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改變人與機器的視覺世界

2020-12-06 電子發燒友

全球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改變人與機器的視覺世界

發表於 2019-04-24 16:07:47

芯視界——前沿初創硬科技企業,正在以全球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改變人與機器的視覺世界。作為中關村前沿技術企業代表,芯視界科技亮相央視4月9日播出的《焦點訪談》——北京:邁向「高精尖」。

三年前,為了搶佔全球科技創新制高點,中關村提前布局培育高精尖產業,重點打造前沿產業和未來產業。在遴選前沿技術項目時,中關村採用了「全球選拔、公開路演」的新模式,從技術、人才、市場三個維度去遴選前沿技術項目。

北京市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說:「在選擇上我們從技術、人才、市場三個緯度去選擇,首先要求技術要世界領先,要擁有全球首創或者世界領先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其次創業團隊水平要高,主要創辦人要有科技背景,國際視野和企業家精神;第三市場認可度高,企業的成長性也要好,特別是要得到社會資本的青睞。這三個標準是我們選擇前沿技術企業主要的依據。」

芯視界公司在這次中關村前沿技術的遴選中脫穎而出,公司創始人鮑捷在全球範圍內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是典型的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前瞻性、引領性的原創技術。這一成果被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雜誌,得到了國際科學界、產業界及資本界的廣泛關注,被評價為「顛覆性」技術。

為了培育像芯視界這樣的前沿初創硬科技企業,中關村還組建前沿科技與產業服務聯盟,為它們提供初創資金支持、人才落戶、金融融資和對接市場等配套服務,助力企業快速成長。

芯視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鮑捷說:「我們當時還處在非常早期、非常微小的狀態,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事情。這對於我們初創階段的企業,尤其是非常新的、早期的原創性技術,需要大量基礎研發投入的早期階段是非常重要的,(起著)雪中送炭的作用。「

芯視界研發的量子點光譜傳感器技術,可以將傳統實驗室裡龐大昂貴的光譜儀成千倍縮小到幾毫米平方的尺寸,而價格隨著晶片化、傳感器化大規模量產,相對於原來幾十萬、幾百萬可以降低到千元人民幣、甚至百元人民幣級別。  

    傳統光譜儀(左)與量子點光譜傳感晶片(右)

量子點光譜晶片在科研、工業、農業、醫療健康、環境、教育、國防等領域具有極為廣闊的應用場景。

以環境領域為例,可以把它變成多點布設的傳感器,實時在線採集河湖水質數據,捕獲水質異常指標,對汙染事故原因進行快速分析,協助環境管理人員制定對策,最大限度減小損失,為河湖的精細化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芯視界科技推出的「河長助手——水汙染溯源系統」監控中心大屏(左)及手機app(右)

關於芯視界

芯視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引領尖端科技的前沿企業。

我們致力於以科技與創新力為世界開啟人類光譜信息化的「芯」時代,以全球獨創量子點光譜傳感器技術,在科學探測領域、光譜信息智能化領域、物質光譜數據平臺、微型光譜傳感器普及商業化應用領域成為全球領先的品牌。以頂尖的科技發明與技術產品重新定義「中國智造」。

