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科學家發現第四種傳熱方式!真空聲子傳熱將改寫物理教科書

2020-11-22 騰訊網

早在上中學時,我們就知道傳熱一共有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如今,這一教科書上的知識要被改寫了。

近期,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讓不少傳熱學、物理學、量子力學等領域的科學家們興奮不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香港大學校長張翔帶領的研究團隊,首次通過實驗證實了在納米尺度下、發生在真空環境中的聲子傳熱。這宣告著,經過幾十年、幾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人類終於成功發現並捕捉到了這種全新的傳熱方式。

圖 | 現代電子設備消耗著大量的能量,科學家們一直希望可以找到更加高效的散熱手段。(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而且,這不僅是基礎科學的突破,也將有望對現代集成電路、微加工、高精度顯微鏡、數據儲存等諸多領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訓練一個人工智慧模型的碳排放比五輛車還要多」 「比特幣挖礦造成的碳排放相當於拉斯維加斯全城的排放」 「法蘭克福的網絡設備能耗比機場還高」……在數位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以大規模集成電路為代表的信息設備消耗著大量的能量,而這些能量中有一大部分都被用於散熱和冷卻。然而,面對信息技術領域的迅速發展,傳熱學,這個曾經催生了火車、汽車、飛機、火箭、發電廠的「古老」學科,卻遇到了新的挑戰:科學家們就發現,在電子器件常見的納米尺度上,傳熱量有時可以比按照傳統理論計算出來的高出一個數量級還多。

圖 |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香港大學校長張翔。(來源:Wikipedia)

這股「幽靈」一般多出來的熱流,一直困擾著學界。

直到最近,在量子力學的幫助下,人類才終於理解並準確測量出了第四種傳熱方式——真空聲子傳熱。

神秘的熱流

熱量會自發地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傳熱學是日常生活中就能觀察到的常識,也是現代工業,尤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石之一。正是由於傳熱學的發展,蒸汽機、內燃機等設備得以發明,發電廠、汽車、航空發動機等設備得以出現,現代工業社會的面貌得以奠基。

中學的時候我們就學到,傳熱一共有三種形式:

1. 熱傳導:熱量以振動能的形式從一個分子傳遞給另一個分子,比如做飯的時候熱量從鍋底的下表面傳遞到上表面;

2. 熱對流:流體的宏觀運動、混合引起的熱量傳遞,比如沸騰的水把熱量傳遞給在裡面翻滾的餃子;

3. 熱輻射:熱量通過電磁波的形式進行傳遞,比如太陽把溫暖帶給地球。

圖 | 熱傳導——晶體中的聲子傳播會帶來熱量的傳遞。(來源:Wikipedia)

顯而易見,不論是熱傳導還是熱對流,它們的發生都離不開實打實的物質——也就是介質的參與。對於前者來說,熱量只能在物體內部、或者緊密貼合的物體之間傳遞;而對於後者來說,要想傳熱必須有流體分子的存在。

因此,如果兩個物體彼此分離,中間又只有真空的話,那麼在它們之間能夠發生的唯一的傳熱方式就是熱輻射。畢竟,真空裡面什麼都沒有,想把熱量傳遞出去,只能通過不依賴介質就可以傳播的電磁波。科學家們也很早就精確計算出了熱輻射可以傳遞的熱量,用以指導包括鍋爐、暖氣、太空飛行器在內的很多設備的生產製造。

然而,上世紀 60 年代,科學家們在實驗中卻發現了一件神奇的事情。當處於真空中的兩個物體間隔距離非常近、近到 1 微米甚至更小的時候,它們之間的傳熱量,可以比按照熱輻射計算出來的熱流要高得多,甚至可以高出超過一個數量級。

隨著一項又一項的實驗證明了這個現象,科學家們開始意識到,搞不好,除了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還存在著第四種傳熱方式,而且這種傳熱方式可以在真空中進行。

這第四種傳熱方式,如果存在的話,究竟是什麼呢?

