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傳導、對流、輻射,科學家發現熱能的第4種傳遞方式:量子波動

2020-12-05 十輪網

教科書教我們,熱的傳遞方式有三種:傳導、對流、輻射。傳導和對流需要介質,無法在真空傳遞熱量;而輻射是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發送能量,是恆星傳遞能量給其他星球的主要方式。

近期,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的物理學家們,研究一種通過「量子波動」(quantum fluctuations)傳遞熱能的全新方式。他們將論文發布在《Nature》期刊上。

熱能可以通過光子和聲子傳遞

熱能是物體內部微觀粒子不規則運動的巨觀統計表現,粒子運動愈快,物體的溫度也愈高。宇宙中有兩種粒子可以傳遞熱能:光子(Photon)、聲子(Phonon),它們都是玻色子。

通過光子傳播熱能的方式是「輻射」,它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是宇宙星際間發送能量的主要方式。通過聲子傳播的方式有「傳導」、「對流」兩種。粒子震動會激發聲子,當兩個物體接觸,聲子就可以通過傳導傳遞對量;在流體中,還可以通過對流,加速熱量的傳遞。

根據古典力學的觀點,聲子只能在物質之間傳遞熱量,無法在真空環境中傳播。但隨著量子力學發展,科學家開始猜測,聲子或許也可以在真空中傳熱。根據量子力學,我們無法同時確定粒子在某個時間點的動量與位置;也就是說,真空不是完全空的,而是有「量子波動」(quantum fluctuations),也就是「虛粒子」(virtual particles)會不斷在真空中出現與消失。

虛粒子可以傳遞力量,是否也可以傳遞熱能?

科學家在幾十年前發現卡西米爾效應(Casimir effect),它指的是,真空中的物體會通過虛粒子產生交互作用力。物理學家開始思考,虛粒子可以傳遞力量,它們是否也可以傳遞熱能?

根據物理學家的模型,在真空中有兩個分開放置且溫度不同的物體,物體可以通過聲子,將熱量傳遞給真空中的虛粒子,而虛粒子再將熱量傳給另一個物體。

這種熱量傳遞方式引發物理界的爭辯,除了它實際是否可行之外,傳熱效率也是物理學家的爭論點。不同理論物理學家算出來的數字有很大差異。而且這種傳熱方式必須在納米尺度下才觀測得到,在這種距離下,靜電與其它作用會產生幹擾,因此很難觀測聲子在真空中的傳熱效果。

加州大學設計實驗,成功測量傳熱效率

因此,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展開聲子在真空中傳熱的效率測量實驗。他們使用兩片厚度只有100納米的氮化矽薄膜,由於薄膜的厚度很薄,質量很小,因此研究團隊可以清楚觀察到薄膜之間的能量傳遞效應。

薄膜的原子振蕩會導致薄膜震動。研究團隊發現,如果兩片薄膜的尺寸相同,但溫度不同,他們震動的頻率就會不同。研究團隊打造兩片不同尺寸的薄膜,讓它們分別在攝氏13.85度和39.35度的溫度下,都能以每秒191,600次的頻率震動。

經過一連串的實驗,研究團隊發現,當兩張薄膜的距離低於600納米時,它們的溫度會產生變化,而且無法使用傳導、輻射等模型解釋;當距離低於400納米,熱交換的速度提升,薄膜的溫度也發生明顯變化。研究團隊觀測聲子在真空中傳遞能量的最高效率:每秒6.5 x 10^-21焦耳。用這個速度算,如果聲子在真空中傳遞能量,需要50秒才能傳遞一個可見光光子的能量。雖然效率比輻射低,但它可是科學家新發現的熱能傳遞機制。

電子設備微型化,量子波動傳熱效應的影響也會增加

主導實驗的物理學家張翔(Xiang Zhang)表示,理論上恆星也可以藉由量子波動,通過聲子將能量傳遞給其他星球;但由於星際之間的距離相當龐大,因此相較於輻射,通過聲子傳遞的能量小到可以忽略。

但隨著電子設備的微小化,這種熱傳遞效應也會隨之增強,因此該研究可以幫助工程師了解微型電子設備的發熱與熱傳問題。以半導體為例,現在先進位程已在7納米以下,是量子傳熱會有影響的距離,加州大學研究團隊的發現,可提供晶片設計、製造廠新的洞見,或許可以解決過去難以解決的瓶頸,提升半導體的性能與製造效率。