芯視界成立至今,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和應用探索,開啟以普適化「科學之眼」解碼萬物的新時代;實現對多種物質的智能化實時實地檢測、鑑別和監控。在科研、環保、工業、農業、醫療、食品、軍事、教育、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重塑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未來芯視界將繼續推動科學探測、物質圖譜大數據、AI、深度學習等技術在科學識別、智能探測領域的深入應用,展現科技的無限可能。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量子點技術將徹底改變醫療保健和傳感技術
    奧盧大學光電與測量技術部門(OPEM)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生產超靈敏高光譜光電探測器的新方法。這一發現的核心是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的膠體量子點。量子點是半導體材料中15-150個原子的微小顆粒,由於量子力學現象而具有非凡的光學和電學性質。
  • 量子傳感新技術可實現高解析度核磁共振光譜
    核磁共振(NMR)光譜是廣泛應用於化學分析和分子結構識別中的工具。
  • 海澱「城市大腦」量子點光譜技術監測河湖水質 - 要聞
    利用全球領先的量子點光譜晶片傳感技術,實時監測南沙河海澱段的水質,這是海澱區「城市大腦」在生態環保方面一項運用。和水務部門傳統做法相比,量子點光譜設備每十分鐘就能回傳水質狀態,真正做到了水務管理汙染預警、水汙染溯源、在線遠程實時監測。這在全國是第一次。
  • AI+機器視覺引領智能檢測新風口
    KK.Chang以「AI+機器視覺,引領智能檢測新風口」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科瑞技術研發副總Dr. KK.Chang Dr.KK.Chang首先介紹了作為精密檢測設備——AOI的發展歷程:上世紀50年代,關於2D圖像識別的研究正式開啟;歷經幾十年的技術迭代發展,1982年世界領先的SMT AOI設備廠商——以色列奧寶科技,開發了第一臺裸板PCB AOI;90年代,國外廠商率先在3C電子、半導體等領域應用AOI;在國內,AOI則進入實驗室研發階段;2001年,歐姆龍全3D AOI——VT530被用於PCB板檢測;自此,視覺檢測與
  • 近紅外成像技術促進機器視覺的新發展
    習慣上機器視覺被定義為:用於檢查、過程控制及自動導航的電子成像。在機器視覺應用中,計算機(不是人類)使用成像技術來捕獲圖像作為輸入來實現提取和傳遞信息輸出的目的。據麥姆斯諮詢報導,除傳統工業應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增強現實和虛擬實境(AR/VR)技術及智能安全系統的機器視覺能力均要求使用先進的數字成像技術。
  • 第四次視覺革命已來 3D傳感技術助推萬物互聯時代開啟
    善於利用工具的人類發明出了機器視覺彌補了人類視覺的天然短板,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機器視覺正在從模仿人類視覺到超越人類視覺的道路上不斷演進。縱觀人類認知歷程中的前三次視覺革命與人類相對緩慢的進化不同的是,機器視覺的演進之路是迅速而具有顛覆意義的,機器看世界的方式也在經歷著革命性突破。首先是色彩維度,正如嬰兒的「視界」早期只有黑白兩色,早期的攝影受感光材料以及後期技術的局限只能記錄單調的黑白世界。
  • 結構光、立體視覺、ToF 3D傳感原理是啥?ams 3D傳感助力應用落地
    得益於近年來手機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蘋果iPhone X創新式的引用3D攝像頭,讓3D傳感首次大規模進入了消費者的視線當中並得到快速發展。據MarketsandMarkets預估,人臉識別全球市場產值將從2017年的40.5億美元,成長至2020年的77.6億美元,可以預測市場的快速成長將帶動並加速各種行業在人臉識別的應用發展。
  • 納米晶體「工廠」將徹底改變量子點的製造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微流體系統,用於合成鈣鈦礦量子點,覆蓋整個可見光光譜。該系統大大降低了製造成本,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為任何顏色,並允許實時過程監控,以確保質量控制。在過去的20年裡,膠體半導體納米晶體,即量子點(QDs),已經成為從生物傳感和成像到LED顯示器和太陽能收集等應用領域的新材料。
  • 揭秘八款創新硬體的傳感器作用 光譜傳感器,3D傳感……