第四種傳熱方式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面對這種神秘的熱量傳遞,量子力學還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對於絕大多數學科來說,真空就是真空,真空意味著這個空間裡面一個粒子都沒有。但是,對於量子力學來說,真空卻一點都「不空」。

量子力學認為,真空中雖然沒有任何的實粒子,卻存在著所謂的「虛粒子」。這些虛粒子以正反粒子的形式成對出現——出現一個正的虛粒子,就會同時出現一個反的虛粒子,然後它們又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湮滅。好比沸水中翻滾的泡泡,有的出現了,有的卻在消失。真空也是如此,看上去什麼都沒有,但虛粒子卻十分活躍地玩著出現又湮滅的遊戲。

圖 | 真空中的量子漲落,帶來虛粒子的產生和湮滅。(來源:DEREK LEINWEBER)

這不是一個假說,而是實打實地在實驗中觀測到的結果。而虛粒子的不斷產生和湮滅,還會產生力的作用。在真空中,如果把兩個很薄很薄的平板放得很近很近,那麼它們兩個就會被虛粒子推向彼此、最後吸在一起,好像它們之間存在某種神奇的引力一樣。而這種可以穿越真空的作用力,叫做卡西米爾效應(Casimir effect)。

既然卡西米爾力可以把兩塊板子推到一起,那麼,它能不能像晶體裡面的熱傳導一樣,引起離得很近的兩個物體內部分子的振動、從而隔著真空實現聲子傳熱呢?

儘管聽上去有些道理,但到底能不能發生真空聲子傳熱、在多近的距離上可以發生、傳熱的量有多大,不同的科學家給出的估算有著很大的差異。各種計算之間唯一的共性,就是這種傳熱發生在納米尺度上,但有的模型估算出來是幾百納米,有的卻要小得多。

計算尚且如此困難,測量就更加困難了——在納米尺度上,靜電等其它相互作用非常強,會給傳熱的測量帶來很大的幹擾。沒法準確測量,就沒法用準確的物理和數學模型來描述真空聲子傳熱。因此,只有用實驗的方法發現真空聲子傳熱,才能做實這第四種傳熱機制的存在。

精密的實驗

張翔團隊使用了一套十分精密的實驗設備,測量出了發生在兩個平行放置的納米薄膜之間的微小傳熱。

圖 | 精密的實驗設備。(來源:UC Berkley)

這套設備的核心,是兩片厚度只有 100 納米的氮化矽薄膜。這個厚度差不多是一根頭髮絲直徑的 1/500。為了提高測量卡西米爾力的準確度,他們把這兩片薄膜在真空中平行放置,平行到薄膜之間的夾角不超過10-4rad。又把薄膜做到了非常光滑,表面的凹凸連 1.5 納米都不到。

為了探測出薄膜的溫度,他們在薄膜的表面覆蓋了薄薄的一層金反射層,並使用了非常精密的光學儀器來探測薄膜的振動頻率——這和溫度息息相關。

實驗裝置設計完成後,每次測量還需要 4 個小時來進行調試,確保達到實驗所需的溫度等一系列苛刻的條件。

終於,經過反覆的實驗,研究人員看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結果:

圖 | 實驗原理:熱端的溫度一開始與冷端不同。隨著距離的靠近,卡西米爾力會讓兩者的溫度趨於一致。(來源:Fong et al., 2019)

當兩個薄膜的距離還比較遠的時候,在熱源的作用下,它們各自的模式溫度(Ti』)都和熱源溫度(Ti)是一致的;而當兩個薄膜的距離越來越近的時候(小於幾百納米),卡西米爾力就會開始發揮作用,讓兩個薄膜的模式溫度(Ti』)發生明顯的變化。

在實驗中,他們發現,儘管冷熱兩個熱源的溫度差高達 25 度,但隨著距離 d 的縮短,真空聲子傳熱卻讓兩個薄膜最後的模式溫度相差無幾。也就是說,只要距離足夠近,熱量就可以穿越真空,從高溫的薄膜傳遞到低溫的薄膜。而這個過程中,熱輻射所能引起的傳熱連 4% 都不到。因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決定性的傳熱機制就是真空聲子傳熱。

