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進展 | 二維半導體材料製備工藝新突破,加速柔性電子器件應用

2020-10-09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在半導體器件不斷小型化以及柔性化的主流趨勢下,以二硫化鉬(MoS2)等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DC)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國際半導體聯盟在2015年的技術路線圖(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 ITRS)中明確地指出它是下一代半導體器件的關鍵材料。二維半導體材料具有超薄厚度(單原子層或少原子層),優異的電學、光學、機械性能及多自由度可調控性,使其在未來的更輕、更薄、更快、更靈敏的電子學器件中具有優勢。

然而,現階段以器件應用為背景的單層二硫化鉬研究仍然存在以下兩個關鍵的科學問題:(1)材料製備,如何獲得高質量大尺度的二硫化鉬晶圓;(2) 器件工藝,如何實現高密度、高性能、大面積均一的器件加工。這是新型半導體材料從實驗室走向市場要經歷的共性問題,如能解決其高質量規模化製備和集成器件性能調控的關鍵科學障礙,必將有力推動二維半導體材料的應用發展進程,給柔性電子產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張廣宇副主任帶領的二維材料團隊,在過去十多年一直致力於高質量二維材料的外延、能帶調控、複雜結構疊層、功能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的研究。近期,團隊利用自主設計搭建的四英寸多源化學氣相沉積設備,採用立式生長方法在藍寶石襯底上成功外延製備了四英寸高質量連續單層二硫化鉬晶圓,所外延的高質量薄膜由高定向(0°和60°)的大晶粒(平均晶粒尺寸大於100 μm)拼接而成。在這種高定向的薄膜中,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測到了近乎完美的4|4E型晶界。得益於獨特的多源設計,所製備的晶圓具有目前國際上報導中最高的電子學質量。相關工作發表在近期的Nano Letters 2020上。

四英寸高定向單層二硫化鉬外延晶圓

在此基礎之上,團隊進行了一系列器件加工工藝的優化,包括:(1)採用兼容的微加工工藝,逐層製作器件,保證了器件層與層之間的潔淨,實現了器件陣列加工的大面積均一性;(2)採用獨特的物理吸附與化學反應相結合的原子層沉積方法,提高了器件絕緣層質量;(3)採用金/鈦/金多層結構作為接觸電極,有效降低了器件的接觸電阻。

通過這些優化手段,成功實現了大面積二硫化鉬柔性電晶體以及邏輯器件(如反相器、或非門、與非門、與門、靜態隨機存儲器以及五環振蕩器等)的製作,器件表現出優異的功能特性。其中,柔性場效應電晶體器件密度可達1518個/平方釐米,產量高達97%,是目前已報導結果中最高指標。此外,單個器件還表現出優異的電學性能和柔韌性,開關比達到1010,平均遷移率達到55 cm2 V-1s-1,平均電流密度為35 μA μm-1。相關結果發表在近期的Nature Electronics 2020上。


大面積二硫化鉬柔性電晶體與柔性邏輯器件集成

二硫化鉬柔性反相器、或非門、與非門、與門、靜態隨機存儲器以及五環振蕩器


這兩項工作突破了晶圓級高質量二硫化鉬薄膜的外延技術,實現了二硫化鉬柔性電晶體器件及邏輯器件的高密度集成,為大面積柔性電子器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技術基礎,預期可以有效推動二維半導體材料在柔性顯示屏、智能可穿戴器件方面的應用。

