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到量子效應嗎?用納米粒子的量子光學冷卻吧!

2020-12-06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量子物理學類

當一個粒子完全脫離它的環境時,量子物理定律就開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看到量子效應,一個重要的要求是把粒子運動中的所有熱能去除,也就是說,把它冷卻到儘可能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奧地利科學院(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現在通過展示一種冷卻懸浮納米粒子的新方法,離實現這一目標又近了一步,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著名的《物理評論快報》上。緊密聚焦的雷射束可以充當光學「鑷子」,捕捉和操縱微小物體,從玻璃粒子到活細胞。

博科園-科學科普:這種方法的發展使阿瑟·阿什金獲得了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雖然迄今為止大多數實驗都是在空氣或液體中進行,但人們對使用光學鑷子在超高真空中捕捉物體的興趣越來越大:這種孤立的粒子不僅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傳感性能,而且還可以用於研究納米尺度熱機的基本過程,或涉及大質量的量子現象。在這些研究工作中,一個關鍵因素是獲得對粒子運動的完全控制,在量子物理定律支配其行為的理想狀態下。之前的嘗試,要麼調整光鑷本身,要麼將粒子浸入高反射鏡結構之間的額外光場中,即光學腔。然而,雷射噪聲和較大的雷射強度要求對這些方法構成了很大限制。

緊密聚焦的雷射場將納米粒子困在兩個高反射鏡之間,即光學腔。沿光學諧振腔的優先散射可以誘導納米粒子向三個方向運動的冷卻。圖片:Aspelmeyer group/University of Vienna維也納大學、奧地利科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最近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烏羅斯德裡克(Uros Delic)表示:新冷卻方案直接借鑑了原子物理學領域,那裡存在著量子控制方面的類似挑戰。這一想法可以追溯到因斯布魯克物理學家赫爾穆特裡施(Helmut Ritsch)以及美國物理學家弗拉丹烏爾蒂奇(Vladan Vuletic)和史蒂夫楚(Steve Chu)的早期研究。他們發現,如果粒子被保存在一個最初是空的光學腔內,利用光鑷本身直接散射的光就足夠了。光鑷中的納米粒子將光鑷的一小部分向幾乎所有方向散射。

如果粒子被放置在光學腔內,部分散射光可以存儲在其反射鏡之間。因此,光子被優先地散射到光腔中。然而,這只可能是特定顏色的光,或者換句話說,特定光子能量。如果我們使用一種顏色的鑷子光,它對應光子能量比所需的稍小,納米粒子將「犧牲」一些動能,使光子散射到光學腔中。動能的損失有效地冷卻了它的運動。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之一弗拉丹·武爾提克(Vladan Vuletic)以前曾對原子演示過這種方法。然而,這是它第一次被應用到納米粒子上,並用於冷卻所有三個方向的運動。冷卻方法比之前演示的所有方案都要強大得多,如果不受雷射噪聲和雷射功率的限制,懸浮納米粒子的量子行為將很快出現。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維也納大學參考期刊文獻:《物理評論快報》DOI: 10.1103/PhysRevLett.122.123602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日冕比地球大109倍?太陽磁場比以前認為的強十倍!

首次驗證「量子引擎」比傳統發動機更高效!

木星的大紅斑開始萎縮,面容也在悄悄發生改變!