他們還根據量子力學提出了計算真空聲子傳熱的理論計算模型,結果發現與實驗測量的數據非常吻合。

就這樣,繼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之後,第四種傳熱方式橫空出世。

深遠的影響

儘管對於太陽光在宇宙中的傳播、甚至熱量在暖水瓶的真空保溫層中傳遞來講,真空聲子傳熱的熱流在宏觀尺度上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計,但在微觀尺度上,理解並掌握這種原理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對於大規模集成電路來說,現在的晶片工藝已經從 14 納米、7 納米逐漸逼近摩爾定律的物理極限。如果可以在微觀層面上設計出集成電路內部的散熱系統,將有望大幅改進電子設備的熱管理水平,進一步縮小器件體積的同時,顯著降低能耗、減少碳排放。

對於硬碟這樣的磁性存儲設備來說,磁頭和磁碟間的距離也只有幾個納米。如果可以設計出更好的散熱方式,就可以提高數據存儲的密度,進而提高設備的數據儲存容量。這對於大數據等行業來說非常重要。

圖 | 硬碟的磁頭與磁碟。真空聲子傳熱的發現對於一系列領域都將有著深遠的影響。(來源:pixabay)

類似的,在同樣為納米尺度的高精度顯微、光通信、精密加工等領域,更好的散熱設計也將避免熱擾動的影響,提高設備的精確度和緊湊性。

而在更加基礎的科學研究領域,真空聲子傳熱的發現將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自然的奧妙。在最微觀的層面,這項機理的發現把傳熱學從宏觀尺度、微觀尺度進一步帶到了量子尺度;而在最宏觀的層面,宇宙裡的一些大尺度傳熱可能也和這種機理有關。

不論是實際應用還是科學研究,真空聲子傳熱都將為我們開啟全新的大門。

-End-

參考

2. Budaev, B. V., & Bogy, D. B. (2011). On the role of acoustic waves (phonons) in equilibrium heat exchange across a vacuum gap.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9(5), 1–4. https://doi.org/10.1063/1.3623433

3. Pendry, J. B., Sasihithlu, K., & Craster, R. V. (2016). Phonon-assisted heat transfer between vacuum-separated surfaces. Physical Review B, 94(7), 1–10.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B.94.075414

4. https://www.cryptoepoch.com/post/529

5.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225364677551.htm

7. https://www.dw.com/zh/%E6%AF%94%E7%89%B9%E5%B8%81%E9%80%A0%E6%88%90%E5%A4%9A%E5%B0%91%E7%A2%B3%E6%8E%92%E6%94%BE/a-49332685

8.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923289.htm

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simir_effect

1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honon

1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089447

1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Quantum_fluctuation

13. https://www.jianshu.com/p/bb6b9fb1973b

14.https://medium.com/starts-with-a-bang/this-is-why-quantum-field-theory-is-more-fundamental-than-quantum-mechanics-b37c5e05ed0d

15. http://www.physics.adelaide.edu.au/theory/staff/leinweber/VisualQCD/Nobel/

1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2419836

17.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14005/ai-computing-cloud-computing-microchips/

18. https://scitechdaily.com/invisible-quantum-weirdness-enables-heat-energy-to-travel-through-complete-vacuum/

19.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6.1.20191217a/full/

20.https://www.sciencealert.com/heat-energy-has-leapt-across-an-empty-vacuum-thanks-to-a-weird-quantum-effect

21.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space-heater-scientists-find-new-way-to-transfer-energy-through-a-vacuum/

