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量子點發光強度倍增方法

2020-11-24 中國科學院

科學家發現量子點發光強度倍增方法

2020-11-24 科技日報 董映璧

【字體:

語音播報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研究人員認為,該發現將大大提高將量子點用於顯示器及光學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吸引力。這一發現近日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

  光致發光量子點目前被廣泛應用於LED和顯示器製造領域,而且也是量子信息技術領域量子發射器的基礎。上述研究工作的主要作者、國立核研究大學研究員維克多·克裡文科夫表示,這種效應是在研究薄膜混合材料中等離子體-激子耦合時發現的。

  先前已知的增強量子點發光強度的方法——珀塞爾效應和等離子體-激元誘導的吸收增強效應在實踐中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珀塞爾效應在於加速微納諧振器(包括等離子體激元諧振器)內部量子點的輻射弛豫過程,從而導致輻射概率增加,並相應增加光致發光的量子產率(將激發量子轉換為輻射光子的效率)。然而,量子產率不能超過100%,因此不可能利用該效應提高最初高量子產率的量子點的發光強度。

  等離子體-激元誘導的吸收增強效應與表面等離子體激元納米附近的局域電磁場增強有關,與等離子體激元不存在或不被激發的情況相比,在間隔緊密的量子點中吸收躍遷的概率更高。因此,每單位時間會發生更多數量的量子點激發。但是,該效應伴隨著等離子體激元誘導的能量轉移,從而導致量子產率大幅降低,因此無法通過增強吸收來提高量子點的發光強度。

  為了克服這些限制,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納米生物工程實驗室和混合光子納米材料實驗室的員工創造了一種薄膜混合材料,該材料由聚合物基體上的一層量子點組成,該基體上覆蓋了一層等離子銀納米顆粒。選擇等離子體納米顆粒的形狀和類型,可為同時實現珀塞爾效應和等離子體誘導的吸收增強效應創造條件。

  維克多·克裡文科夫稱:「事實證明,兩種效應的組合克服了每種效應的局限性。吸收增強,而量子產率沒有下降。此外,兩種效應的協同作用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增加,既包括最初具有高量子產率的量子點(亮的,輻射的量子點),也包括最初不輻射的量子點。」

  據悉,法國香檳-阿登區蘭斯大學以及西班牙材料物理中心和西班牙巴斯克地區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一起參與了該項研究工作。今後,該團隊計劃在基於半導體和金屬納米粒子的新型混合等離子體-激子量子發射器的製造領域繼續研究。這些研究將為發展的量子信息科技領域創建更為高效和穩定的新型量子發射器。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研究人員認為,該發現將大大提高將量子點用於顯示器及光學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吸引力。這一發現近日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
  光致發光量子點目前被廣泛應用於LED和顯示器製造領域,而且也是量子信息技術領域量子發射器的基礎。上述研究工作的主要作者、國立核研究大學研究員維克多·克裡文科夫表示,這種效應是在研究薄膜混合材料中等離子體-激子耦合時發現的。
  先前已知的增強量子點發光強度的方法——珀塞爾效應和等離子體-激元誘導的吸收增強效應在實踐中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珀塞爾效應在於加速微納諧振器(包括等離子體激元諧振器)內部量子點的輻射弛豫過程,從而導致輻射概率增加,並相應增加光致發光的量子產率(將激發量子轉換為輻射光子的效率)。然而,量子產率不能超過100%,因此不可能利用該效應提高最初高量子產率的量子點的發光強度。
  等離子體-激元誘導的吸收增強效應與表面等離子體激元納米附近的局域電磁場增強有關,與等離子體激元不存在或不被激發的情況相比,在間隔緊密的量子點中吸收躍遷的概率更高。因此,每單位時間會發生更多數量的量子點激發。但是,該效應伴隨著等離子體激元誘導的能量轉移,從而導致量子產率大幅降低,因此無法通過增強吸收來提高量子點的發光強度。
  為了克服這些限制,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納米生物工程實驗室和混合光子納米材料實驗室的員工創造了一種薄膜混合材料,該材料由聚合物基體上的一層量子點組成,該基體上覆蓋了一層等離子銀納米顆粒。選擇等離子體納米顆粒的形狀和類型,可為同時實現珀塞爾效應和等離子體誘導的吸收增強效應創造條件。
  維克多·克裡文科夫稱:「事實證明,兩種效應的組合克服了每種效應的局限性。吸收增強,而量子產率沒有下降。此外,兩種效應的協同作用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增加,既包括最初具有高量子產率的量子點(亮的,輻射的量子點),也包括最初不輻射的量子點。」
  據悉,法國香檳-阿登區蘭斯大學以及西班牙材料物理中心和西班牙巴斯克地區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一起參與了該項研究工作。今後,該團隊計劃在基於半導體和金屬納米粒子的新型混合等離子體-激子量子發射器的製造領域繼續研究。這些研究將為發展的量子信息科技領域創建更為高效和穩定的新型量子發射器。
  

