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傳感合作研究的杭州樣本

2021-01-09 36kr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之江實驗室」,作者 ,原標題《之江實驗室在量子傳感合作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36氪經授權轉載。

近日,之江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俞上等人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在基於宇稱-時間對稱的量子傳感器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並以「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Quantum -Enhanced Sensor」為題,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s Review Letters)上發表文章。

空間和時間是人類文明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在我國古代就有「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之說,這其中所說的「宇」和「宙」便指的是空間和時間。在物理世界中,宇稱-時間對稱系統所表示的就是這樣一類滿足經「空間對稱」和「時間反演」而保持性質和特徵不變的物理系統。

近年來,這種滿足宇稱-時間對稱的系統將量子力學擴展到了一個更為複雜的領域。在此次發布的研究成果中,俞上和研究組成員在光子系統中利用弱測量方法構造了一個量子宇稱-時間對稱系統。這套方法可以利用弱值直接測量包括實部和虛部在內的全部宇稱-時間對稱系統能譜,並可以有效地從系統的非破缺區域過渡到破缺區域。基於這樣的接近破缺區域的能力,該研究組首次構造了一種全量子的宇稱-時間增強型傳感器,並研究了其中與提高靈敏度的最佳條件相關的各種特性。

實驗結果表明,將宇稱-時間對稱系統的工作條件設置在奇異點(區分宇稱-時間對稱系統破缺與非破缺區域的零界點),這種量子傳感器的靈敏度相較於傳統的厄米傳感器可以提高8.86倍。同時,通過分別檢測能量分裂的實部和虛部,還可以判定擾動的方向。除了光子系統之外,其他量子系統,比如一些單自旋系統,也可以用來構建量子宇稱-時間對稱系統,並構建量子傳感器。這些傳感器與傳統的工作在奇異點的傳感器相比,通常尺寸較小,因此,它們可以用於檢測單個或少數原子水平上的局部物理量,如單個分子的磁場。所以這項工作將為這種高靈敏度量子傳感器的設計提供指導。此外,基於我們實驗的量子性質,可以在宇稱-時間對稱增強型傳感器中引入糾纏或其他量子資源,這將有助於進一步提高該種傳感器的性能,特別是靈敏度。

審稿人對該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The experiment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highly relevant. A very high impact to the field of non-Hermitian physics and PT-symmetry can be expected。This is a major step forward since a true quantum sensor operated at an EP is shown to work. This is definitely of broad interest。」(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有意義的實驗,對非厄米物理和宇稱-時間對稱性領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因為這個工作證實了一個工作在破缺點的真正量子傳感器是可以實現的。這無疑會引起大家廣泛的興趣。)

之江實驗室量子傳感中心研究員翟躍陽表示,這項工作對量子傳感中心的建設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未來我們打算在基於SERF的原子慣性測量裝置中實現這種宇稱-時間對稱系統的模擬,希望該方法能提升目前的靈敏度指標,並將該套系統運用於極弱磁場、慣性等的超高靈敏度探測當中,進一步為慣性導航、電偶極矩EDM測量等的研發提供有力支撐。」

據了解,之江實驗室量子傳感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俞上為該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傳鋒教授和唐建順教授為該項成果的通訊作者。

發現未來獨角獸,項目BP發過來!

如果你的項目足夠優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報導,參加36氪浙江的「未來獨角獸活動」,請將你的需求和BP發至36氪浙江項目徵集郵箱:zhejiang@36kr.com,我們會及時回復。 

36氪浙江——讓浙江創業者先看到未來!