22.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2/191211145600.htm

相關焦點

  • 真空聲子傳熱:改寫教科書的第4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了
    (圖片來源:張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還記得熱傳遞的3種方式嗎?在物理課本上,除了熱輻射,熱傳導、熱對流這兩種通過聲子傳熱的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發生。但在量子物理學家看來,真空並不是一片真正的「虛空」,而是充滿了量子漲落。一項近期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實驗就首次證明,量子效應可以讓聲子在真空中傳遞熱量。終於,一種全新的熱傳遞方式被找到了。
  • 真空聲子傳熱:改寫教科書第4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了
    來源:環球科學量子漲落使得聲子可以在真空中傳遞熱量。(圖片來源:張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還記得熱傳遞的3種方式嗎?在物理課本上,除了熱輻射,熱傳導、熱對流這兩種通過聲子傳熱的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發生。但在量子物理學家看來,真空並不是一片真正的「虛空」,而是充滿了量子漲落。
  • 真空聲子傳熱:第4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 教科書要被改寫
    還記得熱傳遞的3種方式嗎?在物理課本上,除了熱輻射,熱傳導、熱對流這兩種通過聲子傳熱的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發生。但在量子物理學家看來,真空並不是一片真正的「虛空」,而是充滿了量子漲落。一項近期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實驗就首次證明,量子效應可以讓聲子在真空中傳遞熱量。終於,一種全新的熱傳遞方式被找到了。
  • 真空聲子傳熱,一種全新的熱傳遞方式,物理書或要被改寫
    目前,許多物理書本上都會寫著熱能的傳播方式有三種,一是傳導,二是對流,三是輻射。除了這三種傳播方式之外,熱能的傳播就沒有其它的方式了。但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熱能的傳播還有著一種全新的方式,即「真空聲子傳熱」。這種全新熱能傳播方式的發現,或許會改寫我們現在的物理課本,同時也會增加我們的認知。甚至,還可能會運用到實際中,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
  • 真空聲子傳熱,一種全新的熱傳遞方式,物理書或要被改寫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個著名的科學家可謂是最偉大的人之一。特別是物理科學家、數學家以及化學家,其理論的進步直接或間接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科學理論的進步,或者說是科學研究的進步。我們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數學基礎上的物理科學、化學科學等。
  • 科學家發現新的納米級傳熱方式,聲子通過量子漲落實現真空傳熱
    科學家發現一種以前未知的納米級傳熱方式,它可能對於創建更快,更時尚,內存更多的電子產品具有重要意義。這個消息可能令人驚喜,熱傳遞是讓我們電的子設備工作的過程,如何控制傳熱過程是製造運行速度更快,更複雜設備的瓶頸。
  • 改寫物理教科書:科學家發現熱輻射之外的第二種真空傳熱方式
    真空可以傳熱嗎?最近,科學家們通過一個巧妙的實驗,發現了熱傳遞的新方式——真空傳「聲」,即原子振動能可通過「量子漲落」在真空中傳播。這給包括集成晶片散熱在內的一些棘手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手握茶杯時,杯壁上數以億計不停振動的原子通過碰撞,將熱量傳導到皮膚,這是「熱傳導」讓手心感覺到溫暖。科學家們把物體中原子振動的能量載體稱作「聲子」,換句話說,熱傳導是由介質中的聲子(原子振動)實現的。
  • 科學家發現一種全新熱傳遞方式,或改寫物理教科書
    我們會發現,以往的熱傳遞方式都是我們可以通過宏觀的手段來進行觀測的。但是一直以來,在這個領域有個看不到的「幽靈」纏繞著科學家們。在真空中如果要實現熱傳遞,按照上面說到的三種方式,目前來看只有通過電磁波。那如果沒有電磁波,能實現熱量的傳遞嗎?
  • 量子漲落傳熱——第4種熱傳遞方式?
    在物理課本上,除了熱輻射,熱傳導、熱對流這兩種通過聲子傳熱的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發生。但在量子物理學家看來,真空並不是一片真正的「虛空」,而是充滿了量子漲落。一項近期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實驗就首次證明,量子效應可以讓聲子在真空中傳遞熱量。終於,一種全新的熱傳遞方式被找到了。我們從小就會接受這樣的教育:做飯時不要碰灶臺上的鍋,也不要靠近火焰,不然就會被燙傷。
