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建成新型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

2020-12-03 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提出基於時間復用的新型量子行走方案,建成了50步的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並基於該系統首次直接測量具有手徵對稱性的量子行走中的體拓撲不變量。該成果6月2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量子行走是量子信息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理論上已經證明基於該模型可以實現普適的量子計算。儘管目前已有多種實現量子行走的物理系統,但如何提高其行走規模一直是個重大難題。

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研究組通過多年嘗試,成功建成可以進行大規模量子行走的量子光學實驗系統。該系統基於時間復用的共線幹涉框架,使用共線切割的雙折射晶體實現自旋-軌道耦合,避免了額外的光子損耗。這種新型的設計使得該系統非常穩定,特別適合實現基於光子的大規模量子行走。研究組以0.945的高保真度演示了基於可預報單光子的50步的量子行走。

拓撲物態是由量子效應導致的與某些拓撲性質相聯繫的新物態,是近幾十年物理學領域的研究熱點。拓撲物態天然具有抵抗局域退相干的能力,所以在實現量子信息任務中也具有潛在應用價值。拓撲物態在凝聚態和冷原子等系統中已有大量的實驗研究。近來,量子行走系統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研究具有自旋-軌道耦合的物理系統的拓撲性質。通常的方法是基於體-邊界對應原理,通過對邊界態的研究反推物理系統的體拓撲性質。直接觀測系統的體拓撲性質是拓撲物態研究中的熱點和難點,其困難在於需要完全測定系統的基態波函數。