相關焦點

  • 成功控制處於量子狀態的納米粒子,物質被量子化的宏觀量子態!
    科學家使用雷射將玻璃納米顆粒懸浮並冷卻到量子區域,雖然它被困在室溫環境中,但粒子的運動完全眾所周知,單個原子的量子性質可以用雷射來控制和操縱。即使是由數億個原子組成的大原子云也可以被推入量子區域,從而產生物質的宏觀量子態。
  • 《自然》:第4類熱傳遞,或為納米器件帶來「量子冷卻」
    比如家用的電暖器,我們靠近它就會感到溫暖,這主要是熱輻射在起作用;如果打開電暖器上自帶的小風扇,熱風吹來讓我們感到更加溫暖,這主要是熱對流在起作用;用手摸摸電暖器的外殼,這時感覺到的就是熱傳導了。熱輻射是電磁波在奔向我們,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所以熱輻射並不依託於物質載體,而熱對流需要依託空氣,熱傳導需要靠手與電暖器的直接接觸。
  • 光學版本的量子霍爾效應:首創性的發現進一步解鎖了量子技術
    倫斯勒理工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從事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和物理學交叉研究的研究人員探索新的創新方法,以利用光、溫度、壓力、磁場等來釋放那些有前途和有用的屬性能力。
  • 五種奇怪的量子效應
    根據你觀察的方式,結果可能是延遲衰變(稱為量子芝諾效應)或加速它(量子反芝諾效應)。這種效應的名字源自古希臘哲學家芝諾,他在一系列邏輯悖論中,「證明」這種運動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距離都可以切成一個無限數量的較小距離。
  • 量子隧道效應——真穿牆術
    我會發現屋裡到處都是我甚至屋子外面都有我,因為我變成了疊加態了,根據量子力學的微觀粒子的波動理論,波函數將瀰漫於整個空間,粒子以一定概率出現在空間中的每一個位置,包括勢壘以外的地方,也就是說即使粒子的能量小於勢壘閾值的能量一部分粒子可能會被反彈回去,但仍有一小部分粒子能夠穿過去,就好像在山的底部開了個隧道,我直接從隧道就把石頭推過去了,這就是「隧道效應」。
  • 外部量子效率創紀錄達21.6%!
    博科園:本文光學與光子學類林雪平大學一個實驗室已經生產出高效的鈣鈦礦近紅外(NIR)發光二極體。外部量子效率達21.6%,這是一個記錄。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博科園-科學科普:迄今為止,基於鈣鈦礦發光二極體的外部量子效率(以光形式發射的載流子比例)一直受到製造過程中材料中出現的缺陷限制,這些缺陷對載流子起著陷阱的作用,從而造成能量損失。處理缺陷的一種方法是添加被稱為「鈍化分子」的材料,這種材料與引起缺陷的原子相結合。研究人員此前發現了一種末端帶有氨基的分子,這種分子在性質上有一定的改善。
  • 量子計算的基礎:難以捕捉的單原子
    通常一個原子的直徑在0.05納米和0.5納米之間。對於這樣一種比頭髮絲直徑還小几千幾萬倍的物體,甚至連世界上最精密的光學顯微鏡都無法直接觀測,我們可以把它抓住,任意地操縱它嗎?連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偉大的物理學家薛丁格都對此表示極大的懷疑:「我們從來沒有用一個電子、原子或者其他分子做過實驗。在構想的實驗中,我們的假設總是導致可笑的後果……」。
  • 5個怪異的量子效應
    如果我們頻繁地打開盒子檢查貓的狀態,貓的命運會因此發生改變嗎? 簡單來說,量子齊諾效應所描述的就是這樣一種奇怪的量子現象,一個量子系統的演化可以通過頻繁地重複測量而改變。以薛丁格的貓為例,如果我們頻繁的打開盒子測量貓的狀態,便能不斷地重設原子的衰變時鐘。
  • 5個怪異的量子效應
    如果我們頻繁地打開盒子檢查貓的狀態,貓的命運會因此發生改變嗎?根據觀測方式的不同,原子的衰變可以被延遲或加速,從而貓的壽命得到延長或縮短;前者被稱為量子齊諾效應,後者被稱為量子反齊諾效應。換句話說,貓的性命取決於受哪種量子齊諾效應的影響。
  • 納米尺度下:LED、雷射LD與量子點應用
    關於量子局限效應,相信很多學過大學物理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我寫文章不喜歡放入一大串公式,尤其是艱澀難懂的薛丁格方程式,我曾經整理了一篇PPT關於量子物理的教材,發現用這個教材讓同學理解量子物理的難度都非常大,何況要用文字幫沒學過大學物理的同學講授這塊難啃的量子骨頭,現在我就試著用圖與文字來解釋一下這個效應:在微觀世界裡,尤其是在納米尺度之下,所有的光與電的現象,都會與我們看到的大尺度世界那麼的不同
  • 納米尺度下的神奇應用:LED、雷射LD與量子點
