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實現宇稱 - 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2021-01-08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中國科大實現宇稱 - 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懶貓 發表於 2021-01-05 16:03:34

據中國科大官網,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傳感和宇稱 - 時間(PT)對稱系統的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唐建順研究組首次實現了 PT 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其靈敏度比傳統量子傳感器提高了 8.86 倍。該研究成果 2020 年 12 月 10 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據介紹,PT 對稱理論是為了擴展量子力學而發展起來的,但它首先在經典物理系統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有許多違反直覺的現象和引人注目的應用,包括單向光傳輸、無線能量傳輸、PT 對稱增強的傳感器等。一個很自然的問題是能否在量子系統中實現這些現象和應用,尤其是能否利用 PT 對稱來增強量子傳感器的靈敏度?理論研究表明這是可行的,難點在於構建破缺的量子 PT 對稱系統。

在前期工作中,李傳鋒、唐建順研究組已經利用量子開放系統 [Nature Photonics 10, 642(2016)]和非厄米量子邏輯門 [Phy. Rev. Lett. 124, 230402 (2020)]構建出了量子 PT 對稱系統。

在這項工作中,研究組構造了一個弱測量輔助的量子 PT 對稱系統。利用弱測量的弱值直接測量包括實部和虛部在內的系統的全部能譜,並且該系統可以有效地從非對稱破缺區域過渡到對稱破缺區域。基於該系統,研究組首次實現了 PT 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並研究了與提高靈敏度的最佳條件相關的各種特性。實驗結果表明,將工作點設置在 PT 對稱系統的破缺奇異點,則這種量子傳感器的靈敏度相較於傳統的量子傳感器提高了 8.86 倍。另外,通過分別檢測能量劈裂的實部和虛部,還可以得到擾動方向的信息。

▲ (a)宇稱 - 時間增強型量子傳感器工作原理圖;(b)實驗結構圖

IT之家了解到,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的俞上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孟雨。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安徽省、博士後科學基金的資助。

