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半導體二硫化鎢納米材料光學特性的綜述與展望

2021-02-24 MaterialsViews

2004年,單層碳原子即石墨烯被成功從石墨中分離並在顯微鏡下觀察到,開啟了納米科學、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的新篇章。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也成為當今基礎科學與先進技術研究的熱點。然而,儘管電子在石墨烯中的遷移率非常高,但是零能量帶隙(半金屬)的特性導致石墨烯無法直接應用於基於半導體的電子與光電器件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如MoS2, WS2, MoSe2 和WSe2等與石墨相同,具有層內強共價鍵及層間弱範德瓦爾斯力結合在一起的結構,同時擁有近紅外和可見光區的本徵能量帶隙,尤為重要的是這些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在厚度減薄為單層時呈現出直接能量帶隙。這類具有一定帶隙的二維材料作為新型的二維層狀半導體材料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實現新型二維電子尤其是光電器件最理想的材料體系。其中尤以二硫化鎢(WS2)最為引人矚目,因其具有較高的發光效率,強自旋-軌道耦合(約420 meV)和較大的激子束縛能以及2 eV的能隙(紅光)。由強烈的自旋-軌道、自旋-谷間耦合導致的谷間反差是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的又一特質,成為拓展二維光電器件新性能的物理基礎。此外,二維半導體材料同時具有類薄膜的宏觀維度和二維體系量子限域的微觀維度,使其既具備與成熟的半導體工藝的高度適配性又不失量子效應所帶來的新性能。這些二維材料還具有很好的拉伸性和柔韌性,通常比體材料能承受更大的應變而不損傷,在新興的柔性微納技術行業也引起極大興趣。二維半導體材料已經展現出很多,而且必將呈現更廣泛的應用,尤其在基於該材料的新型微電子及光電子器件領域,同時帶來巨大的、誘人的市場前景。

最近,復旦大學叢春曉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於霆教授、尚景志博士、汪彥龍博士合作撰寫了關於二維半導體材料二硫化鎢光學特性及其光電應用方面的綜述論文。該綜述系統地介紹了二維層狀半導體材料二硫化鎢的激子發光特性包括激子、帶電激子、束縛激子和雙激子,以及層數、應力、襯底、缺陷、外加磁場、圓偏光、電學摻雜、化學摻雜、等離子體效應等對層狀二硫化鎢能帶結構和激子發光特性的影響和調製,討論了其單光子發射、激子-極化激元、受激發射、電致發光、諧波振蕩和激子動力學等方面的特性和潛在應用,並對二硫化鎢目前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進行了總結和展望。該文章對於深入了解二維半導體材料二硫化鎢光學特性以及光電應用等方面將起到重要的指導意義。

相關論文發表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DOI: 10.1002/adom.201700767)上。

基於零維硫化鉛量子點與二維二硒化鎢納米片協同效應的高性能寬光譜光電場效應電晶體

基於層數調控的二維半導體同質結的研究

界面工程可提高二維層狀半導體的遷移率

二維單層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半導體

(點擊以上標題可以閱讀原文)

MaterialsViewsChina

官方微信平臺

聚焦材料新鮮資訊

材料大牛VS新秀訪談
MVC論文排行榜每月新鮮出爐
熱愛科研的你還在等什麼,快加入我們一起微互動吧!!!

微信號:materialsviews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國

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公眾號或媒體如需要轉載,請聯繫: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關注材料科學前沿,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閱讀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原文

