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用於集成量子光學,二維材料中的局域激子!

2020-12-03 博科園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

科學家發現單層二烯化鎢(WSe2)中的氧間隙使其能夠作為單光子發射器(SPEs)用於量子光學應用。近年來,人們在實驗中發現了具有原子薄蜂窩狀晶格的二維(2-D)材料。spe以單個粒子或光子的形式一次發射光,在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處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spe採用二烯化鎢等二維材料開發,為半導體製造環境中的潛在器件和電路集成提供了靈活性。然而,二烯化鎢中這些實驗發現的spe的性質並不清楚,這阻礙了它們在量子應用中的潛在應用,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的蘇英國教授和研究小組已經確定:

來自二烯化鎢局域激子態的單光子發射,是由於存在於單層二維材料中的氧間隙造成。研究小組結合了理論計算和實驗方法來得出結果。隨著對單光子發射源的進一步了解,這一發現將有助於利用二維材料開發spe,並提高其發射性能。在研究中,團隊沒有找到密度泛函理論計算二烯化鎢材料固有點缺陷,與通過掃描隧道光譜獲得光譜之間的相關性,然後將重點放在與二烯化鎢材料相關的氧相關的點缺陷上。這些缺陷可以在合成過程中或通過環境鈍化很容易地嵌入到材料中。

通過消除過程,發現晶格中與氧間隙有關的缺陷最有可能在實驗觀測到光譜位置產生局域激子態。這項研究對單分子層二烯化鎢中的點缺陷進行了詳細研究,並預測了這些缺陷位置上激子的性質和能量。破譯單光子發射器的起源,將有助於利用其他二維材料開發量子光學應用的量子發射器。識別二維材料中的點缺陷對許多應用都很重要,近年來的研究表明,W空位是二維二烯化鎢中最主要的點缺陷,而理論研究預測。硫族空位是過渡金屬雙滷代半導體中最可能存在的固有點缺陷。

研究使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和掃描透射電鏡實驗表明,在cvd生長的二維二烯化鎢中不存在W空位。研究人員預測,在二維二烯化鎢中存在O鈍化的硒空位(OSe)和O間質(Oins),這可能是由於硒空位上容易發生O2離解,或者是由於在CVD生長中存在WO3前體。這些缺陷使STM圖像與實驗結果吻合較好。由於對二維WSe2的單光子發射(SPE)進行了實驗觀測,因此二維二烯化鎢中點缺陷的光學性質十分重要。應變梯度使激子在真實空間中漏鬥形分布。

而點缺陷是激子在長度尺度上定位的必要條件,使光子能夠一次發射一個。利用最新的gwt - bethe - salpeter方程計算,預測在之前的實驗中,只有Oins缺陷才會在SPE的能量範圍內產生局域激子,這使得它們很可能是之前觀測到的SPE的來源。沒有其它點缺陷(OSe、Se空位、W空位和SeW反位)在相同的能量範圍內產生局域激子。研究預測提出了在相關二維材料中實現SPE的方法,並為實驗人員指出了在二維二烯化鎢中實現SPE的其他能量範圍。