相關焦點

  • 爆炸性發現!第四種熱傳遞方式被找到了!
    熱在真空環境下很難被傳遞,這是經典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在中學物理課上,我們學習了熱量的3種傳遞方式:熱傳導、熱對流,以及熱輻射。其中,除了熱輻射,前兩種熱傳遞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進行。現在,第四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了。
  • 第4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宇宙不再只通過熱輻射進行熱傳遞
    熱傳遞是指由於溫度差引起的熱能傳遞現象。熱傳遞中用熱量量度物體內能的改變。熱傳遞主要存在三種基本形式:熱傳導、熱輻射和熱對流。只要在物體內部或物體間有溫度差存在,熱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種方式中的一種或多種從高溫到低溫處傳遞。
  • 量子漲落傳熱——第4種熱傳遞方式?
    量子漲落使得聲子可以在真空中傳遞熱量。(圖片來源:張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還記得熱傳遞的3種方式嗎?在物理課本上,除了熱輻射,熱傳導、熱對流這兩種通過聲子傳熱的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發生。但在量子物理學家看來,真空並不是一片真正的「虛空」,而是充滿了量子漲落。一項近期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實驗就首次證明,量子效應可以讓聲子在真空中傳遞熱量。終於,一種全新的熱傳遞方式被找到了。我們從小就會接受這樣的教育:做飯時不要碰灶臺上的鍋,也不要靠近火焰,不然就會被燙傷。
  • 第四種?除了對流、傳導、輻射,自然界竟還有這種熱量傳遞方式?
    從小到大,老師和課本告訴我們,熱量只有三種傳遞方式:通過相互接觸的熱傳導、通過氣體液體的熱對流、通過光子的熱輻射。我們對此也沒有過多懷疑,因為細想周圍世界,無論是大地上第一縷陽光帶來的熱量,還是冬夜裡享受空調吹出的暖風,又或者是相互依靠的肩膀,我們感受到的溫暖似乎只有通過這三種方式來實現。不過,科學從未停下腳步,也永遠都在發現未知,這不,《自然》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似乎揭示了大自然還有第四種熱量傳遞方式——量子漲落傳熱。
  • 科學家發現一種全新熱傳遞方式,或改寫物理教科書
    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在初高中的物理學課上,都會涉及聲、光、電、力、熱這幾個部分。其中在講到熱力學時,老師通常會說,熱傳遞有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 、熱輻射。那這三種方式該如何去理解呢?科學家發現,同等條件下,溫度越高的物體的分子總體的運動越是劇烈,反之亦然。也就是說,分子總體的動能和溫度是有關的。科學家用分子的平均動能來描述溫度。分子的平均動能越高,溫度就越高,反之亦然。一般來說,熱能其實都是從高溫向低溫來進行傳遞。
  • 熱量傳遞方式——傳導、對流、輻射,地暖空調暖氣片分別屬於哪種
    熱傳遞的結果是溫度差消失,即發生熱傳遞的物體間或物體的不同部分達到相同的溫度。 熱量傳遞有三種方式:傳導、對流、輻射。1、熱傳導:熱傳導是指沿著固體物體進行熱量傳遞的方式,從物體溫度較高的部分沿著物體傳遞到溫度較低的部分。比如一碗熱湯,我們放一把金屬的湯勺,湯的熱量就會逐漸傳遞給勺柄,這就是熱傳導的方式。
  • 真空聲子傳熱:改寫教科書的第4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了
    (圖片來源:張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還記得熱傳遞的3種方式嗎?在物理課本上,除了熱輻射,熱傳導、熱對流這兩種通過聲子傳熱的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發生。但在量子物理學家看來,真空並不是一片真正的「虛空」,而是充滿了量子漲落。一項近期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實驗就首次證明,量子效應可以讓聲子在真空中傳遞熱量。終於,一種全新的熱傳遞方式被找到了。
  • 真空聲子傳熱:改寫教科書第4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了
    來源:環球科學量子漲落使得聲子可以在真空中傳遞熱量。(圖片來源:張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還記得熱傳遞的3種方式嗎?在物理課本上,除了熱輻射,熱傳導、熱對流這兩種通過聲子傳熱的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發生。但在量子物理學家看來,真空並不是一片真正的「虛空」,而是充滿了量子漲落。
  • 什麼是傳導傳熱、對流傳熱和輻射傳熱?
    、對流傳熱和輻射傳熱?傳熱有三種方式:傳導傳熱、對流傳熱和輻射傳熱。(1)傳導傳熱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或從物體的一部分傳到另一部分,但物體的分子並不發生移動,這種傳熱方式叫做傳導傳熱。單純的傳導傳熱主要發生在固體中(在液體和氣體中也有傳導傳熱存在,但往往伴有其它傳熱方式)。
  • 真空聲子傳熱:第4種熱傳遞方式被發現 教科書要被改寫