    3D傳感,開啟人臉識別市場新天地 蘋果手機首次引入3D傳感技術用於人臉識別之後,各大手機品牌紛紛表示將增加3D傳感模塊。打破技術壁壘,ams已經能提供全面的3D 傳感解決方案,包括 VCSEL和WLO在內的核心組件產品線,同時ams也具備從WLO介入VCSEL和CIS晶片(集成Filter)的能力。
  • 2018上半年這些企業為機器視覺行業「造血」
    而隨著自動化、智能化在各領域的深化,作為人眼替代品,機器視覺技術則有了更加普遍的發展和應用。那麼2018年上半年,都有哪些企業發布了哪些相關產品呢?今天工控小編就選取了部分代表性產品,大家來圍觀啊!康耐視視覺檢測系統(上海)有限公司說到機器視覺技術,不得不提的就是康耐視。
  • 機器視覺概念股有哪些?機器視覺概念股龍頭一覽表
    昨日,華為發布了下一代HoloSens SDC攝像機,稱要打造機器視覺第一品牌,另一場華為重磅會議即將舉行。  華為發布四無生態型新款攝像機  昨日下午,華為機器視覺發布了四無生態型攝像機HoloSens SDC,所謂四無生態即無電、無網、無光和無現場運維。此前,新聞有過報導稱,該攝像機已被安裝部署在海拔6500的珠穆朗瑪峰,是全球部署位置最高的攝像機!
  • 量子點LED技術成LED之王 未來15年將點亮全球
    2000年以後,量子點製備技術的提高帶動了其應用領域的發展,尤其是量子點技術的光譜隨尺寸可調、斯託克斯位移大、發光效率高、發光穩定性好等一系列獨特的光學性能更是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焦點,並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量子點生物技術首先在醫藥學上得到應用,量子點電視顯示屏已經出現,量子點LED(QLED)光源也在實驗室裡誕生。
  • 機器視覺系統設計的關鍵技術
    機器視覺系統是綜合現代計算機、光學、電子技術的高科技系統。機器視覺技術通過計算機對系統攝取的圖像進行處理,分析其中的信息,並做出相應的判斷,進而發出對設備的控制指令。由於被測對象、環境和檢測要求千差萬別,因而不存在通用的機器視覺照明設備,需要針對每個具體的案例來設計照明的方案,要考慮物體和特徵的光學特性、距離、背景,根據檢測要求具體選擇光的強度、顏色和光譜組成、均勻性、光源的形狀、照射方式等。 照明設計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不僅需要理論知識和分析能力,也常常需要反覆的試驗和調整。
  • 卸磨殺驢:量子點技術是三星自主研發的還是偷盜的?
    世界消費電子巨頭三星再次以不光彩的身份站在世人面前:最近,英國納米技術公司「納米科」(Nanoco)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地方法院將三星電子告了,理由是三星及其附屬公司故意侵犯了納米科量子點顯示技術專利,要求法院永久禁止三星進一步侵權,並給予賠償。
  • 光電3D傳感合輯重磅上線,4節課帶你搞懂ToF、立體視覺、結構光及DOE
    根據 Yole 的預測數據,全球3D成像和傳感器市場規模在 2017~2023 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 )為 44%,2017 年市場規模為 21 億美元,預計到2023 年,3D 傳感市場規模將達到184 億美元,發展迅猛,市場空間巨大。
  • 新的量子感測技術可實現高解析度核磁共振光譜
    核磁共振光譜是用於化學分析和分子結構識別的廣泛使用的工具。由於核磁共振通常依賴於小的熱核自旋極化產生的弱磁場,因此核磁共振與其他分析技術相比,靈敏度較差。常規的核磁共振設備通常使用大約一毫升的大樣本量,足以容納大約一百萬個生物細胞。
  • 納晶科技攜量子點舒眼平板PurePad閃耀CES ASIA2019
    據悉,CES ASIA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為廣泛的消費類電子技術高端年展和亞洲區發展速度最快的專業貿易展會。在這次科技盛會中,納晶科技攜量子點舒眼平板PurePad參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參展觀眾的圍觀。
  • 讓機器理解三維世界,「商湯科技」暢想人工智慧3D視覺技術的未來
    賦予機器感知三維世界的「眼睛」人類擁有與生俱來的3D環境感知和理解能力,這是因為我們用兩隻眼睛來捕捉圖像,通過大腦處理形成立體視覺,從而辨認物體的形狀方位、他人的動作,輕鬆自然地跟這個三維世界交互。能否讓機器也能感知三維世界呢?或許很多人會想到給機器添加一顆攝像頭。
  • 深度乾貨 | 增強現實中的機器與人如何感知世界
    增強現實是使得人類在使用機器來幫助自己看待一個增強的世界的必然結果。不過,為了讓機器了能夠解我們的現實,我們必須看看這兩個群體是如何感知世界的。距離和位置用點與原點的關係來描述,原點是三個平面相交的點。該系統主要用於定義三維物體的視覺坐標。
  • 《我是未來》| 奧比中光3D傳感攝像頭讓機器擁有「火眼金睛」
    《我是未來》| 奧比中光3D傳感攝像頭讓機器擁有「火眼金睛」 導語:科技版「火眼金睛」背後的獨門秘笈是什麼?為什麼手勢動作能代替遙控器操控電視?