相關焦點

  •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二維半導體二硫化鎢納米材料光學特性的綜述與展望
    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如MoS2, WS2, MoSe2 和WSe2等與石墨相同,具有層內強共價鍵及層間弱範德瓦爾斯力結合在一起的結構,同時擁有近紅外和可見光區的本徵能量帶隙,尤為重要的是這些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在厚度減薄為單層時呈現出直接能量帶隙。這類具有一定帶隙的二維材料作為新型的二維層狀半導體材料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實現新型二維電子尤其是光電器件最理想的材料體系。
  • 二硫化鎢納米片有望改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性能
    二硫化鎢納米片有望改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性能。在鋰離子電池工業化推廣中,正極材料正成為其發展的主要瓶頸。與其他材料相比,低維度二硫化物納米片因具有層狀結構和大表面積的特性,而被公眾認為是一種很有前景的鋰離子電池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與電解質溶劑發生熱化學反應的概率。
  • 鎢鉬時事|二硫化鎢在集成納米光子學中的新應用
    據悉,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複合材料設備物理研究組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鋸齒狀的銀納米發光數組,在室溫條件下在單層二硫化鎢(WS2)上產生谷相干光致發光,進而能所製備的離子體激子混合器件在集成納米光子學(光基電子學)中擁有更好的應用前景,其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
  • 二硫化鎢納米片在磷酸鐵鋰中的應用
    磷酸鐵鋰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一種正極材料,其因有較高的安全性和較低的生產成本等優勢,而深受眾多製造商們的歡迎,但這並不能表示磷酸鐵鋰材料沒有不足的地方。為了彌補該正極材料的不足,科學家們使用了低維度二硫化物納米片對它進行改良,以獲得更高導電率、更大容量以及更好低溫性能等優點的產品。
  • 加入一個碳原子,就可以轉變二維半導體材料!
    加入一個碳原子,就可以轉變二維半導體材料!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稱,一種將碳-氫分子引入半導體材料二硫化鎢的單個原子層技術,極大地改變了這種材料的電子特性。可以用這種材料為節能光電設備和電子電路製造新型元件。
  • 綜述:二維半導體材料中的能谷激子
    激子能谷贗自旋的光學可操控性 近期,單層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的興起將傳統半導體材料擴充到了新的二維極限。該熱門二維半導體材料吸引人之處在於:(1)可見光譜段的直接能隙,這意味著它是光電應用的理想材料;(2)除自旋外,載流子同時還攜帶著能谷指標,即倒格矢空間不同位置的簡併能量極值點,這些內部自由度可用於發展新興的自旋和能谷電子學器件;(3)二維的限制和載流子較大有效質量導致了該材料中極強的庫侖相互作用,比傳統半導體材料大一個數量級以上。
  • 科學家發表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材料聲子和拉曼散射綜述論文
    受英國皇家化學會綜述期刊《化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的邀請
  • 給您一款航天級別的極壓抗磨劑--二硫化鎢WS2
    現代工業高溫、高速重載設備的廣泛使用對潤滑材料的性能各方面都提出了嚴格要求,但寬範圍、高性能且可用於苛刻條件下的潤滑材料種類卻很少
  • 大面積二硫化鎢柔性發光器件
    大面積二硫化鎢柔性發光器件杜伊斯堡-埃森大學(UDE)納米整合中心的科學家及其合作夥伴開發出了一層只有三個原子層薄的二硫化鎢層,該層發光,柔性可彎折並且還可以承受外部影響。如果將其中的80,000張紙堆在一起,那麼它們的堆疊高度將只有一張平紙。
  • 高性能單層二硫化鎢
    電學與計算機工程助教Davood Shahrjerdi和博士生Abdullah Alharbi 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發表的文章中消息闡述了這一用於合成大片高性能單層二硫化鎢的技術,二硫化鎢是具有廣泛的電子和光電應用前景的合成材料。
  • 綜述 | 新型等離激元光學和過渡金屬二硫化物複合體系
    過渡金屬二硫化物的光學特性2004年,Novoselov和Geim等人首次通過機械剝離得到單層石墨烯,此後研究者們對二維範德瓦爾斯單原子層材料展開了深入研究。以WS2, MoS2, WSe2和MoSe2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為例,這些TMDs材料一個顯著的特性是,當從體狀材料不斷減薄到單層原子層時,可以從間接帶隙半導體轉變為直接帶隙半導體,光吸收和發射的強度得到增強。另一方面,二維系統顯著減弱的介電屏蔽效應和量子限制效應使得TMDs中的導帶電子與價帶空穴之間庫侖相互作用很強,從而在可見和近紅外區間具有強烈的激子共振效應。
  • 二維材料谷極化特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玉奇研究員、李剛研究員等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於霆教授和復旦大學叢春曉教授合作,在二硫化鎢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控制電子在不同能谷中的數量,進而產生谷極化是製成谷電子學器件的先決條件,因此探索具有魯棒性谷極化特性的材料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原子層薄的二硫化鎢中,導帶和價帶邊緣均具有兩個能量簡併的谷,是一種實現谷電子學的潛在材料。雙層二硫化鎢不但具有比單層二硫化鎢還要高的谷極化值,而且其可調的層間耦合作用為調控二硫化鎢的光學特性提供了額外的自由度,因此在谷電子學研究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鎢鉬時事|二硫化鎢與二硫化鉬性能對比
    鉬和鎢是同族化學元素,鎢比鉬的質量更重以及化學性質更穩定,那它們的硫化物性能如何呢?
  • 中鎢優品 二硫化鎢
    二硫化鎢(WS2)是由鎢和硫組成的無機化合物,常用作潤滑劑和催化劑。中鎢在線提供優質二硫化鎢產品。 二硫化鎢的性質 物理性質 灰色帶有金屬光澤的細小結晶或粉末
  • 中科院使用二維半導體大規模製造柔性透明電子產品的方法
    中科院使用二維半導體大規模製造柔性透明電子產品的方法原子薄的二硫化鉬(MoS 2)由於其優異的機械,光學和電子特性,是用於集成柔性電子產品的有希望的半導體材料。然而,具有高器件密度和性能的大規模基於MoS 2的柔性集成電路的製造仍然是挑戰。"未來的手機可以是柔性的,高清柔性顯示屏可讓手機像報紙一樣捲起來。
  • 最新研究揭示二維材料的高度可調諧性!
    導讀最近,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Berkeley Lab)的科研團隊準確地測量出二維半導體材料二硫化鉬(MoS2)的帶隙,同時也揭示出一種強大的調諧機制,以及二維材料電子和光學特性之間的關係。
  • 科研進展 | 二維半導體材料製備工藝新突破,加速柔性電子器件應用
    在半導體器件不斷小型化以及柔性化的主流趨勢下,以二硫化鉬(MoS2)等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DC)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顯示出獨特的優勢。二維半導體材料具有超薄厚度(單原子層或少原子層),優異的電學、光學、機械性能及多自由度可調控性,使其在未來的更輕、更薄、更快、更靈敏的電子學器件中具有優勢。
  • TMDs最新Nature:二硫化鎢納米管中的增強型光伏效應
    因此,尋找合適的材料來提高BPVE的效率是必須克服的困難。近期,大阪大學的Y. J. Zhang(通訊作者)等人報導了在二硫化鎢器件上發現BPVE。雖然有研究表明,在低維度窄帶隙的半導體上可以顯著提高BPVE效率,但是還未有文章深入研究過過渡金屬硫化物(TMDs)中的BPVE。
  • 探明新型金屬硫化物二維半導體材料性質
    近日,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楊聖雪、博士生李燕,在研究員李京波、中科院院士李樹深和夏建白等人的指導下,取得二維GaS超薄半導體的基礎研究中新進展,探明了新型超薄金屬硫化物二維半導體材料性質。2月7日,相關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會主辦的《納米尺度》上,並被選為熱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