該系列工作由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聯合完成,並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中科院青促會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進展 | 電子級二維半導體與柔性電子器件
    二維半導體材料具有超薄厚度(單原子層或少原子層),優異的電學、光學、機械性能及多自由度可調控性,使其在未來的更輕、更薄、更快、更靈敏的電子學器件中具有優勢。然而,現階段以器件應用為背景的單層二硫化鉬研究仍然存在以下兩個關鍵的科學問題:1.
  • 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突破了傳統剛性器件的物理形態,能夠實現對人體健康信息的精準、連續採集,在人體健康監測與公共衛生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文章聚焦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在人體生理信號,包括生理電信號、生物物理信號以及生物化學信號等健康監測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系統討論了材料、力學結構與器件設計在推動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不斷向前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了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尚存在的挑戰,為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 中科院研製大面積柔性透明電子器件,未來隱形眼鏡可內嵌顯示屏
    目前,在半導體器件發展微型化和柔性化的驅動下,以二硫化鉬等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表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其不僅具有優異的光、電、機械性能,且具有超薄透明的物理特性,最薄可以做到只有一個原子層厚度,非常適用於製備更輕、更薄、更快、更靈敏的電子學器件。
  • 中科院使用二維半導體大規模製造柔性透明電子產品的方法
    中科院使用二維半導體大規模製造柔性透明電子產品的方法原子薄的二硫化鉬(MoS 2)由於其優異的機械,光學和電子特性,是用於集成柔性電子產品的有希望的半導體材料。然而,具有高器件密度和性能的大規模基於MoS 2的柔性集成電路的製造仍然是挑戰。"未來的手機可以是柔性的,高清柔性顯示屏可讓手機像報紙一樣捲起來。
  • 柔電院發表綜述文章: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突破了傳統剛性器件的物理形態,能夠實現對人體健康信息的精準、連續採集,在人體健康監測與公共衛生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文章聚焦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在人體生理信號,包括生理電信號、生物物理信號以及生物化學信號等健康監測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系統討論了材料、力學結構與器件設計在推動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不斷向前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了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尚存在的挑戰,為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 浙江清華柔電院「綜述」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研究進展
    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突破了傳統剛性器件的物理形態,能夠實現對人體健康信息的精準、連續採集,在人體健康監測與公共衛生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文章聚焦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在人體生理信號,包括生理電信號、生物物理信號以及生物化學信號等健康監測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系統討論了材料、力學結構與器件設計在推動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不斷向前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了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尚存在的挑戰,為柔性無機生物電子器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 科研前線 | 北大新材料研究助力突破二維高遷移率半導體器件與超薄介電層集成瓶頸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關於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表面氧化成高κ柵介質並應用於高性能場效應電晶體器件的研究成果,該課題組通過對Bi2O2Se材料進行熱氧化處理,得到高K柵介質材料 Bi2SeO5薄膜,突破了二維高遷移率半導體器件與超薄介電層集成這一瓶頸,有望在工藝應用中為集成電路二維結構的改良與優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 北大課題組:高性能二維半導體新材料展現出優異性能
    在眾多CMOS溝道材料體系中,相比於一維納米線和碳納米管,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的器件加工與傳統微電子工藝兼容更好,同時其超薄平面結構可有效抑制短溝道效應,被認為是構筑後矽時代納電子器件和數字集成電路的理想溝道材料。
  • 面向生物電子學的非石墨烯二維材料:從基礎性質到器件應用
    :從基礎性質到器件應用第一作者:王博倫1,孫雨飛1,丁翰元1,趙譞1通訊作者:劉鍇*,白淨衛*單位: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生物電子學是生物與電子相融合的學科,廣義上包含多種生物相關的信息處理系統、傳感器、驅動器和可穿戴器件。
  • 高效柔性儲能器件規模化製備技術問世
    本報訊(記者鄭金武)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凱團隊在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製備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開發出一種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的規模化製備技術。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先進材料》。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在運動、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柔性可彎曲電化學儲能器件成為一項重要需求。但柔性儲能器件一般採用化學/物理沉積、組裝、微鈉加工等特殊工藝製備,限制了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導致柔性器件的比能量和力學柔性兩者難以兼得。
  • 二維金量子點: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和新一代電子器件!
    導讀據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將金屬「金」轉化為半導體,並在氮化硼納米管上逐個原子地定製這種材料。這種新材料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和新一代電子器件。背景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二維半導體二硫化鎢納米材料光學特性的綜述與展望
    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也成為當今基礎科學與先進技術研究的熱點。然而,儘管電子在石墨烯中的遷移率非常高,但是零能量帶隙(半金屬)的特性導致石墨烯無法直接應用於基於半導體的電子與光電器件中。這類具有一定帶隙的二維材料作為新型的二維層狀半導體材料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實現新型二維電子尤其是光電器件最理想的材料體系。其中尤以二硫化鎢(WS2)最為引人矚目,因其具有較高的發光效率,強自旋-軌道耦合(約420 meV)和較大的激子束縛能以及2 eV的能隙(紅光)。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0.10 星期六
    科研進展1、物理所發展出新的二維材料圖案化的方法2、連續製備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3、合肥研究院製備出高性能紗球狀MoS2電極材料4、化學所在富勒烯的生物醫學應用研究中取得進展8、物理所等在電子級二維半導體與柔性電子器件研究中取得進展
  • 中國OLED產業加速:印刷技術突破、柔性屏降檔、5G應用多元化
    技術上深耕多年,在Process工藝技術、Array背板技術、CG廣色域材料技術和EE補償驅動技術等4大領域取得了關鍵突破。通過對墨水的濃度、粘度、沸點等特性以及乾燥、烘烤等工藝優化,TCL華星成功實現膜面均勻性的顯著改善,整體發光均勻性良好。  在器件新材料和工藝方面,TCL華星同樣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進行創新研究。TCL華星自主研發的可列印ETL材料墨水,將ETL層也應用列印方式成膜,取得了優異的器件性能,在業界屬於領先水平。
  • 【材料】Angew. Chem.:二維半導體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製備及其在有機自旋閥中的應用
    金屬有機框架 (MOFs) 材料是由金屬節點和有機配體共同連接的晶態多孔聚合物,該材料在催化、氣體存儲與分離、化學傳感等領域展現出了獨特的優異性質
  • 先進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研究進展
    綜述從熱電轉換基本原理出發,總結了近年來高性能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不斷完善的熱電性能優化機制、先進的熱電材料與器件製造工藝,能帶和結構工程的廣泛應用、多維熱電材料的應用前景及探索,以及多元化的熱電器件設計思路。2.
  • 信息學院胡又凡-彭練矛課題組在超薄柔性電子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超薄的柔性電子器件由於可與人體組織器官共形接觸,提供更加友好的人機互動方式,受到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這類器件的厚度一般只有微米量級,在加工過程中須黏附於剛性基板(為器件提供臨時支撐)之上,但將器件從剛性基板上剝離,卻易受到應力損傷。因此,高效且無損地實現柔性電子器件與剛性支撐基板之間的快速分離,是大面積製備高性能超薄柔性電子器件的關鍵工藝。
  •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二維半導體二硫化鎢納米材料光學特性的綜述與展望
    2004年,單層碳原子即石墨烯被成功從石墨中分離並在顯微鏡下觀察到,開啟了納米科學、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的新篇章。
  •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聲學器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聲學器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7日電 近日,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柔性二維碳化鈦薄膜用於熱聲器件」(Flexible Two-Dimensional Ti3C2
  • 柔性電子常用材料是那些柔性電子那應用在那些行業
    柔性電子常用材料是那些柔性電子那應用在那些行業 易水寒 發表於 2018-11-25 11:10:31 柔性電子是將無機/有機器件附著於柔性基底上,形成電路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