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的量子點電晶體創造了無毒的柔性集成電路

2020-10-31 柔智燴

突破性的量子點電晶體創造了無毒的柔性集成電路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利用稱為量子點的微小結構創建了基本的電子構建塊,並將其用於組裝功能邏輯電路。這項創新有望為複雜的電子設備提供一種更便宜,更易於製造的方法,該方法可以通過基於解決方案的簡單技術在化學實驗室中進行製造,並且可以為許多創新設備提供長期尋找的組件。

通過沉積金(Au)和銦(In)觸點,研究人員可以在同一基板上創建兩種關鍵類型的量子點電晶體,從而為眾多創新電子產品打開了大門。圖片提供: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Victor Klimov說:"這種新方法對基於無毒量子點的電子設備的潛在應用包括可印刷電路,柔性顯示器,晶片實驗室診斷,可穿戴設備,醫療測試,智能植入物和生物識別技術。"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的專門研究半導體納米晶體的物理學家,以及作者的論文發表在10月19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新結果上。

幾十年來,微電子技術一直依靠在特別創建的潔淨室環境中加工的超高純度矽製成。近來,基於矽的微電子學受到多種替代技術的挑戰,這些替代技術允許通過廉價,易於獲得的化學技術在潔淨室外部製造複雜的電子電路。用化學方法在不太嚴格的環境中製成的膠體半導體納米顆粒就是這樣一種新興技術。由於它們的小尺寸和直接受量子力學控制的獨特屬性,這些粒子被稱為量子點。

膠體量子點由覆蓋有有機分子的半導體核組成。由於具有這種混合特性,它們將易於理解的傳統半導體的優勢與分子系統的化學多功能性相結合。這些特性對於實現新型的柔性電子電路具有吸引力,該電路可以印刷到幾乎任何表面上,包括塑料,紙張甚至人體皮膚。此功能可以使許多領域受益,包括消費電子,安全性,數字標牌和醫療診斷。

電子電路的關鍵元件是電晶體,該電晶體充當由施加的電壓激活的電流的開關。通常,電晶體分為成對的n型和p型器件,分別控制負電荷和正電荷的流動。這樣的互補電晶體對是現代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的基石,該技術使微處理器,存儲晶片,圖像傳感器和其他電子設備成為可能。

用於基於p溝道和n溝道CuInSe 2 CQD FET(分別為PFET和NFET)製造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反相器的處理步驟。

第一個量子點電晶體是在大約二十年前展示的。然而,在同一量子點層中集成互補的n型和p型器件仍然是一個長期的挑戰。另外,該領域的大多數努力都集中在基於鉛和鎘的納米晶體上。這些元素是劇毒的重金屬,極大地限制了演示設備的實用性。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Los Alamos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的團隊證明,通過使用硒化銅銦(CuInSe2)不含重金屬的量子點,他們既可以解決毒性問題,又可以實現n的直接積分-和p電晶體位於同一量子點層中。為了證明所開發方法的實用性,他們創建了執行邏輯運算的功能電路。

用於基於CuInSe 2 CQD PFET和NFET製造CMOS NAND門的處理步驟。

Klimov及其同事在其新論文中提出的創新技術使他們可以通過應用兩種不同類型的金屬觸點(分別為金和銦)來定義p型和n型電晶體。他們通過在預構圖的觸點頂部沉積一個公共量子點層來完成器件。克利莫夫說:"這種方法允許將任意數量的互補p型和n型電晶體直接集成到同一量子點層中,該量子點層通過標準旋塗法製成連續的無圖案膜。"這種方法不需要對CQD層進行構圖,並且可以在FET觸點和連接金屬電路的沉積階段對器件功能進行"編程"。這將大大簡化將來在設備小型化和大規模,高度集成的CMOS電路的實際實現方面的工作。