博科園|研究/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參考期刊《ACS Nano》DOI: 10.1021/acsnano.9b02316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用於集成量子光學,二維材料中的局域激子!
    科學家發現單層二烯化鎢(WSe2)中的氧間隙使其能夠作為單光子發射器(SPEs)用於量子光學應用。近年來,人們在實驗中發現了具有原子薄蜂窩狀晶格的二維(2-D)材料。spe以單個粒子或光子的形式一次發射光,在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處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spe採用二烯化鎢等二維材料開發,為半導體製造環境中的潛在器件和電路集成提供了靈活性。
  • 在磁性範德華材料中發現的量子激子
    光計算可以潛在地節省用於這種轉換的時間和能量。除了高速傳輸外,光子出色的低噪聲特性使其成為探索量子力學的理想選擇。這種引人注目的應用的核心是確保一個穩定的光源,特別是在量子狀態下。當光照射到半導體晶體中的電子上時,傳導電子可以與半導體中帶正電荷的空穴結合,產生一種約束狀態,即所謂的激子。
  • 《自然》雜誌:範德華磁性材料中發現的量子激子
    光學計算可以潛在地節省用於這種轉換的時間和能量。除了高速傳輸外,光子還具有出色的低噪聲特性,使其成為探索量子力學的理想之選。這種引人注目的應用的核心是確保穩定的光源,尤其是在量子狀態下。當光照射到半導體晶體中的電子上時,傳導電子可以與半導體中帶正電的空穴結合以形成束縛態,即所謂的激子。
  • 綜述 | 新型等離激元光學和過渡金屬二硫化物複合體系
    以WS2, MoS2, WSe2和MoSe2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為例,這些TMDs材料一個顯著的特性是,當從體狀材料不斷減薄到單層原子層時,可以從間接帶隙半導體轉變為直接帶隙半導體,光吸收和發射的強度得到增強。另一方面,二維系統顯著減弱的介電屏蔽效應和量子限制效應使得TMDs中的導帶電子與價帶空穴之間庫侖相互作用很強,從而在可見和近紅外區間具有強烈的激子共振效應。
  • 二維材料雙光子吸收層數依賴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研究員王俊課題組在二硫化鉬(MoS2)簡併雙光子吸收的層數依賴特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為過渡金屬硫化物的非線性光學性質研究以及在光子學方面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和實驗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Photonics Research7, 762-770 (2019)。
  • 科學家發現量子點發光強度倍增方法
    >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研究人員認為,該發現將大大提高將量子點用於顯示器及光學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吸引力。這一發現近日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  光致發光量子點目前被廣泛應用於LED和顯示器製造領域,而且也是量子信息技術領域量子發射器的基礎。上述研究工作的主要作者、國立核研究大學研究員維克多·克裡文科夫表示,這種效應是在研究薄膜混合材料中等離子體-激子耦合時發現的。
  • 湖南大學發現二維材料,為量子科學立奇功
    二維世界並非完全是科幻,在量子領域和微觀科學領域,二維材料有著獨特的優勢。湖南大學發現二維材料,立奇功!考慮到單層過渡金屬二硫屬化合物具有激子振蕩強度,是在較高溫度下探索二維極化子物理的極佳選擇,而其超薄幾何形狀則可確保對底層光子晶體的能帶結構的幹擾最小。研究人員通過將單層WS2激子與拓撲非平凡的六角形光子晶體強耦合,證明了在類似QSH系統中的螺旋拓撲極化子。
  • 最新成果:量子光學網絡將更加接近現實!
    納米顆粒由二維硒化鎘層構成,這一領域的進展可以加強量子光學網絡的運作。美國能源部阿貢科學用戶中心納米材料中心(CNM)納米科學家馬學丹說:為了將納米顆粒集成到光子器件中,必須了解它們如何與光相互作用或如何發光。」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研究人員認為,該發現將大大提高將量子點用於...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隨著體系的維度降低,庫侖屏蔽作用也會減弱,從而導致更強的激子效應。近期的研究發現,很多一維和二維材料的激子結合能都比相應的體材料大得多,相應的激子效應也更加顯著,從而可為設計新的能量轉換器件提供新機遇。  在以往的研究裡,每發現一種新的有重要影響的低維材料體系,人們總習慣採用最先進的計算和實驗方法確定其激子結合能。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門控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拓撲激子絕緣體相研究獲進展