相關焦點

  • 量子傳感新技術可實現高解析度核磁共振光譜
    傳統的NMR設備通常使用大約一毫升的大樣本體積(足以容納大約一百萬個生物細胞)進行分析。為了提高NMR設備的靈敏度,馬裡蘭大學量子技術中心(QTC)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的量子傳感技術,該技術可以對10皮升(微微升,pL)樣品中的稀溶液中的小分子進行高解析度NMR光譜分析。該項成果已發表在2020年6月的《Physical Review X(PRX)》上。
  • 量子傳感技術在廣東哪些產業中優先應用?專家給出答案
    活動旨在集聚權威專家資源,探討我國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技術領域的前沿與熱點問題,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加快開發更多成果,為廣東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尋找新的發展極。本次論壇活動由廣東省測量控制技術與裝備應用促進會、廣東科技新聞工作者協會承辦。在此論壇上,「國家智能測控系統產業計量測試聯盟」宣告成立。
  • 華中科大提出一種量子臨界動力學增強的量子傳感新方法
    量子科學與技術是二十一世紀的重要研究領域,引領著物質科學和信息技術的巨大變革。量子傳感與精密測量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在現實世界有著極富前景的應用。如何利用量子資源突破標準量子極限測量精度是這一研究方向的關鍵科學問題。
  • 液體生物樣本的低成本檢測方法
    來自俄羅斯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簡單的、低成本液體生物樣本檢測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臨床環境中使用,包括在手術過程中的實時檢測。該論文發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雜誌上。
  • 基於雷射冷卻原子美國開發量子傳感技術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科學家正在對量子傳感領域進行探討,發現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提高陸軍導航和探測能力。  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傳感器與電子設備局物理學家Qudsia Quraishi博士指出,經典物理學可能限制精確感知技術(如成像和導航)的性能。他說:「精確成像通常受到光的衍射極限的限制。
  • 量子點技術將徹底改變醫療保健和傳感技術
    奧盧大學光電與測量技術部門(OPEM)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生產超靈敏高光譜光電探測器的新方法。這一發現的核心是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的膠體量子點。量子點是半導體材料中15-150個原子的微小顆粒,由於量子力學現象而具有非凡的光學和電學性質。
  • 華中科大提出量子傳感新方法 為突破海森堡極限測量精度提供可能
    量子科學與技術是二十一世紀的重要研究領域,引領著物質科學和信息技術的巨大變革。量子傳感與精密測量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在現實世界有著極富前景的應用。如何利用量子資源突破標準量子極限測量精度是這一研究方向的關鍵科學問題。
  • 我首次實現納米級空間分辨電磁場量子傳感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合肥10月22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的孫方穩小組實驗實現了50納米空間分辨力高精度多功能量子傳感。該系列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應用物理權威期刊《應用物理評論》上。
  • 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讓化學傳感晶片和酒精檢測一樣快
    美國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化學傳感晶片的新進展,這種晶片可以使手持式設備檢測到微量化學物質,包括非法藥物、汙染物等,其速度就像酒精測試器識別酒精一樣快。
  • 研究人員利用量子技術創建出基於顯微鏡的精準溫度計
    據外媒報導,來自大阪城市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通過跟國際合作夥伴合作利用量子技術創造出了一種可靠且精準的、基於顯微鏡的溫度計。該技術可以檢測溫度依賴性的量子自旋和螢光納米金剛石。量子傳感技術利用了極其脆弱的量子系統對周圍環境的敏感性。七年前,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類似的技術來量化培養細胞內的溫度。這項新技術可以感知積極參與生物過程的熱量和溫度。
  • 全球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改變人與機器的視覺世界
    打開APP 全球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改變人與機器的視覺世界 發表於 2019-04-24 16:07:47 芯視界——前沿初創硬科技企業,正在以全球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改變人與機器的視覺世界。
  • 周報丨多個研究小組提出量子計算的糾錯方法;英美開展量子通信實驗
    https://arxiv.org/pdf/2008.08669.pdf英國化合物半導體中心(CSC)宣布了兩個基於量子傳感的新項目英國化合物半導體中心(CSC)宣布與CST Global、卡迪夫大學、INEX Microtechnology、國家物理實驗室(NPL)和諾丁漢大學合作啟動了一個價值190萬英鎊的項目,研製一種小型雷射泵浦原子磁強計來檢測材料中的缺陷
  • 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量子點可被人類酶生物降解
    石墨烯旗艦項目成員斯特拉斯堡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最近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石墨烯量子點可被人體中發現的兩種酶生物降解。 石墨烯量子點(GQDs)通常是小於5納米的微小薄片,在許多領域具有應用潛力。石墨烯量子點是螢光的,它們可以在不同的波長下吸收光然後放出光。
  • 中國科大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這為將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了基礎。據了解,分布式傳感是一種可用於同時執行遠程空間多個節點上精密測量任務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科學研究和工程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橋梁、飛機等大型結構的應力場分布和溫度場分布的有效監測。隨著量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感技術也邁進了量子化時代。量子網絡作為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的重要組成,在執行各類遠程多節點任務中起著重要作用。
  • 研究人員實現了持續、高保真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
    構建一個可行的量子網際網路將會改變數據存儲、精確傳感和計算領域,開創一個新的通信時代,其中存儲在量子比特中的信息可以通過糾纏在遠距離共享的網絡中實現傳輸。 費米實驗室、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加州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和卡爾加裡大學的聯合團隊研究人員在兩個系統上成功地傳送了量子比特:加州理工量子網絡和費米實驗室量子網絡。這些系統是由加州理工學院的智能量子網絡和技術公司研究項目(IN-Q-NET)設計、建造、調試和部署的。
  • 研究| 量子測量技術發展與關鍵問題剖析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019年首次報導了在矽晶片上製造量子傳感器,實現對磁場的精密測量,器件結構緊湊,功耗較低,在量子傳感器和CMOS技術的結合方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中科大2019年首次實現50納米空間解析度的高精度多功能量子傳感,為高空間解析度非破壞電磁場檢測和實用化的量子傳感打下了基礎,可用於微納米尺度電磁場及光電子晶片的檢測。
  • 我國學者研究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取得重要進展
    新華社合肥12月1日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與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人利用多光子量子糾纏技術,近期首次實現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的實驗驗證,為未來構建基於量子網絡的高精度量子傳感奠定了基礎。國際學術知名期刊《自然·光子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量子快訊:美國7500萬美元用於量子研究;印度公布量子技術進展
    美國能源部將提供7500萬美元用於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的化學和材料研究美國能源部(DOE)宣布計劃為化學和材料科學的基礎研究提供7500萬美元,旨在推進量子信息科學(QIS)在這一重要領域的應用。QIS是一個廣泛的多學科研究領域,預計為下一代計算和信息處理、傳感以及相關應用中的一系列其他創新技術奠定基礎。
  • 利用納米金剛石的量子特性進行試紙橫向...
    2020年11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納米金剛石(nanodiamond)的量子傳感能力可用於提高基於試紙的診斷測試的靈敏度,從而有可能允許更早地檢測HIV感染等疾病。
  • 發現量子相變與超導共存,超導相保護量子臨界行為不受無序影響
    艾姆斯實驗室的物理學家,成功地在一個重要但難以到達的區域對鐵基超導體進行了測量,在這個區域,臨界量子漲落主導著物理過程。使用一種新的傳感技術,研究人員準確地繪製了超導狀態深處的量子相變,即一種理論上與超導緊密耦合的現象。這種創新的實驗裝置,被稱為氮空位(NV)磁鏡,具有高靈敏度,實際上是非侵入性的,比以前用於探索超導材料中類似物理的實驗裝置更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