相關焦點

  • 復旦專家研究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獲突破
    中新社上海2月10日電 (記者 鄒瑞玥)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性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發表了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仇志軍與劉冉科研團隊的一項成果,他們在揭示有機薄膜電晶體(OTFT)性能穩定性機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 柔性離子電晶體:為未來生物電子器件奠定基礎!
    隨著技術創新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如今科學家們研製出了各式各樣的創新型電晶體,例如採用印刷電子工藝和二維材料製造出的電晶體、基於電子自旋的電晶體、基於激子的電晶體、熱電有機電晶體、超薄透明的柔性的電晶體。用二維納米材料噴墨列印而成的電晶體(圖片來源:都柏林大學聖三一學院)基於磁振子的自旋電晶體(圖片來源:L.
  • 電晶體發明和現代電子技術,加速集成電路工業發展,科學改變生活
    其實,早在1906年人們就根據經驗發明了礦石檢波器,這是用某類礦石(例如輝鉛礦或金剛砂晶體)與鋼針構成的點接觸器件。礦石檢波器是半導體錯和矽二極體的前身。1930年德國的林費耳德獲得了今天稱之為"金屬氧化物場效應電晶體」的專利,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以及當時經濟蕭條不可能給基礎研究以充分的經費,他的設計未能實現。但是科學家們並沒有放棄工作。
  • 生物相容的「離子驅動柔性有機電晶體」與「混合導電顆粒材料」
    導讀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團隊設計出一款生物相容的離子驅動柔性電晶體以及一款混合導電顆粒複合材料。前者可以實時執行神經相關計算,後者可實現由單一材料創造電子元件。背景近年來,生物電子系統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使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複雜且充滿活力的生物體。這些器件能獲取和處理生物基質,以及與之產生相互作用。
  • 有機薄膜電晶體穩定性新模型誕生,助力柔性電子產品開發
    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者揭示了導致有機薄膜電晶體性能變化的機制,為進一步改良以有機薄膜電晶體為代表的柔性電子技術開拓了前景,從可穿戴設備到紙幣防偽,柔性電子技術將有望走進我們d 生活。此論文發表於最近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1965年,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Gordon E.
  • 新納米電晶體展現強量子限制效應
    新納米電晶體展現強量子限制效應
  • 量子通信網絡如何實現?美國海軍的突破性技術,將成為可能!
    量子通信網絡如何實現?美國海軍開發的新技術,將成為可能!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可以使量子技術的未來發展成為可能。這項技術將量子點(由成千上萬個原子組成的微小粒子)壓縮,從而發射出顏色完全相同、位置相距不到百萬分之一米的單個光子(光的單個粒子)。
  • 首個「線基」電晶體問世,電子器件可完全由細線製成
    導讀據美國塔夫茨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工程師團隊開發出一種由亞麻線製成的電晶體,並創造出完全由細線製成的電子器件。背景如今,柔性電子的領域正在迅速擴張。創新近日,美國塔夫茨大學的工程師團隊開發出一種由亞麻線製成的電晶體,並創造出完全由細線製成的電子器件。這些細線可以編織成紡織品,穿在皮膚上,或者甚至(從理論上說)通過手術植入用於診斷監測。這種完全柔性的電子器件將開啟一系列應用,順應各種形狀的物體,在自由移動時不會影響功能。
  • "彎曲手機摺疊電視"或成真 復旦大學提出柔性電子新理論
    復旦大學科研人員展示可大幅度彎曲甚至摺疊的有機薄膜電晶體。  早報記者昨日從復旦大學獲悉,物聯網和智能物品的核心技術——柔性有機薄膜電晶體(OTFT)獲得重大科研進展。復旦大學的科學家們已在揭示有機薄膜電晶體(OTFT)性能穩定性機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將來OTFT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理論指導和依據。相關論文已發表在國際權威性學術期刊《自然—通訊》雜誌上。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門控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單分子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被發現