    但迄今為止,實驗上觀測激子絕緣體相是一個尚未完全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激子絕緣體相存在及其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確鑿證據並不充分,主要是由於激子的壽命較短,帶來觀測上的困難。   InAs/GaSb半導體量子阱系統是重要的紅外探測器體系,其能帶結構獨特,本徵情況下會自發形成空間分離的二維電子氣和空穴氣。
  • Nature:光學魔角,二維材料轉角遇見光
    ,雙層旋轉的二維材料中的新奇電子現象成為一個研究熱點,包括雙層過渡金屬硫化物中的層間激子激元,雙層旋轉的磁學二維材料中的層間磁學性質等。Hu等理論發現(Nano Lett. 2020, 20, 3217), 在雙層旋轉的石墨烯納米光柵陣列構成的雙曲光學超表面(hyperbolic metasurface)中,類似於雙層旋轉的二維材料中的電子波函數層間耦合,光學波函數和能帶也有層間耦合現象,實現了光學能帶由雙曲型到橢圓型(hyperbolic to elliptical)的拓撲變換(topological transition),光學平帶
  • 二維材料人工渦旋系統展現超強非線性手性
    過去二十年多年來,光學渦旋光束已經被應用在了許多領域,如光學操縱微粒子、超解析度聚焦、光通信、量子信息處理、幾何拓撲光子學等。 光束在各向異性和非均勻的光學介質中SAM和OAM這兩個動量可以相互作用來改變光束的偏振和相位。在金屬表面加工特定結構,如本工作採用的單晶鋁薄膜表面刻蝕阿基米得螺旋納米狹縫,可產生表面等離極化激元(SPP)渦旋場。
  • 原子厚透鏡的激子共振調諧
    科學家們研究了兩種類型的共振,以實現在跨光場上實現多功能和可控制的小尺寸光學器件。儘管這樣的超表面功能是靜態的,但對於新興的光子應用,如用於三維(3-D)測繪的光方向和測距(LIDAR),實現動態控制是非常理想的。質子和米埃諧振只提供了弱的電調諧性,但幾十年來的光學調製研究描述了激子操縱對材料光學特性的控制能力更強。
  • 二維材料中的新型量子點:為量子電子器件帶來新可能!
    導讀近日,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成功地開發出一種新型量子點,它由兩種二維材料: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以及掃描隧道顯微鏡的針尖組成。那麼,量子點到底是什麼?簡單說,量子點(Quantum Dot)是半徑小於或接近於激子波爾半徑的半導體納米晶體,由有限數目的原子組成,是一種大部由Ⅱ-Ⅵ族或Ⅲ-Ⅴ族元素組成的準零維納米材料,其三個維度的尺寸都在1-10nm。
  • 雙層石墨烯加電可調材料特性,二維材料進入2.0時代
    石墨烯作為人類成功製備出的第一款二維材料,被科學家們廣泛譽為是改變 21 世紀的材料之王,吸引了各國物理學家對此展開深入科研。它不僅是目前人類已知強度最高、最薄的納米材料,而且具備超導電性、極好的熱傳導性和光學特性等。一種新材料的應用邊界有多廣,取決於對其物理特性的了解有多深,在過去超過 15 年的時間裡,科學家對石墨烯的研究已然走向深水區,但關於石墨烯的特性我們了解透徹了麼?
  • 科學家發現二維金屬中的等離激元
    在傳統材料如金、銀等金屬中,由於強烈的朗道阻尼效應和等離激元與聲子散射作用,等離激元有著較低的空間限域性與極高的傳播損失率。這些問題使等離激元在電子信息、催化能源及生物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均受到限制。因此,製備和發現性能優異的量子材料,使其具有良好的等離激元特性成為材料應用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 新型量子光源:為光學量子計算機鋪路!
    導讀據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物理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以僅幾納米的精度成功地將光源安放在原子薄度的材料層中。這種新方法將帶來許多的量子技術應用,從智慧型手機中的量子傳感器和電晶體到數據傳輸所用的新型加密技術。背景之前,晶片上的電路以電子作為信息載體。未來,以光速傳遞信息的光子將可以在光學電路上完成這項任務。
  • 對滷化鉛鈣鈦礦材料的高溫激子態及其捕獲行為的研究
    最近的研究強調了熱聲子瓶頸和極化子的存在對熱載流子散射的屏蔽效應,以解釋這些材料的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在冷卻之後,有報導顯示,在高溫下,自由的載體形成佔主導地位,同時還觀測到了激子振蕩、局域和轉移等物理過程。鈣鈦礦的帶邊光吸收則可能是由這些激子態引起的,然而,其它報導指出,帶邊光吸收性質是由帶尾態或間接帶隙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