    還記得熱傳遞的3種方式嗎?在物理課本上,除了熱輻射,熱傳導、熱對流這兩種通過聲子傳熱的方式,都無法在真空中發生。但在量子物理學家看來,真空並不是一片真正的「虛空」,而是充滿了量子漲落。一項近期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實驗就首次證明,量子效應可以讓聲子在真空中傳遞熱量。終於,一種全新的熱傳遞方式被找到了。
  • 傳熱學中熱能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及研究方法
    由於自然界和生產過程中幾乎到處存在溫度差,所以熱量傳遞就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物理現象。傳熱學就是研究由溫差引起的熱能傳遞規律的科學,其作用是利用可以預測能量傳遞速率的一些定律來補充熱力學分析。傳熱學與空氣動力學有著緊密的關係,了解傳熱學的相關知識有助於解決汽車空氣動力學中發動機冷卻、新能源汽車熱管理以及駕駛室空調性能優化等問題。下面分別介紹熱能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和傳熱學的研究方法。
  • 真的存在第四種熱傳導方式,中學物理學有錯?
    說起熱量傳遞,我們在初中或高中時老師總是告訴我們,熱量的傳遞只有通過三個方式來進行傳遞,也是能量向另一處遷移的變化,而我們很多人也確實記得,熱量傳導的主要有三個方式,分別是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熱傳導則一般是物體間接觸傳遞熱量,熱量高的物體向熱量低的物體傳遞熱量,例如冬天我們使用的暖手寶等,都是通過熱傳導的方式來使人溫暖,熱傳導傳遞熱量的方式也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一種。熱對流則和熱傳導有些不同,熱對流一般是指由氣體或液體的運動引起的熱量傳遞,這種最常見的就是水電站,便是通過熱對流的方式產生電能。
  • 真空聲子傳熱,一種全新的熱傳遞方式,物理書或要被改寫
    目前,許多物理書本上都會寫著熱能的傳播方式有三種,一是傳導,二是對流,三是輻射。除了這三種傳播方式之外,熱能的傳播就沒有其它的方式了。但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熱能的傳播還有著一種全新的方式,即「真空聲子傳熱」。這種全新熱能傳播方式的發現,或許會改寫我們現在的物理課本,同時也會增加我們的認知。甚至,還可能會運用到實際中,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
  • 真空聲子傳熱,一種全新的熱傳遞方式,物理書或要被改寫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個著名的科學家可謂是最偉大的人之一。特別是物理科學家、數學家以及化學家,其理論的進步直接或間接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科學理論的進步,或者說是科學研究的進步。我們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數學基礎上的物理科學、化學科學等。
  • 華人科學家發現第四種傳熱方式!真空聲子傳熱將改寫物理教科書
    早在上中學時,我們就知道傳熱一共有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如今,這一教科書上的知識要被改寫了。 近期,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讓不少傳熱學、物理學、量子力學等領域的科學家們興奮不已。
  • 《物理提高》熱量傳遞的三種方式是什麼
    熱傳遞的三種基本形式為:熱傳導、熱輻射和熱對流。只要在物體內部或物體間有溫度差存在,熱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種方式中的一種或多種從高溫到低溫處傳遞。
  • 由於量子的奇異性,熱能可以穿越空曠的空間
    如果周圍沒有原子或分子,攜帶熱能的原子或分子的振動就不能傳播。但是國外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量子力學的奇異性是如何將經典物理學的這一基本原理顛覆的。表明熱能可以跨越幾百納米的完全真空,這要歸功於一種叫做「卡西米爾」相互作用的量子力學現象。
  • 量子科技大爆發,人類發現新的熱量傳導方式,或可改變人類歷史
    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微觀粒子成為了物理學研究的重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量子物理學。量子物理學的應用非常廣闊,通過改變微觀粒子的運動軌跡,我們可以實現一些以前沒有辦法實現的事情。可以說,量子物理學將會讓人類的科技進步一大步。
  • 【節能】熱傳遞相關公式(傳導換熱、對流換熱、輻射換熱)
    熱傳導公式Q=△T/R =△T•λ•S/L其中:R=L/λ•SQ:熱量(w)
  • 《自然》:第4類熱傳遞,或為納米器件帶來「量子冷卻」
    熱傳遞是自然界再普遍不過的一種現象。從物理課本上我們學到熱傳遞的途徑有三種: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比如家用的電暖器,我們靠近它就會感到溫暖,這主要是熱輻射在起作用;如果打開電暖器上自帶的小風扇,熱風吹來讓我們感到更加溫暖,這主要是熱對流在起作用;用手摸摸電暖器的外殼,這時感覺到的就是熱傳導了。熱輻射是電磁波在奔向我們,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所以熱輻射並不依託於物質載體,而熱對流需要依託空氣,熱傳導需要靠手與電暖器的直接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