  • 第四種?除了對流、傳導、輻射,自然界竟還有這種熱量傳遞方式?
    我們對此也沒有過多懷疑,因為細想周圍世界,無論是大地上第一縷陽光帶來的熱量,還是冬夜裡享受空調吹出的暖風,又或者是相互依靠的肩膀,我們感受到的溫暖似乎只有通過這三種方式來實現。不過,科學從未停下腳步,也永遠都在發現未知,這不,《自然》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似乎揭示了大自然還有第四種熱量傳遞方式——量子漲落傳熱。
  • 繼傳導、對流、輻射,科學家發現熱能的第4種傳遞方式:量子波動
    教科書教我們,熱的傳遞方式有三種:傳導、對流、輻射。傳導和對流需要介質,無法在真空傳遞熱量;而輻射是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發送能量,是恆星傳遞能量給其他星球的主要方式。科學家在幾十年前發現卡西米爾效應(Casimir effect),它指的是,真空中的物體會通過虛粒子產生交互作用力。物理學家開始思考,虛粒子可以傳遞力量,它們是否也可以傳遞熱能?
  • 真空也能傳遞聲音?科學家最新一項發現,或將改變聲音認知
    我們初中的物理課本說: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所以真空中是無法傳播聲音的。到高中之後,我們的物理書又進一步解釋道:聲音的本質是物質分子的振動所引起的一種波,因為真空是空的,當然也就沒有物質分子的振動,所以振動的聲波就傳不過去。實驗事實是不會錯的,那麼我們的教科書錯了嗎?
  • 第4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宇宙不再只通過熱輻射進行熱傳遞
    熱的傳遞方式主要是這三種,那麼這三種熱傳遞方式在太空中適用嗎?太空中如何進行熱傳遞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太空是屬於真空環境嗎?真空的含義是指在給定的空間內低於一個大氣壓力的氣體狀態,是一種物理現象。存在新的熱傳遞方式通過直接接觸傳遞熱量的熱傳導、通過液體或氣體介質傳熱的熱對流,以及由光子(電磁輻射的載體)傳熱的熱輻射。其中,除了熱輻射,前兩種熱傳遞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進行。但在量子物理學家看來,真空並不是一片真正的「虛空」,而是充滿了量子漲落。
  • 爆炸性發現!第四種熱傳遞方式被找到了!
    熱在真空環境下很難被傳遞,這是經典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在中學物理課上,我們學習了熱量的3種傳遞方式:熱傳導、熱對流,以及熱輻射。其中,除了熱輻射,前兩種熱傳遞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進行。現在,第四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了。
  • 聲音能在真空中傳播?量子力學新發現使它成為事實
    研究表明,由於一種名為卡西米爾相互作用(Casimir interaction)的量子力學現象,熱能可以跨越幾百納米的完全真空。雖然這種相互作用只在很短的尺度上才有意義,但它可能對計算機晶片和其他以散熱為關鍵的納米電子元件的設計產生深遠的影響。它也顛覆了我們許多人在高中物理中學到的關於熱傳遞的知識。
  • 真空竟能熱傳導,甚至能傳播聲音!華人團隊新研究登上Nature
    魚羊 慄子 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現在,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的認知,很可能要被打破了。UC伯克利的華人科學家們發現,兩片金屬之間即使是真空,也可以傳導熱量和聲音。在這些聲子的作用下,物體的表面會隨著時間而起伏。當兩個物體相互靠近時,由於第一個物體表面的起伏,第二個物體因受到卡西米爾力的作用,也會同樣起伏。因此,聲子就這樣穿過真空,傳輸到了第二個物體上。聲子是熱量的載體,當卡西米爾力將聲子通過真空間隙傳遞時,熱量也會同時被傳遞過去。
  • 利用奇異的卡西米爾效應在真空中傳遞熱量
    量子物理學再次顛覆了經典物理學常識:在真空空間中傳遞熱量本身——通常來說,這需要原子或分子間的相互作用。
  • 寧波諾丁漢大學成功舉辦2020傳熱傳質數值方法國際學術會議
    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傳熱傳質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市能源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寧波市低碳汽車熱管理前沿技術創新團隊聯合舉辦的2020傳熱傳質數值方法國際學術會議(ISNMHMT2020)於2020年12月11-13號在寧波諾丁漢大學成功舉辦。
  • 什麼是傳導傳熱、對流傳熱和輻射傳熱?
    傳熱有三種方式:傳導傳熱、對流傳熱和輻射傳熱。(1)傳導傳熱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或從物體的一部分傳到另一部分,但物體的分子並不發生移動,這種傳熱方式叫做傳導傳熱。單純的傳導傳熱主要發生在固體中(在液體和氣體中也有傳導傳熱存在,但往往伴有其它傳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