    記者日前從廈門大學獲悉,該校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洪文晶團隊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電力大學陳文博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在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在此基礎上製備出基於量子效應的高性能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為當前計算機晶片突破矽基半導體器件物理極限提供一個全新思路。
  • 集成電路:從電子管、電晶體到CPU
    因此在電晶體技術投入實用後,計算機的計算元件也迅速的電子管向電晶體進化,195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研製成功第一臺使用電晶體線路的計算機,取名「催迪克」(TRADIC),裝有800個電晶體。而計算機的體積,也由ENIAC的房間般大小,縮小為衣櫥般體積。電晶體快速的開關速度和結構的簡化以及在催迪克上引入的浮點運算,讓其速度有了極大的提高。
  • Small:柔性電晶體存儲器的最新進展
    柔性電晶體存儲器作為未來人工智慧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可穿戴電子領域展現出巨大的商業價值。近年來,基於浮柵、電荷陷阱和鐵電機制的柔性電晶體存儲器得到長足的發展,更多新型材料及結構被應用在這個領域。通過引入光學響應模塊,存儲器擴展了光調製功能。
  • 我科學家發現單分子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
    記者20日從廈門大學獲悉,該校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洪文晶團隊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電力大學陳文博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在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在此基礎上製備出基於量子效應的高性能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為當前計算機晶片突破矽基半導體器件物理極限提供一個全新思路。
  • 突然火起來的量子計算究竟是什麼
    習近平主席指出要找準我國量子科技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統籌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工程技術研發,培育量子通信等戰略新興產業,搶佔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制高點,構築發展新優勢。  2017年,量子計算被麻省理工學院命名為一項突破性技術。今年,量子計算再次出現在該學院評出的2020年「十大突破性技術」名單上。  這是否意味著量子計算已經準備進入發展黃金時期了?
  • 柔性低壓高頻有機薄膜電晶體
    柔性低壓高頻有機薄膜電晶體Flexible Low-voltage High-frequency Organic Thin-film
  • 量子計算或迎來黃金髮展期,這些股票值得關注
    2017年,量子計算被麻省理工學院命名為一項突破性技術。今年,量子計算再次出現在該學院評出的2020年「十大突破性技術」名單上。這是否意味著量子計算已經準備進入發展黃金時期了?有可能,這對全世界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問題是了解量子計算機真正用途的人並不多,投資者也不太明白量子計算對他們的投資組合意味著什麼。
  • 集成電路技術的根本——電晶體的故事
    電晶體出現後,人們就能用一個小巧的、消耗功率低的電子器件,來代替體積大、功率消耗大的電子管了。電晶體的發明又為後來集成電路的降生吹響了號角。不久之後,他們利用兩個靠得很近(相距0.05毫米)的觸鬚接點,來代替金箔接點,製造了「點接觸型電晶體」。1947年12月,這個世界上最早的實用半導體器件終於問世了,在首次試驗時,它能把音頻信號放大100倍,它的外形比火柴棍短,但要粗一些。
  • 北京大學:輻照加強與可修復的離子膠碳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
    ,製備了對輻照損傷幾近免疫的碳納米管電晶體和集成電路。 聯合課題組針對場效應電晶體的所有易受輻照損傷的部位採用輻照加強設計,優化電晶體的結構和材料,包括選用半導體碳納米管作為有源區、離子液體凝膠(Ion gel)作為柵介質、超薄聚乙醯胺(Polyimide)材料為襯底,製備了一種新型的具有超強抗輻照能力的碳納米管場效應電晶體
  • 空氣穩定的有機自由基:用於柔性電子的新一代材料?
    這樣的字符面授它們的電導率以獲得導電/半導電屬性,並以柔性電子器件因此潛在的應用,如在OLED中,太陽能電池,以及電晶體。本節將重點介紹電導率和突破性進展,而不是從材料的角度描述某些類型的光電子器件的細節,而是從材料角度將電導率作為關注的中心有機自由基和有機(基於氮氧化物的)自由基聚合物。自由基長期以來一直用作導電材料。電荷轉移複合物代表最成功的有機導體之一(有機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