該研究組通過巧妙設計,成功實現對光學量子行走系統末態波函數的完整重構,進而直接讀取具有手徵對稱的量子行走的體拓撲不變量。該光學量子行走實驗平臺對於進一步研究拓撲物態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審稿人高度評價這一成果,認為該工作對量子行走中卷繞數的直接測量很新穎,也觸及這個快速發展的領域的核心。該工作中用於實現大規模量子行走的實驗裝置是新穎的,相信可以在將來研究量子行走現象中發揮作用。(來源:光明日報 冀文亞 楊保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建成新型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合肥6月28日電(見習記者冀文亞 通訊員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提出基於時間復用的新型量子行走方案,建成了50步的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並基於該系統首次直接測量具有手徵對稱性的量子行走中的體拓撲不變量。
  • 中國科大建成新型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可實現普適量子計算
    來源:光明日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提出基於時間復用的新型量子行走方案,建成了50步的光學量子行走實驗系統,並基於該系統首次直接測量具有手徵對稱性的量子行走中的體拓撲不變量。該成果6月2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等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等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進展 2019-08-0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這個效率損失使得操縱多個光子的成功率下降,成為以「波色取樣」任務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霸權目標的重要障礙。  為了解決這個長期存在的前沿問題,研究團隊設計了雙色脈衝相干激發方法,採用兩個相位鎖定的雙色失諧脈衝激發量子二能級系統。
  • 中國科大量子:糾纏測量將熱力學系統反作用極小化
    中國科大量子:糾纏測量將熱力學系統反作用極小化2020-11-25 10:30出處/作者:C114通信網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的反作用降至最小。
  • 超導量子計算在強關聯糾纏體系的量子隨機行走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和彭承志等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範桁等理論小組,開創性地將超導量子比特應用到量子隨機行走的研究中。該工作將對未來多體物理現象的模擬以及利用量子隨機行走進行通用量子計算研究產生重要影響。這一重要研究成果於5月2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
  • 中國科大量子測量取得重要進展:首次使用糾纏測量將熱力學系統反...
    11 月 24 日消息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的反作用降至最小。
  • 中國科大等實驗驗證新型量子不確定性等式關係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彭新華與理論合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麻志浩等,首次實驗驗證新型量子不確定性等式關係。隨後,杜江峰和彭新華課題組設計了巧妙的實驗,在不需要用到完全的量子態層析下,實現了線性熵定義的不確定度的直接測量,驗證了包含糾纏的兩體系統不確定性關係的等式,其中採用的實驗手段及數據處理方法對其它物理體系也具有很好的適用性和擴展性。實驗結果較好地符合理論預測,第一次給出了帶有糾纏輔助的不確定性關係等式關係的實驗驗證。
  •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7月將發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吳名遂製圖  東方網3月10日消息: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今年將註定成為全球矚目的科學地標——今年7月,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而科學實驗中心(上海)即設在該院:今年底,全球第一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將建成並驗收,京滬兩地及沿線的金融、政務機構可利用這條線路,進行遠程數據災備和量子安全數據傳輸,從物理原理上確保不可能被第三方竊聽到有用信息
  • 中國科大在量子點單光子源量子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為此,潘建偉小組發展了新穎的量子點共振激發、多雷射綴飾態、高效螢光提取和單光子濾波技術。在此基礎上,在國際上首次證實通過雷射操縱量子點的自發輻射路徑之間的量子幹涉來控制自發輻射,實現對單光子光譜的動態調製,並系統證明了多光子ac斯塔克效應。該實驗不僅解決了一個重要的量子光學基礎問題,同時也展示了量子點體系的魯棒性和多參數可調節性,為未來的固態量子信息技術奠定了基礎。
  • 中國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進展
    這項成果對於未來考慮使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  目前有多種體系可用於探索實現量子傳感和量子信息處理。其中,分子作為多個原子組成的系統,原子集團可以轉動和發生振動,由此帶來獨特的屬性。例如,類比陀螺的轉動和使用彈簧連接的小球振動,分子可以有不同轉動角速度和角度以及振動模式,這些經典的物理量可以通過量子化形成量子狀態。
  • 中國科大實驗研究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原標題:中國科大實驗研究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研究組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其靈敏度比傳統量子傳感器提高了
  • 中國科大實驗實現量子相干性蒸餾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相干性實驗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實驗室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首次實驗實現了基於輔助比特的量子相干性蒸餾
  • 新型量子光源:為光學量子計算機鋪路!
    這種新方法將帶來許多的量子技術應用,從智慧型手機中的量子傳感器和電晶體到數據傳輸所用的新型加密技術。背景之前,晶片上的電路以電子作為信息載體。未來,以光速傳遞信息的光子將可以在光學電路上完成這項任務。(圖片來源:Getty Images)到那時,連接量子光纖電纜和探測器的量子光源,將成為這些新型晶片的基本構件。
  • 中國科大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和德國維爾茲堡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相關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創雙色脈衝相干激發理論,為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等基礎量子光學問題的研究打開了一個新思路,解決了共振螢光長期存在的雷射本底噪聲問題。
  • 上海交大光量子晶片實現二維空間的連續量子行走
    光量子計算較超導量子更容易實現常溫操作與大規模量子操作光量子計算是通過光學邏輯門進行操作,主要通過光學偏振片實現,而超導方案則是通過射頻信號來實現,其次,光學量子計算主要以光子的偏振自由度、角動量等作為量子比特的變化量測對象,而超導量子計算基於約瑟夫森結,可以是 flux 或者 charge 作為量子比特。
  • 中國科大提出在單個簡併腔系統中模擬拓撲物理的新方案
    中國科大提出在單個簡併腔系統中模擬拓撲物理的新方案   我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模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科大首次實驗驗證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
    該團隊李傳鋒、唐建順等人與牛津大學Raj Patel資深研究員合作,首次設計並實驗實現了一種特殊的「退相併擦除」(dephrasure)量子信道,並在該量子信道中驗證了量子相干信息的不可加性。該研究成果2020年8月6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大實現宇稱 - 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打開APP 中國科大實現宇稱 - 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懶貓 發表於 2021-01-05 16:03:34 據中國科大官網
  • 中國科大利用糾纏測量極小化測量對熱力學系統的反作用
    中國科大利用糾纏測量極小化測量對熱力學系統的反作用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論物理學者合作
  • 中國科大首次實驗驗證量子導引橢球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力學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澳大利亞合作者首次實驗驗證了量子導引橢球,並檢驗了其體積單配性。該項研究成果2019年2月22日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