊?納米尺度如此引人注目的特殊之處到底在哪?
  • 量子點LED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量子點屬於一大類新材料—溶液納米晶中的一種。溶液納米晶具有晶體和溶液的雙重性質,量子點是其中馬上具有突破性工業應用的材料。  與其他納米晶材料不同,量子點是以半導體晶體為基礎的。尺寸在1~100納米之間,每一個粒子都是單晶。量子點的名字,來源於半導體納米晶的量子限域效應,或者量子尺寸效應。
  • 上海光機所等在鈣鈦礦量子點微納雷射性能提升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重慶大學合作,在實現鈣鈦礦量子點穩定發光的合成控制及微納雷射性能提升領域取得新進展。鈣鈦礦量子點具有優異的光學性能,如窄帶發光、單色性好、螢光量子產率高等特點,在多個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滷化物鈣鈦礦量子點對極性溶劑和高溫比較敏感,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此外,單個滷化物鈣鈦礦量子點存在螢光閃爍性,阻礙了其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納米雷射、固態照明等領域的應用。
  • 在掃描隧道顯微鏡下,操縱納米尺度光?
    利用聚焦離子束技術,通過對金針尖的納米化處理,實現了掃描隧道顯微鏡結中納米尺度光的操縱。德國柏林Fritz-Habe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明,納米級等離子體結中的納米光光譜可以用等離子體法布裡-珀羅尖端調製。納米光學的精確控制對於研究納米材料和單分子結構、動力學和光電子特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 怎樣製備碳量子點_碳量子點的製備
    碳量子點(carbon quantum dots,C-dots),又稱碳點或者碳納米點,是一類尺寸在10nm以下的碳納米材料。更廣泛的定義為在水中或者其他懸浮液中的小碳納米顆粒。 目前製備碳量子點的方法很少,報導的製備具有螢光性質的碳量子點的方法有: (1)高溫高壓切除法 利用雷射從石墨粉表面切下碳納米粒子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橙紅光波段最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碳納米點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興起的新型納米發光材料,其無毒、發光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原料廣泛等優點,引起國際上廣泛的關注。該領域發展面臨的瓶頸是缺少調控碳納米點發光帶隙的手段和增強其螢光量子效率的方法。目前,碳納米點在藍光和綠光波段已實現較為高效的發光,但在可見區長波長波段,特別是橙光到紅光波段,缺少高效率發光的碳納米點。
  • 科學網—光學與納米技術的「浪漫聯姻」
    統計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有80%以上通過光學獲得。與此同時,在先進位造技術的推動下,人類能夠控制和利用的物質結構進入到納米尺度,產生了紛繁多樣的納米技術。試想一下,當變幻莫測的光學遇上了「錙銖必較」的納米技術,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想看到量子效應嗎?用納米粒子的量子光學冷卻吧!
    ,量子物理定律就開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看到量子效應,一個重要的要求是把粒子運動中的所有熱能去除,也就是說,把它冷卻到儘可能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奧地利科學院(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現在通過展示一種冷卻懸浮納米粒子的新方法,離實現這一目標又近了一步,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著名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量子點LED技術成LED之王 未來15年將點亮全球
    1981年,一種全新概念的納米級半導體發光粒子被發現,我們且稱作「量子點」(Quantum Dot,QD)。從發現到前一個10年的時間裡,人們還僅僅在學術的角度研究它的性質,又過了10年的時間也基本上沒有找到它的應用領域。
  • 紫外led燈具雷射打標機的優點及在LED燈具市場的應用分析
    打開APP 紫外led燈具雷射打標機的優點及在LED燈具市場的應用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1 15:25:42
  •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其是以液體為基礎的,據研究人員稱,它可以幫助LED實現與固體薄膜中結合量子點的LED相比兩倍的效率。研究人員表示,隨著進一步發展,新型LED可達到200 lm / W以上的功效。
  • 3D列印量子點納米像素來提高顯示解析度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韓國的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量子點納米像素的辦法來提高顯示的解析度,可以實現超高清晰解析度的顯示,為將來柔性顯示和可滾動的顯示屏以及大尺寸顯示奠定了基礎。韓國電氣研究院(Korea Electr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KERI) )在最近研發了一種新的顯示技術,通過嵌入在聚合物納米線中的3D列印的量子點納米像素來在納米尺度製造3D的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