    關於量子局限效應,相信很多學過大學物理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我寫文章不喜歡放入一大串公式,尤其是艱澀難懂的薛丁格方程式,我曾經整理了一篇PPT關於量子物理的教材,發現用這個教材讓同學理解量子物理的難度都非常大,何況要用文字幫沒學過大學物理的同學講授這塊難啃的量子骨頭,現在我就試著用圖與文字來解釋一下這個效應:在微觀世界裡,尤其是在納米尺度之下,所有的光與電的現象,都會與我們看到的大尺度世界那麼的不同
  • 雷射冷卻原子能造出強相互作用的量子觸點
    瑞士日內瓦大學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合作,用量子冷卻壓縮的方法,將兩種物質通過奇特的量子力學性質連接在一起。這一成果為深入理解量子物理學,製造出未來量子電路設備開闢了新途徑。  近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實驗團隊由蒂爾曼·埃斯林格和吉恩·布蘭圖特帶領。
  • 冷卻原子能造出強相互作用的量子觸點 為製造量子電路設備開闢新途徑
    瑞士日內瓦大學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合作,用量子冷卻壓縮的方法,將兩種物質通過奇特的量子力學性質連接在一起。這一成果為深入理解量子物理學,製造出未來量子電路設備開闢了新途徑。
  • 量子效應的宏觀體現——卡西米爾效應 | 量子群英傳
    「充滿了」的說法是不太恰當的,因為可能有人會說:把這些虛粒子移走吧,那才是真正的真空。不過,從量子場論的角度分析解釋,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可以被「移走」的是實粒子,虛粒子是不可能被移走的,因為實際上它們並不是什麼「粒子」,而只是能量最低的「基態」,是具有能量的瞬息萬變又永遠存在的各種「場」,它們之間有相互作用,像大雜燴一樣混在一起,且不可分離。
  •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應,居然讓粒子學會了穿牆術~
    不過,在微觀世界裡,粒子們卻真的會穿牆術,而這就是著名的量子隧穿效應。舉個例子,假如人在趕路,前面有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那麼人如果要前往大山的另外一邊,那麼你就只能翻過山去。但是對於粒子而言,它可以直接穿過去,即使能量不足,也可以穿山而過。這就是粒子穿牆術——量子隧穿效應。
  • 量子效應只存在於原子尺度嗎?
    量子效應不僅限於原子尺度,有幾個宏觀量子行為的例子。量子物理學將物質和能量描述為量子波函數,它們有時像波一樣起作用,有時像粒子一樣起作用,但實際上不僅僅是波或粒子,還更複雜。實際上,宇宙中的每個物體(從原子到恆星)都根據量子物理學進行運作。
  • 量子光學的物理極限
    線性光學是演示量子物理最好的例子之一,能在室溫下工作,可以用相對簡單的設備觀察到。線性光學涉及到保存光子總數的物理過程。在理想情況下,如果一開始有100個光子,不管物理過程有多複雜,最終只剩下100個光子。光子是玻色子的非相互作用粒子。然而,它們仍然可以相互幹擾,表現出非平凡的量子效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紅歐曼德爾實驗,兩個相同的光子被發送到一個實驗裝置。
  • 增強GeSi量子點發光的自組裝外延金屬-半導體納米結構
    利用金屬納米島在應變半導體結構表面的自組織特性,開發了含銀納米粒子和GeSi量子點的雜化結構。研究得出了GeSi量子點(QD)與Ag納米點耦合會有發光現象。利用GeSi量子點在多層結構上外延生長的納米銀支持表面等離子體共振,通過改變銀納米粒子的參數可以調諧到量子點發射波長。通過對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的數值模擬,可以將這種效應歸因於量子點發射體與銀納米島的耦合導致的複合速率的增加。
  • 7 / 5納米之後的量子效應 | 智慧產品圈
    展望未來,由於電晶體尺寸減小,預計會有更多的量子效應發生,這對維持靜電並減少柵極長度是需要的。」量子效應已被觀察、研究和提出多年了,它不僅僅是在半導體行業內。例如,量子隧穿在α粒子衰變研究中已經被記錄了近一個世紀。但是在晶片世界中,這些量子效應會出現在各種奇怪的行為中,這些行為導致了各種問題橫生。
  • 量子到底是不是物質,怎麼看到量子呢?一起來看看吧!
    這個模型甚至都沒有用到量子力學(因為那時量子力學還沒有起步),但它仍然有「量子化」的思想。在人們觀測到的氫原子光譜中,可以看到幾條明顯的、分立的譜線。也就是氫原子只會發出波長為122、103、97、95納米……這樣的譜線,而不會存在例如123.456納米這樣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