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量子光源:為光學量子計算機鋪路!

2021-02-08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據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物理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以僅幾納米的精度成功地將光源安放在原子薄度的材料層中。這種新方法將帶來許多的量子技術應用,從智慧型手機中的量子傳感器和電晶體到數據傳輸所用的新型加密技術。

背景

之前,晶片上的電路以電子作為信息載體。未來,以光速傳遞信息的光子將可以在光學電路上完成這項任務。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到那時,連接量子光纖電纜和探測器的量子光源,將成為這些新型晶片的基本構件。

創新

近日,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物理學家亞歷山大·霍萊特納(Alexander Holleitner)與喬納森·芬利(Jonathan Finley)領導的國際團隊在原子薄度的材料層中成功地創造出這種量子光源,並以納米精度安放它們。

二硫化鉬層中的缺陷,由氦離子轟擊產生,可成為量子技術的納米光源。(圖片來源:Christoph Hohmann / MCQST)

技術

這項研究的領導作者朱利安·克萊恩(Julian Klein)表示:「這被認為是朝著光學量子計算機邁出的關鍵性的第一步。因為對於未來應用來說,光源必須與光子電路(例如波導)連接在一起,從而實現光基量子計算。」

這裡的關鍵點在於,精準可控地安放光源。雖然研究人員可以在傳統的三維材料例如金剛石或矽中創造出量子光源,但是這些量子光源卻無法精確地安放在這些材料中。

物理學家們採用一層半導體二硫化鉬(MoS2)作為原料,這種材料只有三個原子的厚度。他們採用氦離子束照射該材料,離子束被他們聚焦到小於一納米的表面區域上。

為了生成具有光學活性的缺陷,即我們期望的量子光源,鉬或硫原子被從層中精確地「轟擊」出來。缺陷就是被稱為「激子(電子空穴對)」的陷阱,然後它們會激發出我們期望的光子。

沃爾特·肖特基研究所納米技術與納米材料中心的新型氦離子顯微鏡能以無與倫比的橫向解析度照射這種材料。從技術角度講,這種新型氦離子顯微鏡對於這項研究來說是最重要的。

該團隊與慕尼黑工業大學、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不萊梅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個模型,這個模型也從理論上描述了缺陷處所觀察到的能量狀態。

未來,研究人員們也想要創造出更加複雜的光源模式,例如在橫向的二維晶體結構中,從而也可以研究多激子現象或者奇異的材料特性。

這是一個通往長久以來只在所謂的「Bose-Hubbard模型」理論中描述的世界的實驗手段,該模型試圖解釋固體中的複雜過程。

價值

進展不僅會出現在理論中,也可能出現在技術開發中。因為光源總是會在材料中擁有同樣的潛在缺陷,所以它們在理論上是無法區分的。這樣就會帶來基於糾纏這一量子力學原理的應用。

克萊恩表示:「我們的量子光源有可能會非常優雅地集成到光子電路中。由於靈敏度高,我們將可以為智慧型手機打造量子傳感器,並為數據通信開發極度安全的加密技術。」

(圖片來源:巴塞爾大學物理系)

關鍵字

二硫化鉬、量子技術、光學

參考資料

【1】J. Klein, M. Lorke, M. Florian, F. Sigger, L. Sigl, S. Rey, J. Wierzbowski, J. Cerne, K. Müller, E. Mitterreiter, P. Zimmermann, T. Taniguchi, K. Watanabe, U. Wurstbauer, M. Kaniber, M. Knap, R. Schmidt, J. J. Finley, A. W. Holleitner. Site-selectively generated photon emitters in monolayer MoS2 via local helium ion irradi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1) DOI: 10.1038/s41467-019-10632-z