列印 責任編輯:張芳丹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研究人員認為,該發現將大大提高將量子點用於...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
  • 俄發現量子點發光強度倍增方法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國際科學團隊的支持下發現了使量子點的發光強度倍增的方法。研究人員認為,該發現將大大提高將量子點用於顯示器及光學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吸引力。這一發現近日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
  • 俄極大提高量子點自發發射率,光致發光強度增加近一個數量級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研究人員首次提高了量子點的自發發射率,並使其光致發光強度提高近一個數量級。這一成果可用於解決創建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問題,也可將生物醫學監測技術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的《光學快報》上。  量子點是低維螢光納米結構,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有著極大應用潛力。
  • 科學家發現量子點發光原理 可控制其光學特性
    美國科學家最近發現,量子點(quantum dot)內的電子-空穴交換交互作用(exchange interaction)與量子點的大小有關。這個結果不僅能解釋這種交互作用的起源,更指出除了改變化學成份外,改變納米微粒的大小也可以用來控制材料的光學特性。
  • 一步合成發光碳量子點方法建立
    中科院理化技術所分散體系化學與材料研究組建立了在高溫溶劑中一步合成發光碳量子點方法,通過選擇性使用溶劑和表面包覆劑,獲得尺寸
  • 看不到的量子點,為你發光
    去年10月,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發明藍光發光二極體的數位日裔科學家,「白熾燈點亮了20世紀,LED點亮了21世紀」,從頒獎詞看出,發光二極體即LED是公認的下一代顯示與照明技術的核心器件。  幾十天後,一篇來自中國科學家的論文在《自然》上發表,報導了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
  • 什麼是量子點?科學家開發量子點合成新方法!
    在最近的幾十年裡,量子點(QDs)即半導體納米晶體(NCs)由於具有獨特的電子和發光性質以及量子點在生物標記,發光二極體,雷射和太陽能電池等領域的應用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量子點的製造方法可以大致分為三類:化學溶液生長法,外延生長法,電場約束法。這三類製造方法也分別對應了三種不同種類的量子點。
  • 增強GeSi量子點發光的自組裝外延金屬-半導體納米結構
    利用金屬納米島在應變半導體結構表面的自組織特性,開發了含銀納米粒子和GeSi量子點的雜化結構。研究得出了GeSi量子點(QD)與Ag納米點耦合會有發光現象。利用GeSi量子點在多層結構上外延生長的納米銀支持表面等離子體共振,通過改變銀納米粒子的參數可以調諧到量子點發射波長。通過對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的數值模擬,可以將這種效應歸因於量子點發射體與銀納米島的耦合導致的複合速率的增加。
  • 我國科學家設計出新型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在照明與顯示產業有重要作用
    【去年10月,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發明藍光發光二極體的數位日裔科學家,「白熾燈點亮了20世紀,LED點亮了21世紀」,從頒獎詞看出,發光二極體即LED是公認的下一代顯示與照明技術的核心器件。幾十天後,一篇來自中國科學家的論文在《自然》上發表,報導了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
  • 研究量子點發光效率的新方法
    該研究由查爾斯大學(Charles University , Prague, Czech Republic)和德國弗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 Freiburg im Breisgau, Germany) 的科學家牽頭,研究表明,在近紅外光譜區,SiNC在氧化物基體中的發光效率較高。
  • 電致發光的量子點商業化OLED最後的優勢會消失