責任編輯:PS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實驗研究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原標題:中國科大實驗研究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研究組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其靈敏度比傳統量子傳感器提高了
  • 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又是中國科大!
    首次實現「宇稱-時間」 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其靈敏度比傳統量子傳感器 提高了8.86倍。如果物質同時滿足時間和空間對稱,科學家就認為他們滿足「宇稱-時間」對稱。 「宇稱-時間」對稱理論,由美國物理學家本德爾等人於2002年對量子力學進行推廣而提出,它有許多違反直覺的現象和引人注目的應用,包括單向光傳輸、無線能量傳輸、「宇稱-時間」對稱增強的傳感器等。
  • 宇稱-時間反對稱與非互易雷射傳輸
    -時間反對稱性自發破缺的方案,揭示了增強的單向光傳播和納米微粒探測等新奇效應。文章作者:張會來,黃然,張聖典,李鷹,仇成偉,Franco Nori,景輝宇稱-時間對稱性打破了傳統量子力學理論中厄米算符的數學限制,揭示了非厄米系統在特定條件下依然存在實數本徵值,而通過誘導對稱性自發破缺,還可以實現一系列常規系統難以實現的新奇效應,例如手性雷射、拓撲能量轉換、完美吸收、隱身傳感、以及增強的聲子雷射和靈敏探測等。
  • 科研人員首次實現循環式宇稱時間對稱量子模擬器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非厄米量子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唐建順、王軼韜等人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循環式宇稱時間(PT,parity-time)對稱量子模擬器的構建,並基於該模擬器觀測到量子態在PT對稱系統中的動態演化行為,為深入研究非厄米量子物理提供了有效的實驗平臺。
  • 宇稱時間對稱性聲學
    若H=PTHPT,我們稱該哈密頓算符為宇稱時間對稱算符。經典量子力學中,哈密頓算符一般要求為厄米算符,其滿足宇稱時間對稱性且本徵值為實數(可觀測量)。1998年,Bender 和Boettcher 研究了非厄米哈密頓算符宇稱時間對稱性和本徵譜之間的關係,指出非厄米—算符本徵值在宇稱時間對稱性下亦可為實數,並進一步發現非厄米—哈密頓算符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會導致本徵值由實數變為複數。
  • 我院羅樂教授研究團隊首次利用超冷原子體系對宇稱-時間對稱非厄米量子體系實現量子模擬
    -時間對稱非厄米量子力學進行量子模擬的實驗(Nature Communications, 10:855, 2019)。從狄拉克時代起,傳統量子力學認為一個量子系統的哈密頓量是由希爾伯特空間上定義的厄米算符來描述,從而保證系統能量的確定性和體系機率守恆。近年,隨著量子力學研究從封閉系統向開放系統的逐步深入,理論物理學家發展了宇稱-時間對稱的非厄米哈密頓量來描述一大類增益和耗散平衡的開放量子系統。
  • 中國科學家觀察到宇稱時間對稱
    (觀察者網訊)據觀察者網6月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建立了在量子系統中實現基於非厄米哈密頓量的量子調控普適理論,並通過對金剛石量子比特的高精度量子操控,首次在單自旋體系中觀測到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
  • 量子傳感合作研究的杭州樣本
    在此次發布的研究成果中,俞上和研究組成員在光子系統中利用弱測量方法構造了一個量子宇稱-時間對稱系統。這套方法可以利用弱值直接測量包括實部和虛部在內的全部宇稱-時間對稱系統能譜,並可以有效地從系統的非破缺區域過渡到破缺區域。基於這樣的接近破缺區域的能力,該研究組首次構造了一種全量子的宇稱-時間增強型傳感器,並研究了其中與提高靈敏度的最佳條件相關的各種特性。
  • 肖豔紅小組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反對稱性光學體系—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8月16日上海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物理系肖豔紅課題組在一項最新實驗上首次實現具有宇稱-時間反對稱性(Anti-PT對稱性)光學哈密頓量的相關結果。今天,《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在線發表這項重要成果。據悉,該項研究工作是肖豔紅課題組與美國耶魯大學蔣良教授和溫建明博士理論團隊的合作成果。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宇稱時間對稱 網友:這一研究有何現實意義
    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的研究團隊通過調控量子跳出雙人舞,在國際上首次觀察到量子世界的宇稱時間對稱。網頁截圖國際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近日刊登了這一最新成果。宇宙中有無數普通或者奇妙的對稱性,在經典物理世界中已經實現了宇稱時間對稱狀態的調控,但在量子世界,則是一個巨大的難題。量子力學理論決定了實現量子體系中的宇稱時間對稱狀態路徑非常狹窄困難。比如,在量子力學世界裡,「小莉」要變成一個和當前自己時間空間都對稱的自己,需要走過一條荊棘遍地、狹窄泥濘的道路,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杜江峰院士團隊首次在單自旋體系中觀測到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
    實現量子系統調控是人類認識和利用微觀世界的重要途徑,對於量子計算與量子傳感至關重要。自旋作為重要的量子調控體系,如何在單自旋體系中實現非厄米哈密頓量的操控是量子調控領域中一個重大挑戰。
  • 中國科大實現時間最優量子控制
    中國科大實現時間最優量子控制 2016-10-24 17:25: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基於宇稱-時間對稱的單縱模光纖雷射器
    偏振態宇稱-時間(Parity-time,簡稱PT)對稱系統,提出並驗證了一種新型光纖雷射器,可實現具有可調諧性的單縱模的雷射輸出由於PT對稱機理在模式選擇方面具有顯著特性,使得其近年來在光學系統和光電系統中被廣泛研究。一個PT對稱系統通常是由兩個交叉耦合的空間子系統實現的,這兩個子系統被設計成具有相同的幾何形狀和互補的增益和損失係數。在PT對稱系統中,當PT對稱破缺時,主模和邊模之間的增益差明顯增強,從而使單模振蕩成為可能。
  • 宇稱與手性
    在量子力學中,原子中電子的運動狀態用在空間某一位置、某一時刻的波函數描寫,常用希臘字母ψ表示,並寫為ψ (x, y, z, t),它的絕對值的平方| ψ (x, y, z, t) | 2 就是在t 時間、空間坐標(x, y, z)處電子出現的概率。
  • 中國科大實現多自由度超糾纏態的量子存儲
    利用光子的軌道角動量(OAM)可以構成一個無限維的完備的Hilbert空間,將光子編碼在該空間可以大幅度增加光子的信息攜帶量,提高量子網絡的信道容量。此外,利用光子的高維編碼態可以實現諸如量子全息隱形傳態、量子鏡像密集編碼、全息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協議,還可以應用於量子力學基本問題如Bell不等式的檢驗等研究。
  • 中國科大在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院士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建立了在量子系統中實現基於非厄米哈密頓量的量子調控普適理論,並通過對金剛石量子比特的高精度量子操控,首次在單自旋體系中觀測到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
  • 中國科大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發布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這為將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基礎。
  • 輕原子核中的宇稱不守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物理學家假定自然界的四種基本力(電磁力、弱力、強力和引力)在宇稱變換下都是保持不變的。換句話說,真實世界中的物理過程與它們在鏡像世界中都遵循著完全相同的定律。楊振寧挑戰了弱力中的宇稱對稱
  • 中國科大朱曉波:60 量子比特處理器仍在研發迭代,實現量子優越性尚...
    日前,在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量子計算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學術服務部協辦的 「量子計算及量子信息研討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曉波教授作了題為《超導量子計算》的報告,分享了有關超導量子計算方面的進展。
  •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近期,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與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曾長淦教授研究組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