相關焦點

  • 新一代單光子光源:為光學量子信息處理鋪路
    然而,因為量子過程天生具有隨機性,所以創造一個按需產生單光子的光源,每一步都具有挑戰性。通過精心安排的升級,該裝置能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產生逾30個光子,而光學量子信息應用正需要這種能力。量子光學研究人員通常採用一種非線性的光學效應,也稱為「自發參量下轉換(SPDC)」來產生光子對。在設計好的晶體中,一束含有數十億個光子的雷射脈衝中的單個高能光子可以分裂成一對低能光子。產生這對光子至關重要:這對光子中的一個光子被檢測到(這樣會破壞光子對),「宣告」了另一個光子的存在,即光子源輸出單光子。
  • 推動量子光子學發展,離量子計算機的實現又將更進一步!
    量子計算機使用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來潛在地加快解決複雜計算的過程。假設你需要執行在電話簿中搜索特定號碼的任務,經典計算機將搜索電話簿的每一行,直到找到匹配為止。量子計算機可以通過同時評估每一條線路同時搜索整個電話簿,並以更快的速度返回結果。速度上的差異是由於計算機處理信息的基本單元,在經典計算機中,基本單位稱為位,表示0或1的電脈衝或光脈衝。
  • 光學布線新技術:有望用於打造大型量子計算機
    技術30多年來,打造量子計算機一直是物理學家們的一個宏偉目標。結果,囚禁在電場中的帶電原子(離子)成為了量子位的理想候選方案,而量子計算機正是使用量子位來進行計算的。目前為止,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實現含有12個左右量子位的小型計算機。
  • 光學布線新技術:有望用於打造大型量子計算機!
    技術30多年來,打造量子計算機一直是物理學家們的一個宏偉目標。結果,囚禁在電場中的帶電原子(離子)成為了量子位的理想候選方案,而量子計算機正是使用量子位來進行計算的。目前為止,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實現含有12個左右量子位的小型計算機。
  • 新型矽基量子光源:能穩定產生紅外單光子
    背景量子技術大有可為:幾年之後,量子計算機有望徹底改變資料庫搜索、人工智慧系統、計算仿真。後者是量子密碼學的基礎,量子密碼學可以開闢一種防止竊聽的通信方法:任何一個數據竊賊想要攔截光子時都會不可避免地破壞它們的量子特性。消息的發送者和接收者會察覺到這一點,並及時阻止可能造成數據洩露的傳輸。這就需要可以發出單光子的光源。這種系統已經存在,特別是基於鑽石的系統。
  • 中科大研發新型量子計算機,一作多為90後
    陸朝陽介紹「九章」最新進展論文一作多為90後,「中國量子之父」徒弟也是大神但凡對量子力學和量子計算有所關注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潘建偉。畢業於中科大近代物理系,在奧地利完成博士學位的潘建偉,2001年起一手搭建起了中國的量子實驗室。
  • 光學量子計算機,更容易地擴展到數百個量子比特!
    量子力學是自然科學中最成功的理論之一,雖然它的預測常常是違反直覺的,但迄今為止還沒有進行過一個理論無法給出充分描述的實驗。與bigQ(宏觀量子國家中心-丹麥國家研究基金會卓越中心)的同事一起,中心負責人Ulrik Lund Andersen教授正在研究如何理解和利用宏觀量子效應。
  • 中國科大建成新型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提出基於時間復用的新型量子行走方案,建成了50步的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並基於該系統首次直接測量具有手徵對稱性的量子行走中的體拓撲不變量
  • 我國實現「量子霸權」裡程碑:自主研製量子計算機 「九章」問世
    圖片1:「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光路系統原理圖:左上方雷射系統產生高峰值功率飛秒脈衝; 左方25個光源通過參量下轉換過程產生據了解,量子計算機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並行計算能力,可望通過特定算法在一些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問題方面相比經典計算機實現指數級別的加速,例如密碼破譯、大數據優化、材料設計、藥物分析等方面。當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成為歐美各發達國家角逐的焦點。
  • 量子光學的物理極限
    除了提供量子力學的基礎知識,線性光學的研究還帶來了許多科學應用。近年來,線性光學系統的獨特特性也激發了計算複雜性理論的發展。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斯科特·阿倫森(Scott Aaronson)(目前任職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提出了一種線性光學方法來展示量子(計算)優勢:該方法基於玻色子採樣的概念。
  • 中國科大建成新型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可實現普適量子計算