    量子點的尺寸從2納米到8納米,根據直徑不同同一種化學成分,可以發射出從藍色、綠色、黃色、橙色、到紅色不等的光。量子點技術最初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出現,是西方國家在石油危機時希望尋找到一種高效的光電轉化技術時發現的。科學界認為「量子點有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優秀的發光材料。「,因為量子點可以通過改變尺寸實現連續可控的發光,需要什麼波長的光就可以做到什麼波長。
  • 俄極大提高量子點自發發射率
    &nbsp&nbsp&nbsp&nbsp俄極大提高量子點自發發射率&nbsp&nbsp&nbsp&nbsp光致發光強度增加近一個數量級&nbsp&nbsp&nbsp&nbsp科技日報莫斯科9月1日電
  • 俄極大提高量子點自發發射率
    光致發光強度增加近一個數量級科技日報莫斯科9月1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研究人員首次提高了量子點的自發發射率,並使其。這一成果可用於解決創建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問題,也可將生物醫學監測技術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的《光學快報》上。量子點是低維螢光納米結構,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有著極大應用潛力。
  • 量子點發光原理詳解
    半導體量子點的光學性質 量子點的發光原理與常規半導體發光原理相近,均是材料中載流子在接受外來能量後,達到激發態,在載流子回復至基態的過程中,會釋放能量,這種能量通常以光的形式發射出去。與常規發光材料不同的是,量子點發光材料還具有一下的一些特點。
  • 權威化學家彭笑剛:量子點是目前最優秀的電視發光材料
    7月22日,TCL在浙江舉辦了一場名為「科學家面對面——量子點顯示科技科普大講壇」的活動,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量子點領域資深專家彭笑剛,就量子點技術的歷史背景、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應用方向等內容向在場的100多名媒體記者以及與會嘉賓進行了介紹。
  • 權威化學家彭笑剛:量子點是目前最優秀的電視發光材料(1)
    7月22日,TCL在浙江舉辦了一場名為「科學家面對面——量子點顯示科技科普大講壇」的活動,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量子點領域資深專家彭笑剛,就量子點技術的歷史背景、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應用方向等內容向在場的100多名媒體記者以及與會嘉賓進行了介紹。
  • 浙大研製成功量子點電致發光二極體
    近日,浙江大學高新材料化學中心彭笑剛課題組和金一政課題組設計出一種新型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其製備方法基於低成本、有潛力應用於大規模生產的溶液工藝,其綜合性能則超越了已知的所有溶液工藝的紅光器件,尤其是將使用亮度條件下的壽命推進到10萬小時的實用水平。這種新型QLED器件有望成為下一代顯示和照明技術的有力競爭者。
  • 拍下病毒入侵細胞全程,中國農科院提出用量子發光點標記病毒DNA
    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新型冠狀病毒牽動所有人的心,國內外的科學家們正在想一切辦法了解這種病毒。其實豈止冠狀病毒,發現病毒的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搞清楚病毒是如何攻佔細胞的。
  • 發光學報 | 鈣鈦礦量子點:機遇與挑戰
    02「登上神壇」的鈣鈦礦量子點與傳統的鎘基量子點不同,滷化物鈣鈦礦量子點的發光峰位調控不僅可通過改變尺寸實現,調節其滷素(即Cl、Br、I)比例亦可實現覆蓋可見光的大範圍光譜移動。此外,其合成原材料成本低廉,製備簡單,無需包裹構築核-殼結構,對操作的要求相對低,且發光峰較其他量子點更窄。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繼半導體納米晶體的許多新的物理現象的發現,許多利用量子點(Quantum Dots, QD)的潛在的應用被發現。在2018年美國CES展覽上,TCL、海信等公司力推量子點顯示技術,必將推動量子點顯示的進一步發展壯大。預計在2025年,量子點顯示能夠佔據市場30%以上的份額。   本綜述針對量子點應用於高色彩質量的照明和顯示技術的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應用進行系統的闡述。量子點的發展從最初的照明到如今的光致發光高色域顯示背光源,已經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