    來源:光明日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提出基於時間復用的新型量子行走方案,建成了50步的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並基於該系統首次直接測量具有手徵對稱性的量子行走中的體拓撲不變量。該成果6月2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什麼是量子計算機?「九章」確立的「量子計算優越性」有多厲害
    從外觀上看,與其說它是計算機,倒不如說是一臺敞開式的運算系統:實驗桌上3平方米左右的格子裡擺滿了上千個部件,「這些都是量子計算機原型機的光路」,潘建偉研究組的苑震生教授說,「正是通過我國自主創新的量子光源、量子幹涉、單光子探測器
  • 高維量子糾纏光源製備又闢蹊徑
    基於超構透鏡陣列的量子光源系統6月26日,美國《科學》報導了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高維量子糾纏光源研究中取得的重大突破。研究人員使用超構透鏡陣列與非線性晶體結合,成功的製備出高維路徑糾纏和多光子光源,突破了現有量子光源的技術瓶頸和信息編碼維度限制,對於發展具有更高信息容量和更高安全性的量子信息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量子信息是目前國際上最前沿、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
  • 2020年度中國光學十大新聞出爐 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入選
    雖然通往科研的殿堂一波三折,但向著光的步伐一直堅定:有一群深入疫區「為大氣做CT」的光科學家,「九章」問世使我國成功達到「量子優越性」裡程碑,嫦娥奔月挖土離不開光學載荷的支撐……光學領域有許多值得銘記的突破和進展。基於光學新媒體數據評選「中國光學十大新聞」已持續4年,是全體光學人的「年終總結」,也是每年同期盤點活動所關注的焦點。
  • 量子密鑰分發、智能雷射器等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在入選成果中,浙江大學劉旭教授和匡翠方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時空超分辨光學顯微鏡,可對活細胞表面結構進行快速、長時程、多色和三維超分辨成像研究,為微管、內質網、線粒體和細胞膜等亞細胞組織的生物動力學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光子晶片被視為大規模集成電路之後的又一顛覆性技術。
  • 我國量子計算機實現量子霸權,計算速度比谷歌快了100億倍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我國新構建的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機實現了量子霸權。在5000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實驗中,「九章」量子計算機僅用了200秒就完成了,如果使用世界第三的超級計算機進行實驗,它也要將近20億年才能完成。
  • 比量子計算機穩定: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擴展光子計算機
    IBM的研究人員還發文表示:量子霸權這個詞擁有極強的誤導性,已經給很多人帶來了非常多的認知錯誤。現在量子計算機連個樣機都沒出現,僅僅是在實驗室裡產生了一種量子採樣程序的數據模型,一丁點的實際應用都沒有,這樣的還停留在紙上量子計算機又何談霸權?
  • 中科大任希鋒教授:我們研製的量子光學晶片有什麼用
    任希鋒研究組近日在量子集成光學晶片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和浙江大學光電學院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戴道鋅教授合作,在矽光子集成晶片上首次利用矽納米光波導本徵模式作為量子信息編碼的新維度,實現了單光子態和量子糾纏態在偏振、路徑、波導模式等不同自由度之間的相干轉換,其幹涉可見度均超過90%,為集成量子光學晶片上光子多個自由度的操縱和轉換提供了重要實驗依據。
  • 光子、量子計算機的研發,運算速度超乎想像,並將投入商用
    日本佳能公司研發的彩色雷射複印機在德國漢諾瓦博覽會上大放異彩,為當場的遊客複印美元以及身份證,其逼真程度讓在場所有人吃驚。國內同樣也有喜人的消息傳出,本源量子在2019年9月10日發布全球第一個量子計算機應用軟體,它是一套量子化學應用系統,主要的功能是模擬計算機化學分子在不同鍵長下對應的能量,這為化學領域的應用提供基礎,協助科研人員探索量子計算應用、推動生物科技研發進程。
  • 我國量子計算機比谷歌快100萬倍 量子計算機是什麼
    我國量子計算機比谷歌快100萬倍 量子計算機是什麼據國內媒體報導,9月5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在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機最新進展: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